六堆一代名人徐傍興,他是台灣光復後台大醫院第一任外科主任,也是屏東內埔鄉第一個以醫學教授身分開業行醫的客家人,徐傍興的外科手術高明,病患來自全省各地,樂善好施的他還常常免費為窮人醫治。徐傍興晚年還不吝回饋鄉里,先後創辦美和中學、美和護專,提供六堆子弟更好的就學管道,也培育出不少的護理人員。其中徐傍興當時在幕後大力出錢出力培育的美和棒球隊員,在一九七○年代的世界盃比賽中,先後榮獲6次青少棒冠軍、5次青棒冠軍。帶您從其他人眼中,看徐傍興一生在醫學、教育、棒運方面的貢獻。




美和技術學院護理系這堂課上的是簡易急救課程,老師正在示範如何在不同情況下實行心肺復甦術,老師一邊講解急救要點,學生一邊仔細記下重點。



另一個教室裡,老師戴著聽診器,認真的教學生,怎樣為病人做腹部的生理評估,這群醫界未來的護理人員正用心學習,好為將來跨進醫院診間做準備。

位在屏東縣內埔鄉的美和技術學院前身,其實就是由在地名醫徐傍興,一手催生的美和護專,創立於民國五十四年,是台灣最悠久的護理專科學校,為台灣醫界培育出許多護理專業人才。當時徐傍興不僅找來最好的師資授課,還會自掏腰包資助貧苦學生讀書。

[美和護專第一屆畢業生
陳賢美]
我們學校有辦法請到台大的教授到美和來上課 所以他(徐傍興)那時候很用心 因為他說我們第一屆 他純粹是在造福 並不是要賺錢

[美和護專第一屆畢業生
許秀月]
我印象深刻有好幾位(同學) 都是受到他(徐傍興)的贊助幫忙他繳學費



翻開畢業冊,看見自己青澀的面容,語調都忍不住上揚了起來,美和技術學院護理系助教陳賢美,是美和護專的第一屆畢業生,說起當時的創辦人徐傍興,只有無限感念。

[美和護專第一屆畢業生
陳賢美]
南部的護專很少 這邊變成說是培養(護理人員)的第一間所以我們都來這邊唸 讓我們這些南部人不用跑很遠去讀書

[美和護專第一屆畢業生
許秀月]
他非常的平易近人 那麼他一直就是有這樣一個理念 關懷董事長跟校長關懷我們學校的老師 老師關懷所有的學生 學生出去實習的時候 才能夠把這分關懷帶給病人

在回饋鄉里興辦學校之前,徐傍興的身分正是把關懷帶給病人的名醫,也是屏東縣內埔鄉第一個以醫學教授身分開業行醫的客家人,外科手術高明,病患來自全省各地,當時講到台北徐外科,可以說是遠近馳名。醫術精湛的他,常為窮人免費醫療,仁心仁術備受推崇。他的慈悲心腸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美和中學校長
涂順振]
當時台北的徐外科生意很好 很多我們南部過去的病患 比較窮苦的人 他常常都不收錢 不只沒有收錢 有時候(病人)回家沒車資他又會倒貼車票錢

[徐氏宗親
徐和珍]
我叔叔(徐傍興)就很慈祥的人 很會去幫忙別人 像他開醫院 都是救人 貧苦的人都會幫忙他 沒有跟他收錢

徐傍興救助貧困病患的恩情,並沒有隨著他的辭世而煙消雲散。

[徐傍興的二女兒
房徐蕙英]
今年四月有一個老人家跟他兒子 來還三十年前的醫藥費拿十萬元還 以前的(醫藥費)多少錢 我不知道啦 三十年前的醫藥費他兒子帶著來呢 三十年的是第一次啦 五年 十年的 一年的 常常有喔

當時還在台北行醫的徐傍興,只要有南部的親戚朋友,開口請求幫助,徐傍興幾乎沒有回絕過。

[徐傍興的二女兒
房徐蕙英]
五十年前 四十年前 在鄉下 年輕人國小畢業了 也找不到工作所以親戚同鄉這些就會介紹來台北 我爸無論是誰開口 都會說好 就來了我媽說 剛來的時候 大家都很苦 來的時候都穿著拖鞋 兩件衣服就來了那時候鄉下沒有東西吃 我媽說他們剛來的時候 很會吃喔 都是吃三碗飯呢 我爸就說 一定要讓人家吃飽 我媽就說 知道啦

[徐氏宗親
徐向志]
不只徐家人 甚至我們這邊整個美和村 只要去台北 去到徐外科你如果還沒找到工作 你可以住在那邊 他常說吃飽飯 工作才有力免費讓你吃 吃到你在外面找到工作 搬出去住

晚年回故鄉的徐傍興,把助人的精神轉移到杏壇,捐出祖地,創辦了美和中學,為的就是提供家鄉子弟,更方便就學的管道。高高的銅像矗立在校園一角,象徵美和人對徐傍興私人興學的崇敬。

[美和中學校長
涂順振]
家鄉的子弟出外讀書很辛苦 所以他(徐傍興)一直想要為家鄉設立學校 當時很多人勸他 你要設學校要賺錢 要去台北市高雄市設校才會賺錢 但是他跟別人的想法不一樣 他堅持要回來家鄉設一個學校完全就是為了家鄉子弟讀書的方便 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要平衡城鄉的教育

下著雨的這天下午,美和棒球隊選手練習打擊的場地,從室外的紅土操場改到了室內的傍興樓,拋出一球又一球,棒球小將揮出一棒又一棒,認真練球的態度,絲毫沒有因為下雨天而受到影響。

天氣稍稍好轉的隔天,棒球隊學長帶頭,口令一喊,一排一排,大夥動作一致,進行每天下午的例行體能操練,隊員精神抖擻,反覆操練,要用最完美的訓練成果,來應付下一場比賽和對手的對決,棒球小將在球場上的吆喝聲和打擊聲,一屆傳一屆,已經在美和中學持續傳唱三十多年,

民國五十九年,全國掀起少棒運動的熱潮,徐傍興大受感動,組立美和棒球隊,六十一年美和青少棒代表我國出賽,初試啼聲就拿下台灣首次世界盃冠軍,之後就陸續在世界棒球舞台上,拿下六次青少棒冠軍、五次青棒冠軍,戰功彪炳。美和棒球隊的好成績,確立了美和棒球王國的地位,而這一切,幕後推手徐傍興居功厥偉。

[前美和棒球隊教練
曾紀恩]
講起來他(徐傍興)最有功勞 講到美和當時的好成績 他是老闆嘛 打棒球本來就要很多錢 大家要吃飯 器材(經費)很驚人所以他自己那時候 徐傍興先生那時候是美和護專的校長他的薪水都拿來給孩子吃飯

[美和中學校長
涂順振]
當時一個月光是吃飯 伙食費這些 相關經費要二十幾萬因為早期的棒球隊 吃住都不用錢 讀書也不用錢. 從民國五十九年 一直到他過世 他兒子去接 到八十年左右 足足二十年 都是台北徐外科的支援 花了很多錢

不只在幕後挹注大筆經費,支持棒球隊,照顧小球員吃住,徐傍興自己也常常親自到球場,看棒球小將揮汗操練,關心選手的狀況。


以前徐傍興博士一有空 就跑來坐在球場 趕快搬椅子給他坐要是看到打輸的話 他會很生氣喔 我就被他罵過呢所以就會拼命想贏球

或許就是因為徐傍興出錢出力,鼎力支持棒球運動,讓美和中學成了台灣棒壇培育選手的搖籃,許多棒球名將,像是張泰山、彭政閔、陳峰民、沈鈺傑等,都是美和出身。


他(徐傍興)很節省 他當校長他也沒說要一個宿舍還是什麼住學校比較方便啊 看學生晚上也可以

雖然徐傍興身為名醫,一手創立美和中學、美和護專,對窮苦病患、貧困學生都慷慨解囊,但自己的生活卻是極為儉樸。

[徐傍興的二女兒
房徐蕙英]
我爸我媽對人很大方 也很會幫助別人 對自己卻很節省

「幫助人家得到希望」,是徐傍興為人處世的原則,他幫助病人、成立學校、設立棒球隊、提攜後進,盡自己所能幫助人,徐傍興為台灣創造了許多奇蹟,也為台灣歷史寫下真善美的一頁。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