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對一般大眾來說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而對重度肢體障礙者來說,透過科技與外界溝通則是更重要。國內有一間社福機構,透過可以追蹤眼球的應用技術,為重度肢體障礙者開發出適合他們的眼動軟體以及培訓課程,讓許多長期臥床、全身癱瘓或肢體無法順利移動的障礙者,在生活中獲得更多與外界表達交流、學習新知及與社會接軌的機會,跟著吳怡君和李明燈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000-0019

當你的手腳無法自由行動,或只能透過眼神交會或微弱呼吸聲傳遞想法時,會是時麼樣的感受呢?

喜柔媽媽 林莉菁(左)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024-0030

講話或是在跟他聊天或是在問他什麼事情,他可能就這樣子,多試幾次之後,你就發現你沒跟他講的時候,他就不會這樣,然後,你跟他講的時候,他會反應你。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030-0038

因為我手部功能不好,我在學習上比一般人還要再緩慢很多。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043-0104

為了協助中重度肢體障礙者,能夠與家人甚至外界溝通,因此國內有一間社福機構將「眼動」科技軟體和課程結合,讓許多口語或四肢能力受限的族群獲得更多學習新知與外界接軌的機會。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117-0123

所以我們會認為或許可以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去幫他們去建立比較完整的一個眼動師資的系統,然後從眼動老師開始,去進行一對一的課程,慢慢的讓他們開始建立基礎的認知,他們可以證明自己我也可以去很精準的選擇,我也可以眼動去做打字,那去銜接到他們本來的課業上。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124-0133

透過科技方式,讓中重度障礙者可以自主表達,改變的不只是障礙者本身還包括他們的家庭。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那有遇到一些小朋友,他是從小可能因為罕見疾病的關係氣切,所以他可能就只能用一些眼神跟表情,跟家人去做互動溝通,那家人會覺得我覺得他懂,但我沒有辦法證明,然後他們就請我們過去幫他試用眼動的一些圖卡軟體,那慢慢的,他就會從圖卡然後學習到打字,然後他可以用(通訊軟體)跟家人去做溝通聊天。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156-0159

==cgin==運用科技執行的眼動軟體系統,主要服務對象為中重度肢體障礙者,過程中主要透過雙眼代替雙手來操作電腦,目的是希望重啟溝通以及彌補障礙者在學習上的資源缺口==cgout==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215-0228

眼動課程是透過眼動的儀器,先蒐集瞳孔的訊號,然後投射在螢幕上 成為一個游標,那我們是透過凝視的方式,比如說他凝視一秒鐘,這個圖卡就會被選取,對,所以我們是,那這個在更前期我們有一些眼動視知覺的復健遊戲,比如說眼動拼圖,或是眼動的形狀配對等等。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235-0253

協會主要協助全臺灣有先天性身障或是罕見疾病孩童,從設計基礎認知學習及日常溝通表達的相關課程開始建立,負責課程的眼動老師正是重要的教學關鍵。

眼動老師 陳克力(右)

今天它的格子要多大,格子要什麼顏色,或是文字的大小圖案大小跟粗細,這都要看學生視覺狀況,認知狀況去做調整,所以都是要再做個別化的製作。

 

上課前不只設計客製化課程,眼動老師還會搭配實體書籍做教學編排。

眼動老師 陳克力(右)

 

所以我通常會去圖書館就是借書,然後就去看一下說,這本書的內容, 他可以學什麼溝通詞彙嗎,或是說這本書,它的畫面的設計,對他的視覺是不是可以理解。

 

你要跟老師上課了行不行,好不好,我們把呼吸器拿掉可以嗎。

相片提供 林莉菁

0344-0358

躺在床上的喜柔是一位早產兒,出生時因為缺氧造成腦傷,成為重度腦性麻痺的他,沒有語言與吞嚥能力,也沒有辦法行動行走。

喜柔母親 林莉菁(左)

相片提供 林莉菁

0411-0416

就第十天的時候就出現這個狀況,那最後醫生就是說,這就是沒有原因,也不知莫名原因的嬰兒猝死,也找不到原因,對,然後他因為五個多月時候,因為他就是一直不斷地被插管。

 

現在的她七歲了,雖然能自主呼吸,但隨時還是需要透過各種醫療儀器觀察他的生命狀況。

 

上面是他的血氧,下面是他的心跳,對這個都算是客觀的,可以讓我們觀察他的行為,他的穩定度。

 

這天喜柔穿上漂亮的洋裝,迎接眼動老師來幫她上課。

 

來架電腦,預備備。

 

架上眼動儀器及電腦設備,課程一開始老師先來個暖身遊戲。

 

來,再來找找,有找到很好,有找到很好很好很好,還有嗎,旁邊比較難對不對,老師跟你一起。

眼動老師 陳克力(左)

找星星這個遊戲設計,是訓練學生掃視的掃視的能力,就是要去找那個星星目標物,就是然後要把它掃過去,對就是讓學生先暖身。

 

我準備好要上課了,大家好,我是朱喜柔,你剛剛說什麼呢,大家好我是朱喜柔,喜柔。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535-0546

過去想了解喜柔的想法,只能用觀察或猜測的,但在眼動課程訓練後,喜柔與家人溝通有了新的契機。

喜柔母親 林莉菁(左)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547-0552)

我們就是透過一個老師介紹說,媽媽有這種眼動課程,你們要不要試試看,因為他也不會發聲,對,所以我們其實對於說他到底有沒有能夠發出聲音這件事,我們都還是都還是疑問的,所以沒有任何溝通管道。

 

透過眼動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後,現在喜柔可以表達內心的想法以及選擇。

 

你想要左邊這一本舊的書,還是右邊這本新的書呢,我要右邊的,你要右邊的,好,你要右邊的。

眼動老師 陳克力(左)

比如說我幫他測驗,他什麼東西不會,我並不會覺得說,他就沒有這樣的能力,對我來說他是一個,他很我覺得他很聰明,他也很努力,因為可以看出來,他其實每次上課都是很費力的在做選擇,就算只有兩個,他其實要很費力才能選得出來。

喜柔母親 林莉菁(左)

 

你可以看到的,他的他眼睛內部的眼球,從那個無神到有神,這些都可以發現,然後但是科技東西,就幫助我們說,原來那個綠色,他在盯他有看,然後用這些聲音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就真的照著你的指令,去把那些東西完成,那一個個完成,隨著時間的變化,你就會發現說原來這就是進步,你可以把它科學化,把它這種實際的具象化, 對我們家長就是鼓勵。

 

找到了,大家再見,再來找找看,大家再見。

 

因為喜柔的進步與改變,也間接鼓勵到父母親。

喜柔母親 林莉菁(左)

 

每次自己就是很挫折,或者是很難過時候,我都會我就盯著他看,對 他每次用力的,就像老師說,他很用力的在上課,很努力的在想辦法要去移動,移動他的眼神,他所有努力,我覺得,我們這些好手好腳的人,我看起來,我都覺得我很感恩。

 

==cgin==眼動課程可以針對個案的狀況,設計專屬眼動教材與內容,包含視知覺訓練、兒童認知學習、注音課程、成人醫病溝通以及青年就業培力等==cgout==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我們就是覺得說,或許可以幫他們做一些,培養居家接案能力的技能的一些課程,所以我們在去年就是有發起,就是青年的工作坊,然後也有一些青年學生,就是學習了,剛剛所說到的這些文書處理的軟體,增加他的打字效率,然後可以學習一些像是文案,還是一些平面設計或是影片剪輯。

 

協會也幫助青年朋友,成立眼動工作坊培訓中重度肢體障礙者有獨立接案能力的課程,像是今年29歲的榕容,是一位腦性麻痺患者,在過去疫情期間開始參與工作坊的培訓。

 

我們先來試試看眼動,然後我先幫你喬一下擺位,好,好,你幫我看到綠色這個區塊,好,很好。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0853-0902

榕容肢體的張力並不好,因此要拿筆書寫或是打字對她來說都相當吃力。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我是足月的健康寶寶,但因為我難產導致缺氧,所以才有這個先天性疾病,因為我沒辦法書寫,所以在一些需要抄筆記,需要寫作業的部分上,我就很難達到。

 

會參與工作坊培訓,主要是因為過去榕容曾因為找工作面試未被錄取心情相當失落,透過眼動工作坊訓練後找回了他的自信心。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我記得我第一次面試,那時候面試一個半小時,對方很耐心的聽我的狀況,也很理解,可是最後就沒下落了,其實那時候很挫折,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就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自信就被被打碎。

 

工作坊課程先從認識眼動輔具與使用開始,再慢慢進入文書處理以及剪輯軟體等教學。

目目非營利理事長 詹育書(左)

 

眼動工作坊是一個,我們將眼動科技,然後去結合一些Office的操作技巧,還有Phothop 操作技巧,跟影片操作技巧的一個課程,那這個課程,主要就是希望協助就是身障者們,可以擁有一些居家就業的技能。

 

榕容在三個月的培訓之後,也正式被協會錄取為外稿編輯,讓他能在家工作,獨立接案,走出自己的路。

目目非營利理事長 詹育書(左)

 

所以榕容現在的身分是目目的外稿編輯,那其中一篇就是榕容想要給三十歲的自己的這個主題,他想要透過給三十歲的自己這個主題,去鼓勵更多的身障者,讓他們知道自己其實是有能力的,那過程裡面榕容也會想要去訪談,其他不同障別的身障者,那我們也是滿期待這件事情發生。

目目非營利外稿編輯 榕容(右)

 

我目前產出了四篇文案,然後也參與了目目的很多拍攝工作,以及協助教學部整理資料,我也敢很自然的跟跟同事們對話聊天,算是我這這一年多來最大的突破吧。

相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1227-1235

這幾年他們更將服務擴及到更多面向,因此最近更開發出有趣的眼動童書。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相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1236-1254)

但是身障孩童來講,他們可能就是比較被動式的,是家長或是老師念給他們聽,那我們就去想說,那怎麼樣做一本眼動童書,就是我們也是要從平面開始去想腳本,然後作插畫然後再銜接成動畫之後,變成 它可以輸入到電腦裡面,那我們會設計一些互動環節,他也是需要透過凝視或是掃視的,這樣子的眼球互動的方式,去推進故事的劇情,然後一起參與這個故事的旅程。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1303-1314

結合科技與教育的眼動課程造福許多肢體障礙者,但其實師資人力不足成為現階段需要克服的難題。

目目非營利創辦人 賴姵妏(右)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1315-1338

 

還有很多孩子,還在不同角落是還沒有得到這個資源的,所以那這個就是我們,推進我們的一個動力,那我們未來的一個規畫跟想法,其實就是會希望可以去,更有系統的去發展,各個縣市的師資網絡,那也希望覺得是不是,進一步我們可以去成立當地的眼動教室,那讓這個眼動教育資源可以是更輕易可以獲得的,而不是他們可能要排隊排了很久,然後可能如果因為募資資源不夠,他們可能課程有時候是需要被中斷的。

影片提供 目目非營利1345-1410

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一種技術,透過科技導入生活與教育,幫助更多肢體障礙者,透過眼動輔具讓他們的心聲能被大眾了解,也能與外界連結,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為科技注入溫暖的傳遞能量,也讓社會增添更多新希望。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李明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