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動漫與竹田鄉的發展連結不少,竹田動漫季舉辦到現在已經是第四年,不僅打造出竹田鄉的虛擬代言人「小竹」,讓動漫迷對竹田鄉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從虛擬跨進現實裡,讓動漫與產業跨領域結合,和地方青農合作推出「小竹米」,竹田鄉正努力打造一條截然不同的農村發展新路線。繼續看宋宇娥跟李明燈的報導。
剛剛那樣子,剛剛那樣子。
愛好動漫角色扮演的動漫迷,在屏東縣竹田鄉充滿濃濃日本風情的竹田驛站,開啟外拍會,大家直說竹田驛站實在是太好拍了。
動漫迷
林先生(左)
Cosplay(角色扮演)文化是從日本傳進來的,然後再加上這邊的日式建築,就是可以去迎合去搭配這樣子。
動漫迷
林先生(左)
其實我覺得不錯,就是景或者是環境,都滿適合做外拍的,因為我自己也是攝影師。
動漫迷在舞台上熱舞,台下觀眾看得入迷,竹田鄉連續舉辦4年的竹田動漫季,吸引了許多動漫迷前來朝聖,竹田鄉長傅民雄表示,想要將竹田打造成漫畫城。
屏東縣竹田鄉長
傅民雄(左)
我們現在和《老夫子》(作者)王澤先生,開始在做這個美崙村,從入村莊開始到出村莊,我們都要畫這個老夫子,把美崙村變成一個老夫子村,慢慢地帶動到我們這邊的竹田驛站,變成國際新的一個動漫展、動漫季,來發展我們的動漫人才。
竹田動漫季策展人
廖柏瑋(左)
動漫文化其實有包含幾個,一個是Cosplay(角色扮演),一個是繪師,就是我們繪圖的繪師,一個就是舞台表演,大家喜歡欣賞,動漫偶像的舞台表演,三種結合起來的。所以這三種弄起來是叫做竹田動漫季。
竹田動漫季策展團隊、打造出竹田鄉的虛擬代言人「小竹」,只見這位「小竹」現身竹田鄉各角落,讓竹田鄉的印象打進動漫迷圈子裡。
竹田動漫季策展人
廖柏瑋(左)
這位「小竹」拿來暫時當作第一次竹田動漫季的角色,沒想到大家喜歡這個簡單的角色,我們很常看到在文化活動裡面,因為我們辦活動,所以要塑造吉祥物,這樣做的話,通常吉祥物很快就消失了,沒有一個延續性,「小竹」比較特別不同的是,他是被社群跟群眾所推動的,也就是我們有了這個東西,但是大家就覺得反正(角色)很簡單,那我就去做(扮演、繪圖)。
照片提供 陳勝育
TC 0255-0300
更猛的是,虛擬代言人「小竹」還讓動漫與農業有了關聯。從虛擬跨足到現實裡,和在地青農陳勝育合作,把竹田地景上消失百年的稻田,重新種回來,一起產出有機米「小竹米」。
我們有繪製了一系列的劇情漫畫。
竹田虛擬代言人「小竹」就在方格中,娓娓道出小竹米的故事。
小竹米原畫師
宋佳學(右)
竹田稻米的歷史典故,那就是希望可以透過這種,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消費者去了解竹田的歷史。
竹田青農
陳勝育(左)
它的米的特色,是在蒸煮的時候,會有淡淡的芋頭香味,然後它其實也適合燉飯。
一包包的小竹米,可是陳勝育花了4年時間,鑽研有機種植稻米的成果,而且為了搭配動漫行銷,還在田邊種起竹子。
竹田動漫季策展人
廖柏瑋(左)
小竹米這個生產過程很特別,是小農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我們動漫迷喜歡什麼,於是我說你稻田旁邊可不可以種竹子,他說為什麼?因為小竹啊。我們是為了小竹動漫去種了這兩分地的田,這就是動漫文化跟農業的真正結合。
屏東縣竹田鄉長
傅民雄(右)
將害羞的小竹的影像圖畫和陳先生的有機米融合在一起,做出一包代表我們的竹田地方的「小竹米」,這就是和產業結合,這樣才會把我們的動漫季、竹田很多畫畫的東西、結合起來,變成我們地方的一個產業。
畫面提供 廖柏瑋
TC0433-0505
可見圖像,然後就可以這樣子去上顏色。
竹田動漫季從活動延伸到角色人物與產業結合,這還不夠,動漫人才扎根才是基礎工程,於是策展人廖柏瑋進到校園,教授國中學子電繪技巧。
竹田動漫季策展人
廖柏瑋(左)
我覺得(竹田國中校長)他非常有心,我們需要這個電繪板,他立刻就裝備學校三十片的這種電繪板,然後將資訊教室弄到是可以去做這個電繪教育的。
竹田國中校長
許金元(右)
畫面提供 廖柏瑋
TC0546-0557
因為有的學生我後來才知道,他喜歡畫,但是他用手機在畫,他平常的話就是繪畫得很辛苦,他也不知道,我們為了這樣的課程,學校也購買三十台的電腦繪圖板,讓他真正的有一個體驗,實際上可以這樣畫。你用手機來畫,跟真的用電腦繪圖板來畫,那種感覺一定是不一樣的啦,當然學生都很高興啊,有這樣一個機會。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李明燈
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竹田鄉把看似與現實距離遙遠的虛擬動漫,扣連進農業產業裡,甚至放進培育人才的校園中,努力打造一條截然不同的農村發展新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