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問題陸續在各縣市發生,除了政府部門必須想辦法解決外,其實個人也能發揮力量,從自身做起,新竹竹東鎮為了限制垃圾量,除了要求鄉親做好資源回收分類,從今年3月1日開始禁塑,鎮上的小吃店、餐廳以及飲料店等,都不准使用免洗筷、塑膠碗、盒、湯匙等塑膠製品,禁塑政策會對商家、民眾帶來不便嗎?其實現今有不少民眾自發性落實限塑、無塑運動,甚至發動減塑比賽,到底我們生活周遭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塑膠製品呢?可能全面禁用嗎?帶大家一塊來看看。
各種傳統美味及特色小吃,在新竹竹東鎮的觀光夜市任你挑選,但在這夜市裡,你會發現,有個地方很不一樣。

老闆,有什麼好吃的可以介紹一下,客家湯圓,湯圓喔,好 我要一碗,好==ns==來 小姐,好了,好 謝謝,要吃一碗湯圓,一定會需要用到筷子還有湯匙,不過在竹東鎮的這個觀光夜市,可以看到店家都改用這個鐵的筷子和湯匙,已經看不到免洗筷還有塑膠湯匙==ns==

攤商常用的免洗筷塑膠湯匙,走一趟竹東夜市美食街,就可以發現幾乎看不到了,因為從今年3月1日開始,竹東鎮公所推動餐飲店禁用塑膠相關製品。

[竹東鎮清潔隊 隊長
彭朋喜]
一天減量如果說完全禁用免洗筷的話,竹東鎮大概,概估垃圾減量率,每日大概可以達到700公斤到800公斤,一年的話大概可以少砍大概是將近200棵樹,事實上來講,成效也是非常好,而且畢竟來講,竹東只是一個鄉鎮,如果全國都能禁用免洗筷的話,事實上可以讓我們,我們全國一年就可以少砍好幾萬棵樹,也能拯救地球的肺==ns==

一眼望去,每個店家都掛上或貼上,「本店不提供免洗筷與湯匙」的標語,但這樣的轉變對店家來說,等於多了一道清洗的程序,會不會造成不便?

[竹東鎮店家]
我覺得不會比較麻煩,可是如果,對於我們來說,使用免洗餐具也是一個成本的所在,所以我們覺得說,這樣子可以幫助到,竹東整個環境,那我覺得是盡一份心力這樣子。

但之前庫存的免洗餐具,店家也很煩惱,因此目前僅提供給外帶客人,用完之後就不再進貨,許多民眾也認同店家作法。

[竹東鎮店家]
現階段我們還是會給客人,但是,存貨我們用完了我們就不提供給客人,慢慢地把它提供,用完了,我們就不會再使用竹筷跟那個塑膠的湯匙。

[民眾]
這是很好的事情,因為本來就是保護地球都是應該的事情啊,對,那只是說,因為現在外帶性的那種一次性餐盒,它可能還是沒有辦法馬上就是去淘汰掉,因為我們出門在外,畢竟不可能帶個保鮮盒啊,或是帶一個傳統的那種好像飯盒的那種方式來裝,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是大家還需要再進步的空間==ns==

看起來在生活中,完全不使用到塑膠製品,似乎沒那麼容易,但有人努力實踐「減塑生活」,身為媽媽,同時也是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主任的謝文綺,買菜時除了基本的自備購物袋外,還有小訣竅。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主任
謝文綺]
尋找說比較友善,友善環境支持小農的店家直接採買,一來他東西直送,可能不會有一些過度包裝,那二來呢,他甚至可以提供說,我們可以把東西做回填,譬如說,有的店家的話,它們自己有,支持做那個自製的花生醬,我們就可以用空罐,去DIY花生醬裝起來,那回家就可以享用,那那個空瓶呢,也不用丟掉,當我們吃完之後洗乾淨,下次又可以再可以的時間就再裝來用。

那這個(網)袋我不需要,我先拆起來,好。

這些友善店家,還會將各種包材回收收集起來,交還給農友再次使用,還有店家標榜,外帶請自備容器的規定,因為不希望賣出一份商品時,也為環境增添了垃圾量,除了友善小店,到農夫市集採買也能減塑。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主任
謝文綺]
這些呢,能夠直接跟農友直接面對面,我覺得是非常好的方式,一方面他解釋了他的生產理念給你,二方面呢,他所有食材是新鮮過來的,然後直接跟你面對面,所以你都不會有過度包裝,還有運輸上,要太多的因為保護它而多的那些的一個包材,尤其那些很多都是塑膠類,因為它便宜好用,所以去農夫市集採買的確是,也很好的一種方式==ns==

再來回到家中,居家清潔總少不了各式塑膠罐裝的清潔用品,謝文綺也盡量避免使用,像是清理廁所洗臉台,他選擇使用小蘇打粉,效果不輸給一般清潔劑,同樣是清潔溜溜,就連通馬桶,小蘇打粉也能發揮功效。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主任
謝文綺]
當然通樂它是用比較有劇毒性的東西去做腐蝕,對,把它帶走(而且它外面其實也是有塑膠),有啊 它一定的,那個罐子,那那種東西拿到然後時常都跟你講,你要帶手套還要帶口罩,因為它揮發的氣體都很,很不好,那事實上它當然是有毒害在。

清洗餐盤,謝文綺更進一步自製環保酵素環保皂等來代替居家清潔劑。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主任
謝文綺]
所以有些材質,我們盡量採取天然的,譬如說,以前老阿嬤的智慧菜瓜布,那另外呢,像我們國人的習慣會有很多的那個廢油產生,容易有廢油產生,所以我們也教導民眾可以用那個廢油,作為環保皂,那個強鹼的一個皂化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用這樣方式去做清潔之後,這個東西呢,都沒有像市面上一些那個,所謂的合成的清潔劑在裡頭,也會減少所謂的環境賀爾蒙,對我們環境和對人體的那影響就會少很多。

要在生活達到減塑,關鍵就是:不要怕麻煩,而這樣的減塑風氣,也吹向台中一間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身上。

來、來、來,一個禮拜,大家努力的結果,自己把手上的戰利品拿起來,等一下呢,贏的人,贏的人就可以,畫很漂亮接受專訪,那輸的等一下去跑操場也要接受專訪,這樣可以,好,那我先來囉。欸,破30了啦。

老師們排排站,手上拿了各種塑膠製品,一台電子秤放在桌上,誰使用的塑膠製品最少,馬上見真章。

我剛以為我最後一名,結果沒想到有人比我更扯,3克,欸,333,太誇張了啦,我最後喔,墊底,哇,其實我還險險吔,你差一點,來、來、來。

幾個月前,台中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岳祥文,因為看見一則嘉義外海擱淺鯨魚的新聞,讓他決定發起減塑運動。

[台中特殊教育學校 老師
岳祥文]
他們解剖之後發現,死亡的原因是因為肚子裡面有很多的塑膠袋,還有塑膠製品,然後造成牠沒有辦法消化,所以最後,就死掉了,覺得塑膠製品對身體也不好,對環境也不好,那網路上剛好有人發起這樣的活動,我就想說,欸 那約同事玩玩看。

一發起就有十多位老師,躍躍欲試,但沒想到比賽過程中,發現到,原來生活周遭塑膠製品無所不在,有時真的很難避免。

[台中特殊教育學校 老師
岳祥文]
最明顯就是那個面紙盒,紙的面紙盒,紙面紙盒上面有一層那個塑膠薄膜,那個是我們當時沒有想到。

[台中特殊教育學校 老師
林示安]
是生活用品,因為吃的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可是生活用品,譬如說你買沐浴乳,你買洗髮精,你就得買、得用,那就比較不是自己可以控制,是受控,受控於人的。

這群老師發現,減塑最簡單的就是從飲食來著手,因此他們外出一定會自備各式環保餐具,保溫杯、便當盒、筷子湯匙,連喝飲品的吸管也都有。

[台中特殊教育學校 老師
廖莉婷]
這個還滿好用的就是吸管,對,吸管這組裡面就是,會有四個東西,就是會有,會有細的,然後彎的,對,然後還有粗的可以喝珍珠的,對啊,然後這是很貼心它還有附一個那個,刷子,就是,它可以讓我們就是清理內部的一些殘垢這樣子,我覺得這還滿方便。

[台中特殊教育學校 老師
鍾佩君]
其實,塑膠真的無所不在,但是其實我們其實,最基本可以做到的是,就是我們在飲食,在吃的這一塊,在吃這一塊我們就特別注意說,像環保餐具我們會帶在身上,那去的時候,可能像塑膠袋我們就是,就不會跟店家的拿,拿取,即便他很積極的拿出塑膠袋拿出來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喔 不用、不用了。

減塑生活並不容易,這群老師除了時時警惕自己,回到家中也透過行動來影響家人==ns==其實要發揮影響力,還得從教育面做起,新竹就有學校,要求學生自備營養午餐環保餐具,甚至裝設飲水機,並將合作社廢除,希望孩子從小學習減少使用塑膠製品。

[新竹博愛國中 代理主任
邱炳盛]
盡量,第一,因為會有要買吃的,會有那種過度包裝的那樣的有沒有,不要給他們吃這些甜的,或是這類東西,基本上就請學生自己帶水,自己裝水,帶水來喝,就不會說喝什麼像鋁箔包,喝一喝又要丟掉什麼,很麻煩。

[新竹博愛國中 學生
曾崧祐]
就可以,在家裡就帶水壺來學校裝水,飲水機是有,但合作社現在好像沒有了,(那會不會覺得說想要合作社),也是有一點啦,有時候還是會想要去喝一些,好喝的東西。

[新竹博愛國中 學生
方子瑄]
像我們吃營養午餐,我們就會自己帶碗或是筷子、湯匙,對,就不用使用免洗筷,就是,可能怕它塑膠會溶出一些毒素,或是說,它其實,製作過程沒有很乾淨==ns==

從前端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外,後端的資源回收分類,學校也很重視。自從各縣市發生垃圾大戰後,學校從過去只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類,增加至六、七種分類,灌輸學生資源再利用的觀念,讓校園垃圾量減少、也變得更乾淨。

[新竹博愛國中資源小隊 隊員
張育維]
學校變得比較乾淨,四處不會看到很多回收物亂飄之類的,然後一些垃圾。

[新竹博愛國中資源小隊 隊員
高振翔]
我們學校師生加起來大約一千人,然後,然後垃圾,然後垃圾子車就只有那邊的那一台而已,代表我們學校就是,資源回收有分類就分得很恰當。

[新竹博愛國中資源小隊 隊員
羅偉豪]
因為那個焚化爐,它燒出來假如是塑膠、寶特瓶之類的拿去燒,會有戴奧辛之類的,所以,所以那個會,會對我們人也不好,對任何動物也不好,所以要那個分類分好。

不過要在台灣能全面推動減塑、無塑,長期關心環境的專家就表示,應該得由政府從源頭來做管制。

[看守台灣協會 理事
鄭益明]
源頭管制就是說,你什麼材料可以用,什麼材料不行,用要嚴格執行,因為塑膠很多很多很多種,有的,對環境、對人、人體,對生物會傷害很大,我們就要先禁止,要嚴格禁止這個,有的塑料都不行用,那原料生產然後到成品全部要禁止來使用,可以用的,就要強制完全回收。

塑膠類製品是台灣廢棄物排行榜上前幾名,環團更統計出,全台一年用掉近180億個塑膠袋,相當驚人,實踐「無塑生活」或許不容易,但不開始做,塑膠用量永遠不會減低,只要少貪圖一次性的便利、任何事別怕麻煩,就能減少對地球環境的破壞。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