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紀以前,台灣全民瘋棒球的狂熱年代,想必許多人都經歷過,從北到南、由西向東,大家對棒球都有著極大的熱情,竹塹文教基金會去年就出版了一本《少年‧棒球‧夢》,是新竹第一本採取在地觀點、聚焦於地方棒球史與人物的書籍,當中更提及客家地區,尤其是竹東的棒球故事,讓人得以從棒球運動的角度,來認識不同的竹東。林秋玲跟羅應展的報導。
揮動球棒,奮力奔跑,新竹縣學生棒球運動聯賽,在竹東河濱棒球場,如火如荼較勁,小球員們個個使出渾身解數。
臺灣的棒球運動始於日治時期,半個世紀以前,全民瘋棒球的年代,客家人也不缺席。
6萬人口的竹東,可以有這麼強的隊伍,可以打敗有200萬人口的臺北市的這些棒球隊。
去年底,竹塹文教基金會出版了《少年•棒球•夢》,記錄下新竹少棒發展的故事,臺上正在演講的就是作者之一,廖國興。
馬路邊,或是割完稻以後的稻田,我們在那邊打球,沒有手套,我們用什麼,用報紙去摺嘛。
BITE《少年•棒球•夢》作者 廖國興(右)
竹東小地方,但是很多這些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記錄下來。
BITE竹塹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蔡榮光(左)
出這本書,一定可以勾起非常多像我們四、五年級的,我們這一代的回憶,然後也可以讓現在的年輕人看說,我們臺灣的棒球發展史,有一段非常輝煌的歲月。
新竹的棒球故事,較鮮為人知,蔡榮光說,沒紀錄就沒發生,所以必需把它記錄下來,要把上一代的棒球精神,傳承下去。
BITE竹塹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蔡榮光(左)
以前我們講少棒、青少棒,新竹沒有打到全國第一名,沒有代表國家出去外面比賽,所以大家對我們新竹的棒球隊沒有那麼深刻的印象,桃竹苗地區,以前辦很多、非常多的比賽,也有很多年輕人出頭天,後來有打到成棒、打到職棒。
BITE竹東鎮體育會總幹事 葉日嘉(左)
我以前也不知道,因為會知道這些事情是因為,差不多去年十幾月的時候,在臉書上看到有人在竹東的社團,分享很多棒球的老照片,我就有去讀它、看它,結果看到就有發現說,原來有出版這本《少年•棒球•夢》這本書。
竹東現在許多小學都有棒球隊,為了更多小朋友和教練了解這段竹東歷史,竹東鎮體育會舉辦了一場分享會,邀請書的作者、及書中主角一起出席。
BITE竹東鎮體育會總幹事 葉日嘉(左)
從日本時代到現在國小的小朋友這些,四代人的故事,你要怎麼把這竹東的棒球的發展,可以讓它有一個,有脈絡的連結啦。
BITE竹東鎮體育會理事長 陳昌平(左)
希望把以前竹東的光輝歷史,再重複到現在來,讓小孩來打球,打棒球,慢慢來訓練他們的體力也好,頭腦也好等等。
BITE聲音來源:《少年•棒球•夢》作者 廖國興(左)
(彭仲達)參加了第一次青棒錦標賽,榮獲冠軍,然後呢,他是我們新竹第一位,我們竹東地區,第一位入選參加羅德岱堡世界青棒錦標賽,而獲得冠軍的球員。
老一輩的人都聽過以前那個,許金木,他以前國小時候,身高就162公分,我國小畢業148公分,他162公分就很高,全隊裡面他是最高,跟鍾明裕一樣,鍾明裕更高。
BITE前大同國小棒球隊球員 彭仲達(右)
上場後,站在棒球場上,我就是要贏,在練習的時候要以最低的姿態說,我絕對會輸,要很認真的練習,這個是我一向的座右銘。
照片提供 鍾明裕
010347-010353
照片提供 彭仲達
010353-010359
民國57年,台東紅葉棒球隊曾與竹東大同國小比賽,這張照片就是當時彭仲達和紅葉隊投手的合照。
BITE前大同國小棒球隊球員 彭仲達(右)
照片提供 鍾明裕
010410-010413
紅葉隊的那個胡武漢,來我們竹東大同國小友誼賽,那時候我們都打赤腳啊,他還穿鞋子啊,不過那時候我們竹東是很強的,那時候還只有輸他一分而已。
照片提供 彭仲達
010417-010424
後來彭仲達打了職棒、當了國手,也曾到日本、尼加拉瓜等地四處征戰,在棒球界闖出一片天。
所有的練球,白天練球完畢以後,晚上,晚上睡覺前,就要揮了3、400個,甚至5、600個,這樣的情況。
照片提供 鍾明裕
010438-010456
民國59年,竹東出了一位少棒全壘打王鍾明裕,小學五年級身高就170公分的他,因為一次比賽,三次上場,三次都被三振,回家後,就被父親要求每天都得練揮棒,才練出好成績。
BITE前大同國小棒球隊球員 鍾明裕(右)
有拿到一支鋼筆,就是一支全壘打,那時候是非常非常好的,我記得我小學畢業的時候,就大大小小比賽,大概差不多有,差不多有100支(鋼筆) 。
《少年•棒球•夢》的封面上,帥氣練習的這位,就是鍾明裕。
BITE前大同國小棒球隊球員 鍾明裕(右)
照片提供 鍾明裕
010516-010521
封面的部分是我以前小時候六年級,在新竹的運動場那邊比賽,以前也沒有什麼那麼多節目,電視也沒那麼多節目,也沒有什麼休閒,就是對運動那方面,大家都非常的熱忱。
棒球在當時是很昂貴的運動,在全民瘋棒球的那個年代,大家對球員們都投以羨慕眼光,透過一次次的訪談田調,廖國興和其他作者們,把一個個故事挖出來,也勾起許多球員、教練的回憶。
BITE《少年•棒球•夢》作者 廖國興(右)
你的暗號,不只是用手比,是用客語來講,教練喊一句說,「蛤蟆子」,別人,那些外地人,都聽不懂,但是我們竹東的人就知道說,欸,教練說「蛤蟆子」,就表示說,要怎麼樣了,現在的戰術要怎樣,要用短打,或是要怎樣。
Stand
記者 林秋伶(左)
竹東早期人人都很迷棒球,尤其是民國50幾年時候更是如此,當時竹東可以說幾乎每間國小都有自己的棒球隊,包含了像是大同、中山、竹東國小、還有員崠國小等,都有自己的棒球隊。
大同國小棒球隊的小朋友,正在進行每天的例行練習,《少年•棒球•夢》中有一篇專章就是介紹大同國小棒球隊,民國57年,球隊參加民聲杯全省棒球賽,勇奪冠軍,開啟了球隊的黃金歲月。
BITE竹東鎮大同國小校長 羅賜平(左)
當時也在地方上的扶助之下,成績也非常好,除了地方上的賽事之外,也打到全國比賽。
只是後來棒球隊曾經結束過一段時間,十幾年前才又再度成軍。
BITE竹東鎮大同國小校長 羅賜欽(左)
十多年前那時候的一個校長,也有感於說,我們有些小朋友,他們的體力、或者是說對棒球也很有興趣,所以特別再重新成立了大同國小棒球隊。
BITE竹東鎮大同國小棒球隊教練 朱彥樺(右)
我帶隊的風格就是,每一個小朋友他只要來球隊,他就是都有機會可以上場比賽,而不是說今天你比較厲害,我可以能就是都是你在比賽,因為我們是一個球隊,我們必須要傳承。
朱教練說,《少年•棒球•夢》,能讓小朋友了解以前的練習條件這麼刻苦,現在的他們相對是幸福的,那就更沒有理由不努力了。
BITE竹東鎮大同國小棒球隊教練 朱彥樺(右)
棒球什麼時候會凝聚國人,就是在中華隊出去的時候,那我希望的是,整個國家的棒球,大家都可以更重視。
BITE《少年•棒球•夢》作者 廖國興(右)
少年棒球夢,這個夢,有人是不會去想的夢,有人是沒有完成的夢,有人是遺憾的夢,很多種不同的夢。
海盜,贏贏贏。海盜不老棒球隊隊長范綱銘,加油,投手彭滿堂,投手李景隆,捕手彭維相,一壘手孫浩然,二壘手賴金印,游擊手陳仁燿,三壘手彭學旺,左外野張學榵,中堅手彭學琪,右外野曾富賓。
一群6、70歲的退休老人,依舊活力充沛,在球場上馳騁。
投、打、守備,不僅架勢十足,還是真有實力的,他們是從小就一起打球,至今打了50幾年的「竹東海盜棒球隊」。
早年竹東鎮棒球風氣興盛,不僅國校有棒球隊,還有鎮長盃棒球比賽。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教練 楊熾銘(右)
照片提供 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
011015-011035
因為林業商,林業商他們都愛看打棒球,他就說不然我來辦一個比賽讓大家玩,他就辦,辦的時候,後來的時候,鎮公所看到了,木材商都辦了,我鎮公所默不作聲,沒辦不行,鎮公所就辦。
當時幾個住在竹東的新竹中學同學,因為興趣相投,就開始組起棒球隊。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總監督 孫浩然(左)
住在竹東的班底,全部回來竹東,跟我們這邊竹東的鄰居,喜歡打球的鄰居這些,差不多同年紀的,就集合一起,組了一個球隊出來。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顧問團長 賴金印(右)
照片提供 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
011046-011050
一開始的時候,大概也有9個、10個而已,因為在竹東是算鄉下嘛,所以人就慢慢慢慢,就會一直集、一直集,就後來,就慢慢風氣就帶起來了。
隊服、獎盃,一留就是50年,翻開一張張的老相片,回憶立即湧現。
這第一代,這應該是55、56的時候,對不對,你的彭學旺,因為這張沒有我。
全部這麼瘦,和現在完全不一樣,你看,這我啦,這學旺,這德竹,這長腳(李景隆),這陳仁燿。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隊長 范綱銘(左)
得到的獎品,就是(鎮長盃)冠軍,這其中也有錦旗,還有這個獎盃,這張相片是在我們竹東的榮樂戲院的前面,請一位攝影師來拍的。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隊員 林燕麟(右)
參加新竹縣縣長盃的時候,我得到美技獎,那段時間,我們海盜隊可以說是全盛時期,在新竹縣第一名,代表我們新竹縣參加台灣的區運。
全部校友,有幾個是,有幾個大同國校的,全部都是,喔,是不同屆而已就對了,喔。
60年後回到學校,當年的年輕小夥子,現在都已經是阿公級了。
早期的時候,這裡全部都還是泥土地,平平的,他們就是竹東大同國校第一屆棒球隊的。
講起當年的豐功偉業,可能幾天也講不完。
我們的球隊當時也很會打,這邊的玻璃被我們打破滿多的,玻璃打破掉,害大同國校,加裝鐵網子來圍起來。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公關主任 李景隆(右)
在那邊練球,練的時候,練到累的時候,那旁邊有河,那河裡還可以抓蝦子,有蝦子、有螃蟹。
一、二、三。
BITE竹東海盜不老棒球隊總監督 孫浩然(左)
大家家裡的經濟也不是很好,所以常常要靠這些很喜歡球的歐巴桑、歐吉桑,會贊助些什麼汽水啦,什麼仙草茶啦,紅茶什麼那些,用錫製水桶提著來。
從一個個原本少年、到現在已經頭髮花白的阿伯,但他們依舊活躍在球場上,從新竹在地出發,臺灣的少棒史,因為有他們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羅應展、蔡裕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