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竹北埔鄉的水磜村社區,也有為長者開設的樂齡課程,他們將長輩自己的生活故事,製作成故事繪本,同時結合「創客」教育課程,以雷射雕刻出故事繪本的拼圖,而長輩們製作的馬賽克拼貼畫還成為社區的裝置藝術,各式各樣創新的活動,不僅為長者生活增添色彩,也讓他們找回自信。來看吳怡君和陳靖維的報導。


 

 

走進寧靜小村莊,偶有長者會出來走動走動,但卻鮮少看見年輕人,這裡是新竹縣北埔鄉的水磜社區,雖然街道上人煙稀少,但這天社區活動中心可是特別熱鬧。

 

越後面越亮,前面比較亮,所以我們是不是要打一些深層,深的顏色上去,就是像這個前面的部分,對。

 

認真看,一位位社區長輩,拿起畫筆,有人打草稿,有人則是直接大膽的在畫版上作畫,專注的眼神,就像回到從前學生時代一樣。

BITE學員 劉芳純(右)

 

所以我從小我覺得我很不會畫圖,到了這裡我們總幹事給我們上這些課程,美慧老師教我們畫,他很會引導我們,所以我才慢慢慢發現到說,我會畫圖耶,很開心。

 

來我上禮拜有講過,之前有講過,我們的色系,有哪三個顏色,哪三個顏色中間是什麼,我們稱為什麼,三原色,三原色。

 

戴著老花眼鏡,手拿水彩筆和色筆,熟練的上色,原本一開始社區長輩們都喊著不會畫,如今卻是越畫越有心得。

Bite老師 徐美慧(左)

 

其實十個有九個會說,我不會畫,所以繪畫應該是人基本的一個基本能力,藉由這種方式跟他講,你們其實只要敢畫,現在的目標是讓他們敢畫,讓他們去創作,不是要他們畫得很美,是要他們畫得出來。  

BITE學員 彭美麗(左)

 

剛開始一下子叫我們畫的時候,覺得心裡會怕,因為我40幾年都沒有動筆,畫一畫又覺得說,好像畫不來一樣,結果畫下去以後,才想說,我畫就是畫最簡單的,越畫就覺得越好玩。

 

這堂課從教色彩學開始,到每位學員能一一創作出故事繪本,在老師鼓勵下重拾信心,用回憶畫出自己的故事。

BITE學員 劉芳純(右)

 

這張圖是畫說我小時候是,看自己爸爸媽媽,像是兩棵,很強壯的大樹,這樣子,保護我們大家,養我們大,這樣的意思。

 

這堂課更特別的是,老師將創客美學等應用在課堂上,創客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不論任何年紀其實都能有很好的發揮。

Bite老師 徐美慧(左)

創客來講,我們在教育領域界叫做STEAM,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美學,把這五個元素融入進去,所以我們生活中其實含著就是這些創客,只是說我們有沒有把它發揮到最大的一個,讓他們覺得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們才會把它帶回社區來。

 

按確認,確認,對,這個是確認,對,好,然後按定位,然後按邊框,邊框。

 

原本一張張的故事繪本,搖身一變成為一塊塊獨一無二的拼圖,課程設計更加入學習新科技雷射雕刻,長輩們都覺得相當新奇。

BITE學員 謝連珠(右)

今天會做那個馬賽克拼圖來說,我沒有想到會是拼圖,我也畫得很複雜,一直想就一直畫,那個拼圖做出來,要將它一塊塊拼回去的時候,拼很久,拼不回去慢慢慢慢去拼,一塊畫圖的內容,終於有有辦法將它拼出來,很有成就。

BITE老師 徐美慧

其實我們現在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比如說雷射雕刻機,你的東西馬上就可以變成文創商品,主要讓他們覺得,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我們我把每一個人當作一個畫家,不是我的學生是一個獨立體的畫家,然後幫每個人做一個量身打造的一個繪本設計,跟一個年曆還有他們的拼圖,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他們也很開心。

 

==cgin==事實上臺灣已經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新竹縣民平均壽命是80.91歲,以2021年9月人口數57萬4512人來說,總共13鄉鎮,有峨眉鄉、橫山鄉、北埔鄉、關西鎮、新埔鎮、的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cgout==因此社區希望透過創新活動找回長輩們的自信。

Bite水磜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徐美玉(右)

影片提供 徐美玉

0522-0527

相片提供 徐美玉

0527-0532

因為我們要延緩長輩的失能,然後還要給他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因為很多長輩會覺得說我年紀大了,我覺得我好像什麼事情都做不來,然後我覺得我,我的價值剩餘的並不多,我們水磜村的長輩價值很高,因為他重新創造了水磜村的新的樣貌,然後給了生活不一樣的定位。  

STAND 記者 吳怡君

現在樂齡的課程其實非常多元,像是這個社區就有很特別的方式,這些長輩自己來做馬賽克拼貼,可以放入社區的裝置藝術中,他們也會感覺到自己更有價值。

相片提供 徐美玉

0546-0555

社區多元課程,同時從生活美學開始加入科技創新,更讓長輩們一同參與社區美化。

BITE水磜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徐美玉(右)

相片提供 徐美玉

0617-0621

像我們最近做一道,那個就是形象牆的部分,它其實也是一群長輩在做,他把他們自己的作品也融入到社區裡面,那其實他們就會覺得說,其實我跟這個社區是有連結的,不管是我做涼亭,我們的涼亭,也是像藍鵲涼亭,我們彩繪牆的前置工作,還有我們的花台,還有我們的金針花海,其實都是我們長輩跟我們一起完成的。

 

過去疫情期間,為了防疫,長輩們幾乎都足不出戶,也導致他們老化速度越來越快,在疫情趨緩後,社區協會希望透過活動再次找回長輩們可愛的笑容和自信,如同一塊塊他們自創的故事拼圖,再次拼出美麗人生。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