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主要是以新竹北埔茶商姜阿新,及永光公司的故事為原型進行改編,描繪1950年代,客庄茶業的繁盛和衰退,劇中的年輕女茶師山妹,因為長時間做茶,滿手盡是洗不掉的茶漬,也帶出她對做茶的熱忱與堅持,而我們也採訪到了,當年曾在永光公司工作的資深茶農,來聽聽他們一生懸命的故事。繼續看林秋伶跟羅應展的報導。
NS
0000山妹,新來的製茶師,製茶師,女生嗎,在這裡的茶師,哪一個沒有10到20年的經驗,山妹這麼年輕,會做茶嗎,綠茶,完全不發酵,烏龍,重發酵茶,紅茶,顏色最鮮紅,味道甘濃,一下子就做出四種不同的茶嗎,不知道味道如何,0031
OS
一個來自深山小茶竂的小女生,山妹,擁有做茶的天分,在1950年代,那個沒有女茶師的時代,山妹展現出精彩的製茶功夫,也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NS
0020個性上面有一點怯生生,然後她也有鄉下來的那種小朋友的天真,妳的手,借我看一下,滿手茶漬,我覺得很漂亮,0042
BITE演員 許安植(右)
0043她是一個職人,她對於做茶這件事情,有她的堅持,然後以及對茶葉有很大的熱忱,算是一個天才小茶師的概念,0058
NS
0058併堆,就是三種茶,基準茶、調劑茶和併帶的茶,只要處理好這三者的關係,就可以畫出六號茶的味道。0109
BITE演員 許安植(右)
榮135906我覺得山妹這個角色,就是她是一生懸命的職人,她的腳踏實地,她的認真,她的熱情,其實也感染了我,讓我覺得,喔,其實我每天都好有力量喔,135919
OS
為了演好這個小茶師的角色,許安植在拍攝前做了許多準備。
NS許安植
0020我為了想要找到身為一個茶師的手感,所以我從劇辦,帶了那個竹編的笳藶回家,但是我需要有茶葉來練習,我就跑去摘了那個樹葉,結果我一摘,也摘了一個多小時,0034
OS
有幾場在茶園拍攝採茶的戲,必須頂著大太陽,彎腰採茶一整天,也讓許安植直呼,不論是茶農、或是製茶師傅,實在是很辛苦,
NS 許安植
0119我覺得只要跟做茶有關的東西,都對我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因為做茶是一件,很需要等待、很需要時間、需要去下功夫琢磨的事情,一杯圓滑甘醇的茶,是需要層層步驟才能夠品嘗到的,劇中雖然已經有用機械製茶,不過還是有幾場戲,我必須得用手工去揉茶,製茶真的是一件費力費時的工作。0147
OS
一輩子就做好一件事,一生懸命,山妹是這樣,在現實世界中,曾經在姜阿新的永光公司工作的茶人們,也是這樣。
NS
0023你的茶就一直漲價,對,日光茶要賣到全世界。
OS
演員郭子乾飾演茶廠老闆,口中的「日光茶」,說的是當時北臺灣,規模最大的茶葉工廠「日光公司」製的茶,真實的廠名,只跟劇中相差一字,「永光公司」,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可見一斑。85歲的茶農劉家龍,回憶起青年時期,大概70多年前曾在永光公司工作,說起那段「茶金」歲月,就像昨日事般。
BITE北埔茶農 劉家龍(右)
六年(級)畢業就去了,如果永光公司要請你去,那就很好囉,一天12塊,我記得還到15塊,一天喔,一個月可以做多少,30多、40多塊,這樣的錢在以前很好用。0114
OS
CG
北埔今昔大不同,從高處俯瞰,看到的除了少部分是茶園外,其它的幾乎全是民房,近年來北埔鄉種茶面積逐年下降,去年僅剩不到30公頃,但早在1950年代,滿山遍野都是茶園,種植面積超過一千公頃,家家戶戶都在種茶,種植、摘採後再交由永光加工、生產,茶廠地位舉足輕重。
BITE北埔茶農 劉家龍(右)
PROMO
0146比如說5點到6點,就揹到北埔(永光)公司那邊賣,那就要排隊喔,很多茶喔,一般人沒設備、炒鍋的啊,專門,從春茶賣到冬茶,全部賣給永光公司。0205
OS
「永光公司」從日本時代到光復初期,以外銷紅茶著名,1950年後因應世界茶市轉變,改做綠茶,加上國民政府來臺、通貨膨脹、實施耕者有其田等幾項政策下來,敲響茶產業衰退警鐘,因此北埔地方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茶金、茶土、茶狗屎」。
BITE北埔茶農 劉家龍(右)
茶金、茶狗屎,不好的時候放著沒人要,狗屎還有人會挖去種樹,當肥料,茶葉不好(賣)的時候,那就堆到一大堆啊。
OS
北埔茶業沈寂沒落一段時間,直到1990年後「膨風茶」一躍而上,整體產業才又熱絡起來,珍貴的一心二葉,不只被小綠葉蟬咬過,手工摘採更是珍貴,有「東方美人茶」的美稱,更被視為現代版的「茶金」。
BITE茶農 古承乾(左)
我記得我才剛開始做茶,差不多18、19歲的時候開始做茶,那時候1斤茶你知道嗎,差不多你說以特等、頭等來講,差不多2、3萬元而已,現在你知道嗎,變成一斤60幾萬,那不是茶金不然是什麼。
NS
可以把它放進去,放進去,放進去,這就把它壓上來。
OS
一開口就是做茶,製茶經驗超過50年的劉家龍,熟稔的操作揉捻機,他的茶年年參賽,從家中牆上掛著的無數牌匾,就知道他的功力。
BITE北埔茶農 劉家龍(右)
茶葉下雨天要怎麼做,南風天要怎麼做,大太陽要怎麼做,這就叫做 做茶,你茶葉要做到好 變寶,你做得不好變草。
OS
歷經產業更迭,北埔如今又因膨風茶聞名,遊客紛紛上門找茶,觀光連帶帶動地方發展,《茶金》娓娓道出,客庄無盡閃亮的輝煌。
採訪/撰述 林秋伶、錢薇如
攝影 羅應展、范修語
剪輯 羅應展、
影片提供 公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