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以每年兩百家的速度迅速消失,看似走向衰退的傳統產業,有人努力創新改變。七年級兄弟吳孟龍、吳孟宸承接家中中藥行事業,搭上文創風潮,用貼近現代人的語言述說千年傳統的中藥文化,試圖讓年輕族群走進中藥行,找到中藥行在現代社會的新定位。
有沒有聞到,好香喔,很香嗎?有精神了。

一下拿著整桶薄荷,讓孩子聞氣味,一下又拿出鹿茸來,要孩子猜猜看它是什麼,整間店鋪好不熱鬧。新北市新莊這間中藥行舉辦「小小藥行師傅體驗營」,讓小朋友從小就認識中藥文化。

[中藥行第二代
吳孟龍(客籍)]
因為他們不認識(中藥行),那你開放藥行本身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事情,那我們做的不希望只是走馬看花的,而是這些藥行怎麼跟你的生活做連結,我們如何透過五感,讓小朋友瞭解,喔,原來我要如何從一個植物變成中藥材,然後變成客人需要的商品。

體驗營當然少不了親自體驗的課程,小小師傅聚精會神練習怎麼使用中藥秤,算出紅棗重量。

要一直前後滾喔。

用腳前後滾動,傳統的「鐵研船」就會把藥材弄碎,散發香氣,小師傅操作一遍後,直說沒這麼容易。

[小小藥行師傅體驗營學員]
就是動作要快一點,要保持平衡,會比較快,就順一點。

[小小藥行師傅體驗營 家長
蔡小姐]
它(中藥行)好像快要慢慢不見了,對,那我覺得讓小孩子認識一下這些東西,我覺得還不錯,讓他也多點認識。

目前台灣中藥行正以每年兩百家的速度迅速消失,七年級生吳孟龍、吳孟宸兩兄弟卻決定繼承家中中藥行事業,力求創新,跟上時代脈動,今年還在宜蘭傳藝中心開了分店,吸引不少年輕族群的目光。

傳統藥壺裡煮的不是藥,而是茶,客人選好茶,店員就會模擬抓藥、煎藥的過程,重現傳統中藥行的氛圍,

[中藥行第二代
吳孟宸(客籍)]
全部的茶都是用台灣茶去加上漢方的元素去作一個組合,像是,檯面上的這一款呢,其實是叫做「不覺曉」,那我們就是用台灣的清香烏龍配上我們銅鑼鄉產的菊花,貴妃棗,以及我們的就是茵陳,那茵陳其實是青草茶的原料,那我們就把它做一個組合,然後丟到我們的這個漢茶壺裡面去煮。

[中藥行第二代
吳孟龍(客籍)]
創意是需求而產生的,我們很多的現代的,市面上的一些用品,或者是很多的生活用品不論是肥皂、香皂也好,或者是茶飲。它其實跟中藥跟漢方元素是有關係的,那只是,我們怎麼從中藥行的角度出發,去把它做一些連接,那這應該就是我們在做的事==ns==

古代偏鄉醫師少,有些廟裡會放置「藥籤」,讓民眾需要時到廟中求籤。吳孟宸在店中打造現代版「藥籤」,讓民眾體驗。

[中藥行第二代
吳孟宸(客籍)]
有二十四個藥籤,那二十四個藥籤呢,我們把二十四個藥材的藥性,換成一個正向的名詞,我們就把這個藥籤呢,寫一個正向積極的一個詩句,去鼓勵人心,因為早期的藥籤呢,是用來治療人的身體,讓人就是健康幸福快樂。

用創新的手法去包裝千年傳統的中藥文化,艱深難懂的文化瞬間變得平易近人,兩兄弟幾年前還導入企業識別系統,重新設計中藥行標誌,同時改變中藥材包裝,以貼近現代人需求,拉高了年輕消費群的認同感。但一開始說要改變,爸媽免不了擔心。

[中藥行老闆娘
曾麗玲]
兩兄弟,一開始要拿我們這樣很傳統的中藥,要將它做變化,要做成現代人可以使用的方式,剛開始會,真的會擔心,不過,自己的孩子是我們從小帶到大的,我也相信他的能力,所以,就讓他們去做看看,對,感覺這幾年,越走越穩。

[中藥行老闆
吳瀛洲]
你生活在當下,你必須了解,整個文化跟我們的政策方向,那你年輕人必須有創意、有創新、那有想法,你才會有一個idea,那往這方面去發展,你必須在這個環境上競爭,你就必須去努力。

兩兄弟將傳統中藥,透過文創新穎的手法,用貼近現代人的語言重新翻譯,不僅為中藥行找到在現代生活的新定位,也成為同業爭相觀摩的對象。

[中藥行第二代
吳孟龍(客籍)]
我們的立場就是在做這樣的一個翻譯的一個工作,或者是講述這樣的一個故事,那更想的就是延續這樣的一個精神和味道,當然不是說全部都照以前的方式,是它一定有跟現在可以有很平衡的一個做法,那我們就把這些做法帶進來。

[中藥行第二代
吳孟宸(客籍)]
為什麼我們要用這樣的方式呈現是這樣的,我們希望中藥行可以活在這個時代,活在用這個時代的面貌去讓世人所看見,那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一個目標。

上一代深厚專業基礎,加入年輕人的嶄新思維,傳統中藥店改頭換面,全家人齊心合作,走出一條既傳統又創新的路。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