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復甦光是透過教育層面的推廣,再怎麼普遍,有其時間及對象的局限性,擴大蓋爾語的使用,勢必還是要透過公領域著手,其中電視算是人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公領域,於是在蘇格蘭,成立專屬蓋爾語頻道,呼聲越來越高,到了2008年這個訴求總算實現,蘇格蘭的蓋爾語媒體協會,和英國的公共電視BBC達成協議,成立BBC ALBA,由BBC出設備跟製播人員,蓋爾語媒體協會定位電視台方針與節目內容,這不但是全球唯一的蘇格蘭蓋爾語頻道,也是BBC與特定組織合作共組電視台的首例。蘇格蘭蓋爾語復甦之路最後一集,一起去看BBC ALBA成立近三年,對於蓋爾語的保存帶來哪些改變。 1923年,BBC電台在蘇格蘭的亞伯丁,播送了一段宗教節目,這是蓋爾語首次在廣電媒體的露出,但蓋爾語的大眾傳播之路,走得並不順遂,雖然中間BBC蘇格蘭台,漸漸開始製播蓋爾語節目,但直到2008年9月19日,蓋爾語媒體協會MG ALBA與BBC正式合作成立BBC ALBA,才讓蓋爾語使用者的媒體近用權,獲得進一步確保。

[BBC ALBA頻道總監
Margaret Mary]
頻道正式開播前,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協調才達成共識,然後我們發現,我們曾經討論過理論層次的東西,變成實際運作之後,其實是很令人樂在其中的,尤其是並肩合作讓電視台開播的過程,因為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我們雙方共同創造的,它並不單獨屬於誰,所以我們做得很有樂趣,在我們開台之後,就要接受BBC信託的檢視,以了解頻道運作的狀況,雖然這又是另一個過程,但我們很歡迎,因為這樣才能對外展示這個頻道運作得很好,並成功吸引到觀眾,而我認為這對我們而言是很正面的事

[BBC ALBA執行長
Donald Cambell]
兩者的合作關係是這樣的,像我是來自MG ALBA,指的是蘇格蘭的蓋爾語媒體協會,我們唯一的工作,唯一的任務就是蓋爾語媒體的傳播,而BBC則像是英國一個極大的傳播機器,也提供蓋爾語內容,所以我們(MG ALBA)結合那台機器就成了BBC ALBA,我們的合作關係很成功,一個很大的組織融入一個很小的單位,很多人原本認為這樣的合作將窒礙難行,但結果確實成功,而且是非常成功

透過特定族群語言在電視上的露出,不但能使族群的發聲權得以確保,也透過這樣在公開場合"再現"的過程,提升該族群的自信,強化語言工具性使用的價值及承載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BBC ALBA行銷.傳播部經理
Murdo Morrison]
在BBC ALBA呈現蓋爾語,播送蓋爾語節目,對於蓋爾語發展與推廣以及蓋爾族群文化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比方說我們有特別針對蓋爾語學習者所製作的節目,我們有特別針對兒童,也就是語言成長與發展關鍵對象所製作的節目,我們與許多組織,像是蓋爾語委員會,以及其他你接下來在蘇格蘭各地,可能會訪問的單位,有很密切的合作關係,我們存在的目的,不僅限於透過播送節目來保存蓋爾語,但在節目播送的過程中,確實也達到了發展蓋爾語與文化的目標

對BBC ALBA而言,創造播出內容差異性的最大利基,莫過於使用蓋爾語去呈現,以往蘇格蘭的電視觀眾,從未透過蓋爾語接觸到的新聞或節目,所以是耳目一新,同時也因為貼近地方,因此讓觀眾備感溫馨

[BBC ALBA總編輯
Margaret Cameron]
蘇格蘭有BBC蘇格蘭台,還有STV蘇格蘭電視,這兩個是蘇格蘭最主要的頻道,(他們彼此競爭,以吸引觀眾嗎?)(還是不具競爭關係?),是的 BBC和STV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競爭關係,但最有趣的是,人們都忘了這兩個頻道都是附屬頻道,包括STV跟BBC,基本上都是源自倫敦的電視網,他們只是換了字幕就變成蘇格蘭產物,我們不一樣,我們是一個用蓋爾語呈現,僅在蘇格蘭播送的電視網,所以我們和他們極不相同,但我們彼此互補,事實上確實彌補了許多蘇格蘭電子媒體的缺憾

[Stornoway民眾(威爾斯人)
Graham Lowder]
我時常看BBC ALBA他們的紀錄片,很棒,你可以看得懂,因為銀幕底部都有英文字幕,所以沒有理由看不懂,有了字幕之後你就知道節目內容在講什麼,同時只要聽他們的用字,也可以學到一些蓋爾語

[Stornoway民眾
Baba Macleod]
(妳覺得BBC ALBA的節目品質如何?),非常好 品質非常的好,(你喜歡看嗎?),他們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節目,有些還會重播,如果你第一次沒看到,還有機會,這樣安排好嗎?)很好啊

[BBC ALBA記者
Catriona Maclean]
我最近訪問了一位98歲的老奶奶,她只會說蓋爾語,我想她對像我這麼年輕的人,竟然會在星期六跑去找她喝茶聊天,還全程使用蓋爾語,應該印象很深刻,像這種經驗對我就別具意義,就是能遇到這類,一輩子活在蓋爾語及蓋爾文化中的人,能夠遇到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並讓他們知道我們會繼續傳承下去,蓋爾語不會就此消逝,這個語言仍充滿活力,這種感覺真的很棒,讓他們知道年輕一輩的會繼續下去,希望讓他們不用擔心

事實上這位記者的經驗,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結果,當初BBC ALBA選擇電視台設台地址時,直接捨棄愛丁堡或格拉斯哥,這幾個蘇格蘭一線大都市,反而落腳在西部小島上,一個不到9千人的小鎮Stornoway,最主要的目的有二,首先便是要貼近地方,縮短電視台和蓋爾語的使用者的距離

[BBC Radio總編輯
Marion Mackinnon]
以這棟建築來說,我們主要是廣播的部分,但也提供部分內容給BBC ALBA用,像是每天的在新聞之前的「活動快訊」單元,它是一個與社區之間的橋梁,各地的民眾都會主動打電話給我們,告訴我們他們的社區有哪些活動在進行當中,這是每天新聞之前的單元,這個單元就是由我們負責的

[BBC ALBA新聞部經理
Noman Campbell]
一則對路易斯島民眾很重要的新聞,對格拉斯哥的人來說,恐怕不是如此,但你必須要找出兩者的關聯性,舉例來說,只是一個很地方性的健康議題,你也可以請記者找出,這對蘇格蘭其他地方的民眾而言有何重要性,透過這種方式,你就可以確保,原本僅是地方性的議題,也可以吸引到所有的觀眾一同收視的意願

另一個關鍵則是,透過在人口外移嚴重的離島地區設立電視台,希望帶動相關媒體產業,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的蓋爾語使用者願意回到故鄉

[蓋爾語協會
會長 Malcolm John Macleod]
要讓蓋爾語重回社區,首先你要讓社區留得住人,所以經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的蓋爾語社區沒有工作機會的話,民眾就會不斷的外移,所以經濟也是重點

其中獨立製片公司Mac TV第一個跳出來響應,連續3年和BBC ALBA簽訂節目供應契約,把工作機會留在地方

Mac TV雖然才28個員工,不過已經是Isle of Lewis島上最大獨立製片商,他們每年可以超過75小時的獨立性節目,給BBC ALBA來播放,且這些節目加起來的經濟規模,超過130萬英鎊

[獨立製片公司
資深製作人 Seumas Mactaggart]
過去兩年多來,我們跟BBC ALBA之間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每年提供固定數量的節目給他們,包括20小時自製的紀錄片,10小時的音樂節目,35小時我們購入的紀錄片,除此之外,我們還提供類實境秀的娛樂節目

[獨立製片人
Kenneth Stewart]
在我小的時候,想要在蓋爾語相關的電視產業,謀得一份工作,根本沒什麼機會,現在你可以隨時加入這個產業,成為攝影師、製作人音效師或編輯,選擇跟機會多很多,但這在25到30年前,對當時的年輕人來說是完全不存在的

就現狀而言,這些開台前設立的目標,以及外界對它的期待,似乎都一一實現,對於一個凱爾特語系最年輕的電視台而言,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它最大的成就在於,2010年底英國實施財政緊縮方案,連BBC也因預算吃緊,關掉五個語言組的時候,通過英國公共電視評議委員會對它進行的「公共價值檢驗」(PVT)和「市場衝擊評估」(MIA),同意開放頻譜,讓BBC ALBA成為無線電視的免費必載頻道

2008年9月19日正式成立的BBC ALAB電視台,因為原本只能透過有線電視或衛星頻道來收看,所以他們接觸到的觀眾群,僅占蘇格蘭人口的40%,不過經過3年多的努力,他們通過各種的評量,從6月9日開始正式成為Freeview的必載頻道,就是每個有電視的家庭都可以收看他們,也據此預估不論是收視率還是影響力,都會大幅增加

[BBC ALBA執行長
Donald Cambell]
變必載頻道之後,我們的觀眾數可增加一倍,它會使我們的觀眾規模加倍,屆時蘇格蘭每個電視收視戶,都能看得到BBC ALBA,所以蘇格蘭每位電視觀眾,從今年夏天開始都看得到BBC ALBA,另一個層面的影響是,每個人都看得到你的頻道之後,頻道本身就會從邊緣變成主流,因此這個頻道的重要性,也會因觀眾群擴大而增加重要性,同時就可以在不同時期滿足蘇格蘭每個觀眾所需

相對的BBC ALBA變成必載頻道之後,將受到外界更嚴格的檢視,電視台成立近三年,檢討的聲音逐漸出現,其中最擲地有聲的質疑,莫過於除了使用蓋爾語之外,BBC ALBA究竟要如何區隔與其他電視台的差異性

[政治觀察家
Torquil Crichton]
真正的問題不是媒體露出的量,而是露出的內容,這個文化究竟想對蓋爾族群,對其他閱聽眾說些什麼,我們只是想用蓋爾語去複製其它主流語言,像是英語媒體或美語媒體的文化嗎,用蓋爾語去複製他們的節目、想法跟主題嗎,還是我們要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我們自己的文化經驗,我們自己的語言工具,去製作完全不同的節目,讓外界可以透過一種不一樣的方式來看世界

透過特定語言,提供另一種非主流解讀世界的管道,其實不侷限於蘇格蘭的BBC ALBA,它無疑也是世界各國的族群頻道,戮力要達成的目標,這麼多年來我們實際看到,身處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看似僅為保存「自己」的語言而打拚,但若放大格局、提高視野,便不難發現所有為特定族群語言的保存付出過的個人或組織,其實也在無形中為這個地球村多元文化的呈現,盡了一份心力,但付出就一定有正面的結果可期嗎,不妨透過最後這段話,感受一下蘇格蘭蓋爾族群的自信與樂觀

[蓋爾語復甦史1890-2020
作者 Donald John]
這是一棵從石頭長出來的樹,樹根都撐裂石頭了,我在這本書的結論就是,如果這種事都發生了,如果石頭也能長出樹,那麼蓋爾語一定能存活

願所有的瀕危語言,都能成為從石頭縫裡長出來的樹。

採訪/撰稿 向盛言
攝影/剪輯 范傑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