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關山鎮德高地區成立廣達110多甲的有機田區,就在停止慣行耕作2年後,環境變好了,生態復育了,不料銷聲匿跡50年的稻黑椿象也現蹤了,導致收成銳減農民苦不堪言,為了不讓有機耕作停擺,產官學攜手一起著手滅蟲,我們採訪團隊也持續觀察了整個過程,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什麼是稻黑椿象,而牠有什麼厲害之處。
各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好像有若有似無的池上大橋,對不對,從那個地方開始往下推,一直到下面,看到盡頭那邊,全部都是有機田區,總面積是114公頃。
這裡是臺東縣關山鎮德高有機田區,面積廣達一百多公頃,前幾年,地方米廠率領70多戶的農民,開始轉作有機。
米廠老闆娘 劉張妃姝
我希望是說,大家可以,這邊這麼好的土地,可以(有機)下去,大家繼續做有機,不要再用化學的東西,不要再用農藥,這樣這裡的鳥啦,蟲啊,還能繼續生存下去。
記者 邱月華
在「兩山一水」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及一條新武呂溪,這麼好的環境要打造一座百餘甲的有機園區,以及有觀光價值的稻田,但是所有的計畫可能因為一隻蟲打亂了。
想以有機耕種來落實對土地、生態友善的目的,不料卻「好心沒好報」,在停止用藥後,整個有機田區遭到了稻黑椿象,無情地肆虐收成銳減。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右)
這個蟲其實都一直存在,一直存在著,但是牠因為被慣行農法,壓縮到牠的生長空間,所以牠會棲息在,就是比較沒藥劑的地方,牠還是在那邊殘存著,但是因為米廠這邊剛好是一塊連著的100公頃的農地,那又轉作有機沒有用藥之後,這邊環境變好了,所以這些蟲,牠就慢慢回來了。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范呈豪(左)
我們前期沒有這個椿象危害的時候,我們是不錯的,都來到7成,就是一甲地7成,都還不錯,可是就是因為額外蹦出的這個,小惡魔,我說這個是小惡魔。
稻黑椿象,被稱為「臭屁蟲)」,是50年前的老蟲子。
主要分布於平地水稻田,曾是臺灣日治時期水稻五大害蟲之一,
白天棲息於稻叢的基部,傍晚活動力旺盛,好從稻株和稻穗中吸食養分,導致生長期稻株枯萎,稱為「椿燒」,後因化學殺蟲劑普遍,現為潛在害蟲。
米廠推展有機耕種,友善了環境,正好提供了稻黑椿象大量復出的契機。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
因為蟲發生本來就是,都是區域性的,但是我們推估,就是以20倍來推估的話,牠在前面你其實比較不太容易發現牠,所以米廠轉作有機,大概經過5個期作,所以20倍、20倍、20倍這樣乘上來的話,前面可能都不容易發現,等到已經注意到的時候,族群數量已經太龐大了。
數量龐大的稻黑椿象,對德高有機田區衝擊有多大,就連緊連關山的鹿野農民,都深感同情。
鹿野農民 李鐵強
關山那個有機的,很可憐,很慘耶,割了3成4成耶,全部被那個稻黑椿象,全部吃掉,(耕作)成本要8成,本錢喔,算1600,一甲地8成,要差不多11、12萬,你收了3,4成好不好,4成他們的(穀子)雖然賣一包2000塊,那個有機的, 030105然後收4成,1成10包,等於40包,4乘以2,才8萬塊,他們今年虧大了,最少要虧5、6萬(一甲地)。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右)
他們(有機)比較理想的狀態大概是在8割左右,就是大概,8割的話是4800公斤,這次他們平均下來大概是在5割左右,啊!關山一割很多啊。
「割」是稻穀產量的單位==cg in==所謂一割,就是一甲地收割1千台斤,10包穀子==cg out==而一甲地至少要有6、7割以上,也就是6、7千斤的穀子,農民才足以收支平衡。
犁田,不斷地將土翻鬆,再放水,插秧後,農民得經常去巡田裡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悉心程度就像呵護小嬰兒般。
鹿野農民 李鐵強
秧苗剛插下去,等到它3、5天至一個禮拜之後,它根系已經長出來了,它就,它整個葉面,它就會硬起來,就不會軟趴趴,不然我們水放下去,它就會趴在,黏在水裡面,它就會死掉,就是怕水太多,不然就水不夠,所以說一個禮拜之後,你水就可以大量放多一點沒關係。
跟其他地區的農民一樣,小暑後德高有機田區的農民,也正為二期稻努力著,此時的稻黑椿象也同步回到農田,自備吸管,準備
吸食稻株養分。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
剛開始前面幾期,他們(德高)轉作有機的時候,其實收量也不錯啊,但是後來發現,為什麼到分蘗期的時候,它(稻株)的葉梢就變成捲曲,其實那個就是被椿象危害了,被椿象叮了之後,它就捲曲了。
==cg in==分蘗,就是禾本科作物如稻子,成長期會在莖節處長出分枝,再抽出稻穗==cg out==
稻株在分蘗時,一旦養分被稻黑椿象吸食後,嚴重的會枯心,導致無法抽穗,農民就會收成無望。
中興大學植物醫院院長 莊益源
這個是我們水稻黑椿象的腹部,我們可以看到有6隻腳,中間這一根呢,就是牠的口器,所以你可以看到牠這一根,牠這一根口針相當的長,牠可以刺到,我們的水稻的植體裡面,或是刺到稻穀裡面,去吸汁液。
我這邊是死掉的,這樣找得到,有,有一些死掉的。
很多,就是剛出穗的時候,這個水泥,整片都是,對啊,上次割的時候,這片都是滿滿的椿象。
而就算在分蘗期躲過稻黑椿象的毒手,長成了一叢叢稻株,而這綠油油的農田,就是牠們繁衍後代的溫床,這些蟲真的很擾人。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
轉做有機,這麼大的面積,這個椿象很快樂,在這邊活著,牠就拚命的生蛋,牠覺得這是一個好地方,牠就開始在這邊大肆的繁殖,我們在6月多的時候,其實看到的蟲,一叢的數量,可能會超過20隻,所以我們大概推演,牠的繁殖倍率,大概是在20倍左右。所以你看從2千萬隻,乘上去就變成上億了。
(靠近山邊比較嚴重),就是這個坡坎上去,靠近山區比較嚴重
當稻田由綠轉成金黃,農民好不容易盼到了收成的時刻,又將面臨另一場浩劫。
德高有機農 范呈豪(右)
如果確定已經得到這個,我們講得這個稻黑椿象,臭屁蟲這個東西,基本上是不會超過5成,嚴重的話,我們是有聽到是2成,也就是說, 一甲地只收20包穀子
水稻抽穗時,稻黑椿象會像吸血鬼般,將正在乳熟期的稻米吸食到只剩空殼,形成所謂的「空包彈」,農民望之欲哭無淚。
中興大學植物醫院院長 莊益源
在米粒開始長出米粒的時候,要經過乳熟、糊熟跟完熟,那這個乳熟跟糊熟的過程當中,裡面就是米漿啦,還沒有整個硬化的米粒,那牠刺進去就有汁液可以吸了,到快完熟的時候,那(米粒)太硬了,牠大概就沒有辦法吸了,(就是個吃軟不吃硬的傢伙)。對啊,吃軟飯。
太陽下山,捕蟲燈一亮起,就聽到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像是下雨的聲音,但這下的並不是雨,全都是黑色的蟲子,但這僅是冰山一角。
當這一台車,經過一個晚上開燈的洗禮之後,它大概可以有7桶(蟲),這麼多,這麼多喔。
蛋白質,喔,超噁,超噁的。
(我把它挖那個泥土裡面,都鑽進去那麼深,整堆整堆,)牠就是去躲起來了(對啊,躲起來啊) 。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
你田裏面收穫完時候,牠就往旁邊去分散了,當然有一些會被燈光吸引,那燈光吸引的數量畢竟還是少數,我們推估的話,燈光吸引的數量可能不到百分之一。 那另外還有百分之99的族群,牠其實還是散布在這周圍環境裡面。
稻子生長時牠就會從基部(禾頭)吸取營養,出穗的時候會吸食米漿,「吃軟飯」的稻黑椿象,自從在田間出現,德高有機田區的收成已經「槓龜」好幾期了,農民不堪虧損紛紛要求退場有機耕種。
德高有機田區農民 陳勤忠
現在稻黑椿象這麼嚴重了,我也想要放棄,沒辦法做了,因為這麼多年一直做,全都只割2、3成而已,3成多,以後農民也無法生存,(米廠不是會幫你們補到5成),補到5成,你說起來,補5成,農民還是無法生存啊。
臺東農場作物環境課長 蔡恕仁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一個環境,可以看這邊的生態其實都恢復,我來調查的時候甚至還有螢火蟲,我們在夜間燈光誘集的時候,其實昆蟲的數量的種類,也是歧異度也是相當大,你一般慣行的水稻(田),裡面就只有水稻而已啦,只有水稻是活的,其它都是死的。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就怕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整合起來的有機田區,因為蟲蟲危機而潰散,米廠正積極和各單位合作,尋求防治的方法,竭盡洪荒之力,要來「剿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