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儼然是總統蔡英文走馬上任後,最熱門的政策關鍵字之一,不過,即使新住民與移工已經是台灣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卻可能都不太了解就在身邊的東南亞文化。桃園市境內工業區林立,是引進最多產業外籍勞工的縣市,假日大量的外籍移民工聚集,使得桃園後火車站形成深具東南亞風貌的街區,進駐這裡兩年的「望見書間」團隊有感於台灣人不大敢踏入街區,開始頻繁舉辦活動,要讓在地人認識、了解這個東南亞街區。
七彩霓虹燈旋轉著,客人拿著麥克風大聲高歌,但這旋律好陌生喔,原來這是讓印尼移工放鬆休閒的卡拉OK包廂。

[印尼小吃店老闆
楊德福(印尼客籍)]
大部分開小吃店,不管是越南店、還是印尼小吃店,大部分如果有空間、有場地,一定要搭配這種投幣式的卡拉OK,不然我們都這個,光賣這個好像划不來,因為他們吃飽,來吃飯就想順便,怎麼講哩,享受啊、放鬆啊,放輕鬆啊這樣。

楊德福是印尼客家人,三年前和太太開起小吃店,提供讓移民工一解鄉愁的印尼料理。

[印尼小吃店老闆
楊德福(印尼客籍)]

顧客大部分是外勞,小部分是台灣人,還有印尼華僑,長期住台灣的。大部分像星期天、假日這樣都是外勞,對啊,他們吃台灣(料理),可能他們都吃不習慣,因為(印尼人)他不吃豬肉嘛,我們也沒有豬肉這樣,全部都回教的,回教都禁吃豬肉,對啊,我們都是羊肉跟牛肉。
桃園後火車站放眼望去,東南亞商店林立,招牌上盤據著台灣人看不懂的文字,每到假日,更是東南亞移民工的聚集地。

[印尼小吃店老闆
曾繁鉅]
二十幾年前,那時候剛好,我們桃園縣工業區很多,外勞也很多,外勞大部分都是坐火車、坐巴士嘛,如果開在前站的話房租比較貴,所以找後站,是這樣子,所以才開在後站,所以外勞店大部分都在後站。

陳列方式和台灣自助餐一樣,但菜式卻是台灣少見的印尼風味菜餚,這些都是曾繁鉅的太太所烹調。

[印尼小吃店老闆
曾繁鉅]
台灣人,除非是說在工廠有跟外勞接觸過的,不然就是說,有到東南亞去投資過的,還是有去那邊玩過的才會,如果沒有的話都完全不會來。

沒錯,桃園市這個深具東南亞風貌的街區,很少台灣人會來。進駐這裡兩年的「望見書間」,是服務東南亞移民工的藝文空間,團隊成員今年開始頻繁舉辦小旅行活動,希望能夠讓台灣人多了解這個街區的異國文化。

[望見書間團隊 專案經理
沈豪挺]
我們會發現,因為這邊的餐廳主要都是服務東南亞移工嘛,所以像你看到菜單啊,或者說各種標示都是用當地的語言寫成,所以一般其實桃園人啊,或者台灣人,是不太敢進來這個街區,所以我們希望透過街區導覽,或者說文化小旅行這樣的活動,讓可能,讓桃園人、讓在地人能夠更熟悉更了解這個地方,那進而就可以去走進餐廳吃點飯啊,買點東西這樣子。

這天是望見書間和交通大學合作的課程,要帶學生們認識身邊的東南亞文化,導覽員先帶著學生,到桃園車站附近巷弄裡的菲律賓商店區。

他們(菲律賓人)都會吃酸子,酸子做的烹調的一個,一個美食,像Sinigang(菲律賓酸湯),它那個就有賣那種粉,那另外他們也會賣就是,他們會吃的那種辣醋。

學生們帶著好奇眼光進入菲律賓商店,邊看邊採買。

那什麼?不太知道,可是看起來滿好吃的。

迫不及待結完帳,吃喝一番,分享心得。

汽水我覺得滿好喝的,至少比台灣,不會嗆的那種感覺。

奇怪,怎麼會不辣。

來到越南店家聚集區,新鮮水果攤可是只有假日才有,當然水果種類、口味都是越南風味。

這是沙梨,我們台灣話叫沙梨,這個他們(越南人)很喜歡吃,你們要吃吃看嗎,你們敢吃辣嗎。

[望見書間 團隊夥伴
黃微容]
這個街區的特色就是說,它有很多他們,母國帶過來的一些飲食習慣,像台灣就會吃甘草粉,或梅粉,那他們是,是有加,有加糖的一種辣椒,有加辣椒的一種粉這樣子,所以吃起來口味不一樣,那有的還會甚至配蝦醬,對,所以就是很不一樣。

一個早上的東南亞街區小旅行,不須搭飛機,卻像已經走遍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泰國四個國家,繽紛多樣的東南亞飲食文化,移民工的假日生活型態,都讓參與活動的成員收穫滿滿。

[交大服務中心 計畫助理
盧昱蒨]
我們其實平常很少會遇到這些外籍的移工,那所以這次能夠走到這邊,就真的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滿好的。

[交通大學學生
彭皓昀]
像我在新竹火車站附近,其實也很多這種商店,但是,就是缺少一個機會進去逛,可能就覺得,那就是一個異地的地方,跟我生活圈不太相干的地方,然後,但事實上台灣很多這種,移工很多嘛,所以,我覺得來這邊其實挺好,來這邊吃他們的食物,就其實就是來了解一下啦。

[交大人文社會學系 副教授
蔡晏霖]
他們透過很扎實的田野調查,那讓我們可以看到,不只是表面上有很多不同的東南亞的商店,那也明白了他們後面的故事,然後更重要是了解就是,這些商店、這些地景,為什麼會出現在桃園的,這個特別的地方,然後它跟整個桃園的產業發展的脈絡,跟它的空間變遷之間關係是什麼,我自己覺得收穫非常豐富。

台灣有將近六十萬的東南亞移民工,其中又以桃園市人數最多,從台灣引進產業外籍勞工開始,這二十幾年來,他們早已把母國文化,一點一滴帶入他們群聚的街區裡,也形成台灣文化風景裡的一部分,但只有大家都彼此認識、了解,才會是真正的多元。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