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橫山大山背地勢陡峭,耕作不易,從前還有句諺語是「有女莫嫁大山背」,三年前搬到大山背居住的廖曼翡卻覺得,大山背讓她有種熟悉感,她將山上的房子起名為「子還齋」,就要讓遠在外地的孩子無論去到何處,終究都會有個歸所。雖然孩子去了美國,身為拼布講師的廖曼翡,在台三線的偏鄉並不寂寞,還樂得遠離塵囂,有個自在玩弄拼布色彩的生活空間。
早上十點,竹東市場熙來攘往,叫賣聲不斷,三年前才搬到橫山大山背居住的廖曼翡,每回和先生從台北回到橫山大山背的家,在還沒上山前,總是興奮的先到市場報到。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客家人的特性是,他們東西很愛惜,所以他們所種的青菜,他們對,對這個農產品的態度,會讓你更珍惜你所買的東西。

常買的那一攤,今天沒來吔,好像那個沒來吔,怎麼回事,在哪裡,他就在這裡啊。

熟門熟路的搜尋菜販,廖曼翡說客家庄的市場「超好買」,時常讓她買到忘情。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從那個家用品、內衣,一直買到外出服,然後棉被,鍋碗瓢盆全部,都會覺得很好玩哪,就是這個心態,那常常都是買到最後一塊錢才上車。

這好吃,這個好吃,這個非常好吃,這種種台北沒有看過吔。

廖曼翡說,搬到這裡才發現食物的真實滋味,和莊稼人對土地的態度,讓她很感動,所以現在南下竹東買的菜,不僅是這幾天住在山上要吃,就連回台北的菜也一併買齊。

[竹東市場菜販]
我這菜是比較新鮮嘛,因為你運到台北去的話,菜沒有那麼新鮮,所以他們來這邊買菜都 一看到都,這個也好,那個也好,比較,很乾脆就,一次他就都是買很多。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像這位老闆他就,一直告訴我說,欸,我來自「軟橋」,那我就會到他的農地去參觀,我才發現說,原來,他們是這樣對待他們的土地,然後對待這些耕作的食物,然後給我們最好的糧食。

七年前,廖曼翡陪朋友來看地,結果朋友沒買成,她卻愛上了大山背的山林,因為母親過世前,曾跟她提起外婆是客家人,讓她覺得冥冥中似乎和這個客家偏鄉,有種似曾相識的因緣。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種種因緣際會所認識的,看到的客家婦女,後來我在她們的,面容的特徵上,我有看到我的母親跟我外婆的容貌,一種能夠呼應的特徵,所以我就會覺得說,欸,搞不好我的外婆就是這裡的人。

廖曼翡將大山背的家稱為「子還齋」,就是要留一個「家鄉」給孩子,無論離開台灣千萬里,在台灣永遠有個不變的落腳處,等著他們。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一個家族那,到底故鄉,家鄉是甚麼意義,所以我後來買了這塊地的想法是說,希望,未來我的子子孫孫,他們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鄉,那對我來講她也是一個心靈的故鄉。(轉場)

而現在這裡是她開心玩弄拼布色彩的獨享空間。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小鹿斑比、貓熊,然後小雞,然後小象,這種都是在我們小時候記憶中,卡片裡面的圖案,那本身這塊布也有拼布的味道。

開心的展示著花布,廖曼翡說,非常享受玩弄色彩,以及拼布解構又建構的過程,因為這些都是反映她當下的心情。和花布在縫紉機上跳著方塊舞,針針拼湊起來之後,再展開時,才明白,生命的精彩和豐饒,都是由當下的片段串連起來。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可是到了這個年紀你,就會有一種復古的情懷,所以你就會去想像說,欸,哎呀 就是這塊布啊,以前我好討厭這種顏色,可是現在突然覺得它是非常有趣。

攤開一床床的被單,有為了生日,母親縫製的,有陪孩子長大的恐龍被,每件作品背後都有回憶和驚喜。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你會發現它有一個,方塊舞的被子,然後,這樣的一個房子,一個農村的生活,這樣的一個鄉村的美景,我覺得就很呼應我現在的生活。

現在孩子都在國外,她很享受現在「腦袋放空」的現況,更樂得有大片櫸木陪伴的空間,有機會透過自己的拼布技術將台灣花布和舊床單結合,將愛和惜物的觀念傳承給下一代。

[大山背新住民
廖曼翡]
那這個都是跟朋友收集來的舊床單,所以這一個有一個讓他,使用這個被子的小孩,他能夠好養以外,大概有一個我們要傳承惜物的意義。

起風了,廖曼翡和先生坐在長廊泡茶閒聊,篤信宗教的她說,很惜福有這塊能放心歇下終老的山林,也希望藉這塊土地能和更多的人結善緣,而貧瘠的大山背也因著有這些新住民移入,凝聚富足的正向能量。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陳靖維
旁白 陳欣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