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產銷失衡,幾乎是年年上演的戲碼,甚至演變成政治事件,像盛產柳丁的雲林古坑,每到年底,滿坑滿谷的柳丁供過於求,可說是「果賤傷農」,柳丁價格直落,一方面也是因為農民常會搶種的結果。因此這幾年來,除了努力消化過剩的柳丁,透過加工讓柳丁的附加價值提高近百倍,政府也輔導古坑農民開始廢園、轉種,種了廿幾公頃的蓮霧園豐收了,產期與屏東錯開,大受歡迎。夏天的清晨太陽起得很早,晶瑩的露珠還高高掛在樹上,蓮霧農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趕著採收蓮霧

一箱箱還套袋保護好的蓮霧,分級分類,準備宅配到消費者手上,這是在古坑荷苞山下的蓮霧園,全台灣這個時節,也只剩雲林還有如此碩大又漂亮的蓮霧。

[古坑蓮霧農
何興湖]
普通正常,屏東都差不多到六月蓮霧就沒了,市面上就沒辦法接受了,也不甜了,我們研究的這個,「紫鑽」,和現在採收的「帝王大」。你看它的品質這麼好,一顆要十兩以上,而且還這麼黑,甜度14、15度,很好吃。這就是我在屏東的技術,帶到我們古坑,讓我們古坑的柳丁轉作,看能不能轉作一些來種蓮霧,現在這個採收的時間還可以避開屏東的產期。



附近的村民,都叫他「福兒」,他本來在屏東長治種蓮霧,種了卅幾年,兩年多前,朋友引介他來古坑,租了三甲地種蓮霧,今年是第二年收成,就有很好的成績,於是他屏東、雲林兩地跑,兩邊都種,自己在跟自己比賽。

[古坑蓮霧農
何興湖]
(古坑)這邊跟屏東的差別是差別說,它的早期,它這邊氣候比較冷,可能調節它的花期可能會有一些問題。但是這邊的色澤,不比屏東差,比屏東好。這是我們雲林縣以後,能夠來去發展(的)一種蓮霧。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呂政璋]
那其實我們這裡的蓮霧,大家就想說,雲林縣古坑種蓮霧,會比屏東好嗎?當然我們種的蓮霧,其實跟屏東的蓮霧,它的品種是不一樣,那我們這邊是以外來種,這種砲彈型的那種為主,所以你可以看得到,在六月底(開始)的時候,在屏東沒有蓮霧的時候,我們雲林還有蓮霧。我們希望說,在這裡面,雲林,未來古坑不是只有柳丁,古坑不是只有咖啡,古坑未來還會多一個蓮霧

古坑的蓮霧種植面積,總共才廿多公頃,和屏東廣達五千公頃的蓮霧園來比,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不過古坑地區日夜溫差大,農民試種後發現,這裡的氣候、地質都很適合種蓮霧。

[古坑蓮霧產銷班
班長 林雨村]
這個水果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因為如果愈熱生長速度快,它要加入好吃的東西就比較加不進去,你像日夜溫差,時間拉比較長。因為雲林這個地方,它的日夜溫差比較大,比屏東那邊更大,所以(蓮霧)吃起來口碑很好。

雲林縣號稱是「農業首都」,農特產豐富,但是栽種蓮霧的技術和經驗不多,古坑為此成立了一個蓮霧產銷班,這也是雲林縣唯一的一個,因為看得見遠景,愈來愈多農民想轉種蓮霧。

[古坑蓮霧產銷班
班長 林雨村]
我們這班大部分,大部分都是以前種柳丁的,把它砍掉才來種這蓮霧,因為柳丁一台斤才賣五元、六元而己,血本無歸啊,都虧到哇哇叫,再種也沒意思,所以轉作來種蓮霧,價錢不錯,因為蓮霧的價差,有一斤廿、卅元的,有一斤兩、三百元的。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呂政璋]
整個大古坑地區,所謂古坑、斗六斗南、林內,這四個鄉鎮,它就是全台灣產柳丁最多的地方,特別是古坑鄉,每年古坑鄉柳丁一產生的時候,其實就是金黃色的太陽掛在樹上一樣,但是也因為這幾年消費型態的改變,也就是造成大家其實,大家以前喜歡吃柳丁現在喜歡喝柳丁汁。

古坑天災少,柳丁品質佳,現在是結果期,年底即將要豐收了,然而消費型態已經改變,柳丁年年供過於求,產銷失衡,這幾年來,柳丁農尋找其它出路嘗試轉種蓮霧來轉型。

[古坑柳丁農
劉漢朝]
這個柳丁哦,愈產愈少,就要壞掉沒用了,我是想說,這沒生產力,我就把它鋸掉,鋸掉後,再種咖啡(樹)下去,種咖啡下去,兩年就生產了,這個柳丁就廢掉

柳丁農紛紛轉種,咖啡樹也是其中之一,古坑從日治時代就出產咖啡,柳丁廢園後,轉種咖啡樹的農民也日漸增加。

[古坑咖啡農
劉易騰]
去整合這個柳丁跟咖啡的比例問題,那我回來的第一件事,我們從五甲地的柳丁,我們就開始休耕、廢園,大概廢到現在剩五分地。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呂政璋]
這幾年,我們其實從廢園開始做,那我來了三年,我們大概廢了850公頃左右,將近有四分之一,那其實還是很多,最主要是因為,我們農村的農民年紀都偏大了,所以你要做比較好的精緻管理,是比較沒有辦法,所以當然,柳丁就屬於比較粗放管理的

[荷苞社區協會
執行祕書 王添超]
這個是一個古墓,是一個乾隆乙亥年,到今年已經255年,那因為這一個古墓,當時葬在這邊的時候,讓荷苞有一個很大的轉變,荷苞的雞不啼、狗不吠。

這裡是荷苞社區,今年初通過農委會的農村再生計劃輔導,以前最主要的農產就是柳丁,他們也知道,做好綠美化,對於農民的生計與青年回流並沒有多大幫助,他們一直在思考,到底要怎麼活絡社區,最後發覺到,治本之道,還是在調整產業結構。

[荷苞社區協會
執行祕書 王添超]
(荷苞)一百公頃,還有四十公頃以上是(種)柳丁,那這個柳丁,老實講,在農委會的農糧署,也每一年都在收購,那真正有達到它的效益嗎?沒有辦法,所以最終的,還是要治本,還是要來把產業結構來改變,這個是我們一直在推動社區,一直想要來走的一條路。

除了調整產業結構,荷苞社區也在幫忙消化過剩的柳丁,透過加工製酒和酵素等等,他們讓柳丁的附加價值提高近百倍。

[荷苞社區酒莊主人
陳長葳]
那一罐柳丁酒,大概是400cc到375cc來說,大概一般柳丁榨成柳丁汁算五成就好了,可能不用一斤的柳丁,大概可以生產出一瓶的柳丁酒,那一斤的柳丁要買多少錢?可能六、七元,六,七元算很高了,可是做成柳丁酒的時候,我們的附加價值可以提高到四、五百元。

[荷苞社區協會
執行祕書 王添超]
我們想要來改變,我們荷苞的產業結構,甚至於把荷苞,我們這(全部)一百公頃的土地,來改變我們的產業結構,那這樣子引進十種到廿種的作物進來,每一種只剩下五、六公頃,那這五、六公頃,我們按照產銷履歷、檢驗制度來做的話,我敢相信,這樣五公頃的量來銷售並不是問題。

荷苞山在日治時代遍植油桐樹,這裡也是每年四月桐花祭的第一站,荷苞山的油桐樹,不是為了採油桐籽,更不是為了觀賞,當年只是為了讓咖啡樹可以遮蔭。

[荷苞社區協會
執行祕書 王添超]
在我們日據時代的時候,它是整個種植有一百公頃以上的咖啡,那咖啡呢,當時咖啡,它(這種)作物它是屬於半日照的作物,所以當時在日據時代,它也選擇了油桐花,來作為遮蔭的效果,所以在荷苞的油桐花是跟咖啡共生的。

[雲林縣社區產業協會
理事長 黃秀雲]
日本人在做事情,他會做地質分析,全台灣省,他會說,那個地方適合種什麼東西,(荷苞)這裡是,全台灣省第一個適合種咖啡的地方,所以第一個,以前咖啡就是種在這裡,油桐花就是要遮那個咖啡,不讓咖啡全日照,這麼熱

在柳丁、咖啡之外,古坑還有一項農特產是麻竹筍,現在正好是盛產的季節,今年的筍價創新高,一台斤收購價超過十元,農民樂得笑聲連連

[古坑竹筍農
余旭徵]
種這個竹子就,我爸種,換我種,到現在大概四、五十年,竹子就,種竹子就怎麼說呢,做得穩的也很多啦,有做事沒做事都可以靠這過活,希望筍子,大家多吃,這樣價格就會好一些。

[古坑柳丁農
劉漢朝]
種竹筍是很簡單,今年種,明年就可以收成了,那價格如果有,(一斤)八、九元就算很好了,不過看起來是沒辦法,長期有這種價錢,你看價錢掉到三、四元,三、四元就連工錢就不夠了,割得人都不想割了。

農民說,好花不常開,好價不常在!古坑的麻竹筍產量占全台三分之一,即便今年價錢好,農民還是想轉種。

[古坑竹筍農
余旭徵]
有想過把竹林砍掉,種咖啡看會不會好一點,就再割個兩三年,如果沒筍子好割了就砍掉(竹林)

農業最怕一窩蜂搶種,最終受苦的,還是生產端的農民,社區現在慢慢發展出一個共識:如果能夠多品種發展,重新規畫農地,農民才會有豐收的喜悅。

[荷苞社區酒莊主人
陳長葳]
柳丁價格好,大家就種柳丁,那香蕉好,大家就種香蕉,到最後變成水果農產品的一種滯銷,這樣子不是我們要的,那我們一個看法是說,農民都很會種水果沒有錯,可是最主要是,沒有人去幫他們去做規畫,規畫就是說,農地這麼多,應該種什麼東西比較符合現代的需求。

[古坑蓮霧產銷班
班長 林雨村]
不要說(價錢)好的時候,一窩蜂去種,種得這麼多,像前幾年,香蕉價錢高,一斤五、六十元,大家一直種一直種,一次(價跌)而已要跑去向政府抗議,有時候不能這樣,因為你自己沒調整好,這個不能說一直要怪別人對不對,那好賺的時候都不說,壞的時候卻一直,我覺得要用平常心來看。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呂政璋]
讓它有多品項的發展,那也就是這樣把柳丁整個產量給降低,種植面積減少,那其實就可以做出它獨特的價值來,那當然,人力結構調整完了,產業結構也要調整,最重要就是,其實農業最末端的產銷也要調整,所以我們一直鼓勵我們的農民朋友,去建構自己的品牌。

從產業到產銷,農民也有自己的想法,目標不再侷限於台灣。

[古坑蓮霧產銷班
班長 林雨村]
我覺得(蓮霧)它可以走向國際舞台去,蓮霧有在做外銷,我們這邊有一個量的時候,他們那邊外銷出產結束,再來就(換)我們這邊賣,大家配合可以外銷,把這個市場鞏固好,我們有(朝)這個目標在走。

豐收的蓮霧像黑鑽石,在陽光下耀眼奪目,雖然只有廿幾公頃,古坑農民正從柳丁廢園的過程,找到轉種的契機,也讓傳統社區,開始從調整產業結構,找到再生的力量。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