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是多年生草本出水植物,又稱為荷花,品種有多達八百多種!台灣的蓮花產業,「南白河、北觀音」,近二十年前,桃園觀音從台南白河引進蓮花,連同緊鄰的新屋,種植面積一度廣達一百多公頃,這幾年下來面積逐漸縮小,觀音區今年鼓勵種植,勉強還維持六十多公頃,在等待休閒農業區成立後的春天。新屋區只剩蓮花產銷班班長游陸輝一人苦撐,種不到三公頃,班員則全數退出。一起來看看桃園蓮花產業的興衰,又要如何永續下去?
七月初,強颱尼伯特前腳剛走,未受災的桃園蓮花季接著開幕!這次北部躲過風災,蓮花未受損害,吸引不少遊客前來,穿梭蓮花田埂當中拍照,來自竹科的呂先生是攝影愛好者,覺得今年的枯葉多,花況不比往年!
[遊 客
呂先生]
是有點可惜啦,因為這,畢竟還滿,滿有名氣的,然後,這樣看起來很多花都是沒有人照顧到,然後加上就是在大馬路旁邊,然後所以會有點安全上的疑慮。
[桃園市農業局輔導科 科長
林寶珠]
那我們這次的特色呢,是整合了大型的活動進來,像是我們客家事務局的,八月十三日的好客音浪的一個大型活動。除了好玩之外呢,同時我們也提供非常多,好吃的東西,像是我們的蓮花餐。
潑水玩荷葉、情侶玩自拍,桃園蓮花季鄰近北北桃都會區,遊客一向很多,種植區域包括觀音和新屋兩區,主要集中在台66號快速道路以北,過去全盛時期,種植面積加起來有上百公頃,其中觀音高達八十公頃以上,去年降到五十公頃,今年推廣回增到六十五公頃,新屋則是從二十公頃驟降剩不到三公頃,文史工作者姜義溎,當年曾號召參與新屋蓮花導覽志工,今昔相比,感覺不勝唏噓。
[新屋文史工作者
姜義溎]
當時這個觀音新屋的蓮花園,這麼興盛的時候,你去想一下,外頭的路全部在塞車,你要是說面積夠大,其實,遊客就會來,但是現在大家感覺可能是,因為利益收入不是很多,所以呢,慢慢慢慢有些人可能就沒做下去,這樣是不是造成說,它的面積也減少,所以讓大家來的感覺,沒有那種,叫做數大便是美的感覺。
[新屋區農會推廣部 主任
盧有才]
因為我們新屋這部分,離觀音很近,所以說我們兩個鄉鎮(當年)決定來發展,我們蓮花的這個休閒農業,不過,這個是說,辦這麼久來說,蓮花的產業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說,我剛才說,我們蓮花季,短短就三個月,容易遇到颱風。
觀音和新屋種蓮花的起源,是民國八十年代,大堀溪污染嚴重,經過抗爭、整治,甚至興建魚梯復育生態,當年就從台南白河引進蓮花,改善水質,從一分地試種起。
[觀音區蓮花農
林錦堂]
87年的時候,因為河川污染得,很嚴重,那所以說,就,村民呢,就起來去抗爭,去抗議,那最主要的目的,讓這一條河川,污染沒有這麼,沒有那麼嚴重,那所以說,在抗議的過程當中呢,想說,欸,蓮花的部分是可以淨化水質。
[新屋區蓮花產銷班 班長
游陸輝]
我們是,本來是要插秧了啦,插秧了十三公頃多,後來政府鼓勵說,要轉型啊,我們就種蓮花,因為那個,配合大堀溪的整治有沒有,那時候,那個觀音,和觀音配合,88年的時候。
觀音和新屋各有一個蔬菜產銷班專種蓮花,一般就稱被為蓮花產銷班,其中,新屋的蓮花產銷班,比觀音晚一年成立,游陸輝本來種稻,當年號召了新屋清華里的親朋好友一起來種蓮花,極盛時有十幾人,種了近二十公頃,這幾年,班員陸續退出,有將無兵,只剩他一人苦撐。
[新屋區蓮花產銷班 班長
游陸輝]
早期的話,我們在種的時候,縣政府有沒有,那時候縣政府,不是市政府,縣政府它有補助我們,等同於休耕,種蓮花等同於休耕,那時候我們還有意願,地主還有意願,所以說他們也,後來沒有,沒有那個,變成轉作了,一般的價錢,就火大不要做了。
那個,走莖的那個睡蓮,那很傷腦筋啊,它也很會長!
蓮花是以走莖方式繁殖,長得很快,游陸輝種了近三甲,每天都得去、除雜草、疏葉。
[新屋區蓮花產銷班 班長
游陸輝]
但是我一個原則上,我這個蓮花園啊,我是,算是有機的,我草用割的,我不用打藥,所以說很多那台北來的遊客,他看到說,滿不錯,這個還滿乾淨,還可以釣魚、釣蝦,很特殊這樣,還有我那邊還有一個划竹筏的地方可以玩,免費可以玩划竹筏。
近二十年前,游陸輝的蓮園相當熱門,整個觀音和新屋的蓮園,剛開始也不多,游陸輝還記得,當年最賺錢的時候,每個蓮花農場的收入,一個蓮花季下來,少說也有幾百萬元。
[新屋區蓮花產銷班 班長
游陸輝]
那時候也滿不錯啊,那時候收入喔,像,很好吔,一個禮拜,禮拜六禮拜天啊,七十多萬收入,那時候就,就針對賣蓮子啦、蓮子湯啦,還有盆栽啦、葉子啦,那時候,有時候賣的什麼,都賣光光,還有那個冰品啊,蓮子冰,那時候,那第三年的時候賣很多。
[觀音區蓮花農
林錦堂]
後來因為大家看,周邊的居民會看嘛,他會看,欸,他的生意這麼好,我也來做,我也要做,92年、93年,那個時候,觀音的農場喔,種蓮花的農場,有達到,四十家以上,達到四十家以上。
新屋的休閒農業發展和種蓮花規模,都比不上觀音,尤其,新屋是北台灣最大的米鄉,受到休耕政策的影響極大,既然休閒農業發展不起來,還不如種稻,一分地至少還有兩、三萬元收入。
[新屋區農會推廣部 主任
盧有才]
一般來說,在種稻的人,一期作有種稻,或二期作,他全部 種稻,他一整年的收入可能,一甲地,(以)一甲地來說,整年的收入可能是二十、卅十萬元,扣掉成本,差不多二、三十萬,不過種蓮花的,你主要是靠休閒農業。
[觀音區蓮花農
林錦堂]
依我的經驗來講,比方說,我有一塊專門種白玉香蓮的,如果說真的,像我每年這樣平均下去,去統計這一塊的話,那一年採,光採收蓮子喔,這個數字絕對會超過,除非說(採收期)遇到颱風,正常來講,那四分地,光採收蓮子,會超過25萬元。
林錦堂曾是觀音區蓮花產銷班長,他並不認為蓮花沒有產值,光是採收蓮子,一分地就有六萬元以上,而且,蓮葉、蓮蓬還可做為在地食材和農村體驗,附加價值,遠超過生產價值。
[觀音區蓮花農
林錦堂]
如果說以產值來講的話,我會認為,種蓮花的產值,會比種稻米來得高。那蓮花的產值在哪裡?蓮花我們可以做蓮花沙拉,但只占一小部分,我們會採的花是,我們餐廳裡面直接要用的,那最主要是,這個花不採,是給客人觀賞。
[觀音蓮花休閒產業專區 執行長
王昱翔]
真的有申請到休閒農場的,核准的休閒農場也只有三家,那三家的話,算它,已經到達最頂端,據我了解就是說,其中一家是,它是做那個預約的,還有兩家,包括我這一家,就是在考慮說,到底還要不要再繼續換證?
觀音的蓮花休閒農場,一開始從個位數,到最高峰時五十幾間,這幾年慢慢淘汰,只剩十幾間,王昱翔和林錦堂的農場,是唯二桃園市政府核准,而且發展良好的休閒農場,觀音的蓮花產業發展從極盛而停滯,王昱翔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夏天很忙,冬天又太閒,不易經營。
[觀音蓮花休閒產業專區 執行長
王昱翔]
因為白河那邊是做生產的,那我們這邊是做觀光休閒,那觀光休閒的話,在冬天的話,有那個東北季風,東北季風對,是很冷的,寒流一來的話,幾乎都沒有人潮,沒有人會過來這邊。
[觀音區蓮花農
林錦堂]
會稍微給人家感覺好像有減少,事實上是有減少了一些,那因為有些就是說,第一個,台灣本身大環境的休閒農場愈來愈多,這是大環境的競爭。
那很多人都不知道說,那個藕斷絲連是怎麼來的,這怎麼一回事,像這個就是藕斷絲連,藕斷絲連。
要永續經營休閒農場,除了持續的建設,還要懂得如何帶領導覽解說!觀音種蓮花,由於北部天候較不穩定,剝開蓮蓬,裡面的蓮子結成度,遠遠不如台南白河,大概只有白河的三分之一。
[觀音蓮花休閒產業專區 執行長
王昱翔]
白河蓮子,它可能就是說,裡面,這裡可能有密密麻麻二十個洞,二十個洞的話,它可能就只長了二十顆蓮子,那在我們北部地區的話,一樣這二十顆洞,但是剝出來的話,像這個它就是空包彈。
既然產量比不上白河,觀音蓮花產業只能高度依賴休閒農業發展,十幾年來,從農場到觀音區農會,甚至從舊桃園縣政府到現在的市政府,都想推動全桃園第一個休閒農業園區,王昱翔去年本來想放棄,一直盼到今年,農委會能夠通過觀音蓮花休閒農業區。
[觀音蓮花休閒產業專區 執行長
王昱翔]
如果休閒農業區成立的話,我們倒不怕,因為真的來看蓮花的人,還是非常多,休閒農業區成立的話,這個整個,不光就只有種蓮花,我們還有什麼那個有機農場,做蔬菜的、有機的、錦鯉的,所以六百甲的,就可以做一些民宿啦。
[桃園市農業局輔導科 科長
林寶珠]
有關休閒農業的部分,是我們市府市長的一個重要政策,所以我們現在為了讓我們的農業來升級,我們非常積極地在推動我們的休閒農業,那我們也成立了休閒農業的輔導團隊。
[觀音區農會總幹事
吳列坤]
休閒農業區(成立)之後,我們這個休閒農場這邊,可以透過休閒農業區帶動一些人潮,把我們的,觀音的產業,向對外發展,讓外面的人知道說我們觀音區這邊,除了蓮花季之外,其它產業也可以加入進去。
六百甲的休閒農業區,若鼓勵種植蓮花,一旦帶動起來,不但是觀音的蓮花農有信心可回復榮景,新屋蓮園也未必會消失。
[觀音區蓮花農
林錦堂]
種蓮花的優惠條件要比稻作來得更好,鼓勵農民在這個六百甲裡面,認真地去種蓮花,讓這個蓮花開滿,這個六百甲的休區裡面,在觀音這個地方綻放,當你有種超過三百甲的時候,你的農產品,你的產量就出來了。
[觀音區蓮花農
謝依蓉]
漸入佳境就是說,現在休閒產業,政府有幫,幫助我們在輔導我們,做休閒,休閒的,休閒區,想到這樣做下去可能有,比較有前途。
[新屋區蓮花產銷班 班長
游陸輝]
我一樣還會做,因為這個是農場喔,本來是休閒的嘛,我年紀也大了,我不搞這個,也是沒有什麼,就是種一些菜嘛,主要種菜、休閒的東西,然後運動運動,主要是針對自己的要求,年紀大就是運動嘛,小孩子不做喔,我們自己做啊,再運動一下,而且這個景觀也不錯啊。
無論是種蓮花,還是種稻,農地要永續!雖然受天候限制,桃園蓮花季只有短短兩、三個月,其它時間,還是可以結合在地環境特色,發展休閒農業,不單只是去看單一農場,還可以走走看看周邊自然地景,讓蓮花季成為核心特色,才能長久經營下去。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Jul 29 Fri 2016 11:32
499集-蓮葉何田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