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法國巴黎氣候變遷高峰會,通過了全球第一個具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量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為了達成「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的減排目標,政府表示將致力於提升台灣再生能源比例,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在2030年達到14%,經濟部能源局則趕在去年底聖誕節前,調整太陽光電申請計畫,政策趨向放寬,但是民間仍質疑,自從2009年「再生能源法」通過以來,太陽光電的發展,還是受到重重卡關,空有數百萬戶的屋頂,卻浪費掉免費的太陽能發電機會!另外一個關鍵是,台灣進口能源依賴達99%,卻有全球數一數二的低電價,如果從政策到產業、再到人民,都不願面對電價結構,又奢望擁有「再生能源」發展美譽,距離2030年的非核家園目標,已不足15年,我們,真的做得到嗎。
一片片玻璃光電板拆封後,先做防護、上吊車,再小心翼翼地靠過去安裝!一般太陽光電板主要放在屋頂,很少施作立面,因為難度甚高,連吊車司機都怕一個不小心,就撞碎了光電板。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我希望我能創造一個,最大的一個太陽能房屋,所以我在設計的時候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太陽能優先設計在房子裡面,那我這一棟房子,大概有將近60KW(千瓦)的發電量,那換算做白天的家庭用電,大概可以供應,30戶到40戶的一個用電量。

這棟全台灣最大的單一太陽能屋位在嘉義,鄭博文希望,對陽光做極大化的截取,提供正能源,他一直覺得,在台灣,屋頂的空間浪費掉了,沒有一個建材能夠為屋主持續賺錢,除了太陽光電,一個依賴進口能源達99%的國家,卻未積極思考,讓自主能源的戰略占比提高。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我們如果蓋三樓,只有兩個樓層能夠使用,因為三樓太熱了,那這是很可惜的一個做法,那如果你要讓三樓可以使用,你就必須在上面搭建鐵皮去遮陽,那遮陽,鐵皮,它就有違法性的問題,那如果利用太陽光電,來達成遮陽的一個概念,它是可以獲益的。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每一個屋,頂累積起來,在台灣有六百萬個民家的屋頂可以用,還有六十二萬(個)工廠的屋頂可以用,這個時候我們才有權力去認識說,台灣的綠能潛力有多少,那這個時候,我們要走向能源自主,就會愈來愈靠近。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日照,一年高達1200小時,遠超過德國的900小時,而德國在2015年,超過6%電力來自於太陽能,台灣卻只有0.3%,尤其愈往南走,日照強度愈高,屏東縣環保聯盟,在2014年底打造綠色建築,特地在屏東「綠農的家」屋頂,安裝了30多坪的太陽能板,發電最大容量約15KW,也就是一小時可發15度電,取名為「自由屋頂」。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我們從遠端監控系統就可以看到,我們現在自由屋頂發電的現象,即時的發電量是第一個,2.650(度),今天是因為是陰天,所以它的發電效率比較差==ns==

太陽能板的維護非常簡單,只要偶而用清水沖一沖即可!它卻可以從早上六、七點,太陽出來就開始發電,一直累積到傍晚日落,這座小小的「自由屋頂」全供自用不賣電,在過去一年又一個多月以來,累積了兩萬多度電,足以讓七個家庭用一年,如果要賣給台電,乘以現在的躉售費率一度六塊多,可以拿回近十六萬元,而當初的設置成本也不過百萬元左右。只不過台灣從2009年三讀通過,「再生能源法」迄今,在民間來看,相對於德國、日本的快速發展,台灣太陽光電與再生能源的發展,仍是緩如牛步。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德國的太陽光電已經有將近40GW(十億瓦),那台灣在2030年的時候,準備才到8.7個GW,那我想在程度上面,我們輸德國非常多。

[屏東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2030年,剩下15年,然後它能達到的,只是一點點,因為它不是走恢宏的,國家的參與,公民的參與,而是丟一點點屑,給一些去搶再生能源的這個業者,丟一點點屑,它搶得要死。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陳玲慧]
再生能源條例通過,到現在,我們總共設置了差不多,719個MW(百萬瓦),那麼再生能源條例那時候,98年底那個時候我們才推9.5個MW,所以我們總共,算起來,我們大概成長了75倍。

為了邁向非核家園,政府宣示到2030年,再生能源要占發電量的14%,但縱使從2009年到2015年底,號稱成長了75倍,按照目前的速度,累積到2030年,還不到台電年度發電量的5%,根本無法取代目前占18%的核電。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陳玲慧]
我們這個發展的歷程,主要是我們是在101年,行政院在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這個時候,那這個計畫主要是預定在119年,我們是希望能夠推動3100個MW,那3100個MW的意思就是說,是等於差不多一百萬個這個陽光屋頂。

[台南市「人間清境」社區 主委
吳森威]
約在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建置太陽能光電板,那經過政府的補助,所以我們的會館、我們的管理室、樓頂,都有設置了太陽能板,每個月平均大概可以為社區,這個公共經費呢,貢獻一萬元左右。

所謂的「陽光屋頂百萬座」政策,目的是要取代部分的傳統石化能源發電,台灣已有部分社區在積極推廣,台南市的「人間清境」社區,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目前一百多戶當中,到去年底,已有44戶安裝,還有住戶正在排隊申請,一般來說,住戶會有兩種電表:一個是用電,另一個是賣電給台電的太陽能電表。

[台南市「人間清境」社區 主委
吳森威]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根管線,也就是從上面的太陽能板,延伸下來的,接到我們這一個太陽能光電的電錶,這個電錶呢,我們住戶每兩個月抄一次,送交給台電,台電就會把折算出來的價錢,存到我們帳戶裡面!

為了因應去年底,巴黎氣候峰會達成的INDC,亦即自主減碳目標,也回應民間的責難,經濟部能源局趕在去年底,重新擬定今年度,2016年的太陽能發電作業要點,尤其是對於學校機關或一般家戶,法規從管制趨向開放,以嘉義縣的義仁國小為例,不但為學校帶來收入,還是節能減碳的能源教育場域。

[嘉義縣義仁國小 校長
陳信峯]
那綠色的部分是它發電的部分,那可以看得到,因為它今天是陰天,所以有,太陽能會,太陽光有些被遮到了,所以有些,算是凹下去的,那紅色的部分,那是我們學校今天的用電狀況,那可以看得到是,我們學校的用電遠比我們的發電還要少==ns==

我是來使用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一個排碳數據進行換算,那如果以義仁國小而言,目前的減碳已經到50幾萬公斤了,那它相當於35公頃的一個造林面積!

義仁國小的太陽能板裝置容量約74KW,六年多來的減碳效果,就相當於造林35公頃,尤其學校平均每個月用一千多度電,發電量卻有七、八千度,夏季高峰甚至單月上萬度,正能源達五到七倍!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義仁國小在六年前裝設的這一套太陽光電,當時可能很多家長,或者很多社會人士覺得,太陽光電可能壽命上啊,或者是,妥善度上沒有辦法那麼信任,但是六年多來,一直是百分之百地運轉,那造就了學校有不錯的一個收入。

[嘉義縣義仁國小 校長
陳信峯]
它每一年大概可以有,40萬到50萬元的一個進帳,那這些金額很感謝就是,廠商全數都是給我們學校來做運用,那我們學校那是用在我們多元社團的部分。

到2015年為止,台灣太陽能板產量占全球二至三成,排名世界第二,目前模組化的太陽能板,四大塊兩坪,裝置容量1KW,設備費用約六、七萬元,南台灣日照足,也有民眾自己買來測試,看看能省下多少錢?

[屏東縣內埔鄉民
曾志元]
今天的太陽不是很大,所以現在,測試出來的電量有沒有,就是說,我這兩塊太陽能板,所產出的,可能8W到10W之間在跳動。

太陽光電的發電原理很簡單,接收下來的直流電,經過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再買個顯示器,直接併聯家用的電阻,也可以知道有多少電進來了!但是再生能源法通過六年多來,也才設置719MW(百萬瓦),原因當然很多,除了初期得投入不少成本,主要還是,許多人光看到繁瑣的申請程序就卻步,因此難以普及。

[屏東縣內埔鄉民
曾志元]
因為你要做到,整間房子上面都是的話有沒有,你投資的金,你投資的錢不會少,第二,你可能要八年到十年才可以回本,你在這段時間當中,你所投資下去的,它不是只像我這樣架在上面,它要做一個架子,要防止颱風來這些有的沒的。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台灣在申請太陽能的一個行政程序流程上面,其實花的時間非常久,可能是五天、十天的工程,那在申請的行政程序上面卻需要三個月到五個月。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政府給它的這個義務,問題是,它如果讓它愈繁瑣,或者愈不便,那或者是動機上,你每天都有一堆人要賣它(台電),代表,它每天都要賠錢,賠錢地流出去,也因為這樣子,台電才有一個,非常低的天花板。卡住再生能源的一個法寶。

能源局幫台電緩頰表示,部分申請太陽能發電區域偏遠,饋線確實不足,無法併聯到台電的電網!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陳玲慧]
為什麼台電它有的時候會,會這個,這個,對再生能源有一些的,比較,的看法,那主要就是說,因為它的饋線有限,那它比較是著眼於它的這個整個,能源供應的安全的部分。

發展太陽能發電,還有更複雜龐大的輸配電系統,但台灣光是發電設備就很難搞定了,雖說主管機關是經濟部,但屋頂歸營建署,農地歸農委會,經濟部都動不了,致使2030年,非核家園目標步步艱辛,民間建議新政府,如果是認真看待再生能源的發展,首先就要提高政府的監管層級。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 理事長
鄭博文]
我們期待政府把,再生能源這個監管層級拉高到行政院,甚至是國家層級,那第二個就是,台電在電網的一個建設上面,我們也希望能夠,把分散型的電網,盡速地納入考量。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陳玲慧]
再生能源的推動,因為有很多的問題都是跨部會的,那包括剛剛提的那個太陽光電的,那個如果是說要推,一些的土地的利用的問題,那就牽涉到,也機關也滿多的。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德國跟台灣走的一樣都是FIT,就是躉購,就是賣給一個發電的設備,可是德國走的就是微型電網,它走的是區域型的電力,就是它有一個智慧電網的建置規畫,即發即用是綠能的最高標準。

台電到去年底,在全台也不過才裝設一萬戶的智慧電表,距離即發即用、所謂區域型智慧電網,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台電為了用電調度,在收電送電時的升溫與降壓,無形的耗能更多,能源局也希望,能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

[經濟部能源局 副局長
陳玲慧]
在火力發電上面會做一些的汰舊換新,那當然如果你新建的火力發電廠,一定要用最好的技術,最好的效率,那所以大概,目前大概火力發電的效率,大概都是在38%左右,我們希望能夠汰舊換新以後,它的效率能夠提升到45%。那核能的部分,我們現在的政策就是穩健減核。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電價走向十年的計畫、二十年的計畫,我們建議,台灣的電力,應該合理的一度,是到五到六元,因為我們不產能源,卻用全世界最便宜的電力,就是所以我們要用髒的能源嘛。

洪輝祥直指,一個幾乎全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卻有全球數一數二的低電價,能源政策的失衡,不僅阻礙再生能源發展,更是目前台灣空污的源頭。

[屏東縣環保聯盟 理事長
洪輝祥]
我們的政策不讓電價漲,表面上喔,是所謂的要照顧民生,但實際上,我們的民生電價,又遠高於工業用電,所以其實我們是被工業用電這種高的污染源、跟高的能源依賴的這個部門,拖垮了我們的電價,那導致於我們一定要燒生煤,PM2.5就來了,我們一定要用核能,要依賴核能,那我們的,核災的風險就來了。

一度電五到六元,是目前電價的一倍,問題是:人民願意付更高的代價,來買乾淨的再生能源嗎?如果政策不足、耗能產業持續耗電,人民又依賴低電價,「非核家園」,永遠只會停留在口號階段!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