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雜糧自給率不到1%,每年進口230多萬公噸大豆,近年來,農委會積極鼓勵轉作進口替代雜糧,契作補助每公頃每期四萬五千元,也逐漸發揮功效!過去北部極少大面積轉作雜糧,不過,今年十月,未種過黑豆的頭份市,成立了北部第一個黑豆產銷班,與中部醬油大廠契作,而種植面積預計從今年的38公頃,擴增到明年100公頃,這一個黑豆產銷班班員平均年齡40歲,他們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務農,來看黑豆這一班的堅持。
這一整片田,種下黑豆還不到一個月,黑豆農用動力噴霧機來施肥,農民暱稱這台車是「變形金剛」,它的手臂伸縮自如,目前整個台灣北部就這麼一台,造價180萬,單是那兩支機械手臂就要30萬元。
[頭份黑豆農
林昌煌]
我哥哥講成這樣,30萬元,我聽到30萬元,撞到的話也會怕怕的,其實不要怕,這個自己小心,小心,慢慢(操作),就像這樣剛開始學開車一樣。
林昌煌是回鄉的小地主大佃農,除了他,沒人敢開變形金剛,他是頭份黑豆產銷班班長的弟弟,本來是高薪的竹科工程師,幾年前,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他就回家耕種,看著農作物一天天長大,這可是金錢買不到的滿足感!
[頭份黑豆農
林昌煌]
那個工作也不是我最大的夢想,我如果,我覺得做農這樣子把它那種,從小顧到大,你的收成好,你看到它在成熟,在採收的時候,那個成就感喔,勝過於幫別人工作領7、8萬元,勝過於那個股票上上下下賺到錢啊。
頭份才剛在十月升格為縣轄市,市內還有上千公頃良田,過去二期作大部分都休耕,不然就種綠肥,很少生產雜糧。
[頭份市農會 總幹事
陳貴生]
過去,我們頭份鎮,大部都是以稻米的生產為主,當然過去有時有些種些番薯啦,但是到它,因為為了整個農耕,它二期大部分都休耕,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
[農糧署北區分署 主任
許宏德]
黑豆以往都是在南部比較多,那我們北部,其實經過這一、兩年,一開始是從後龍,102年左右是從後龍開始有在試種,那它後來試種的結果也還,收益還不錯,那慢慢地,我們現在也陸續推廣,那到頭份這邊來。以一期試種來講,它大概有,(每公頃)差不多兩千到兩千五(公斤),其實整個產量也不輸中南部。
[頭份黑豆產銷班 班長
林信龍]
第一期種的成績,和大家這些代耕業者,來報告,報告(時)他們說,欸唷,這樣可以,就來種,現在目前來說,我們班來說,有21位的班員,全部都是代耕業者,也有小(地主)大(佃農)。
這個黑豆產銷班成員,主要是代耕與育苗業者,還有幾位小地主大佃農,年紀最輕的只有21歲,全班平均年齡約40歲!今年二月由於缺水,北部在播種期,休耕停灌,代耕業者一下子變得無田可耕,於是農會與農糧署介入輔導,轉作雜糧,他們試種一期黑豆,平均每公頃產量兩千到兩千五百公斤,成效不錯。
[頭份市農會 總幹事
陳貴生]
二期休耕以後呢,他們必須要,要做必須要到南部去,到南部去做,慢慢地呢,但是後來我們農會輔導,發現說,現在我們的農民又高齡化,也希望說,我們的青年農民可以留在我們地方,(在)地方上呢,這些代耕業者有不少青年,所以呢,想說,我們二期,是不是有什麼好的作物,來轉作==ns==
這塊田剛犁好,準備要播種黑豆,張先明也是小地主大佃農,是頭份最早種黑豆的農友,已試種了兩年,他看見頭份荒廢的農田愈來愈多,而台灣每年卻要從國外進口230萬公噸左右的大豆,如果農民能找到活路,又能活化農地,而且提高糧食自給率,一舉多得!
[頭份黑豆農
張先明]
田荒廢了,我們就變成說,去弄一些來試種,看自己種得起來嗎?一開始是這樣,之後自己本身有買採收機,所以,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譬如說,欸,成本這些我們就會降下來,所以之後就開始種,種下去後,第一年就有成功,這個是最大的動力來源。
[頭份黑豆農
張硯盛]
(田地荒廢)不去做的話,也是浪費,水稻,你一直水稻輪作,也是有病蟲害的問題,用轉作的方式呢,也對農業的利弊也有好處。
水旱輪作有好處,旱作種大豆,根瘤菌可以顧氮,減少下一期水作的施肥量,又可減少病蟲害。經過農糧署推廣鼓勵轉作雜糧,苗栗縣目前全縣,大約種100公頃左右,而頭份黑豆產銷班就種了38公頃,其實休耕田很多,他們在初期不敢一次種太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所有青年從農都會碰到的障礙,機械化的成本太大。
[頭份黑豆農
林昌煌]
看到這樣漂漂亮亮的,像人家的變形金剛,它(要)180萬元,很貴,你180萬,我要做多久才會去賺到?好在說政府對小大,還有對特殊的產業,就像這個黑豆,我們成立這個班,有困難,農糧署、各方面政府機構,有幫我們說,減輕負擔。
[農糧署北區分署 主任
許宏德]
我們這個產銷班它的組成也是比較特殊,它是屬於都是大專業農,那大專業農的話,它剛好符合我們署裡面的一個政策,署裡面是希望說,因為整個北部沿海地區來講的話,它整個水稻,一年是兩期作,那我們希望稻作單期化。
做農經常是要看天吃飯,林信龍估算,剛種沒多久的黑豆,剛好遇到今年接踵而來的幾個強颱,預估年底收成,至少要打個八折。
[頭份黑豆產銷班 班長
林信龍]
遇到兩個大颱風,一個要種了,有三個颱風來,又不敢種,到了,到後來又,到後來天氣又變好,可以種了,我們去種,(剛)種下去又碰上杜鵑(颱風)!
[頭份黑豆農
林昌煌]
今年做不好,這樣明年就再來做,說到我們客家人以前說的,硬頸的精神,你今年不好,明年就要繼續,明年不行,後年嘛!我覺得農業就是,人在做,天在看,你有付出,老天爺不會太虧待你啦。
專業農民的志氣,就是堅持要做到成功為止,他們明年的計畫是,繼續擴充種植面積,要種100公頃,成為中北部最大的黑豆產銷班。
[頭份市農會 總幹事
陳貴生]
農民負擔一部分,政府來補助一部分呢,這些青年農民也非常高興,所以呢,預計明年,明年呢,明年也有一百公頃以上的面積。
老農無力耕作,導致農地荒廢,甚至變賣成為高級農舍,這群青壯一代農民,希望翻轉農業風貌,如果轉作雜糧具有經濟效益,又能活化農地,讓年輕人接棒去做,農業就有永續發展的生機。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Oct 30 Fri 2015 15:25
460集-黑豆這一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