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幾年來,不斷爆發食安危機,標榜傳統、天然、無添加的產品,就更受肯定。不過前陣子相當受歡迎的豆油伯,引發的是另一個話題──產品沒有安全上的問題,卻因為不是全程自製,而是向金蘭購買生醬汁,讓不少消費者覺得很受傷,難以接受自己以較高的價格買到的醬油,某部分是經由大廠代工生產的。也是透過這次事件,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幾千年歷史、再平常不過的調味料,裡頭竟然有那麼多學問,或說,祕密。全台灣有三百多家醬油業者,除了六家知名大廠以外,不少知名品牌,根本沒有能力自釀生醬汁,如果大部分產品沒太大差別,價差為什麼可以到好幾倍?這次事件也告訴了我們,行銷必須以誠信為基礎,若說得過頭使得名不副實,造成的反效果可能更大。
打開蒸籠,這籠堆得快滿出來的黃豆,蒸了將近兩個小時,社區還用古法柴燒,空氣中瀰漫著香氣==ns==

另一邊是用大鍋爐炒小麥,炒出香味來,從小何靜妹家裡,就是自製傳統的豆麥醬油,現在是為整個社區製作。

[新竹縣橫山鄉 居民
何靜妹]
煮黃豆就是要用蒸的,蒸好,蒸了就會熟,熟了就要炒麥片,麥片炒透了,才會香,才有那個,還有會比較軟,才來做。以前人開始是這樣做,說是客家的東西,這是說,現在它這樣社區做起來了,就是說教我們一起來做。

[新竹縣橫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重詒]
要做醬油以前,大家問說誰會做?她說,她會做,說會做,她以前長輩有做過,聊一聊,(我說)不然就來教我們,教我們,我們先試做,剛好我們就去,就跑去買,那時去找醬油廠買那種的豆麴,豆麴,它不賣我們,它怕我們跟它競爭還是什麼==ns==

這棟白色古屋,是生產橫山醬油的小小基地,自從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讓休耕的農地種起黃豆,再進一步古法釀製手工醬油,剛開始做,在前端發酵遇到困難,沒有一家醬油廠願意賣種麴,完全靠老人家的經驗,加上桃園農改場輔導,才找到竅門。

[新竹縣橫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重詒]
我們會想要做醬油,其實是當時,一、兩年前,那時有食安風暴啊,有什麼非基改,非基改,基改黃豆啦,搞得大家不知該如何是好,那個又不能吃,這個又不能吃。

[新竹縣橫山社區發展協會 執行長
陳華芳]
做了才發現,哎唷,這麼多工,成本這麼高!現在這麼多人關心食安問題,爭相來買橫山的手工醬油,所以我跟理事長說,我們要把,再弄一個工作坊。

橫山社區醬油才剛做出第一批,就接獲數百通電話訂單,受觀迎程度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因為規模太小,根本無法應付量產,連價格都訂不出來!他們的原料只有非基改黃豆、小麥、鹽跟水,顏色和市面販售的醬油也不一樣,這是豆麥混合的原色,就是「白醬油」。

[新竹縣橫山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重詒]
大家問說,為什麼不是黑色的?還有人說,也有人說,這個不夠鹹,我說,不是喔,我說,我們做的不敢太鹹。我說黑色的可以摻假的,我們不敢,要是我們要摻假的時候,那個叫作焦糖色素嘛,很便宜啊,買來攪一攪,看你要多少,要加多鹹,我全都可以給你==ns==

[聲音來源
大仁科大食品科技所教授 藍群傑]
那這個是最,很正常的顏色,而且是,不是完全是黑色的,所以一般醬油都加醬色,醬色去調顏色,醬色調顏色有一個缺點,焦糖色素有致癌物!

在生醬汁階段是淡色的,放愈久、愈陳年,顏色才會愈來愈深,接近黑色!原本焦糖色素被列為天然色素,但後來國外動物研究發現,攝取過量可能致癌,因此衛福部在2013年底,將焦糖色素列為食品添加物,分為四大類,簡單來說,如果是用正常的糖水加熱,成為膠狀聚合物,大致是安全的,但是相對成本高。

[屏東科技大學 副校長
謝寶全]
那四類底下,大概如果是用到一、二類的,比較沒問題,因為它安全性比較高,那如果用到第三、四類的,它本身的安全性比較低,所以現在目前安全性比較低,所以現在衛福部特別規定,在加了焦糖色素裡面,要去檢測4-MEI,叫做「4-甲基咪唑」,那甲基咪唑它有一個限量,因為它過量的話,對人體是有害的。

[大仁科大食品科技所 教授
藍群傑]
一般工廠都講說,它們經過三、四個月以上,那其實呢,這個豆類呢,經過這個發酵,可能經過半年,一年,甚至一年以上,可能更好啦,因為在四個月左右的時候,顏色不會很深,它的顏色呢,是淡淡的琥珀色而已。但是如果經過陳年以後呢,就會顏色就會加深。

速成的化學醬油,會加焦糖色素著色,那麼我們如何用肉眼初步判斷醬油的品質?最基本的,就是搖一搖瓶身,由於純釀醬油的酵素作用比較完全,所以搖起來的泡沫較細膩,也不易消失。就拿這兩瓶來說,右邊這瓶,泡沫細膩,顏色也較淺,就可能不是化學醬油。

[屏東科技大學 副校長
謝寶全]
那蛋白質經過我們製麴的過程,產生了酵素,它切出來是胺基酸,然後小麥提供的是澱粉,澱粉它經過酵素切換之後,產生的是碳水化合物,所以這個都變成,一個大分子變成小分子之後,變得它的分子很密的話,所以這兩個造成醬油本身的甘、甜味的來源,那因為這兩個小分子,本來是沒有的,所以被發酵之後,你會看到說,為什麼泡沫變得很細?就因為小分子比較多。

[大仁科大食品科技所 教授
藍群傑]
(化學醬油)一天呢就可以把黃豆,變成胺基酸液,那鹽酸水解完了,是酸酸的嘛對不對,所以就加那個強鹼NaOH去中和,那中和以後,酸鹼中和就有鹽巴出來了啦,NaCl出來,所以就經過這個,就是有鹽,又有鹹,有鹹,又有黑,又已經胺基酸液出來了,那這個是它們化學醬油所謂的生醬汁在這裡==ns==

一般化學醬油從酸鹼中和,再加色素調味,頂多幾天就可以賣到市面上了,但是釀造醬油的前端發酵,最少要四到六個月,時間就是成本,加上需要場地,小廠很難大量生產,因此向大廠買生醬汁,在業界早已不是祕密,甚至覺得稀鬆平常,但前陣子豆油伯事件,使得這業界的潛規則浮上檯面,也讓許多消費者心裡很受傷:願意多花幾倍價錢支持自釀小廠,買到的產品,卻與大量鋪貨的大廠產品系出同門。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院長
吳明昌]
因為你(發酵)一放就要六個月,你要買那些原料,買那些調味料,還有那個場地,所以,這個是資金積壓最多的那個地方,那以至於很多小廠,它根本不要去做這個釀造,直接去跟它買,買醬汁。所以或許就是說有的廠,它本來有在做釀造,但是因為,它生意可能太好,或是醬汁不夠的時候,它可能去跟人家買。

[萬家香醬油廠 廠長
劉福松]
(發酵)前前後後就要半年,這個才是做醬油的重點,所以一般,要是說比較小的工廠它沒有這樣的設備,當然它就沒有辦法大量製造,它勢必只能用手工做,不夠的部分呢,就會向我們這樣的大廠來購買,因為我們全部用機械化,可以大量製造==ns==

17種胺基酸裡面有一個叫做「酪胺酸」,酪胺酸它就是,本身就是色素的形成,所以說一直到我們熟成,這個,這個東西熟成的名稱叫「醬油醪」,也是說醬油醪熟成之後,它的顏色就變成深褐色了,接近,接近黑色啦。

屏東監獄從民國59年就成立醬油工場,是屏東縣極少數自己做生醬汁,做純釀醬油的,這裡每個發酵池約一噸容量,牆上白板標示,得發酵一年才取出,幾乎全程純手工釀造!這幾年來業績成長,在工場內工作的收容人,每個月有二到四萬元不等的月薪,屏東監獄還計畫,今年底擴產,增加自動化設備。

[屏東監獄作業科 科長
王國強]
在102年當中遇到這個,這個強冠的醬油事件,以及大統油的事件之後,我們的一個,我們這個手工醬油的一個,跟各類油品的這個銷售情況逐年地上升,那也就是說,我們逐年上升的比率,以今年一到這個七月,一到這個八月份來比較,我們今年已經成長百分之大概16%左右,那以在去年營運成長的數字來講,大概醬油這部分能夠達到大概四千萬左右==ns==

不過屏東監獄是極少數自給自足的案例,根據屏東縣政府統計,全縣合法登記的醬油業者31家,只有8家有能力釀造生醬汁,而全台灣3百多家醬油業者中,除了6家知名大廠,不乏知名品牌,根本沒有自釀生醬汁,尢其屏科大,在這次生醬汁事件中也受到波及,凸顯出小廠基礎設備的不足。

[屏東科技大學 副校長
謝寶全]
醬汁,你的製造廠,我剛提到,從黃豆做成,跟小麥做成豆麴,投資至少要超過一億,以台灣的中小企業,20幾萬家,做醬油本身3百多家,有沒有辦法投資這麼大?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院長
吳明昌]
那個醬汁買回來,那你去做稍微的加工,或稍微的調色、調味,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聽說有從學術界講出來,它要經過二次發酵,這個是,你一次發酵都沒有辦法做,你還做二次發酵?用學術界這樣去騙人的這更不可行==ns==

在中小型醬油廠,是將製麴發酵的黑豆或豆麥入甕封存約半年,對大廠來說,以甕缸的小規模,不足以因應產能需求,屏東內埔的醬油大廠,每天要用五千公斤黃豆,和五千公斤的小麥,總共一萬公斤的原料來生產生醬汁,這裡有120個大型發酵槽,每個容量一百公噸,幾乎全程以機器操作。

[萬家香醬油廠 廠長
劉福松]
所以我要是沒有機械化的話,用人工來做,不知道要幾百人才做得好,所以但是呢,這幾百人做出來的,衛生的條件,各方面的,沒辦法像我們機械化,做得這麼完善,品質,不可能會像我們這麼穩定。

[雲林西螺醬油業者
莊英志]
因為我們比較稀釋的,所以它的回甘度不夠,所以才要加入其他的,雖然也是純釀,但還是要加入其他的那化學分子,看不懂的化學分子,那就是說一些添加物了,這一級的就要了。

這是同一家工廠所釀造,不同等級的醬油,從標示可以檢查,右邊這瓶只用黑豆、水、砂糖和鹽,純度高,左邊這瓶因純度不足,有食品添加物,兩瓶當然有價差,加上醬油原料黃豆常是基改與非基改混用,衛福部便規定,從今年底起,原料與添加物必須完整標示。

[屏東科技大學 副校長
謝寶全]
醬油本身的標示在今年十二月,十二月的時候,整個全台灣的醬油,全部都要,不過你今天(是)基改、非基改,全部都要標示了,那過去為什麼不用標?因為,過去本身大概是衛福部,你如果上衛福部網站你可以看到,醬油是衛福部特准,不需要標的,因為主要基改那一段基因是不見的。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院長
吳明昌]
其實,大家對於醬汁的使用,不只我們用在醬油,像有幾家那個,在做醬瓜類的那個工廠,其實它們都會買醬汁啊,這醬汁,它們沒有自己釀造,從哪裡來?我們現在知道,都從越南進來,那這個可能更危險,更恐怖啊!

學者點名,醬瓜類工廠所使用的生醬汁,來源更有問題,恐怕引發下一波食安風暴!既然所有爭議的源頭就是生醬汁,建議台灣不如學習歐日,集資設廠生產生醬汁來徹底解決,比如說日本醬油,最早是千葉聞名,近年來福岡醬油品質更好,其實是在1974年,福岡的醬油業者組成生產合作社,共同生產生醬汁,另外像英國聞名全球的威士忌,其實在前端發酵,也是同一間大廠在做。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院長
吳明昌]
世界上最有名的威士忌就在蘇格蘭,那蘇格蘭,它們有很多做威士忌的那個公司、工廠,但是我也看到,它們就前面的發酵、蒸餾的部分,也是有一個大廠,那很多都是從大廠去買,它蒸餾好的酒,買回去熟成,那像很有名的Royal Salute,皇家禮炮,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雲林西螺醬油業者
莊英志]
日據末期,因為為了要節省能源,便於物資的管控,所以在各地區成立這統制株式會社,把所有小廠,就是所有醬油工廠都集合在一起,開一家這個醬油工業統制株式會社。

歷史上,台灣醬油小廠也曾組合作社共同生產,這是在1941年
到1945年,日據末期,為了統一管控物資的暫時性措施,對現代台灣醬油業的長期發展,合縱連橫是為了成本更低,品質更好,也會更環保。

[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 院長
吳明昌]
我們有算過,從日本福岡它們釀造出來的醬汁,非基因改造的黃豆那個醬汁,竟然比我們台灣生產的還便宜,它可能沒有想到這樣的問題,那因為,你集中生產,你的那個技術很穩定。而且,我們用台灣的黃豆,我們那個新鮮度一定會比較好,另外一個,碳足跡一定可以減少。

如果小廠沒有能力量產,就不宜好高騖遠,我們在屢次食安風暴中痛定思痛,食品安全已是基本要求,業者不能利用資訊的不對等,讓形象與實際情況落差太大,對台灣所造成的信任危機是:我們永遠不知道多少錢的食品才不會騙人!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