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不久,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全台灣共有275所國小未來可能因為學生數不足,面臨裁併危機。在少子化、地方財政困窘的威脅下,小校裁併早已不是新聞,苗栗大湖新開國小同樣面臨廢校危機,但村民的面對方式不太一樣,他們決定自己的學校自己救,不等地方政府,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心一意想保住村子裡的小學校,只希望縣府給他們兩年時間,他們有信心能夠保住最低門檻,三十個學生以上。為什麼如此積極?廢校有什麼關係?一起去了解。
Attention,one two,Say goodbye to everyone, Goodbye Mr. Hsieh ,See you tomorrow,Goodbye,Goodbye everyone。

大湖鄉新開國小全校三十個學生,用英語互道再見後,笑嘻嘻放學囉,家長早在一旁等著接孩子,其中還有一個大腹便便的媽媽,接小一新生回家,為了維護這樣的景象,為了能永久互道,「see you tomorrow」,村民可是費盡心力。

反對廢校,反對廢校,給我兩年,給我兩年,護校有理,護校有理,反對廢校,反對廢校,護校有理。

戴斗笠、舉白布條抗議陳情,三百多位新開村民,不分老幼高喊口號,不願村裡唯一的國小被裁併,八月下旬,直奔苗栗縣府與教育部前,表達捍衛小校的決心。

[新開國小護校會 總幹事
潘朝能]
建水庫的時候,把我們逼走是第一次的迫害,現在呢,沒經過溝通,沒經過協調,又要把我們學校廢掉,沒有程序正義,沒有溝通協調,這是第二次迫害。

今年五月,新開國小因為學生不滿30人,被苗栗縣政府列入105年裁併校的預警名單中,村民不滿縣府未溝通就先判學校死刑,七月下旬組新開國小護校會,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還有老農捐梨義賣,籌募經費協助學校轉型,要求縣府給他們兩年時間。

[新開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謝優吉]
我們開校友會,我們一下就回來六百多位,所以我們一下就回來六百多位,聽到要併廢校,他說,不要讓它併,大家來出錢,要請好的老師,外語老師,外語老師來,再來就作文、數學要加強,出去要比別人更強,所以我隨即,我吃個飯而已,我就募款七、八十萬了,所以我請老師的錢就有了==ns==

護校會祭出,學雜費、午餐、校外參觀課後輔導費等費用,全免的利多,盼望吸引學生回流,所有費用就由募來的75萬元支應。

[新開國小護校會 總幹事
潘朝能]
我們提供所有學生的午餐,他的學雜費,他的校外參觀所有的費用,都由我們護校會全力來支付,來幫忙。

明年度的費用,則由村民減少水庫回饋金享受,編列總共120萬元支應教育經費。

[新開農村再生發展協會 執行長
廖明世]
我們這裡有水庫回饋金,我們村裡面已經要把,我們自己村民同意,把我們的福利刪減下來做教育,可是縣政府相對的啊,窮不能窮到學生,我們堅持窮不能窮(到學生),我們這裡有很好的人文資源,我們這裡有很好的教育場地,但是為什麼要廢我們,只是我們未滿三十個嗎?

[苗栗縣教育處 處長
劉火欽]
如果是說這個學校在八月一號之後,它的學生數低於三十人的話,我們在五月一號會做一個預告就是說,大概你們這個學校,(人數)不到三十人,我們可能明年二月的話,會進行整併的評估==ns==

村民積極護校,老師也沒閒著,利用暑假受訓,希望將華德福特殊的教育方式,引進自己的課堂。五年級的數學正要學角度,老師利用毛線讓孩子親手編織,深刻烙印概念。

[新開國小 老師
王淑芬]
直角、平角、周角,然後再帶邊,幾邊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那用這角度讓他知道說,直角,兩個直角就是一個平角,用這個概念,讓他實際去做,那我們現在就是用這樣子的,用編這個繩之眼呢,讓他動手做,因為孩子動手做,他就會烙印在自己腦海裡面==ns==

圍成圈,唱歌,說故事,這是華德福教育中的晨圈活動,穩定孩子躁動的心,引領進入到學習狀態。

[新開國小 老師
葉家妤]
有去上華德福的課程,然後就希望說將它,就保有我們原來的教育現場好的部分,然後把那個華德福的,更好的精神,帶入,融入班級,然後讓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這樣,然後可以主動學習這樣。

小小學校,學生彼此熟悉,和老師之間的關係也較一般大校更為密切。

[新開國小 學生
巫映蕎]
這種小學校很好,辦了許多活動,然後每個老師也會找出,每個同學不會的地方,然後可以慢慢的去改善它。

[新開國小 學生
傅柏浩]
老師會每個都照顧到,然後同學之間也很有那個友情,這個是我從小時候長大到現在的母校,所以它如果廢校之後我會很擔心。

[新開國小 老師
劉憶芳]
那小班的話就是說,我每個學生我都顧得到,他哪裡不會,我,下課我就直接叫他過來,教他,這樣就是小班的小孩,還有老師比較容易知道(學生)有哪裡不好,一個學校對一個社區來講它就是它的,像心臟吧,沒心了,你要怎樣,要怎樣走下去,就(跟人)沒心臟要如何活下去的意思是一樣的==ns==

台灣面臨少子化的人口海嘯,各地裁併校時有所聞,但為何新開村鄉親, 如此積極一心一意拚命想保住村裡的小學校?遠因要從民國七十幾年,興建鯉魚潭水庫講起,當時新開村土地被徵收,村民被迫搬遷==ns==

[新開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謝優吉]
到現在七十幾年,早期學生很多,超過三百多,到四百,最高的時候,是因為(民國)七十年,(民國)七十五年那時蓋水庫,這樣我們這邊的人口搬出去差不多三分之一強,使得這些學生數、出生的人口數,自然地受到這個搬遷的問題,才減少了。

我們那個主要的神主牌上面有寫,第一鄰的開基伯公跟公婆、第二鄰的竹伯公、公婆,依次列下來。

村子大半成為水庫淹沒區,就連土地公也得合署辦公。

[新開農村再生發展協會 理事長
廖明世]
這裡是全國第一個,十六個土地公的聯合辦公室,起源是,我們(蓋)鯉魚潭水庫(土地)被徵收的時候,有一至十六鄰的土地公(土地)被徵收==ns==

因為水庫興建,村民被迫往外遷徙,人口驟降,但這幾年政府鼓勵青年返鄉,新開村確實有不少返鄉種尊梨、草莓的青年,當然新生兒也逐漸增加,六年前返鄉栽種草莓的林春福,帶著孩子親暱互動,令人欽羨,他第二個孩子今年剛出生,談到孩子的教育,他認為還是要回家鄉。

[新開村民
林春福]
我覺得小孩子,他就是要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他才會有競爭力,小孩子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他身體也比較健康。

[新開國小 家長會長
吳兆志]
我是六十四年次的年輕人,一下子變成,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當初就回來這裡,變成老人家又更老了,年輕人就回來,想回來接老人家的(事業),變成這些小孩,現在越來越多回來的,回來的話,這下你廢我們學校的話,變成這些回來的孩子,你變成他要去外面讀書,他又要在這邊工作,根本沒辦法兼顧的話。我最大的(孩子)剛畢業,現在在這邊讀的是五年級,後面還有三個==ns==

這兩三年村子裡的學齡人口正好青黃不接,村民盼望縣府給予兩年轉型期,別倉卒廢了學校,擔心廢校後,村子也會跟著邁向凋零。

[新開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謝優吉]
我當理事長以後,我們新開回來二十幾個年輕人,現在種梨子、種草莓,種得非常成功,回來又結婚、生子,所以他的,他的小孩(以後)要去哪裡讀書呢,所以他來問我說,理事長、村長,我的孩子明年要入學了,要帶去哪邊呢,所以我被問到,我啞口無言。

[新開農村再生發展協會 執行長
廖明世]
已經有返鄉回流的青年,我們到明年,三十個對我們來講不是問題,人口是持續成長當中,但是我們這裡以前為了讓台中市飲用水,已經犧牲過一次了,我們變成弱勢了,因為水庫蓋起來之後,我們減少那麼多學生,現在已經,政府一方面要富麗農村,一方面,你看又做這樣的事。

[新開村民
林春福]
小校廢校,我覺得是很奇怪啦,你小校廢校的話,那我小朋友要去讀隔壁的小校,它也是小校啊,那我一定勢必去讀卓蘭,比較遠了,比較遠了,我就不可能住在這了,我不住在這裡的話,我可能在這耕作,不過我人不住這裡,我對這社區的它的活動這些我可能就不參與了,因為我就不住這了==ns==

這個球放在拍子的中央,不用這麼高,然後輕輕放下去。

四名剛入學的小一新生,正在上他們第一堂的體育課,專注學習,護校會祭出入學利多,確實讓今年學生數跨過廢校人數門檻,達到三十人,不過,縣政府直指學童入學資格還有爭議,廢不廢校還沒定論。

[苗栗縣教育處 處長
劉火欽]
我們的新生入學裡面是有一個規範就是說,要在當地有居住的事實,那這個轉學生適不適用的話,我們想說應該會找法規會,或是說相關的委員來一起來討論。

[新開國小家長會 會長
吳兆志]
後面的(入學)人數會越來越多,因為明年度有差不多十個,後年可能有十九個,戶籍在這邊的。縣政府不幫助我們沒關係,還要刁難我們,我們村民大家都已經說,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是不是,不能說,變成縣政府還刁難我們就變得比較說不過去啦。

廢校、護校雙方頻頻過招,檯面下更是暗潮洶湧,地方父母官對上小村落為哪樁?外界直指全因縣府財政困窘。

[苗栗縣教育處 處長
劉火欽]
你把單單跟財政畫上等號的話,我覺得說,那(與)財政畫上等號為什麼我以前就做了呢,那(跟)財政畫上等號,為什麼別的縣市,(財政)不是,那個財政不是很拮据的縣市它也在做呢,不是財政的問題,是從學生的權益這一點去看==ns==

縣府是為學生權益,那這些家長為的是什麼呢?那可是他們的孩子啊。地方那麼希望把學校留下來,還真的有計畫,準備奮力一搏,縣府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一點機會都不給嗎?一所學校的存廢,怎會僅止於簡單的數學計算而已呢?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