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客家文化園區,是台中市長胡志強的重要施政目標,市府希望在東勢興建一個直徑一百公尺左右的土圓樓,在四個可選地點當中,擇定了剛辦好保存登記,正要歸還給國有財產局的東勢高工舊址,台中市客委會,目前在辦理撥用程序,希望在五到十個月內,獲無償撥用、取得土地。不過,這個規劃引發地方與文化界正反意見,支持者說是原鄉精神,反對者直指台灣的常民文化當中,根本沒有圓樓,到底什麼建築才能代表台灣、尤其是大埔客家?在台灣蓋圓樓的意義,又是什麼?安靜的校園裡,只有蟬鳴聲,還有一群野狗跑來跑去,這是人去樓空的舊東勢高工,台中市政府規畫要在這裡興建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賴朝暉]
因為這個地方,看起來視野非常地好,遠遠從我們的東勢大橋來看,就看得到我們這個地方,它的面積也有8.4公頃,可以說,規畫起來非常地適當。再來我們也知道,我們山城地區,東勢可以說,(是客家)人文最集中的地方。

圖書館是舊東勢高工位置最高的地方,不過我們現在看到到處是雜草,根本就沒有在這邊(使用),事實上,在921大地震過後,這個校舍就整個廢棄沒使用了,這裡也是未來要建客家圓樓的主要場地。

台中市客委會規畫分兩期施工==cg in==第一期包括了土圓樓、客家文物典藏中心等等,第二期還有圍龍屋,與客家商店大街,預估總經費大約需要,十三億九百萬元==cg out==

據統計,台中市客家人口數約43萬人,山城地區也是大埔腔客語最集中的地方,目前台灣南北,各有一個國家級的六堆和銅鑼客家文化園區,山城鄉親並不反對興建大埔客家文化園區,但對於是否一定要蓋土圓樓看法不盡相同。

[東勢區長
葉玉錦]
像南部,它有六堆,六堆的客家文化園區,這個北部,它有銅鑼文化園區,也才剛開幕,前些日子剛開幕,中部沒有代表客家,國家級的地方。

[前石岡鄉長
劉宏基]
我們客家人過來,就靠近山區,靠近河川,那麼它的面積,平坦的面積就不會很大,所以你如果說,土樓、圍樓,就是代表我們台灣客家人的建築物,這個意義,我個人的看法,台灣這三、四百年,這應該不是這樣,但是在原鄉,大陸那邊是。

台中市政府也很清楚,無論是土樓、圓樓或者是方樓,都不是台灣本土發展出來的民居建築形式,頂多只能說是大陸原鄉的一種居住文化,溯源的目的是不忘本。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賴朝暉]
台灣沒有這個土圓樓,不過,在我們東勢山城地區,我們大埔的鄉親,在廣東的大埔也有很有名的土圓樓,像這個花萼樓,就是一個很有名的圓樓。

[前石岡鄉長
劉宏基]
我們現在客家人住的代表性的建築物,應該是三合院,這是三百年來,大家共同所知的地方,大陸的土樓、圓樓,那是原鄉我們看得到,台灣看不到。

[東勢區長
葉玉錦]
當然,這要蓋客家圓樓,很多人有不同意見,反應說,客家不一定是圓樓啊,有像是圍龍屋也是客家(的建築),像東勢很多人說,它的客家伙房,伙房,是不是來蓋一個伙房這樣,其實這個是一個客家的意象這樣,圓樓就是代表客家嘛。

究竟在台灣,什麼樣的建築,才能代表客家?三合院就是了嗎?河洛人也同樣住在三合院,這是先祖從閩粵遷台的共同記憶,同樣的道理,即便在大陸原鄉,圓樓也未必完全代表客家!在1999年,中國是以「福建土樓」為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所謂的福建土樓,其實也同時包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總數大約有三千多座。

[台中市議員
陳清龍]
因為我總覺得,東勢客家是我們大埔客家的鄉親,我總覺得不是我們的東西,硬要移到我們台中來,然後說,這就是我們東勢客家,文化建築的一個代表性的一個建築,我總覺得(是)以假要來做為真。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主任 李謁政]
我們這幾年,很喜歡用中國、閩南,或者是粵東的,所謂的客家土樓、圓樓、方樓,永定方樓,來做我們的這種客家文化的一種代表,其實它變成一種文化樣板,文化樣板,因為,這一些的東西不產生在我們的土地裡頭。

土樓的發展,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經驗,原來閩南有許多圓形山頭,中國古來多戰亂,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才會建造這種形式特殊的民居建築,而且都是用土石夯造,但是在台灣,防禦條件不同客家人完全在地化。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主任 李謁政]
因為來到台灣的防禦條件完全不同,就是整個在台灣,從明清時期,各個族群之間,在開墾台灣的土地,其實有一段時間,它慢慢慢慢地在地化,所以他們是用集村的方式,用聚落集村的方式來做,然後個別的家族其實是變成用三合院。

在台灣也不是沒有類似圓樓的建築,交大的客家學院,就是仿照圓樓的造型,在921過後新建的東勢高工,也有一個水泥圓樓建築,這些都被稱為「改良式圓樓」。

[東勢區長
葉玉錦]
像我們去到梅州、福建有很多地方,它都是用圓的建築,像在梅州的地方,有很多旅館都是用圓的方式。

[東勢高工教務主任
李世程]
東勢高工在921地震的時候,因為全校的校舍,倒了大概60%的這個建築物。那當初這個建築的規畫,它希望融入東勢在地的客家文化,所以我們的這個建築的規畫,在行政大樓的部分,把它規畫成所謂的圓樓的這個意象,那希望能夠跟,我們在地的客家文化能夠結合在一起。

除了土樓,在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的第二期,台中市政府也規畫要蓋客家圍龍屋。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賴朝暉]
我們下次有機會,我們也在園區裡蓋三合院、四合院,還是圍龍屋,客家的商店大街,來做一個對照、對比這樣,表示我們客家人的精神。

[台中市議員
陳清龍]
如果我們今天硬要把土樓,拿來當成我們客家的一個代表性建築,那我們能不能再深一點?再深入一點去了解,除了土樓之外,我們有沒有真的更好的建築來代表,我常舉例,苗栗的客家大院,其實它是重新創造出來的,但是它也不是圓樓也不是土樓。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主任 李謁政]
客家的文化園區其實有一個簡單的迷思,是認為說,好像我們客家人,要特別地集中在某一個園區裡頭,我們客家人的文化才得以彰揚,其實並不是只有這樣,我們應該把客家人真實生活的環境,要保存下來,像五溝水,像水碓,像桃竹苗有很多的這樣的一種三合院。

台中市有不少經典的客家三合院或是聚落,例如水碓,它在南屯有三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台中市最早的一個客家人聚落,不過像這樣的一個常民聚落,今年四月間向市府申請聚落登錄時,最後卻遭到擱置緩議,文史工作者很擔憂像圓樓這種淨空式的開發。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主任 李謁政]
客家人,很早就來到這一個(水碓),很有,算是很肥沃的一個土地的這個地方,形成的一個聚落,那各位如果去到水碓聚落去看的時候,它已經沒有很強烈的防禦特性了,那是什麼意思?它已經跟這個土地跟相關的族群,其實已經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
總幹事 江慶洲]
在這邊聚落登錄最後一個關卡,在文資審查的時候,所有的委員要求,這邊要有共識,才有可能成案,可是我們來看到,公部門花十幾億的客家圓樓是不用有共識的。

土圓樓終究是政策性的硬體建築,而非共識下的常民聚落,政府希望它有「功能性」,而關於功能性的想像,通常不脫活動場地與觀光遊憩。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賴朝暉]
說實在,山城地區很欠缺這個大型的地方,來辦這個活動,如果有一個這樣的活動(場地),平常的時候可以跟當地居民來互動,觀光客來到這裡也有很好玩的地方,(這)可以說是我們的目標。

[東勢區長
葉玉錦]
因為東勢現在目前沒有很大型的旅館,也沒有很大型的飯店,這個客家圓樓,有這麼大的面積,蓋好了以後,可以來做,有飯店、旅館,不管是吃、衣、住、行,都有一個行程,可以帶動所有的觀光客來到我們的台中市。

[前石岡鄉長
劉宏基]
重點是放在推動我們大埔客家文化上,我想這樣下去,是不是可以讓我們的大埔客鄉親來接受,結合我們的(土牛)客家文化館,結合我們的觀光事業,來對大陸(旅客),廣東也好、福建也好,我們的陸客來台灣,我們形成一個,大埔客家文化的特定路線。

近年來,台中市陸續要蓋許多大型展館,例如企鵝館,但是政府財源有限,有些館舍已經有OT或者是BOT出去的想法,客家多功能文化園區,未來也有類似規畫。

[台中市客委會主委
賴朝暉]
土圓樓文化園區,畢竟是一個文化事業,文化事業要賺錢可能比較困難,剛開始時,我們可能是由政府出資,出力來蓋,之後慢慢有一定的規模,有這個商機之後,我們慢慢地轉型,試看看用OT的方式委外處理,看這個方式是不是可以來進行。

[台中市議員
陳清龍]
台中市已經有太多的硬體,然後都要採BOT的方式,或是OT的方式,我一直懷疑,我們有那麼多廠商願意來OT嗎?願意來BOT嗎?這個牽涉到我們的未來的營利性。

除了台中市,包括新竹、苗栗,都想要蓋鋼筋混凝土的圓樓,如果只是單純的硬體投資,卻沒有文化的內涵,恐怕還是會變成蚊子館。

[台中市議員
陳清龍]
就我了解,台灣目前有幾個縣市可能也都在有要做、建造土樓這樣的計畫,那我們東勢客家的土樓,究竟我剛剛講的內涵是什麼?內容是什麼?是要針對我們客家鄉親的文化保留傳承來做?還是純粹為了一個觀光發展來建造,這個我覺得定位要很清楚啦。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主任 李謁政]
你如果說,全國有一個國立的文化園區,也許還有可能,可是其他的呢?都很容易變成蚊子館,何況現在是這麼多的都想要這樣來辦理,老實講,它沒有辦法去支撐這樣的一個軟體,也得不到這樣的一個吸引力,去吸引外來的觀光客來親近我們客家文化,我覺得這個會非常地可惜。

<聲音來源>
[文史工作者
傅東森]
如果我的小孩,如果因為它的規畫不當,我的小孩沒有辦法在這裡的老樹底下這樣子,你看 盪鞦韆玩耍,如果他們失去了這樣的一個回憶,那多可惜!

如果鳥會來、蝴蝶會來,人就會回來!在中國大陸,圓樓是常民文化的一部分,在台灣的客家人,有自己的常民文化和居住形式,而大埔客家過去在台中累積出來的建築精髓是什麼?我們知道不是圓樓!今天台中市可以花十三億元來複製圓樓,下次其他縣市,也可以花廿、卅億元蓋一個更大的圓樓,問題是:一堆沒有生活空間意義的水泥圓樓,能表彰台灣客家的什麼?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