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日凌晨,台中市南屯區瑞成堂被人蓄意破壞,被稱為文化界的大埔事件,為何一個即將被公告為市定古蹟的百年老宅,會面臨被破壞的命運?面對都市開發,古蹟要如何保存下去?又該如何保存,才不會只是個空殼呢?摧毀百年古宅瑞成堂的怪手,就停在正身前,要進行緊急清理及保存工作,工人得先把這台大怪手移出。
9月20日凌晨,台中市暫定古蹟南屯區瑞成堂,遭人以怪手侵入,破壞了門樓、拜亭及正身部位。

[瑞成堂屋主
黃崇亮]
被破壞(成)這樣情緒會好嗎?那是心痛。那是門樓,你看(門樓)柱子都還在,弄掉之後,弄倒,然後就開進來,你看到的嘛,就把這個圍牆(弄壞),圍牆本來就好好的就像這邊,兩邊是對稱的,弄倒之後,就去破壞那邊。

而這台遭竊的怪手,原本就位於瑞成堂所在的,第五單元自辦重劃區內進行工程,怪手主人說,開動大怪手不難,但要能夠執行破壞還是需要一點技術。

[失竊怪手主人
游小姐]
你如果要啟動,像你們男生跟你們講一講你們就會開著走了,但是要做工作的話就不一定會了這樣,這個是有技術性的。

會被人蓄意破壞,瑞成堂的黃家後代子孫其實並不意外,早在9月初的古蹟審議會場上,便曾多次表達,瑞成堂早被劃為計畫道路,若指定為古蹟,可能引起第五單元重劃會的不滿。

[瑞成堂屋主
黃崇亮]
我開會一直講,這都有紀錄,我看那裡都有紀錄,當時的會議記錄,我一再強調這一點,他們(文化局)也不是說不知道(這一點),當然啦,講起來都是有一些,不曉得他會用這樣的方式來破壞,講起來有一些大意。

<畫面提供 江慶洲>
反對保留,反對保留,反對保留

雖然目前還無法確定誰是兇手,許多人不免將矛頭指向重劃會。畢竟瑞成堂古蹟審議現場會勘時,便曾有30多位重劃區的地主,到現場拉白布條抗議。

[北鎮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林素珍]
這是關係到我們的權益,我們都是地主,我們都是地主==ns==因為這間房子如果有那個價值,如果這間房子真有那個價值,我們這個社區我們就會去爭取了,不用說等外人來幫我們爭取。這裡面都已經破爛不堪了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不過爭取保存的聲浪強大,促使台中市政府7月開始就瑞成堂進行古蹟審議,歷經兩個月的審議,還來不及公告為市定古蹟,瑞成堂便遭破壞,震驚各界,甚至被比喻為,文化界的「大埔事件」。依照文化資產保護法的規定,瑞成堂自古蹟審議起即是暫定古蹟,也視同古蹟,毀損古蹟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20萬至100萬的罰金。

[台中市文化局
局長 葉樹姍]
雖然還是市定古蹟不是國定古蹟,但直接對古蹟下手,這是過去從來幾乎是沒有發生過,所以這次如何處理,如何根據這個法令然後究其刑責,這件事情非常重要,這刑責包括,有期徒刑的部分,包括賠償的部分。

瑞成堂被破壞,重劃會變成眾矢之的,台中市政府也不得不要求,將瑞成堂事件比照重大刑案偵辦,破案前第五單元重劃無限期停工,重劃會僅低調表示,希望市政府儘速破案以釐清責任。

[台中市政府
副市長 蔡炳坤]
所以我們今天已經採取了一個,很斷然的措施,那麼要求重劃會,從即日開始無限期停工,邀請專家學者進來,如何能夠讓這個瑞成堂能夠來恢復。

然而古蹟就算「恢復」,也不會是原來的模樣。在地文史工作者,以兩年前的張慶興堂事件為例指出,就是台中市政府放任縱容,才讓破壞古蹟的情形一再發生。

[台中市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
理事長 黃慶聲]
一個家裡面,一個古蹟裡面,一個窗戶破了,主管人員,維護人員不去重視它,就會釀成,引發其他的宵小繼續打破窗戶,最後乾脆把整個古蹟幹掉。誰要去解決零破窗的狀態,所以最重要還是市政府。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林崇熙]
所以如果台中市政府對於瑞成堂的處置很清楚,就是如果沒有抓出兇手,然後沒有把瑞成堂復原,你這個開發案就永遠不要動,這種情況之下,自然大家就知道要尊重古蹟。

會不尊重古蹟,講白了就是,眼前的開發利益超過了文化認知與認同,像是和瑞成堂同步進行古蹟審議的烏日聚奎居,也因為拆屋開發的思維面臨保存危機。

[台中市水碓生活工坊
社區規劃師 江慶洲]
其實它面臨的就是,土地所有權轉移,部分的地主他希望開發,可是這麼經典的這種巴洛克式建築,而且在後面這邊,我們當地人俗稱它是一個紅樓,很特別的這樣的古建築,其實它現在變成暫定古蹟,某種層面上,它見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一個風華史。

[台中市政府文資管理中心
主任 張祐創]
聚奎居它那個地方沒有重劃沒有區段徵收,所以目前就是說,地主他希望就是說,既然你指定了古蹟,那希望,他們能夠,土地能夠以地換地,問題是目前法律上我們沒有這樣的一個規定。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林崇熙]
我們對於傳統建築的智慧呢,一直沒有好好去重新瞭解,所以就會沒有去想到說,這個的重要性,沒有人住,然後它整個開始在頹傾了就把它拆了。

為何直到要被拆了,文化局才出面審議古蹟呢,其實早在92年,全國就曾進行全面性的歷史建物普查,然而當時瑞成堂卻不在名單之內,文化局也沒有複查。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林崇熙]
文建會在,差不多約在10多年前,有做過各個縣市的這種歷史性建築的普查,但是這個各縣市文化局普查完之後,我想大部分都是存檔,不會主動積極的去有所作為,不管是做古蹟的指定,或者是鼓勵歷史建築的登錄,或者是聚落保存。

[台中市政府文資管理中心
主任 張祐創]
因為那時候是委託,其實我們做普查都是委託專家學者去做的,然後就是那次,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剛好把瑞成堂漏掉,所以才會演變成,今天這樣的一個比較麻煩難處理的一個情況。

即便瑞成堂當時有被普查到,但由於當時文化局並未進一步審議或指定古蹟,因此,依法都市計畫的開發劃設也未必會避開。

[台中市犁頭店鄉土文化學會
理事長 黃慶聲]
台中市遇到都市計畫,或者是有一些道路設施的時候,都會行文給文化局,意思說,請問這一塊區域裡面有沒有具有法定的文化資產,文化局就把當時,92年所調查的資料調出來看一看,沒有,為什麼沒有,我只有把它調查出來,我並沒有指定公告。

無論是開發時的都市計畫或環境影響評估,具法律強制保護的古蹟,也才有參考價值,像是歷史建物或未知的老建築,在相關審查會議裡,根本不被列入評估,甚至文化單位也沒有發言權。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林崇熙]
在做各種開發案時候的環境影響評估裡面,它雖然會有一項說,要去查有沒有古蹟,但是古蹟已經是法定的文化資產,那本來就是不能動的,真正環評要去查的是,具有這種文化資產潛在價值的這種老建物,但這個沒有列入現有的這種,整個這個環境影響評估的範圍之內。

[台中市水碓生活工坊
社區規劃師 江慶洲]
很多我們一直在搶救,如果當時候在都市計畫有一些文史背景的,文化局有當然代表在裡面,我相信,會減少後續的搶救思維行動,在這個過程能夠文化先行,能夠把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融入都市計畫,我相信,除了可以減少將來的搶救之外,這個開發單元,絕對會異於別的開發單元,它會更有在地的價值呈現出來。

沒人住的古宅,就沒人整理,無論是聚奎居或瑞成堂,其實近年來已無人居住,也就往往被指髒亂不堪毫無價值,甚至被人忽視,正進行,中部第一個聚落登錄的南屯客家聚落,水碓社區,雖然大部分的屋子是大門深鎖,但由於仍有部分居民居住,讓這個聚落充滿人氣,老屋也得以維持。

<沒有整理,都放這些除殼機。>

[鎮平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劉喜豐]
留在這裡的是,現在一般來講是比較務實的就是,他還有幾甲的土地在這耕作,像剛才看到的劉先生,他們一個兄弟都還有一甲多的土地,他們都是比較墨守成規,在照顧這一塊土地,他們就是把這個家園視為他們一個生活的共同體

長期推動,水碓聚落保存運動的社區工作者,便認為,無論是聚落、歷史建築或古蹟,應該要有民眾的參與,才會有生命力。

[台中市水碓生活工坊
社區規劃師 江慶洲]
透過公民的參與,把很多古蹟它背後的文化意義,在這樣的歷程就一直教育或者宣達給我們的公民,公民有參與,將來古蹟修復完的當下絕對是更有魅力。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
教授 林崇熙]
所以房子有沒有人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房子有人住才會保存得好,你每天打開窗戶讓它通風,而不會有濕氣在裡面讓那些木材腐朽等等,那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現在在講這種古蹟保存,很重要是讓人可以在裡面活下去

<劉家的祖公祖母,你的後代孫,劉家的子孫,9月初9,向眾祖先參拜。>

每年九九重陽是水碓聚落的公媽節,這天旅外的劉姓家族成員都會返鄉祭祖,同時會有來自各地的朋友或年輕學子,來水碓作客,社區工作者也會趁機帶大家重新認識水碓,認識鎮平庄。

<它大量用所謂的壓艙石,花崗岩,在整個大南屯應該是絕無僅有的宅院>

順著水圳,漫步在蜿蜒的小徑,走過散布在鎮平庄上百年的老伙房及水田,更不避諱的帶著大家靠近被拉起封鎖線的瑞成堂旁,見證台中市定古蹟被摧毀的歷史。

[台中市水碓生活工坊
社區規劃師 江慶洲]
我們在土地開發的這個過程跟文化資產的守護,有部分的人員是採取對立的立場,然後在我們比較關懷鄉土文化,希望在地文化永續的這面向上,其實我們是希望能創造數贏,那可是很可惜,部分人員不認同的狀況下他是採取把它破壞的動作。

只是講解未必能讓人理解,水碓聚落也整理了部分閒置空間,推動自然家屋計畫,讓外地人能住在老屋內,實際體驗傳統空間的生活情境。

<同學呢,等(水)滾之後,滾之後用這個,這樣讓它燙,這個動作就是,等會蒸煮時,底下會比較早熟。>
<這邊特別的就是四周圍這個莿竹林圍繞,所以守護裡面的宅院,尤其,我們下午在水碓透過大灶去煮那個糯米,各位去想像一下,以前家裡面也有大灶,這個莿竹林除了守護我們之外,(當)一般燃料也可以>

實際用傳統大灶下廚,再結合聚落旁的植物地貌,便能讓人體驗傳統聚落的共生概念,而這也是國內許多聚落、古蹟保存所欠缺的。

[台中市水碓生活工坊
社區規劃師 江慶洲]
不要為了拆去拆這棟建築,或者為了修復去修復,修復完了它還是很呆化,如果這個過程是有體驗,是有另一個文化活動導入的話,我相信,絕對會讓我們在古蹟修復或者文化資產的修復保存,會有另外一個價值導入。

[嶺東科技大學
學生 藍鈺琳]
人就是滿有人情味,不像一些都市人就會冷冷的語言,冷冷的態度對待人們,就應該要有一點熱情,然後關懷。

而這些曾經參與體驗的人,更是水碓聚落得以突破都市計畫的關鍵。瑞成堂是都市計畫被劃為計畫道路,動工後,才急忙的搶救,文化局才被迫進行古蹟審議,而水碓聚落卻是先在都市計畫階段,就已推動劃為公園用地保留再推動聚落登錄,相形之下,就少了許多衝突與急迫危機。

[台中市水碓生活工坊
社區規劃師 江慶洲]
其實水碓在過往,它的都市計畫跟瑞成堂是一模一樣,可是我們透過在地的力量發聲,然後依循現在的法規規定,在公展的那個時候強力的發聲,說服大家,我覺得是另一個圓滿,不是一個衝突,黃家很可惜的是,當時他們沒有在公展期做這樣的動作,所以後來你要去做變更你要花費的代價就比較高

初秋的夜晚,有些微涼意,參加水碓公媽節辦桌活動的民眾,心卻暖呼呼的,因為關心讓百年老聚落有了人氣,保存也才有意義。無論瑞成堂或其他不知名的老屋,若少了關心,少了人氣,終究會凋零。而都市的開發,若還抱持著除舊才能布新的單調思維,就只能生產一個個沒有歷史文化的空殼。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