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老街是美濃第一街,客家先民開庄時建了24座伙房,為求永久安居,將第一條街道取名為「永安街」,兩百多年後,榮景不再,高雄市客委會陸續推出「文創人才留美」、「點亮美濃永安老街」等計畫,期盼引進更多人文創意,活化老街區,於是街上開了一間採用在地農產的吐司麵包店,還有年輕藝術家以外地人的觀察來重新詮釋美濃客庄的藝術創作,讓永安老街悄悄有了轉變。
永安老街是高雄美濃最早開發、曾經榮景一時的街道,東門樓、伙房老屋、日治時期的公共建築,為老街留下歷史見證,近年來青年外移,居住人口老化,使得街區漸形落寞。不過最近這裡悄悄起了一些變化,七月,永安老街上開了一家西點麵包店,麵包師傅李英傑、蔡妙青夫妻不是美濃人,卻愛上美濃,移居於此,還把對美濃的愛展現在糕餅吐司上,烘焙原料採用在地農產品,與農民密切合作。

[麵包店業者
蔡妙青]
剛開始來是,因為有一個番茄農友,然後跟我說這個,裂果很多,然後我那時候就想說,欸,這乾淨的裂果沒有來做加工很可惜,然後就陸續,開始就一系列的產品,像橙蜜番茄我們有做成果醬、然後橙蜜番茄吐司,還有橙蜜番茄鳳梨酥,然後就發現到,欸,其實不是只有這些產品,還有很多的農作物,可以做在我們烘焙上面。

一款款融入美濃農產品做成的吐司、糕點,用料實在,美好滋味深受當地居民與觀光客喜愛。

[麵包店業者
蔡妙青]
這個是南瓜起司吐司,對、對、對,這個是我們龍肚產的這個阿成四號南瓜,木瓜型的,那我先生那時候選擇這個南瓜,他覺得香氣、色澤都是好的。對,然後也是我們美濃在地的,然後配了起司又特別搭,小朋友還很喜歡。

[美濃居民
潘小姐]
他們用的食材都是美濃的產品,對啊,外面買的都是麵粉,就是比較,就是吃起來就是沒有那麼扎實,都是鬆鬆的那一種,對啊,而且又離我家很近,這邊買比較方便。

其實原本這間麵包店沒有實體店面,今年通過高雄市客委會「文創人才留美計畫」評選,獲得五十萬元營運補助金,才進駐永安老街開店。

[高雄市客委會 主委
古秀妃]
我們的想法是說,假使有不同的人進入到我們的客庄,用客庄原本傳統的這種文化歷史的,這種元素來做創造的話,這樣有可能帶來什麼樣的機會嗎,我們認為說,永安老街,它還是最市中心,最讓人看得到,還有最多人會去的地方,所以這是能讓人看見的。所以,當然一方面是要人家說的活化老街區,另外一方面就是帶來多元不一樣的文化,這種多元的文化就透過,現在和農村不同的經濟的活動來帶動,所以我們目前「留美人才」的部分,就是歡迎各種各樣的人才進到我們這個地方。

剛剛是把它變成一條一條,那接下來的動作,我得把它慢慢的把它處理成一個一個的薄片。

除了開店促進經濟,高雄市客委會也推出,「點亮美濃永安老街」駐村藝術計畫,找來藝術家進駐,期望活化老街。擅長竹編工藝的年輕藝術家陳詠笙,希望透過傳統農村社會中常用的竹編物件,喚起鄉親對竹編的情感。

[駐村藝術家
陳詠笙]
其實竹編這件事情,在我們的傳統的農村社會裡面,有非常多這樣子的物件,對,不過因為現在的生活,現在的人其實對,對於竹編這東西非常地陌生,尤其是小朋友,對於這樣的材料其實是,完全沒有辦法,沒有辦法理解的 。那我非常想要,透過這樣子一個作品的呈現的時候,引起人們對於竹編這件事情的一個思考跟回憶。對,希望大家可以再度,能夠注意到這件傳統工藝。

這次的藝術作品,陳詠笙以新丁燈為概念,採用農家常見斗笠、雞籠的六角編法來做創作,要觀看的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駐村藝術家
陳詠笙]
可能長者他對於雞籠這樣子的物件會,很習慣、很熟悉,但是我做了一個好像是雞籠的樣子,但又不是那麼的雞籠的一個作法,對,那可能就引起他們的一些思考。那或許會有機會跟年輕的孩子,有更多的,對這件,這些物品的一些互動,我希望讓它充滿了回憶,然後它又可以有一點點童趣。

我覺得它(曬衣架)比較複雜,所以我還想要再把它簡化這樣。

駐村藝術家蕭禹琦拍下美濃客庄即景,嘗試結合多項媒材,他希望透過影像呈現美濃之美,喚起更多在地關懷。

[駐村藝術家
蕭禹琦]
最原本,原本就是一直都在遷徙、然後移居,所以有客家這個名詞,然後我覺得很有,對我(來說)也是很有意思,就是譬如說我來到這邊,我也就是一個客人了,我就是客人,然後我以一個客人的角度,我來觀察,美濃這邊有什麼不一樣的東西,因為美濃有伙房,新式舊式伙房這樣,然後大家很習慣的會在廣場上曬自己的衣物、衣服,然後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就我覺得這種特別純樸跟一種很怡然自得,我覺得是都市沒有的狀態,然後我想要,透由我的觀點去呈現這樣的東西。

以美濃開庄兩百多年的永安老街為軸線,透過藝術家的眼睛和創作,來妝點美濃、構建在地美學文化,外地人進駐帶來更多的人文創意,重現老街風采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