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幾乎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走在街上常可見人們拿起手機拍照,尤其智慧型手機蓬勃發展後,許多人喜歡隨時上傳照片到社群網站,和朋友分享。不過,你想過用手機攝影也能開攝影展嗎?文史工作者陳板就辦了一場手機攝影作品展,這些照片全是他在奔走台灣做田野調查、演講、授課之餘,利用隨身手機拍攝的庶民生活,正因為手機拍照方便,生活中細小的瑣事都能被記錄,反倒留下既平凡又珍貴的生活風景。來看展覽的民眾,幾乎人手一台相機或手機,對準展品拍個不停。文史工作者陳板的攝影展,打破一般展覽禁止攝影的限制,反過來鼓勵看展民眾翻攝。
[策展人
徐青]
開放式的展覽就是,我們當然是希望大家可以隨時拿照片來看,那隨時去複製這些影像都是沒有關係的,或是你用你自己眼去轉譯陳板老師的想法都是OK。
展場為了呈現街頭的變動性,特別設計了一大片全透片的照片,讓民眾看展拍照時,能隨著天光的變換拍出不同的感覺。
[策展人
徐青]
然後我們特別設計的是這種全透片的方式,所以無論是你現在拍攝,或是任何人拿出他的,手機、相機、底片數位(相機),隨便你,隨著這個天光的變換,所有人拍到的影像永遠不可能有一刻是一樣的,攝影的本質也是這樣,有時候我們會去複製,但是因為你穿透了這個空間,所以不可能,不可能拍出一模一樣的影像,而且它會變動,它會反光,然後它會透出後面的,街道的人的行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
展場開放攝影,還不是最大的驚喜,從上萬張照片,精挑細選出的千餘張攝影作品,可都是陳板用隨身手機所拍攝。
[參觀民眾
姜信淇]
以前我們常想拍照的人要專業,一定要用很好的相機,看了陳板老師他的攝影展,他說他用手機拍的,手機相較於相機來說是很低階的機器,沒想到拍出這麼豐富的,人文啦,什麼東西、自然的、很多的相片從他的手機拍出來很生動,很活潑,能夠保存下很多的紀錄。
[參觀民眾
林學鑫]
我覺得手機的畫素通常都沒有相機那麼好,拍出來的效果也沒有,可是剛才看了之後發現,就是變化還滿多的
文史工作者陳板, 奔走台灣各地做田野調查之餘,用他細膩敏銳的觀察力,透過鏡頭捕捉庶民生活的美麗印記。至於為什麼以手機攝影作為展出主題,陳板說,手機信手拈來,能隨心所欲拍照,是一般人最方便且親切的攝影方式,也能讓生活更添趣味。
[文史工作者
陳板]
用底片拍照,用大的數位相機拍照,它自然會有一種專業感,很自然的,因為不同的目的,我認為各式各樣的照相機都有它自己的好處,都有它的目的,不過,今天特別用這種(手機)攝影的(目的)就是說,我(特別)是選它的一個單方面的非常容易溝通,人和人溝通非常方便的這樣的媒體。
[策展人
徐青]
(陳板)他其實平常主要是用底片相機現在比較多,他有至少兩台(相機)在他包包裡,可是底片相機拿起來,他看到故事拿起來要記錄,放下以後,手機都一直還黏在手上,他很強調這一點,因為你要講電話,講電話,手機在身上,看到什麼,就拍一下拍一下拍一下,它變成一個,連接生活中的縫隙的一個工具,就反而因為這個連接生活縫隙,它會變得,看到很多些微的事情,或是保存了你,原本沒有料到你需要去珍藏的影像
今天的生活很快就變成昨日的歷史,秉持這樣的想法,陳板利用手機攝影記錄每一天,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皆是他取材的對象。
[策展人
徐青]
這一區就是要大家體會一下,繁忙的陳板老師的一個月的行程,就是從七月份的一號到最後一天,有些日子沒有,但大部分都有,行走台灣各地這樣子,串啊 串啊 串啊 串啊串啊這樣過來,你到這裡你會發現,原來記錄影像是隨時隨地、無所不在,那所有攝影人都知道這一點,就是相機隨身帶著,遇到什麼都拍,遇到什麼都拍,那他的鞋子才買第二天就被他穿破了
[文史工作者
陳板]
我的目的就是說,用這樣的機會,讓大家看見自己的一個生活,自己看到的事情和別人看到的事情一樣,生活非常的平常,不過非常平常裡頭,你如果有機會停下來去看,萬物,你停下來靜靜看,就看到一個什麼東西,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老街巷弄裡,家門前曬衣的尋常景象,在陳板眼中卻是美麗的幸福風景。
[文史工作者
陳板]
看到這樣的風景其實是生活最好的風景,不過大家平時就是把衣服曬一曬就走了,曬乾,不知道這其實就是生活,尤其在你身體不好之後,你會發現,你很想出去曬太陽,你很想就是可以做事情,所以這樣風景是一個幸福的風景。
不只用傳統的底片相機拍,陳板也用手機拍,再以不同的效果軟體做變化,讓相片風格幻彩多變光影動人,賦予作品更多想像力和視覺張力,企圖展現豐沛的生命能量。
[文史工作者
陳板]
我用傳統的底片相機,你可以記錄一個非常寫實的現場感,手機有一個好處就是說,沒關係,很自然,很自由,可以變化它的顏色,你有一個新的想像力,這怎麼好像一個新的地方,沒想到就是自己家門前。
[策展人
徐青]
他雖然會用很多相機的特效去處理他的影像,去處理到它,他的美學可以接受的部分,但是故事真的是真實的,因為故事是真實的,所以才有記錄的價值
主展場布置成客廳的樣子,展出陳板對家人親朋好友的老記憶,以及生活中重要的故事,其中一張翻攝家中老照片的作品,陳板的母親,甚至拿出自己的相機再次翻攝,相當有意思。
[陳板的媽媽
陳林蘭英]
有的人是說,這照片有什麼呢,不過有拍下來就是自己的,你知道嗎,我小兒子說一句話,他對我說,你以前怎麼這麼年輕,我說誰一出生就這麼老啊,他的印象就是媽媽是老的,我就說,你們多拍點照起來,以後給下一代人看。
有時候一張看來平凡無奇的照片,背後其實也蘊藏著溫馨小故事。
[文史工作者
陳板]
我很難得在家吃飯,非常難得,所以我回家,她(媽媽)一定會煮東西給我吃,三更半夜也煮給我吃,白天當然會煮啦,她煮東西等於就是她跟我溝通的一種方法,反正她煮什麼東西我都會拍。所以那個煎魚就是這樣的情況,我拍的,你到底是看到那一個物、東西,或者是一個媽媽對小孩的感情,我是這樣想的啦
熱門的公共議題,也是陳板手機鏡頭捕捉的畫面,像是台北永春都更案,新竹璞玉計畫開發案等跨區域的都市變遷情景,都被記錄下來。
[策展人
徐青]
都市隨時都在更新,可是有時候我們會希望把文化或是情感保留下來,因為它,你現在失去你可能不知道,它有什麼好珍貴的,可是一旦等全部都消失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它在你的心中這麼的重要。
[文史工作者
陳板]
這是核四,核能廠,這是非常快樂的,福隆海水(浴場)玩樂的沙灘,我去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很漂亮的沙灘,還是什麼?我覺得這張很有趣,可以讓人去想一下,尤其是日本的核能廠,發生大地震後有問題,當然這張照片沒辦法說這麼多事情,但是我想一張照片,它可以讓人家去討論的事情是很好的
就連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行走在街上,路上的街景、行人,也都在陳板的攝影美學變幻下,有了新的趣味和面貌。
[文史工作者
陳板]
其實裡面所有的元素(我們)非常習慣,計程車,外面的天空,因為經過它(特效軟體)給我們一個新的感情,都市一個新的面貌。
隨時隨地都在拍照的陳板,也因為太愛拍,常讓一起工作的夥伴們感到疑惑,直到看到展覽才恍然大悟。
[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主任 洪惠冠]
我經常在開會或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跟陳老師一起碰面,那他常常就拿著手機到處拍,我非常地好奇他到底在拍什麼,在我們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或者是一點不值得記錄的東西,可是他拍得非常認真,然後他有一雙非常敏銳的眼睛,他可以看到我們常人忽視的東西,那因為他對這塊土地他有非常大的情感,跟很難以言喻的一些關注,所以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生活,然後對土地有愛有感情又懂得方法,善用工具的一個文化工作者。
[策展人
徐青]
他把工作當旅遊,實際上他就是,想要盡可能的捕捉我們所沒有注意到的情感,那我想大家看他的照片,看久了就會慢慢感受到他對這些環境的情感、情意,都在他處理的這些照片中會出現
不拋棄最經典的底片相機,也不排斥最新的手機相機,陳板用照片寫日記,表達情感,更用手機攝影記錄下生活中的縫隙,留下既平凡又美好珍貴的生活風景。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Oct 20 Thu 2011 12:06
250集-陳板進行式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