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的皮革應用,大多是用於皮包、皮帶等實用性的物品,曾經獲得國家工藝最高榮譽 民族工藝獎的皮塑藝術家葉發原,創作二十多年來,致力於將皮革應用從實用性提升為藝術層次,因為從小在鄉村長大,他的創作都以田園、大自然為主題,甚至為了觀察動物習性、與生態,還在家裡養起了螃蟹、螞蟻等等,更從平面的皮雕,發展出立體皮塑,創造了無數令人驚豔與感動的作品。[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螳螂牠尾翅開叉,很像紳士般的感覺,所以我在螳螂系列裡面就把牠擬人化,像這件作品就是說,螳螂在吹薩克斯風、彈電吉他,就很搖滾的感覺。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這件作品是苦盡甘來,它是我田園系列裡面,滿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1994年參加民族工藝獎,一等獎的得獎作品,而且我們前經濟部長王志剛先生,也曾經把這系列的作品送給比爾蓋茲先生。

留著雷鬼頭的螳螂讓人不禁莞爾一笑,白翠的苦瓜看來是又嫩又新鮮,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逼真的程度,讓人很難相信,這些全都是用一張牛皮變化出來的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皮雕的話就是在皮革表面刻出紋路出來,用工具去敲打,或者是用旋轉雕刻刀去雕刻,就是敲打出凹凸不同層次的效果,一般統稱為皮雕,皮塑就是講究到立體的效果。

葉發原從事皮革藝術二十多年,學電機的他,退伍後就做裝潢,但他從小就愛美術工藝,始終無法忘情於創作,這把吉他,就是他的第一件作品。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一塊皮革的表面很像吉他,我就利用那塊皮來做一把吉他,那後來才知道說,有皮雕這種技術,才去學習皮雕的基本雕刻製作

後來葉發原從平面皮雕,發展出立體皮塑,陸續做出了,螃蟹、田園、螞蟻、及豐收系列,更奠定了他在皮革藝術界的地位。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我在創作每一個系列,大概醞釀時期有兩到三年。皮革它本身看起來就有溫度有體溫、有毛細孔,有生命力的感覺,所以我在創作上,不管是動物、昆蟲、草蟲或人物,都希望能夠把皮革的生命力,再度的重現。

許多動物的皮都可以拿來應用,而一般皮雕、皮塑都是使用牛皮,不過這螳螂的翅膀就是用生豬皮,來表現出它的透明感。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像這一塊的話就是鴕鳥皮,鴕鳥的腳,那我們在應用上加工也許可以做手錶帶,或者皮包之類,像這個就是珍珠魚皮,泰國的,有一種叫做魔鬼魚,有兩個眼睛一樣,然後它有一顆一顆珍珠,那這種皮革的話經過加工處理之後,很多是拿來做燈罩,或者是說,皮包、皮飾的點綴效果的地方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加水軟化之後,因為乾燥的時間,其實會因為空氣之中的溫溼度的關係(而不同),比如說冬天,溼度很重的話,它就比較慢乾,那夏天的話,可能冷氣一吹,也許它三、四個小時就會乾掉了。

製作的第一步得先將牛皮沾溼,再描繪出圖形,接著就得把握時間,趁皮乾掉之前做好。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牛皮它薄,可以薄到像比一百元(紙鈔)還要薄,厚的話將近厚到5mm左右,所以它的厚薄的關係,就是因為要削薄的話,它的因素是你作品大,你就可以比較厚,那作品小,你就小面積,那就要削比較薄,所以它削薄(後)黏合的效果會比較好。

不論是圓、扁、長、細,還是角度拿捏、造型技巧,全靠一雙手來掌握。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比如說像螃蟹的絨毛,那比較細,腳的絨毛的話我們就用針去挑,像牠螯子的絨毛,我們就利用,皮革它纖維組織比較鬆散的部位的皮,去挑出它絨毛的效果

材料的選擇也是學問。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一隻牛牠的背部、腹部前胸、臀部,牠的各種部位的特色不一樣,瓜果選擇皮材的部位就是比較背部,纖維組織比較硬一點的,葉子的話選擇這個部分,那如果你要做瓜果本身比如說做黃瓜、苦瓜、絲瓜,那你就要選擇延展性比較大的。

就是這樣的用心,讓欣賞作品的人都會有股感動,葉發原還曾經為了創作,養過螃蟹、螞蟻,抓過螳螂,每天觀察牠們的習性。從小在鄉村長大,葉發原從大自然和生活經驗中取材,像螃蟹系列,就是他在逛夜市時出現的靈感。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螃蟹它有很多很特殊的民俗意涵就是說,「大蟹小蟹真多謝」,然後牠有「左右逢源、八方得利」,「獨步天下、無懈可擊」的特別的民俗意涵,因此我螃蟹系列做出來之後,才讓我重拾信心,繼續走這條創作的路。

葉發原創作前三年,幾乎把積蓄花光,也曾經想要放棄,一直到做了螃蟹系列,才轉變了他的創作之路。

[皮塑藝術家
葉發原]
我爸曾經跟我講說,你一直在做都沒有在賣,你是要吃什麼,我幾乎要放棄掉,那後來是因為,我覺得說,我在創作上還是要有一個特色,有一個風格,然後才朝這個目標,然後努力的去研究立體的皮塑的特色

葉發原說,要成功,除了天分之外,還要有無怨無悔的傻勁,他把台灣的皮革應用,從實用性推展到藝術層次,造就出這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獨樹一格的寫實風格,更展現出他對這塊土地的關懷。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