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商業發達,早年普遍使用的榻榻米,逐漸被彈簧床取代,這項傳統產業幾乎快消失,目前國內剩不到20家榻榻米店。而台中東勢一間將近半世紀歷史的榻榻米老店,在第三代老闆的經營下,發揮創意和巧思,將榻榻米生活化、藝術化,開創新商機。一起看看老店,如何做出具有台灣特色的榻榻米。



仔細看看這些榻榻米,真的不太一樣。簡單的條紋和圖騰,讓原本單調的榻榻米,有更豐富的色彩。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讓我們的住家感覺說,本來沒什麼趣味的地方,變得很有趣,也讓大家覺得說,很想在家裡,家裡跟外面一樣好,把外面的花花草草帶進來家裡,我們就會覺得說,家裡就是個綠環境,就是一個花花綠綠的地方。

十年前,店家開始出這款花紋榻榻米,在國內可是創舉,到現在也只有這裡,才有這樣的「台灣限定」。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剛做好我們會找好朋友參考意見,他會說你哪邊要修改,我們會接受他的意見去修改,時間很長,我們覺得說東西如果做出來,一定要成功不可以失敗,這段時間做過來來看,證明說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做法,大致上還是算成功。

52歲的黃誌權,是東勢這家榻榻米老店的第三代。傳承70多年祖傳的好手藝,也讓店面在老街上屹立半世紀。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小時候爸爸在工作(我)在旁邊玩耍,每天看著爸爸,從來不覺得辛苦,認真地一直做,做一做就覺得說,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說,爸爸好像少一個人幫忙,很小的時候就從幫忙搬東西開始做起。

16歲時,黃誌權就能獨當一面,自己完成一塊榻榻米。只是這種傳統的行業,雖然體力的耗費不大,但要維持住招牌,也是不容易。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現在的人說7-11不打烊,一年到頭都不打烊,其實我們以前就是這樣,我們除了除夕到年初四,一年只休息這幾天而已,其他的一年都沒有休息,時間很長,除了做又要送(貨),很多服務都要做。

裁切是做榻榻米時重要的一環,看看黃誌權手上的刀子,特殊的刀刃,輕鬆地將多餘的部分切除,每一刀都必須精準。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我們三代人,做最久的是我爸爸,我爸爸做六十年,我爸爸這支刀子做到那麼小支,這支刀子剛開始買來是這樣,我們的刀子每天早上都要磨,所以磨六十年,六十年的歲月,把這個都慢慢地磨掉。這是我爺爺用的,我爺爺做得沒有那麼久,很明顯地,一看就知道,差那麼多。

歷史悠久的老店,每樣工具都是一個故事。而店開久了,服務的客人也跨世代,互動間,自然多了一份其他行業少有的人情味。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我們做生意不是做一代的人,我們的客戶,很多是第一代人跟我買,爺爺跟我買、兒子跟我買,孫子又跟我買,所以他們家族的故事,我們去到哪個家庭,我們都可以跟他們說一段他們家族的故事。他會覺得說,這個老闆為什麼那麼親切,為什麼跟我們那麼親近,其實不是親近,那是我們跟他做生意是做三代人的生意,不是做一代人的生意。

榻榻米店代代相傳,顧客也是。雖然難免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黃誌權的生意,其實還不差。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民國差不多65年開始,另外一波(衝擊)就是彈簧床,大家都說這種東西,外國製的東西,外國人的東西,崇洋的心態說這東西很好用,對我們來說,又一次的打擊,但是我們還是挺下來,雖然現在生意比較少,但是做的人相對就少,所以我們的生意業績來說,不會差很多。

不會因為生意還過得去,就墨守成規。十多年前,黃誌權還設計出這種,椅子和沙發上的坐墊,讓榻榻米的用途更多元。

[東勢榻榻米店業者
黃誌權]
一般人的想法,榻榻米只是用來睡的,但是我們會覺得說,這種東西只有睡在用而已,就不夠生活化,因為這種東西要普遍,它的存在性才會高。

目前黃誌權還在研發防水,和加入檜木屑的榻榻米,給這項傳統的生活用品,充滿更多的可能和想像。而兒子也像他小時候一樣,常在一旁看著,因此傳承問題,黃誌權並不擔心,對他來說,這可不是夕陽產業。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黃訓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