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節目最後一個單元,可能會讓許多人流口水,因為我們要介紹好吃的客家米食。不知道您喜歡吃菜包嗎?菜包、客家話又叫做「豬籠粄」,這是因為它的外型很像裝豬的竹籠。一般的客家菜包,跟手掌差不多大,但有人生意頭腦動得快,把菜包做成剛好一口就可以吃完的大小,這就是新竹北埔有名的「一口菜包」。傳統的客家米食,只要加點創意,就可以開拓不同的商機。客家山城北埔鄉 熱鬧的老街客家美食 不管是(米齊)粑 擂茶或是板條 早已經是聞名各地廣受好評 除了每年吸引數十萬人親自到此品嘗 也讓客家美食聲名大噪
北埔除了老街 古蹟 和數不清的客家美食 廟口前面轉角這家招牌寫著一口菜包的店 可以說是客家美食再創新的具體表現 看著這蒸籠裡一顆顆像水餃的菜包 完全不同於以往印象中的客家菜包 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而走進店裡面 忙碌的老闆娘一早起床就沒停過 一手握著麵皮 一手挖著這一堆香噴噴餡料 為的就是要包出這傳說中的一口菜包
[一口菜包老闆娘
彭太太
我們這個菜包比一般菜包小一點 所以包起來的角度比較難一點 偶爾會包不均勻不平均 有大有小這樣 時間會比較長 因為比較小顆 一樣包一個別人包一個 我們就不行 別人包三個我們只能包兩個
一顆一顆用純手工包 這些有別傳統的客家菜包 變成小小一顆之後 雖然看起來可愛迷人 但包的功夫卻比以前難上許多 尤其老闆堅持用當天早上最新鮮的麵皮 現做現包 想包住這豐富的餡料 也特別不容易
[一口菜包老闆娘
彭太太]
因為我們的菜包皮很軟 要捏緊密不捏緊密會開花 這一定要捏密 這裡 這接觸的地方要捏緊密 不捏緊還是會裂開
特殊的一口菜包 外皮用糯米跟再來米混合做成 除了跟傳統客家菜包一樣 吃來香Q可口 更讓許多外來遊客好奇愛吃 尤其當一整籠菜包一出爐 香氣逼人的景象 任誰都有想咬它一口的衝動
從蒸籠裡端出來的一口菜包 內餡白裡透紅清楚可見 實在令人垂涎三尺 每到週末假日 總是擠滿人潮等候排隊
[遊客]
這菜包材料裡面包什麼東西 包菜脯 包菜脯 只有菜脯嗎只有菜脯不好吃 還有其他的配料嗎 還有其他香料 有豬肉 吃素的人不要吃喔 很香 很好吃喔 吃素的人不能吃喔 人家說菜包菜包 你不要以為包菜而已喔 也是有肉喔
客家人酷愛米食 菜包就是最受歡迎的米食點心之一 但傳統的客家菜包豐滿大顆 為什麼會改成這麼小顆呢
[一口菜包老闆
彭振南]
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大呢 剛剛一口吃的進去一口剛好 可是有客人來說 他說太小啦有的人太小啦 那太小我就做大一點給你吃 我就加大這個最大了 不可以再加大了 人家說這麼小 我說是水餃它哥哥啦 水餃的大哥 水餃的哥哥 這比水餃大一點
走精緻化路線的小小一口菜包 包的餡料可不少 包括豆干、菜脯還有蝦米等等 經過了舊式蒸籠蒸過 糯米和內餡的香氣相互拱托 讓一口菜包的風味更加誘人 不只一般遊客很喜歡 連在地立法委員 都經常光顧大聲推薦
[立法委員
邱鏡淳]
這菜包小菜包吃起來 這料 那個配料非常好 除了菜頭 蝦米還有菜脯等等配起來的時候吃起來非常香 所以一打開 大家一口就全部吞下去 太好吃了
[一口菜包老闆
彭振南]
這個有人鐵齒 說他我一口可以吞下去 真的有一個人有好幾個人 他就當場就一口塞下去 可以塞的進去 塞進去然後嘴巴就動不了 嘴巴裡面不能動
吃了幾十年的傳統菜包 經過一點點巧思研發改良 客家美食又多了多元發展機會 不只讓原來就愛吃的人繼續享受 也能讓新的消費者願意嘗試 其實對於傳統客家美食以及客家庒的觀光 都有正面意義
[立法委員
邱鏡淳]
我們客家美食裡面 有板條啦 有湯圓啦 竹東的湯圓 北埔的粄條 都非常好 但是一旦有變化下去 像這菜包有變化下去 我相信客家美食的推廣 客家美食各方面 給老百姓給一般人的口味 吃起來不一樣的時候 還更能贏得各方面客戶需求
成功創造了客家菜包新吃法 一口菜包老闆很高興 自己的一點巧思為客家菜包找到了新賣點 但這麼美味的客家美食 無論老式或一口就能吃下的菜包 其實現代社會中已經逐漸消失 未來要如何發揚傳承 彭老闆的年輕女婿說 他有信心也有責任 把這項客家美食延續下去
[一口菜包女婿
江健育]
像我同年齡的沒有接觸這種菜包 可能沒幾個人會做 因為這也是客家文化 客家米食的傳承 有信心就是要一定維持 客家的文化跟美食不要說廢了
北埔是客家美食重鎮 很多精華當然也就在這裡 跟一口菜包一模一樣 只要經過耐心研發 就能為傳統小吃帶來全新機會 畫面上這個水晶元寶 同樣是北埔最新出產的客家美食
看似不起眼 客家話叫三角仔的水晶元寶 原本不算客家人專有美食 但是在原本就從事小吃工作的彭鴻政和太太黃滿妹有心研究下 雖然名聲還不像其他小吃那麼響亮
不過不在北埔老街上的它 早已經受到非常多懂得吃的人喜愛 經常供不應求 尤其選用當天新鮮豬肉 以及用番薯粉加太白粉精準調合製作的純手工外皮 除了外型小一點 吃起來就是跟一般水晶餃很不一樣 非常好吃
[北埔水晶元寶老闆
彭鴻政]
這大小顆 口感也有差異 你說大大顆皮會比較不Q 會比較硬 我就研究 像我現在做這大小剛剛好 剛剛好咬下去 剛好軟軟剛好 QQ 最好吃的大小的程度 就是我現在賣的這種大小 就是口感最好的時候
用心的小吃店夫妻 把台灣一般小吃 研究出屬於客家味道的三角仔 不管是清燙水煮還是加湯加料 兩種口味除了贏得本地人胃口 還吸引外來遊客品嘗 當地民眾對於客家美食 能如此創新變化 都感到非常高興
[民眾
張小姐]
我知道老闆他是各處各地去學習去試做 做出哪種比較好 所以他認為他這個口味是最好 所以這附近也很多外地的客人 也會回來找他
[北埔鄉代表
李瑞玉]
[北埔水晶元寶老闆
彭鴻政]
雖然說這傳統不是客家美食 但是經過我們做出來以後 現在大家已經認為 這是客家美食的一種了
二十年小吃經驗 彭老闆和太太一起 創造了新客家美食 讓三角仔理所當然成為代表北埔新土產
如同北埔老街上小店 一口菜包和三角仔 即使都沒有豪華醒目的大招牌 但由於他們勇敢努力研究 甚至經過無數次失敗改進 才能把百年傳統小吃創新開發 重新幫客家美食找出新契機 讓更多人知道 客庒美食還有這麼多選擇之外 同時也讓北埔更多元更迷人了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志男
北埔除了老街 古蹟 和數不清的客家美食 廟口前面轉角這家招牌寫著一口菜包的店 可以說是客家美食再創新的具體表現 看著這蒸籠裡一顆顆像水餃的菜包 完全不同於以往印象中的客家菜包 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而走進店裡面 忙碌的老闆娘一早起床就沒停過 一手握著麵皮 一手挖著這一堆香噴噴餡料 為的就是要包出這傳說中的一口菜包
[一口菜包老闆娘
彭太太
我們這個菜包比一般菜包小一點 所以包起來的角度比較難一點 偶爾會包不均勻不平均 有大有小這樣 時間會比較長 因為比較小顆 一樣包一個別人包一個 我們就不行 別人包三個我們只能包兩個
一顆一顆用純手工包 這些有別傳統的客家菜包 變成小小一顆之後 雖然看起來可愛迷人 但包的功夫卻比以前難上許多 尤其老闆堅持用當天早上最新鮮的麵皮 現做現包 想包住這豐富的餡料 也特別不容易
[一口菜包老闆娘
彭太太]
因為我們的菜包皮很軟 要捏緊密不捏緊密會開花 這一定要捏密 這裡 這接觸的地方要捏緊密 不捏緊還是會裂開
特殊的一口菜包 外皮用糯米跟再來米混合做成 除了跟傳統客家菜包一樣 吃來香Q可口 更讓許多外來遊客好奇愛吃 尤其當一整籠菜包一出爐 香氣逼人的景象 任誰都有想咬它一口的衝動
從蒸籠裡端出來的一口菜包 內餡白裡透紅清楚可見 實在令人垂涎三尺 每到週末假日 總是擠滿人潮等候排隊
[遊客]
這菜包材料裡面包什麼東西 包菜脯 包菜脯 只有菜脯嗎只有菜脯不好吃 還有其他的配料嗎 還有其他香料 有豬肉 吃素的人不要吃喔 很香 很好吃喔 吃素的人不能吃喔 人家說菜包菜包 你不要以為包菜而已喔 也是有肉喔
客家人酷愛米食 菜包就是最受歡迎的米食點心之一 但傳統的客家菜包豐滿大顆 為什麼會改成這麼小顆呢
[一口菜包老闆
彭振南]
一開始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大呢 剛剛一口吃的進去一口剛好 可是有客人來說 他說太小啦有的人太小啦 那太小我就做大一點給你吃 我就加大這個最大了 不可以再加大了 人家說這麼小 我說是水餃它哥哥啦 水餃的大哥 水餃的哥哥 這比水餃大一點
走精緻化路線的小小一口菜包 包的餡料可不少 包括豆干、菜脯還有蝦米等等 經過了舊式蒸籠蒸過 糯米和內餡的香氣相互拱托 讓一口菜包的風味更加誘人 不只一般遊客很喜歡 連在地立法委員 都經常光顧大聲推薦
[立法委員
邱鏡淳]
這菜包小菜包吃起來 這料 那個配料非常好 除了菜頭 蝦米還有菜脯等等配起來的時候吃起來非常香 所以一打開 大家一口就全部吞下去 太好吃了
[一口菜包老闆
彭振南]
這個有人鐵齒 說他我一口可以吞下去 真的有一個人有好幾個人 他就當場就一口塞下去 可以塞的進去 塞進去然後嘴巴就動不了 嘴巴裡面不能動
吃了幾十年的傳統菜包 經過一點點巧思研發改良 客家美食又多了多元發展機會 不只讓原來就愛吃的人繼續享受 也能讓新的消費者願意嘗試 其實對於傳統客家美食以及客家庒的觀光 都有正面意義
[立法委員
邱鏡淳]
我們客家美食裡面 有板條啦 有湯圓啦 竹東的湯圓 北埔的粄條 都非常好 但是一旦有變化下去 像這菜包有變化下去 我相信客家美食的推廣 客家美食各方面 給老百姓給一般人的口味 吃起來不一樣的時候 還更能贏得各方面客戶需求
成功創造了客家菜包新吃法 一口菜包老闆很高興 自己的一點巧思為客家菜包找到了新賣點 但這麼美味的客家美食 無論老式或一口就能吃下的菜包 其實現代社會中已經逐漸消失 未來要如何發揚傳承 彭老闆的年輕女婿說 他有信心也有責任 把這項客家美食延續下去
[一口菜包女婿
江健育]
像我同年齡的沒有接觸這種菜包 可能沒幾個人會做 因為這也是客家文化 客家米食的傳承 有信心就是要一定維持 客家的文化跟美食不要說廢了
北埔是客家美食重鎮 很多精華當然也就在這裡 跟一口菜包一模一樣 只要經過耐心研發 就能為傳統小吃帶來全新機會 畫面上這個水晶元寶 同樣是北埔最新出產的客家美食
看似不起眼 客家話叫三角仔的水晶元寶 原本不算客家人專有美食 但是在原本就從事小吃工作的彭鴻政和太太黃滿妹有心研究下 雖然名聲還不像其他小吃那麼響亮
不過不在北埔老街上的它 早已經受到非常多懂得吃的人喜愛 經常供不應求 尤其選用當天新鮮豬肉 以及用番薯粉加太白粉精準調合製作的純手工外皮 除了外型小一點 吃起來就是跟一般水晶餃很不一樣 非常好吃
[北埔水晶元寶老闆
彭鴻政]
這大小顆 口感也有差異 你說大大顆皮會比較不Q 會比較硬 我就研究 像我現在做這大小剛剛好 剛剛好咬下去 剛好軟軟剛好 QQ 最好吃的大小的程度 就是我現在賣的這種大小 就是口感最好的時候
用心的小吃店夫妻 把台灣一般小吃 研究出屬於客家味道的三角仔 不管是清燙水煮還是加湯加料 兩種口味除了贏得本地人胃口 還吸引外來遊客品嘗 當地民眾對於客家美食 能如此創新變化 都感到非常高興
[民眾
張小姐]
我知道老闆他是各處各地去學習去試做 做出哪種比較好 所以他認為他這個口味是最好 所以這附近也很多外地的客人 也會回來找他
[北埔鄉代表
李瑞玉]
[北埔水晶元寶老闆
彭鴻政]
雖然說這傳統不是客家美食 但是經過我們做出來以後 現在大家已經認為 這是客家美食的一種了
二十年小吃經驗 彭老闆和太太一起 創造了新客家美食 讓三角仔理所當然成為代表北埔新土產
如同北埔老街上小店 一口菜包和三角仔 即使都沒有豪華醒目的大招牌 但由於他們勇敢努力研究 甚至經過無數次失敗改進 才能把百年傳統小吃創新開發 重新幫客家美食找出新契機 讓更多人知道 客庒美食還有這麼多選擇之外 同時也讓北埔更多元更迷人了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志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