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陡峭的石壁,另一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實在讓人雙腳發軟,但是只要緊抓住繩索,鼓起勇氣,就一定可以走過去。這群年輕人,正在往屏東最高峰、大武山前進。這、就是大武山成年禮的主要課程。雖然爬得滿身是泥,但是站在山頂,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的雲海,還有其他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以及千年鐵杉林,所有人都興奮地大呼值得。

[大武山成年禮
領隊]
精華地段就這一段啦,大武祠到三角點最美,自然的稜線,剛好腳踏兩東,台東、屏東。

60位參與大武山成年禮的學員,在大武山山神面前宣誓,也宣告他們已經成年。
從1998年起,屏東縣政府每年都舉辦大武山成年禮活動,帶領剛滿十八歲的年輕人,登上這座被屏東人視為母親的大武山。到今年已經是第十屆了。

[屏東縣副縣長
鍾佳濱]
那透過這個登山的過程,我們並不是要去征服一座高山,我們是希望說,讓我們的年輕人了解自然的偉大,那我們不是要去挑戰它,而是了解說我們的生命在它的護育之下,我們是要如何的珍惜。

十年來大武山成年禮逐漸成為屏東的代表性活動,參加人數從最初的四十人,到現在光是報名就超過120人不只是屏東子弟,這幾年連外地人都慕名而來。
大武山成年禮辦到今年、整整十年,從第一年就擔任領隊的古詩民,這十年,從來不曾缺席



要爬上大武山,可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古詩民說,睡袋、頭燈、雨衣和大背包這些登山裝備,少一樣都不行。要上山、每個人都得背著10公斤以上的大包包。



才介紹完登山裝備,古詩民又從書櫃裡拿出一串串的石頭項鍊,他說這是十年來參與大武山成年禮的「戰利品」。
每個參與大武山成年禮的人,只要爬到山頂就能站在大武山神面前,接受山神的賜名。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不但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更充滿紀念價值。



古詩民是空軍基地的維修員,每年、他都會把休假排到成年禮活動期間。曾經擔任玉山國家公園導覽志工的他,原本就對山林特別有興趣,他覺得、或許是冥冥中注定,大武山神賜給他的名字,也是「森林」。

[大武山成年禮
領隊 古詩民]
你有差不多7、8個學員(一個小隊裡),把你知道的,不管環境的、自然的、土地的、人文的東西,歷史的東西都要跟學員講。最重要的是,跟學員說成年以後,對社會有什麼責任,對自己有什麼責任。

要登上大武山頂、至少要花三天時間,除了認識生態,一路上種種困難、在在考驗隊友間的互助合作。看到學員們不分彼此、互相幫助的情感,古詩民說,這就是讓他最感動的部分,也是他愛上大武山成年禮的主要原因。

[大武山成年禮
領隊 古詩民]
人文的東西很有感情,要花很多時間去跟人互動,所以這個部分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那現在慢慢可以看到電視上各方面,愈來愈多人在做這些部分的活動,那我們期待這些年輕人以後也可以接下去。

賣力的剁著豬腳,也不忘招呼客人的熊伯卿,是這家豬腳店的小老闆。他是大武山成年禮第二屆的學員。



[第二屆大武山成年禮
學員 熊伯卿]
爬山給大人的印象一定很好的啊,其實總比你在家打電動,玩一些有的沒的來得好啊



最初只是因為好玩而報名參加大武山成年禮,沒想到這次的經驗,成為他終生難忘的「震撼教育」。
拿出一張張照片,熊伯卿回憶說,大武山成年禮除了三天三夜的登山過程,也讓他第一次發現、原來家鄉這麼美。之後,熊伯卿考取專業的嚮導執照,重回大武山成年禮,帶領更多年輕人發現大武山之美。

[第二屆大武山成年禮
學員 熊伯卿]
因為我本身是嚮導,教他們去認識山林。像我後來回去幫忙,變成都是在做廚師了,伙食組,食勤組的,本身是廚師嘛,就上山煮菜給他們吃啊。

熊伯卿說,大武山成年禮除了是一個年輕人宣告成年的儀式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教導這些年輕人尊重自然生態。大武山豐富、原始的景觀是最好的活教材。
[第二屆大武山成年禮
學員 熊伯卿]可能就是日常生活中,水不要那麼浪費啊,還是說種種樹苗啊,生活之類的東西。你會跟人家講這樣的觀念嗎?不會,人家講聽不懂啊。那你怎麼去傳播這樣的觀念呢?讓他們去參加成年禮啊。

只要提到大武山成年禮,熊伯卿眼中就會露出光芒。他說這肯定是他此生最難忘的回憶,因為大武山成年禮、讓他體驗了很多課堂上沒教的事。

第一次站上海拔將近三千公尺的高山,世界彷彿就在自己腳下,一群學員忍不住興奮、大聲尖叫起來。

2004年,陳秀莉也曾有過相同的感動。

[傳播公司主持人
陳秀莉]
我這一輩子也不可能有機會跟著朋友爬這座山,因為我有這個(製作節目)責任,我會覺得說一方面很擔心,一方面也覺得很幸運。因為有這個節目,所以我才有機會爬這座山。


雖然早已錯過18歲的年紀,但在傳播公司工作的陳秀莉,藉著製作節目的機會,參加了2004年、第七屆的大武山成年禮,並用鏡頭記錄下所有的感動。
回想三年前爬大武山,陳秀莉可是大嘆吃不消。因為她不只要爬山,還要負責拍攝、採訪工作,好幾次她都想放棄、打道回府。

[傳播公司主持人
陳秀莉]因為你爬上去的時候,會覺得很擔心,爬的時候很累,很想要放棄,因為這座山真的不容易爬,體力的關係,所以你會覺得真的很想放棄,不過又有拍片的責任在,所以只好爬到後面時,看著別人的影子一直往前走


最後她還是堅持到底、成功登上大武山頂,還拿到山神的賜名。雖然累得精疲力竭,卻也讓自己發現,只要堅持、一定能做到。

[傳播公司主持人
陳秀莉]我剛好抽到是生薑,他們說這是一種緣份,你看你的緣份你是抽到什麼東西,這就對你有意義,因為我是客家人,我們客家人就是有一句話說咬薑啜醋,我代表客家人上這座山,希望將這座山跟這個活動的意義,帶給全國的觀眾朋友,全國的客家人看

雖然每一步路都走得很辛苦,但是透過鏡頭,陳秀莉帶領觀眾見證了成年禮的感動。無論是從山上看到一大片的雲海、或是學員們相互打氣、鼓勵的神情,讓她覺得走這一遭,再多的辛苦都值得了。

[傳播公司主持人
陳秀莉]
因為爬這座山,我看到他們的團結,大家來自各地,分配在各個小隊,你可以看得到說,他們都不認識,但是又因為爬這座山,他們就變得很要好,很像一家人。雖然說我不像他們18歲那麼年輕,但是我也有參與,我就覺得真的很值得,這對他們來說是18歲的回憶,但對我來說,是2004年一個最重要的回憶。
在副縣長鍾佳濱的帶領下,向大武山神說出謝山誓詞,每位學員還要對山神深深的一鞠躬,致上最崇高的敬意。2007年、第十屆大武山成年禮宣告落幕。




大武山,是屏東的最高峰,是排灣族與魯凱族的聖山,是滋養屏東平原族群、文化發展的母親之山。大武山成年禮給屏東子弟,一個認識自己家鄉的機會,了解大自然的美,進而懂得珍惜並愛護這一片土地,而這也是大武山成年禮,所要傳達的精神與生命態度。

採訪/撰稿 張慧如
攝影 潘成旺 徐偉文 蔡裕昌
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