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市公館鬧區旁的蟾蜍山聚落,兩年多前在藝文團體與各界人士的申請及奔走下,蟾蜍山有了文化景觀的身分。其中協助聚落保存與再利用的好蟾蜍工作室,從一開始舉辦測繪活動、藝術節、生活故事展等,讓社區居民凝聚了意識,他們也認為,保存聚落更應該從人出發,讓社區更有動能。而一直希望將義築精神發揮到都市裡的台灣義築協會,今年暑假也進駐到蟾蜍山聚落附近一處無爭議的空屋,與台科大教授合作打造了木工坊,提供學生以及民眾來學習,同時協助社區長輩修繕房屋,希望將蟾蜍山的空間,做更好的利用。
[相片提供 林鼎傑]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處文化資產保存下來後,如何活化、延續,是長久的考驗。接下來帶大家來看,在大台北這個都市中,過去歷經抗爭而保存下來的寶藏巖聚落,是怎麼利用、活化的,而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也有一處日式連棟建築,學校過去也曾想要拆除作為大樓,但因部分居民仍居住在裡頭,加上校內學生將空屋打造成實驗基地,將空屋永續再利用,校方也暫時沒有強迫他們搬遷。一起去看看。
熙來攘往的大馬路旁,有一處日式建築,一般從人行道經過可能很難發覺,這是一間,由台北教育大學學生開設的書店,裡頭小巧溫馨,其實這裡早期是學校教職員宿舍,經過學生重新整理與粉刷,成為一間特色獨立書店。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一說到高雄美濃重要的經濟作物,大家應該會先想到菸葉,不過在美濃發展菸業前,曾是台灣的藍染重鎮,廣興地區種滿了製作染料的木藍,在地人稱「青仔」,後來隨著菸業興盛,與大量使用化學染料,傳統木藍產業便迅速衰退消失。美濃廣興國小教務主任溫文玲,便希望可以找回當地消失的木藍,經歷一次的復育失敗,現在學校師生、家長與社區民眾都一起加入這項,復育木藍,復興美濃藍染的計畫,要以藍染工藝代表學校特色,帶著孩子一起找回當地的傳統。
要輕輕的,不要太用力,把它扶起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竹東鎮在台灣光復前後曾是台灣三大鎮之一,十幾年來竹北市發展躍進,竹東鎮人口卻始終無法突破十萬人,新竹縣政府原本計畫在竹東興建土樓,將竹東打造成進入新竹山區觀光帶的火車頭,不過土樓被質疑不是台灣客家建築,後來變更設計,名稱也改為「台灣客家傳統藝術中心」,預計花五億元經費興建,不過,除了土地取得仍有爭議,不少在地人也質疑,蓋新館舍真能帶動地方發展、吸引觀光客?不會成為蚊子館嗎?來看我們的報導。
抗議竹東都市變更計畫,將祖傳地變國有地,五月,竹東土地權益自救會成員高舉白布條與稻草人,極力爭取自身權益。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政府今年以竹東風情小鎮計畫,入選內政部「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未來四年將獲得十二億經費,進行包括中興河道水岸生活魅力空間營造、動漫文創產業園區躍升等九項內容,要讓竹東鎮脫胎換骨。大筆經費挹注地方發展固然是好事,但大多是用在景觀營造等工程,有些鄉親擔心太表面,恐怕不見得有對準地方需求。
一大清早就有婆婆媽媽帶著自家髒衣服,來到鎮上洗衫坑清洗。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里山」二字常被提及,這個名詞源自日本,是指住家、村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環境永續的混合地景。日本三年一度的大地藝術祭,其中一項主旨就是要回復日本的里山。劇場導演鍾喬應藝術家林舜龍的邀請,今年第二度在大地藝術祭進行結合劇場表演與地景藝術創作,他便想起了美濃。他多年前曾帶領差事劇團來到美濃,以墨西哥「水鄉」的傳說,參與黃蝶祭,演出反水庫的戲碼,這次他再度回到美濃,設計了《回到里山》的戲碼。在日本演出後,再回到美濃演出。其中有專業演員,也有美濃在地的素人演員,這個過程對他們有什麼樣的意義,一起去了解。
美濃午後的一場傾盆大雨,大地煥然一新,迎接著從遠方樹林而來的「水鄉」大布偶==ns==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北市熱鬧的公館商圈旁,有一處蟾蜍山聚落,這裡是清朝時期進出台北城重要的商道,可以說是公館的起源,二次大戰時,蟾蜍山更是台美協防的聯合作戰中心,軍人們在此建造煥民新村,沒有分配到宿舍的則是在周圍自行建造房屋,再加上當時的農業試驗所宿舍群,住民族群多元,包含客家、外省、新移民等。在當時軍事地景的保護下,生物資源更是豐富,也讓這裡成為歷史變遷下的珍貴縮影。但民國九十年前後,蟾蜍山部分區域成為台科大學校用地,引發安置爭議,直到去年七月文化局將這裡指定為文化景觀,暫時解決危機,但未劃定範圍前,仍有許多變數。一起去認識這個聚落。
大姊妳好,大姊妳好,我們是,就是現在在看社區裡面有哪一些是比較大棵的樹木,然後我們今天來幫那個樹量一下胸圍,我是看到的時候才傻眼,拿得到嗎,在哪裡,喔 看到了,看到了,等一下喔,OK,好 拿到了,小心喔,這個到了468(公分)、468(公分)。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縣在七月爆發財政危機,連公務員薪水都發不出來,清查才發現財政缺口高達648億元,平均每位縣民負債約7萬元!好不容易中央介入控管,成立融資平台後,八月又因為縣政府缺錢,扣留本來該撥付給鄉鎮市的補助款,引發縣與鄉鎮、兩級地方政府的緊張關係!若不解決,未來包含修馬路、收垃圾等,可能都沒錢執行。事實上,以苗栗縣現有財政規模與債務,未來四到八年,可能只夠發薪水,其他的,想做也做不了!在台灣的地方自治史上,竟發生如此財政敗壞案例,到底是何以致之?苗栗人自己怎麼看這件事?又應該如何解決?來看我們的報導。
在立法院舉行的地方財政協調會,苗栗縣十八鄉鎮首長,到了十三位,苗栗縣整個財政缺口高達648億==cg in==其中,向九大行庫借款354億,向縣內各鄉鎮農會借了44億,而被稱縣府小金庫的ㄝ,二十三個營業及非營業基金虧空142億,積欠的工程款102億,還欠了十八鄉鎮6億多==cg out==苗栗縣政府為了統一調度資金,甚至扣留了中央提撥給鄉鎮的補助款,引發鄉鎮公所的反彈。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中高度開發的壓力下,老聚落、老樹、老水圳等文化資產,一個個消失,位於南屯區的水碓聚落,是一個有三百年歷史的客家聚落,同樣受到威脅,多年來,社區居民不斷透過各種方式要爭取保存,但水碓的範圍仍逐漸縮小,在地居民和文史工作者想藉由將水碓申請登錄為聚落、或是古蹟來保存,是否成功還是未知,卻已經有幾棟建築,被悄悄拆除。而位於神岡、有283年歷史的浮圳,和台東池上浮圳則是台灣唯二的浮圳,神岡浮圳之前差點因為開路要被填平,市長林佳龍在七月已經允諾保留,不過如何保留,仍未取得共識。當文化資產遇上城市開發,絕對不是只能二擇一,如果還沒想出最周全的做法,那就更急不得,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偉大的城市,是沒有歷史痕跡的。
[水碓居民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大稻埕商業興盛、熱鬧非凡,茶行、布行、中藥行林立,為北台灣寫下一頁風光的歷史,不過許多人到大稻埕只是走馬看花,沒有經過解說,很難深入了解其中的豐富和厚度。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的學生,在張道本老師的帶領下,從桃園到大稻埕「移地教學」,聽專家導覽、實際拜訪店家後,把大稻埕的產業、文化和故事,濃縮在五十幾本的立體書裡,每翻開一頁,就讓人有不同的驚喜,也藉由立體書不同的主題設計,帶著大家從不同的面向,一起遊歷大稻埕。
那因為立體嘛,它是一個3D的,的一個,一個,這樣的一個,一個物件,那它有好多的面,然後我們大家一起,同學們從不同的面向來看大稻埕,然後大家一起從不同的面向來到大稻埕。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