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說到高雄美濃重要的經濟作物,大家應該會先想到菸葉,不過在美濃發展菸業前,曾是台灣的藍染重鎮,廣興地區種滿了製作染料的木藍,在地人稱「青仔」,後來隨著菸業興盛,與大量使用化學染料,傳統木藍產業便迅速衰退消失。美濃廣興國小教務主任溫文玲,便希望可以找回當地消失的木藍,經歷一次的復育失敗,現在學校師生、家長與社區民眾都一起加入這項,復育木藍,復興美濃藍染的計畫,要以藍染工藝代表學校特色,帶著孩子一起找回當地的傳統。
要輕輕的,不要太用力,把它扶起來。

一早小朋友們就在田裡賣力工作,同心協力地把這些傾斜的木藍一一扶正,並小心地把根部的泥土覆蓋固定好,讓木藍能夠繼續生長。

拔草要從這裡,底下這樣拔,不是這樣,要手要放下面一點,對 這樣。

另一頭年紀較小的同學,就負責把叢生的雜草拔掉,這群美濃廣興國小的同學們,就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工合作,一起照顧這片好不容易復育成功的木藍田。

[廣興國小 教務主任
溫文玲]
我們叫它青仔,其實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是讀文獻這些我才知道的,就回來後我才知道,藍衫其實就是木藍染出來的,不過在當時,我還小的時候都是已經用化學染料來染了,化學的東西總是,總是對身體比較不好,我們想說把這一個遺失的歷史,把它一連串把它找起來,就復育起來==ns==

趕在蘇迪特颱風來之前,學校就利用返校日,安排師生一起採收大部分的木藍,要讓它二次生長,四個月後再採收做藍靛,現在1.8分的木藍田裡剩下的木藍,一部分要育種,一部分作為科學實驗的對照組,所以這天,溫文玲老師僅讓學生採收一些看起來比較茂密的木藍。

基本上我們會留,大概這樣子的高度,讓它繼續再二長,所以我們會是,小孩子力量沒這麼大,而我們大人,在他們剪過之後,我們會再把它修一下==ns==

回到了學校,首先要把木藍枝葉剪短,浸泡五天後,再把腐爛的葉子撈起來,加入固定比例的石灰,讓它靜置使藍泥沉澱,光是這第一步「製藍」就要一星期,非常耗時,但是對於七年前就想要復育木藍的溫文玲來說,等待這七天容易多了。

[廣興國小 教務主任
溫文玲]
感覺也是,也是一個使命的感覺,現在沒傳下去,你看我七年前,七年後,如果沒有做這件事情,其實,整個大環境來看都沒有變啊==ns==

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讓當時溫文玲所嘗試復育的木藍慘兮兮,兩分地僅有一株倖存,今年三月這項擱在她心中已久的計畫,獲得校長的認同又再度推動,這一次溫文玲不再是單槍匹馬了,擁有許多後盾支持著她。

[廣興國小 教務主任
溫文玲]
在遺失了120年,對,那沒有做就真的沒有人知道了,就是,就是這樣不見了,那做多做少,我覺得,至少努力過了,因為我是覺得,我本身是很樂觀啦,因為我,我覺得有它的市場。

[廣興國小 校長
謝惠君]
首先第一個,家長會支持、農會支持,我們試試看來種木藍田,第二,我們從社區來下手,把志工隊和社區媽媽抓進來成立成教班,開始來染,然後第三個,就是在學校,學校的部分呢,我們把孩子老師把它增能上來,我們全部的人都穿自己染的衣裳,也許粗糙,但是裡面有濃濃的手作的熱情==ns==

從藍染課程,到復育木藍等,每位廣興國小的孩子,幾乎都曾參與,希望老師和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找回這項美濃地區消失的藍染工藝。

[廣興國小同學
古智旻]
覺得很好玩,因為同學都會幫忙,而且老師教導的我都聽得懂。

[廣興國小 家長會長夫人
古秀菊]
這個因為我們已經失傳,其實我們以前到現在,都沒有聽過,只有聽過藍衫,但不知道它的原料長得怎樣,我們感覺說,這樣的傳承,讓我們一間學校帶來一個欣欣向榮,就是說很不錯==ns==

現在每個廣興國小的孩子,不僅穿著自己設計獨一無二的手工藍染運動服,連束口袋也是他們發揮想像,展現自己藍染手藝的作品之一。

[廣興國小同學
羅一展]
看起來四個角如果都有對稱的話,就會變得很平衡,還有中間這個圈,是代表一個太陽。

[廣興國小同學
古智旻]
我想用一指神功來代表,然後下面都用扇形的,這樣可能比較好看==ns==

變化多樣的藍染作品,看出每個孩子無限的創意,廣興國小的師生,希望這項計畫能不斷地延伸出去,拓展到校外,讓社區居民一起來壯大這項計畫。

[廣興國小 校長
謝惠君]
整個呢,帶起來以後,這邊就不再只是老人家適合居住的地方,年輕人都回流了,他們願意種木藍、做藍靛、染衣裳,加上文創、走秀,整個帶動生活具有美感。

[廣興國小 教務主任
溫文玲]
對啊,像日本,你只要談到阿波藍,他們就會直接會聯想到德島那個地方,那就是變成一個是,那我很希望說我們在台灣講到藍染,就會想到高雄的美濃==ns==

復育木藍計畫的第一年,廣興國小師生步步艱難與踏實,說著要孩子傳承藍染手藝,可能太過沉重,但這些過程就像在孩子心中撒下的種子,或許會有發芽茁壯的一天。

採訪/撰稿 吳詩禹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