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2年10月,確認紅火蟻在桃園出現後,台灣人蟻大戰宣告開打,紅火蟻不僅危及生態和公共安全,人如果被咬到,嚴重甚至會造成休克、死亡,一開始政府投入超過一億元的經費要撲滅紅火蟻,但錯失了最佳防治時機,後來經費大減,不得不調整策略,由「全面防治」改成「圍堵式漸進撲滅」、及「熱區防治」的方式。然而,紅火蟻繁殖力強、傳播方式多元,加上植栽及土石方的人為移動缺乏嚴格管控,都加重了紅火蟻疫情。而被紅火蟻危害的農地、學校、公園、機場等地,又各分屬不同機關管理,無法有效整合、同步防治,還有受限政府採購法的行政流程,以及民眾防疫觀念不足,這場人蟻大戰,紅火蟻贏面似乎較大。
[桃園大園居民]
那就咬成這樣,這樣硬硬的,這邊會腫起來,紅紅的有沒有,就變硬的,對啊,(會很痛嗎),腳也都是會痛==ns==

[桃園大園居民]
我們鐵皮屋裡面,不知道從哪裡爬進來的,整排都是,後來去拿,拿那個螞蟻藥,(爬進你們家裡面喔),對啊,後面鐵皮屋==ns==

[桃園蘆竹蔬菜產銷班 班長
徐泰皇]
家人要拔菜,會被牠咬到,就很受不了啊,沒辦法拔啊==ns==

一剷開蟻丘,密密麻麻竄著的就是讓人聞之色變的紅火蟻,要是被咬到,除了紅腫、搔癢,嚴重還會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ns==民國92年10月,首度確認紅火蟻出現在桃園地區,防檢局推測,是從美國跟著飛機貨運來到台灣,目前主要受害地區在桃園、新北市和新竹,另外台北市和苗栗也有部分發生,危害面積達五萬多公頃,重災區桃園,更有三萬多公頃土地已經淪陷。

[桃園市農業局農務科 科長
胡淑芬]
紅火蟻實際上,最大的存在的點,第一個農田,第二個道路的安全島上面,然後第三個河濱,河濱地。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主任
黃榮南]
牠繁殖季節的話,牠會那個婚飛,所謂婚飛就是牠會飛到空中,然後交配,然後呢,隨著氣流,可以飄散大概十公里、二十公里遠的距離,去這樣的一個,那個往外擴散,那人為的方式就是,人為的一些土石方,或者植栽的一個攜帶,那這兩種方式,基本上以人為的方式尤其難以控制。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緊急防治組 組長
賴鴻寬]
那桃園可能屬於多蟻后型的,一隻蟻后,牠平均一分鐘可以生一到兩顆蛋,那平均壽命可以到七年以上,那換算之下,牠的生命周期,牠可以生三百萬顆的卵。

紅火蟻體型小,肉眼不易辨識,但和台灣螞蟻不同的是,紅火蟻會築超過15公分高的蟻丘。

[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 組長
張瑞璋]
一個蟻巢,平均啊,大概有五萬隻到二十幾萬隻的螞蟻,你在地面上所看到的螞蟻的活動,占牠族群不到20%,大部分的都是在地下你看不到。

紅火蟻喜歡高油脂的東西,調查人員會用洋芋片誘引,掌握到分布位置後,就會繪製防治地圖。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緊急防治組 組長
賴鴻寬]
裡面方塊就是紅火蟻的發生點,那我們周遭以半徑200公尺,會畫這個防治地圖,然後就希望防治的,不管是地方政府的防治人員,還是說,我們中央請的臨時工,就依照這個防治工作圖,然後身上再攜帶GPS,去記錄它的防治軌跡==ns==

[蘆竹區紅火蟻防治隊 隊員
吳增雲]
用揹的有沒有,用噴的,比較需要用那種的人力,我們的用沙灘車,做比較快,我們做很快,不會,又不會說,不會,又不會浪費時間,又做比較廣。

但有些沙灘車和人到不了的地方,就容易形成防治死角,因此彰化師範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了這款無人飛行載具,依照不同地形,調整飛行速度和高度,空投餌劑。

[彰師大生物系 研究助理
洪偉峰]
以步行的速度來講,要是崎嶇地形,甚至你可能需要爬行的這種情況底下,那除了危險,再來就是很慢,那利用這個無人飛行載具的話,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處理好人沒辦法處理的問題。

這種顆粒狀的餌劑叫美賜平,是一種生長調節劑,蟻后吃了會失去繁殖能力,不過得等兩個月才會見效,而且遇水就失效,雨天無法使用==ns==另外像公園、醫院等人類常活動的高風險地區,就會以緊急灌注來降低紅火蟻數量,再投以餌劑。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緊急防治組 組長
賴鴻寬]
用一個灌注槍,用高壓的方式把藥劑打到孔道裡面,那就是避免牠的螞蟻,尤其是牠的蟻后逸逃,跑出去,然後希望牠能夠碰到這個藥劑,所以我剛才是從外面往裡面灌==ns==

另一種方式則是利用蒸氣注入蟻穴來撲殺紅火蟻,不過處理一個蟻穴的成本就要1500元。

[桃園市病媒防治公會 理事長
羅福增]
蟻后,還有蛹、卵、幼蟲,全部都被我們燙死,出去覓食的螞蟻,我們沒辦法灌到牠,不過牠,牠敢回來,牠又繼續會在那裡築巢,築巢的時候,我這個幾天之後,一個多禮拜,幾天之後,再灌一次,這樣就解決了。

[桃園市農業局農務科 科長
胡淑芬]
紅火蟻防治,在桃園市政府實際上是已經進行了將近十年,然後但是防治面積,還有密度一直都沒有減少,以前的話通通都是圍堵,而且希望全面消滅,現在我們是希望降低它的密度==ns==

台灣從93年防治紅火蟻至今,已投入近8億元經費,只能勉強將紅火蟻,圍堵在新北淡水河到新竹頭前溪之間,無法撲滅,除了消滅入侵種本來就不容易之外,台灣土地利用形式複雜,也造成許多防治死角,而在入侵當下就錯失時機,也造成難以挽救的結果。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主任
黃榮南]
根除如果說做得早,願意投入的話,其實,那個不敢講百分之百,但是至少都可以有效的圍堵,或者慢慢的縮小牠的一個危害範圍。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當時的政府經費上面,算也不容許我們去做所有面積的防治,所以說以前開始都要一年要做四次,那四次事實上是,那當時是一萬多公頃快兩萬公頃,算起來大概九億,那後來因為有些調整,所以,變我們從重點區域開始做,那一樣啊,這邊做完之後,明年牠又過來了,所以,我們會變成打游擊戰的方式在做。

林宗岐認為,目前的防治方式都有效,只是執行上並沒有到位。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他可能給你一筆經費,當你防治完90%,意思說90%的螞蟻都不見了,經費就剩下10%了,可是不是,事實上你面積還是一樣大,所以當你剩下其中(幾隻),那這地方就會復發,所以那個,那樣的溝通上就充滿了困難。

[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 組長
張瑞璋]
那我們也評估說,紅火蟻的防治,沒有像我們早期,93年那麼的急迫要把牠撲滅,那98年我們經費減少,所以我們在策略上我們也做調整。

93年是希望能夠盡快撲滅紅火蟻,防治經費編列超過一億,98年還有三千多萬,到今年僅剩1500萬,再加上政府行政流程的牽制,都助長了紅火蟻的發展。

[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 組長
張瑞璋]
譬如說你,你要在春天剛開始溫度上升的時候,紅火蟻開始要活躍,你需要去做第一次的施藥,但是因為你政府的那個招標上網,公告,等標期,到決標期,等到有廠商得標,再去執行那個防治的工作的時候,常常錯失那個春天開始要噴藥,施藥的時候。

[蘆竹區紅火蟻防治隊 隊員
吳增雲]
原來算說,是紅火蟻中心自己做的,現在做了三、四年那時就改勞務採購,勞務採購就會給外包商去標嘛對不對,標了就,做到現在說,做得零零落落的樣子。

[桃園蘆竹蔬菜產銷班 班長
徐泰皇]
不是難處理,是看有沒有決心,政府有沒有決心。

防治進度跟不上疫情通報速度,招標發包又耗時,就只能任其發展嗎,防檢局說,嘉義也曾有紅火蟻,現在已經接近撲滅,主要是因為當地有志工協助調查、施藥,才有機會成功。

[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 組長
張瑞璋]
我們從過去的失敗就是說,你只有靠政府,永遠都沒辦法到位啦,只有大家一起動員起來。

[桃園市農業局農務科 科長
胡淑芬]
我們都在公所,還有農會,跟里長家裡,都可以拿到藥劑,免費的藥劑,然後我們是推自主防治,因為每一塊土地,但政府的力量有限,民眾的力量無限。

桃園今年動員了2400個志工,並且編列5060萬防治經費,只是已經用得差不多,目前正向中央申請奧援。

[桃園市農業局農務科 科長
胡淑芬]
以今年來講,因為我們還有一些地方是要辦明年燈會嘛,然後就是我們那個馬其諾防線,跟新竹之間的馬其諾防線一定要守好,我們估計實際上是將近兩億。

但這個缺口,防檢局坦言,難以補足。不過看到澳洲的防治經驗,確實值得借鏡。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主任
黃榮南]
它從那個統籌一直到執行,都是一個機關來推動,來,從上到下來進行,所以他們的一個人員,曾經的一個編制最多是到六百多個,那他們的一個,防治的一個經費,事實上是我們的十倍、二十倍,那樣的一個,那個防治力道在進行。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澳洲跟台灣,當時我們在發現的面積大概是差不多,澳洲現在的狀況大概是99%的防治率。

台灣人蟻大戰還有得打,而技術也得不斷改進,像是利用生物防治、或以偵測犬來偵測等等。

好棒喔,那像這邊就是有一些零星(的),比較少的,啊 這邊有一巢啦,就是剛開始的蟻巢。

紅火蟻偵測犬Miffy,正在執行任務,只要聞到紅火蟻的味道就會坐下來。

[彰師大生物系 研究助理
洪菡擎]
那我們主要是希望牠可以找到,可能剛開始,我們還沒有辦法用肉眼看到的蟻巢,就像剛剛那個比較小,就是一堆那樣的。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這邊一萬巢很好找,隨便丟洋芋片就有,可是這邊、這個地方只有一巢,那一巢你沒找到,就完了,因為你的成果可能花五、六年的心血,就那巢沒找到,可能三年後就,就回來。

[照片提供 彰師大生物系副教授林宗岐]
台灣目前只有四隻紅火蟻偵測犬,主要工作地點在桃園機場。

[彰師大生物系 研究助理
洪菡擎]
紅火蟻牠可能會比較喜歡像那個電箱,因為比較熱,所以像冬天牠們喜歡待在那種地方,所以牠們,牠們就,就會去,就是可以用牠們去找那種地方。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機場那邊滅到99%了,但是只要外面飛進來,意思說我只能,我的錢只夠(防)這邊嘛,所以外面飛進來就會,就我現在必須去一直,長期還有一些人員在那邊去做搜尋,做調查、去做監控,避免它復發。

[照片提供 彰師大生物系副教授林宗岐]
設備要是被紅火蟻叮咬,引起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就會造成安全威脅,不可大意。林宗岐目前也正在做生物防治研究,他說,全世界螞蟻有一萬多種,而螞蟻最厲害的敵人,就是其他螞蟻。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黑棘蟻就是後來發現,是一個可以跟螞蟻競爭棲地的,那甚至火蟻的一些廢棄的火蟻巢,甚至一些比較衰弱的蟻巢,黑棘蟻會利用牠的蟻巢去做,就是進入到牠的蟻巢去築巢。

黑棘蟻採集方便又好養,適合大量繁殖後做防治,加上台大楊景程老師研究的火蟻病毒,讓黑棘蟻喝下病毒糖水,牠就會攜帶病毒,在交戰過程中,去感染紅火蟻,提高防治成功率。

[影片提供 彰師大生物系副教授林宗岐]
[彰師大生物系 副教授
林宗岐]
那這時候這個病毒就會傳到火蟻巢裡面去,所以我們原本80%的成功率,現在提升到95%,因為現在很多地方都撒很多餌劑,餌劑還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看可不可以用方法,讓它降低藥量。

不過生物防治要考慮的部分還很多,後續影響也需要審慎評估。台灣人蟻大戰十幾年,仍不見顯著成效,除了紅火蟻繁殖、傳播能力強,恐怕更多的是人為因素,防治工作分屬不同單位負責、經費又少、民眾防疫觀念也不足,都是造成紅火蟻肆虐的原因,要跟紅火蟻對抗,這一仗,恐怕還有得打。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