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臺灣的梅子外銷日本相當受歡迎,即便是用竹竿敲的「竿採」,不論果粒大小都很搶手。但是到了80年代,我國梅子訂單幾乎瞬間歸零,全都被中國或東南亞以低單價搶走,內銷變成後來的主要市場。為了早點走出產業低谷,農民變則通開始品種改良,以大果粒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經過了10多年努力,如今的梅子產業可以稱得上越來越有前途囉。來看我們的《梅,有「錢」途》系列第一集,記者邱月華、羅應展的報導。



 

 

西南季風,帶來了有利青梅生長的春雨,將近半年沒下雨了,久旱逢甘霖,梅農總算鬆了一口氣。

 

梅子樹有了雨水的滋潤,青梅如綠寶石般結實纍纍,梅農歡喜的忙碌了起來。

 

我想說那個還綠綠的,綠綠的,不是啦,那時候要先採回去看看,明天這裡的不要摘了,明天這裡的工人先移到上面去,明天移上去啦,上面採完再採這裡

 

梅果成長不等人,6、7分熟就得採下,拿來做成脆梅價格是最好的。

水里鄉梅農 盧振祥(左)

梅子最奇怪的是,要醃才能吃,我們,比如說我們公所啊、農會,尤其是農會啊,就大力推廣。

 

用機器分級出梅子的大小,好供應出不同通路。

水里鄉梅農 盧振祥(左)

國內市場的審美觀,就認為說,要大顆才好吃,才有肉,我們就迎合市場,沒辦法了,就去找比較好的品種,比較大顆的品種。

 

殺青梅子的機器,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地轉個不停,3月到5月正值採梅季,人和機器忙都得不可開交。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副場長 陳俊宏(右)

因為在脆梅的一個用途性來講的話它的果粒不需要太大,只要清脆度夠,就是到,在6分熟左右的一個,清脆度的一個熟成熟度,果粒的一個粒徑,在26到29之間,的一個中果形的一個粒徑,就行了。

 

賣相不好的,也不愁賣不出去,農民會先醃起來,製作成各類的梅子加工品。

水里鄉農會推廣部主任 劉明興(左)

不會,因為什麼,我們家家戶戶種梅子的人,他們都會自己做梅子,都會說故事,所以我們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梅子,多少而已,所以說梅子比較小顆,我可以自己加工,不怕賣不出去。

 

即便自信滿滿的說,不怕賣不出去,但自從80年代,臺灣梅子的外銷訂單被相對低價的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搶單之後,內需就成了的主要市場。

水里鄉梅農 盧振祥(左)

差不多在民國85年的時候,日本人就不跟我們買梅子了,當時很多人的梅子都沒有摘,掉得一地的梅子。像以前,我們這裡的梅子樹,一棵梅子樹那時候用竿採的,就是用竹竿打一打這樣,用竹子打一打,一棵梅樹可能最少都有300公斤,但是(現在)工廠不買了。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副場長 陳俊宏(右)

嫁接我們的一個大果型,在我們的一個整個的一個消費市場,接受度也比較高,就是符合我們的一個,一般家庭消費者的一個市場,它的一個外觀果粒大,市場的一個接受度比較高,賣相好。

南投國內產梅重鎮

產量約全國3成

面積約956公頃

產量5,282公噸/年

南投縣梅子產量約佔全國3成,種植面積約956公頃,年產量5,282公噸,如何當季的梅子行銷完售是地方上的重要課題。

 

脆梅是所有的醃製的梅子裡面呢,步驟最多的,最多的,不過只要你會做脆梅之後,其他的茶梅、Q梅、紫蘇梅,這些梅醋、梅酒,難不倒你們了。

 

梅農在山上忙採收,農會的工作人員也得忙碌奔波,四處行銷。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廠長 張志雄(左)

信義鄉這邊是全國很著名的一個青梅的產地,那數量這麼多,這幾年其實工廠,它的收購的意願並不是很高,怎麼樣讓我們這麼優質的一個青梅,能夠讓我們的國人都知道呢?那必須就是要靠一些我們的推廣活動。譬如說這種北部的希望廣場啦,或者是我們的建國花市,這個就是為了要解決我們一些很多的,其實現在,其實這幾年是滯銷的問題也滿嚴重的。

 

各位今天呢也很幸運,遇到我們梅子工廠,最達達達達人,最會做的

 

開始我們的拍裂動作,主要這個不要太碎,我們是脆梅,不是碎梅喔

 

為了解決行銷的難題,從10年前信義鄉農會趁著青梅產季,派出高手高手高高手,遠走他鄉教消費者醃製脆梅的祕笈,同時認識本國內的梅子品質有多好。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廠長 張志雄(左)

一些通路啦,賣場啦,它其實賣的都是一些進口的,不管是從這個我們的東南亞啦,或者我們的大陸或者日本的,所以,我們希望啦,就是努力的在做綠色推廣,不過慢慢慢慢的,也滿多國人他會選在3、4月份的時候,來我們南投地區,包括我們信義鄉,來採購梅子。

 

在賣場裡面,要買脆梅,你要看是這個顏色,你假如是買到這種綠色的,保證它一定會有加,加這個我們所謂的保色劑,或者呢加氯化鈣,增加它的脆度,所以記得這個才是正常的顏色。

 

藉由DIY的活動,除了出賣在地青梅,農會不忘也藉此教育消費者,辨識天然無添加的梅子產品,落實食農教育。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廠長 張志雄(左)

第一個就是說,我們直接就是可以增加,我們跟農民的一個收購量,第二就是直接的,就是在我們的梅子夢工場這邊的業績看得出來,針對我們青梅的一些,我們的產品呢,它的(業績)其實是有在增加的。

 

我在這裡出生的,在這山上出生的。

 

76歲了,種了幾十年梅子的李鳴建,仍在趨近90度角的斜坡,架上蜈蚣梯,趕採青梅

信義鄉梅農 李鳴建(左)

那時候差不多民國85年的時候很好,那時候用敲的50元,我這裡的面積4甲多,摘13萬公斤,600多萬,(600多萬),(之後為什麼沒有這麼好的價格了),後來日本也有了,現在大陸也有種。

 

沒了外銷訂單,為了爭食內需市場,農民得細細分級,選出大果徑的梅子,來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信義鄉梅農 李鳴建(左)

梅子大部分,沒有嫁接都是野生的,比較小顆,這麼大而已,如果有嫁接過就比較大粒,像這個是去年嫁接的,去年11月那時候嫁接的,這個,它會慢慢長回去,這裡,嫁接的這裡,像這棵是,前年差不多11月的時候嫁接的,冬天的時候接的,這個,今年有結1、2顆了,有結了在這裡,有結了1、2顆了,這個可能明年就會結個幾公斤了,像這個比較上去一點的,嫁接了4、5年了,小棵的,有的結了,有的結4、5公斤,有的結10幾公斤。

 

大果粒的梅子才有市場,為了賣得好價錢,信義鄉的梅農積極著手改良品種和栽種方式。

信義鄉梅農 李鳴建(左)

改良大部分就是矮化啦,像這個老梅樹也是矮化,沒有矮化更高,老梅樹,以前有2層樓這麼高, 矮化樓梯才採得到, 可以吃得到露水,它是圓的平的,像現在種新的梅樹都要矮化啊。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副場長 陳俊宏(右)

像我們的一個大果種,它的需求海拔高度,也是必須要達到800、850至1000多的話,它的一個整個生長的一個質地跟它的一個果型,以及它的一個,果粒的一個,表面的一個色澤也會比較鮮豔,會比較有賣相的一個需求點。

 

約莫中午時刻,梅農結束山上採收工作,準備將分級好的梅子送往不同的消費通路。

 

產業道路兩側卻隨處可見,小果粒的梅子任由它掉一地,因為消費市場接受度低,就被遺忘在樹上。

信義鄉農會梅子工廠副場長 陳俊宏(右)

它就是沒有嫁接過,所以它的果粒在它的一個生長的大收年的話,它的果粒都會比較偏小,而且雨水比較缺乏的時候,它的果粒,就是果徑的話,也會比較偏小。

信義鄉梅農 鍾智崑

你種小顆的梅子,就沒有用,小顆的梅子臺灣沒有市場,像臺北果菜公司,拍賣的行情,今年的大粒的,差不多要100到150,像我車上的這種貨色,這種的這個拍賣,果菜公司拍賣差不多130到150(元)。

 

所以你看他這個就是大粒種的一個品系,跟我們剛才看過的小粒種的差很多啦,這個做Q梅算品質最好的。

 

30多歲就回到家鄉種梅子鍾智崑,雖然走過梅子的黃金年代,和最低谷的時期,但他仍認為只要方法對了,梅子產業還是很有「錢」途的。

信義鄉梅農 鍾智崑

臺灣的東西要找金字塔尖端的,金字塔尖端的人,他的消費群就,他的消費就會很高,你要臺灣一般的梅子,它消費就不是很好。

 

種了3、40年的梅子,鍾智崑說目前信義鄉梅子大多還是交由大盤收購,果徑大小決定了價格的好壞。

信義鄉梅農 鍾智崑

我們這裡的梅子比較特殊,它和南部的梅子不同,我們這裡的梅子,它的顆粒可以大到3公分,像我現在車上這個都是在3公分左右,我摘這樣一公斤的梅子,我的成本差不多10幾元,我給人家摘,一公斤10元,工錢,一公斤的成本差不多20元這樣,我現在賣小販,直接賣他75元,扣掉25,也還有50元啊,我留差不多3萬多公斤的梅子,3萬公斤(一年)就有150了,150萬。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不追量,以質取勝,做農也能創造百萬收入,但鍾智崑也嘆惜說,現在年輕人都怕辛苦、怕曬太陽,大多都不願意接手這項工作了。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