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要靜下心來閱讀不容易,新竹市這幾年正在推動一股閱讀風潮。除了兩年前市政府把原本的閱覽室青少年館,整修成為全市第七座圖書館,內外都增添新風采。接著第八座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關東分館,也接近完工倒數階段,預計2023年中啟用後又能成為生活新據點。記者涂至伶跟陳靖維的報導。
 


 

 

 

公園裡這些挺拔的大樹,圍繞著有百年歷史的日式紅磚建築,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裡叫做「旭診療所」,之後也曾作為閱覽室空間。2021年市政府投入1800萬元整修後,今年它有了全新身分,那就是「圖書館」。

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 李欣耀(左)

 

我們青少年圖書館喔,其實是一棟日治時期的老屋所改建的,那所以說,我們現在在做新竹市一些,一系列圖書館的這樣改造數位中心,其實我們這樣注重是,希望能夠把舊的建物能夠做有效的再利用,而且在利用的過程中,能夠保存、凸顯,原來的舊建築的這樣一個紋理。

新竹市圖資科科長 林慧茹(右)

 

那以前它叫做青少年館,所以青少年的文學也是這邊的一大亮點,那以往它就是收藏漫畫,所以我們也把漫畫保留下來,那青少年館的館藏就是以觀光、旅遊,青少年文學以及漫畫為主,那我們希望它以前是閱覽室,那我們作為圖書館之後可以服務更多的市民朋友。

記者 涂至伶(左)

 

進到青少年館裡頭,我們可以看到整片的玻璃,光線可以直接從外面照進來,大環境很明亮、很安靜,今天也有不少人來到這看書、看報紙。

青少年分館館員 曾秀慧(左)

 

早上大致上是退休的爸爸、媽媽,在這邊看報紙、看書,大家都很喜歡到這邊,到了下午就大多是學生們,下課等爸爸媽媽,在這邊集合,等爸爸媽媽來接,有的在看書,有的在寫功課。

記者 涂至伶(左)

 

另外他們也設計了,像這樣大階梯的空間,大家可以選好一本書過後,就像這樣坐在這邊、靠在這邊,要讓來圖書館的民眾,像在家一樣輕鬆閱讀。

新竹市圖資科科長 林慧茹(右)

 

我覺得這是現在很多圖書館的一個趨勢,我們不見得要再像以前一樣,那麼的一板一眼的希望,來這邊看書的人都是保持寧靜安靜的,我們希望這邊多一點生氣。

民眾 吳小姐(右)

020042-020106(24)

其實我覺得在這裡的空間念書,讓我感覺這個空間是有被經過巧思設計的,就是它很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去設計這整個空間,像是這邊的空調很舒服,溫度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然後這邊的採光也很剛好。

 

新竹市有著「三高一低」的人口結構,三高指的是所得高、出生率高以及教育水準高,一低則是指平均年齡低,也因為這樣的特殊條件,他們調查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結果,那就書籍借閱第二多的年齡層竟然是5-10歲的小朋友。

新竹市圖資科科長 林慧茹(右)

 

顯見我們這邊很多的爸爸、媽媽,會帶著孩子一起進來圖書館,他們會借非常非常多的童書回去看,那因為童書,第一個它可能內容比較淺薄比較少,那所以他們的借閱率,其實就會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

 

順著旋轉梯進到動物園分館,行銷大使「河馬樂樂」就在那等著大家,一旁還有「大象凌子」的標本,圖書館以動物和兒童為主題,和所在位置相呼應。

動物園分館館員 曾蘭鈞(右)

 

來到動物園圖書館的大部分以親子為主,而且那個孩子呀,很明顯都在10歲以下,尤其是幼幼孩的還很多,因為新竹有很多,媽媽們他們會自己帶孩子,所以他們連平日、假日都會來到這裡。

 

西瓜怎麼做勞做,你看這個就是你喜歡的,西瓜DIY這個你以後會不會做,我們可以去買圖畫紙啊。

民眾 邱媽媽(左)

023642-023703(21)

在這裡寫功課寫完,然後會有一個比較安靜的時間,可以看自己想要看的那個課外讀物,然後主要是因為這個課外讀物都是比較新的,然後我覺得,他不用說一定要到書店就是說去買,因為有時候買一買他看完就不會再看了,這邊就一直在更新。

 

顛覆大家傳統的印象,這裡的書櫃不是傳統的方方正正,而是以弧形的樣貌呈現,甚至貼心考量到孩子們的身高,在高度上也做了調整。

時任新竹市圖資科科長

林慧茹(右)

024414-024430(16)

那其實那時候設計師的理念是說,我們希望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森林小徑一樣,讓孩子在不同的書櫃間,去尋找、去發現他們自己想要的書,所以我們採用一個曲線狀的,然後比較活潑的一個視覺的概念。

 

糖糖最乖了,你不會生氣吧,他有沒有生氣,沒有,有喔,他很生氣呦,為什麼,因為他把他的東西用壞掉了。

照片提供:新竹市政府提供

010621-010644

深淺不一的彩釉玻璃,表現出客家紅磚的建築意象,新竹市首座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圖書館就位在關東市場內,關東分館2022年底硬體設施已完工,市政府要將關東市場打造成日常採買、藝文、學習等多功能場域。

新竹市文化局代理局長

李欣耀

 

怎麼滿足一個新興人口的一個需求,其實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擴張我們的一些圖書資源,滿足現代的需求,那另外一方面,我們也思考說,其實圖書閱讀的型態,其實應該不僅僅只是過往我們常見的一些,很靜態的一個這樣單純學習的部分。

採訪/撰述 涂至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林敬佑

這幾年來,新竹市政府跟相關單位努力推動閱讀,期望打造一系列遍地開花的圖書館,透過不同主題設定和空間規劃,滿足市民學習與藝文休閒的需求,更希望所有人能享受隨時閱讀的快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