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的護城河親水公園,是市民朋友散步休閒的好去處,不過河道也經常出現遭民眾隨意放生的問題,像是金魚、鱔魚等什麼都有,不過在今年9月底時,河裡竟然出了被大家俗稱為小龍蝦的美國螯蝦, 屬於外來種的牠,有著驚人的繁殖力又沒有天敵,已經影響到了地方的生態環境。面對外來種的入侵,政府又是如何因應這樣的挑戰,跟著記者涂至伶跟江長銘的鏡頭一起去看看。
油鍋吱吱作響,加入調味料、均勻拌炒,不用三兩下的功夫就準備上桌了,濃郁的麻辣香氣搭配Q彈的肉質,這就是紅遍各地的「麻辣小龍蝦」,客人吃得津津有味,不過要是這些龍蝦大軍破壞了環境,大家應該就笑不出來了。
記者 涂至伶(左)
小龍蝦的料理很受到歡迎,不過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現在這些小龍蝦竟然出現在新竹的護城河,而且數量非常的多,甚至到了週末還會有民眾一起來抓,不過這些小龍蝦算是外來種,已經破壞了地方的生態平衡。
工作人員走進護城河,把前一晚放進水中的蝦籠緩緩撈起,裡頭的好像怎麼抓都抓不完似的。
(之前最高的時候這樣子一籠大概有多少隻?),30到40隻,就是會滿到那種到出口那種都會塞住那種啦,啊之前都是有那麼大隻的,那現在大概就剩那麼小的,跟那麼小的都有,大隻的都抓完了啦,之前大概都這麼大,之前很多這個大的。
喔 卡住,塞到這裡,這個大的。
那初期我們最高峰,大概5天抓了3000多隻,5天,差不多一天抓,平均大概有5、600百隻的量,那在後半段我們觀察下來數量有減少,因為以前在護城河的石頭上面可以看到,一顆石頭大概佔了3、4隻,我親眼看到3、4隻,我親眼看到的,那經過我們前陣子的 積極地誘捕之後,現在一顆石頭大概只有一隻的量。
從一開始早上利用漁網大量捕撈,接著傍晚就放置蝦籠誘捕,市政府向專家詢問意見,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的抓,因為就擔心用藥會衍生其他生態問題。每天到護城河巡視、抓蝦也成了他們新的工作日常。
一天大概2次啦,然後早上可能會看那個量多不多,不多就會再繼續丟著,最後下午再來繼續收,因為現在的量已經沒有上次多了啦。
新竹市城銷處副處長 林正光(左)
大概是在9月底的時候,我們巡察的同仁就有發現,河底有些蝦子啦,那就是我們所稱的美國螯蝦,然後加上假日,其實在後面那個東門城水岸平台的上面,發現民眾有在捕捉的行為,那那時候我們發現整個護城河,滿大量的美國螯蝦已經開始繁衍。
那時候突然什麼臉書有人發文說,假日大家就那邊那一區,全部拿著繩子加什麼肉在那邊釣那個,然後警察都來驅離,才發現原來那麼嚴重,不然我們以前根本沒看過這個東西啊,頂多就是魚而已啊。
在去年,也就是2020年,市政府才針對附近的河道進行修建,包含了河底清淤、水質改善等,因此他們懷疑這些小龍蝦應該是被民眾放生的。
(所以現在應該說以小龍蝦的範圍的話就是在這一區是不是),這一區但有的好像聽說後面有汙染到,因牠水滿出來可能會,(水沒過去就這樣過去了),對,不然就是有人拿去丟。
外來種小龍蝦又被稱為美國螯蝦,源自於美國東南部,這種螯蝦幾乎沒有天敵,而且一次可以產出500顆卵,繁殖力非常驚人,對本土物種造成嚴重迫害。牠們約在1980年引進臺灣,但因為肉質不佳也沒有觀賞價值,遭到民眾任意丟棄,不只有新竹,其實臺灣各地都有發現牠的足跡
新竹市城銷處副處長 林正光(左)
我們也擔心牠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是說知道螯蝦會打鬥,那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護城河,都是砌石的護岸,那用水泥砂漿去把石頭堆上去,然後做成兩邊的護岸,那牠有打鬥行為,就會擔心牠會去破壞我們護岸的環境,那久了之後,族群多了之後我們護岸可能就會受些影響,不管是在結構上面在安全上面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這一隻隻的生態殺手,最終就是要把牠們完全清除,但隨著這陣子天氣逐漸轉涼,卻也成了達成「清零目標」的另一項挑戰。
現在天氣冷牠們活動降低,我們放那個餌牠就不會出來啊,你看這一堆站在石頭上的都是,石頭站的一堆都是啊,之前是一丟下去牠就全部過來這邊吃,現在是丟下去牠就是要動不動的啦。
新竹市城銷處副處長 林正光(左)
大家都知道當動物碰到天氣比較冷的時候,牠活動力會降低,再加上我們護城河其實它是一個生態的護岸,包含了護岸和池底,池底你可以看到我們放了很多卵石,它是透水的,那在天冷的時候牠會躲在縫裡面
比較不會出來,那量的部分捕捉的量也會逐漸地減少,我們也擔心這個。
市府也呼籲民眾不要在護城河隨意捕捉、放生或餵食,面對外來種的入侵,他們也已經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同樣令人頭痛的,還有位在新竹市的另一頭、香山濕地。
因為20年前的抗爭,抗爭了10年,把香山濕地1600公頃保留下來,變成野生動物保護區才留下來,因為全世界各地香山濕地都是在,因為人的開發,很嚴重在減少當中,我們這個是一個逆勢變成一個明珠,這1600公頃延長起來,(所以這塊其實可以被保留下來其實是很珍貴的),非常珍貴。
留著一頭灰白的短髮,背上背了好大一個包包,裡面裝的可都是賞鳥的裝備,胸前還掛著一臺看起來就非常專業的相機,已經有20幾年賞鳥經歷的新竹鳥會會長林萬芳,附近有什麼鳥類出現,他都能很快和你介紹。
白色的身體,配上黑色的頭、腳還有尾巴的羽毛,牠最大的特徵就是那又長又彎像鐮刀的鳥嘴,這是埃及聖䴉,入侵臺灣30多年幾乎沒有天敵,香山濕地也成了牠們拓展的區域。
新竹鳥會會長 林萬芳(右)
據說是某動物園把牠引進的,就是引進了大約6隻,放在他們的園區裡面做展示觀賞之用,可能不小心這個鳥就飛出來了,牠繁衍的速度非常快,10幾年當中呢,非常快的成長到1萬到2萬多隻。
生態保育科科長 陳岫女
我們新竹鳥會最多人在那邊看鳥,就發現這種埃及聖䴉在新竹的香山濕地最多,就想辦法要來通報。
埃及聖䴉又被稱為巫婆鳥,在古埃及有著神聖、崇高的地位。在新竹市主要活動的範圍,白天集中濕地潮間帶、周邊淺塘和水田,黃昏時就到較隱密的紅樹林休息,食物則是以魚類、螃蟹等為主食,但也能靠吃垃圾維生。個頭高大的牠,算是大型鳥類,體重甚至是在地物種的兩三倍,大約1.5公斤,因此就對共域的本土鳥類造成了生存壓力。
生態保育科科長 陳岫女(左)
我們原來在地的鳥,像是小白鶴那些的,就有被牠排擠的感覺,搶食還有搶地盤,所以我們現在對本地種的鳥就有很大的影響。
新竹鳥會會長 林萬芳(右)
像魚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啊,那些養魚的人就遭殃了,牠很會抓魚,而且牠嘴喙比較長,牠可以吞進去比較大的魚,因此大小通吃,魚苗也吃,大一點的魚也吃,還會搶別人的魚。
埃及聖䴉良好的適應力,全臺數量從2009年的600隻,到了2017年來到了高峰3000多隻,更在不到10年間,數量增長了6倍之多,為了不讓牠們持續擴張,早期會在鳥蛋上抹油,使胚胎無法呼吸,但效果不彰,直到2017年開放使用獵槍移除後,效果顯著提升。
根據林務局的統計,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大概移除了,大概1萬2千到4千多隻,現在剩下的數量大概在幾百隻的範圍,但是呢,我們的目標是希望是完全把牠清除掉。
生態保育科科長 陳岫女(左)
市政府就配合林務局來調查,到底在香山濕地這邊有多少隻鳥,有多少埃及聖䴉在這邊搶食、在這邊占地盤,所以查出來的那個數量就報給林務局,林務局就會派人來用槍來打。
新竹鳥會會長 林萬芳(右)
林務局後來就參考了法國的做法,是用不得已用槍枝的手段來做移除的工作,所以林務局在這方面呢,訓練了一些我們原住民他們使用槍枝,教他們去射殺,怎麼用比較人道的方式來處理。
每一週他們(林務局)都會收到我們的報告,他就知道這個鳥在哪裡,那被訓練專業的獵人就會去移除牠們。
這裡有ABCDE一直到G這7個點,所以我們這8個人呢,就散佈在這7個點,那麼在同一個時間我們是在下午3點半到下午5點,我們就就定位,當有人發現這個埃及聖䴉開始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用通訊軟體資訊,讓每一個人都知道說聖䴉出現了,然後我們就開始追蹤說牠到底到哪裡去了,這個目的主要是在找牠的夜棲點。
透過尋找夜棲點,獵人們能更有效率把牠們移除。
這就是拍到牠夜棲的地方,你看。所以就是每一年109年有2個點,110年也有2個,發現牠們夜棲的地方。
所以水資源是一個地方,然後我們去年的時候是在,這邊有個點是鹽港溪的那個地方也找到一個點,今年110年呢,牠這個位子換掉了,就跑到裡面一點,在舊社大橋那邊。
(所以牠們晚上就是在樹上睡覺休息這樣的概念),是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木麻黃都變白了,便便,便便。
對於政府這樣的做法,地方團體給予了正面的回應,林務局也訂定今年年底要完成清零的目標。
新竹鳥會會長 林萬芳(右)
這個我們應該給予政府相當高的肯定,就是下了這個決心,在這麼糾結的議題上面,來做這個移除。
採訪/撰述 涂至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不論是小龍蝦或是埃及聖䴉,這些外來種都不是自己想來臺灣的,在幾乎沒有天敵的情況下,破壞了本土的生態平衡。但這樣的情況不斷重演,政府和民眾應該要記取教訓,要大家共同守護臺灣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