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委會以一份公文禁止特定農業區興建集村農舍,避免台灣已經為數不多的優良農地,逐漸被建築物蠶食鯨吞,此舉卻引起部分集村農舍起造人聯合抗議,要求農委會訂定落日條款,但也有農民團體認為,農委會除了要堅持集村農舍的禁令,更應設法解決目前優良農地種屋不種稻的問題,比台灣土地大十倍的德國,又是如何避免建地向農地擴散?<集村無罪、集村無罪、集村無罪、集村無罪、農舍無罪、農舍無罪>

11月中,數百位來自新竹、桃園宜蘭等地的民眾,高舉標語,來到監察院及農委會灑冥紙、丟雞蛋抗議,宣傳車上的帶頭者,更聲嘶力竭的控訴政府。

[新竹縣副議長
林為洲]
土地的利用,關係到農民的權益,它把你限制住了,你的農田就沒有價值了。

由於監察院今年九月,對農委會連提兩次糾正,直指現行的農舍及集村農舍興建政策遭濫用,讓特定農業區等優良農地大量流失,迫使農委會於十月十五日以解釋令,禁止特定農業區興建集村農舍,此舉卻引起部分集村農舍起造人的反彈。

[農委會水保局
局長 黃明耀]
農委會10月15號,對於集村興建,禁止在特定農業區裡面蓋,是不會影響到現有的農民,它個別興建農舍,也就是說,各個農民,他可以在特定農業區興建農舍。

就在集村農舍自救會購買大幅廣告,號召農民抗議之際,長期關心台灣農地現況的,台灣農村陣線聯盟及學者,也召開記者會支持農委會,應限制集村農舍的興建。

[台灣農村陣線聯盟
成員 林樂昕]
就是不能讓建商或投機客大規模的、系統性的,破壞我們的優質的良田,而不是說不讓農民蓋房子,所以農民基本的權利,農民基本的生存權、居住權是不受影響的,真正受到影響的是投機客,是他們被打壓。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副教授 廖本全]
因為特定農業區,絕大部分都完成了農地重劃,完成了農水路,有很好的、很完整的交通路線,有它的便利性,所以特定農業區就變成集村農舍覬覦的標的。

在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之修正中,開放了農地自由買賣,但為了維護農業經營,保護優良農地等目的,鼓勵農民以集村的方式興建農舍,以減少零散農舍散布在農地上,然而據農委會的統計==cg==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全國85件集村興建農舍,申請案中,建築基地面積有六成以上,位於本應為優先保護之,特定農業區,而配合耕種農地,卻有高達七成的比例,在偏遠、低價值的農地。

[農委會水保局
局長 黃明耀]
經過現勘的結果發現到,我們這個10%,可以蓋的建築基地都放在優良的農業用地上,特定農業區上,剩下90%的配耕地卻在,山坡地的林業用地、農牧用地,以及這個,甚至在這個養殖用地,所以把這集村興建變成為一種農地商品化、建地化一種商業行為。

而全國85件集村農舍興建案中,新竹地區最多有40件,實地走一趟新竹竹北、新埔、芎林等地,集村農舍買賣招牌不計其數,廣告更特別強調,建坪大、豪華鄉間別墅分期建案等,就如一般建案的翻版,而買這些集村農舍的人,更少見農民身分。

[明新科大環管系教授
鄭皆達]
有50%的是科技業(買集村農舍),有20%的大概是教職,另外10%好像是商業界,只有小於10%是真正的農民。

而部分集合住宅的住民,甚至連自己的配合農地位處何方也不清楚。

<聲音來源:新竹集村農舍住戶陳小姐>
其實我不太清楚,按理我買這房子,按理我的農地也要在住家旁邊,可是建商對我說,我(如果)要耕種要到山上,和我(買屋時)說的不一樣。

新竹地區的集村農舍會如此氾濫,主管單位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城鄉房價的落差,讓許多民眾選擇到鄰近農村居住。

[新竹縣農業處
處長 范國銓]
因為新竹市的房子太貴,但是你如果買集村農舍來說,它的土地一坪2、3萬,最多5、6萬,(和都市房價)比起來差很多,所以(集村農舍)成本降低,買到房子也比較大間。

[集村農舍自救會
代表 陳俊吉]
一個農舍蓋起來要6、7百萬,6、7百萬在新竹縣,甚至是其他縣市,三房兩廳、車位全部買不到。

而鄰近新竹都會區的特定農業區,也因為住宅及工商業的需求,十幾年來,逐步從每坪數千元漲到現在近四萬元,因此集村農舍被限制興建,勢必影響未來農地價格。

[集村農舍自救會
代表 陳俊吉]
像我們新竹縣的話,例如說農地是三萬塊錢,現在的話,一萬五都沒有人要買,瞬間就減半了,他完全不想配套,就是有這樣混的政府。

[台灣農村陣線聯盟
成員 林樂昕]
其實我們看到的是,建商和投機客,他假借了農民的名義,他們希望,他們之前養地的成本,能夠不要被政府這樣子,以保護農業區之名,然後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時。

不僅僅集村農舍侵蝕著優良農地,從北到南,一棟棟豪華的農舍,也正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以南部的客家大鎮美濃來說,近年來農地價格已經漲了兩、三倍,上漲的原因不是土壤或生產環境優異與否;自農地開放自由買賣後,許多不具農民身分的人,買農地蓋起以農舍為名的豪華住宅,許多農地價格便隨之水漲船高。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理事 林英清]
他們也不可能買來耕作,他們主要是說要置產,最主要是,他買來可以建農舍,就一種變相的豪宅、別墅,當然也有人想要來鄉下體驗農村生活,種一些農作物,這種人也有,但是畢竟是少數。

[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鍾怡婷]
其實我們像現在,其實鄉村地區農村地區的人口,實際上以美濃來說,從1970年代以後,人口就慢慢的下降,但是我們看到的房子還是往農地上去蓋,或是有集村農舍這種事情,這個問題就變成說,政府單位沒有考量到其實人口是下降的。

相較於這些豪華農舍,對一般農民來說,農舍應該是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附屬設施。

[美濃農民
曾啟尚]
我們的田在這附近,採收以後,就在這邊整理包裝,從這邊(運)出去,不用說一定要,住的還有住的地方,就一個很簡單很實用的住宅,不是要做得很漂亮的。

然而美濃山系下,矗立在重劃得整整齊齊的田間的,是一棟棟富麗堂皇的建築,而按規定除了農舍基地外,理應用於農耕的九成農田,卻高聳著圍牆,成為花園、車庫等,這些超建的農舍,不僅破壞了原有的農村景觀,更為周遭農業生產帶來大災難。

[美濃農民
曾啟尚]
因為他們建這個農舍,把這土地填土填高,就會影響我們附近農田的排水,還有大型機具沒有辦法轉彎,沒有辦法靠近,還有高度會影響作物,會有遮蔭的效果,有陰影,會影響我們農作物的生長。

而未來美濃地區的農民,即便想擴大經營面積,也會因為農地價格受到炒作而卻步。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理事 林英清]
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農業,真的要耕田的人,你說一分地要花三百多萬買來耕種,種一些農作物來回收,不成比例了,就是說真的要耕作的人要買農地來耕作,根本不可能了。

由於這些豪宅,幾乎把占用的農地,以不透水層封住,未來這些優良農地,要恢復耕種的可能性也幾乎等於零。

[美濃農民
曾啟尚]
這個如果農地需要用到,要恢復,(一般)拆掉很簡單,(很簡單),你不需要花費很多錢,像那些(豪華農舍),你做這麼大,要恢復建地,你可能要花好幾百萬來整理,你耕作一甲地可能要好幾十年,才可以賺到幾百萬。

相較於台灣對農地管理的輕忽,以嚴謹聞名的德國,早在二戰過後,1960年代,便依據聯邦憲法法庭的判例,制定營建法典,嚴格管制相關建築及土地使用。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教授Holger Magel]
(在德國)土地被視為有限的資源,不能當作一般商品隨易使用,我們有義務去珍惜小心使用土地。

基於對土地的重視,德國的營建法典,把原本密集居住的聚落,稱為內部地區或建成區,只有內部地區可以興建住宅,聚落以外的地方叫做外部地區,除非鄉鎮市發布新的營建計畫,否則外部地區是不能新建任何建物,而座落在外部地區的農舍也只能改建不能新建。

[德國聯邦村莊競賽評審團主席
Michael Pelzer]
如果土地在外部地區,也就是周圍都是農地時,其實是沒有任何的建築權,只有發布可營建計畫的時候,鄉鎮市才能把外部地區的土地變成建地。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土地管理所
博士候選人 吳勁毅]
今天(如果)原來就在外部地區的這些農民,他的這些農舍,如果他的小孩要繼續在這邊住,沒有搬走,那跟爸爸媽媽,不想住在同一棟原來房子的時候呢,那這樣的狀況,他就有一些特別的規定讓你可以多蓋一個居住用的,也就是說,(在)外部地區不可能會有新建案。

為了讓內部地區的建築空間能有效利用,德國鄉鎮市政府,更會主動調查聚落內的閒置空間,並透過民眾參與的過程,把它釋出,讓新移民得以購入,進而避免建築用地無限度的擴張。

<當一個年輕的家庭,要來這個地方,或是想要有自己房子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透過這個地理標示圖,知道那邊有空的房子。>

當鄉鎮市人口增加,而現有居住空間不足,需要提出營建計畫時,不僅須符合上位的區域計畫規範,更需以客觀的數據去認定是否有聚落擴充的必要,才可增加建築用地。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土地管理所
博士候選人 吳勁毅]
譬如你原本居住的人口,你人口成長的可能性,當地學校、當地金融機構的密度,或者是你這些地方的中小零售業的交易程度,那這些客觀的指標就可以看出說,你這個地方的發展,到底有沒有那個需求,實際的需求可以再擴張。

而外部地區的農地,民眾也不是想買就能買,若非從事農業經營,便無法取得農地,當然也無法搬到外部地區的農舍居住。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土地管理所
博士候選人 吳勁毅]
例如說,你想要到鄉下去住,但是你買地是農地,你就會被要求說,你必須要實際去經營農業,那你要提出農業經營的計畫書,讓當地的相關機構去審查,你才可以買那塊地,不像台灣,買賣農地之間可以不作農。

德國土地面積比台灣大十倍,卻沒有因為地廣而輕忽土地的使用,反觀地狹人稠的台灣,優良的農地不是休耕,就是「種」起一棟棟農舍,面對未來,隨時可能出現的全球糧食危機,台灣的土地政策勢必得更細緻的調整。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