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後,因應西部石灰石礦將全面停採,政府引導產業東移,且相較於西部的石灰石礦,東部的大理石礦除了產量豐富集中,製作出來的水泥品質更好,且礦場就在路邊,交通方便,於是水泥大軍開上中央山脈,在東部71處大理石礦中,宜蘭縣占23處礦區,花蓮縣有48處礦區,炸山開礦40年來如一日。亞泥的說法是,新城礦場看起來是把山挖得光禿禿,但山挖低了,溪谷挖掉,就不會再有土石流,相對安全,且他們邊挖邊種樹,兼顧了環境生態的復育,但當地居民和地質學者卻不以為然,環團更痛批政府單位失職,怎麼亞泥把山挖了三分之二,卻不見任何單位有所作為。
NGO團體在行政院前模擬亞泥的炸山,聲響震耳欲聾,煙霧瀰漫讓人呼吸都困難。

來到新城礦場,實際來體驗炸山,卻只是輕輕的砰一聲,對外界指責炸山毀林,在亞泥工作了36年的老員工說,爆破技術早已今非昔比。

[亞泥花蓮廠 助理副廠長
傅國明]
我們的爆破的聲很小聲,我們爆破時不會飛砂走石,外面講的飛砂走石,沙塵到處都是,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最大改變,以前沒像現在這麼漂亮,說實在的,以前可能40公尺一起炸,沒人會說話,現在稍微大聲一點就不得了,今天你看到的,這個爆破是可能會給你很失望沒什麼感覺。

[中富世部落 居民
楊經義]
那是你們有在,你們不在的話,明天後天來講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會比較,它會看情形(炸得比較多)。

長年居住礦場正下方中富世部落的居民,指著龜裂的牆面,指責亞泥,全年無休的炸山,枉顧他們的居住安全。

[中富世部落 居民
楊經義]
炸山每天炸兩次,到中午的是11點多快12點的時候,下午是,有時候4點多到快5點,這兩次,一天兩次,但是一年365天沒有假日的,都在炸。70幾年開始,有點像地震,差不多一級那種左右的地震,到現在,現在變成說,你現在炸的話窗戶有沒有,有那個砰砰砰那個聲音,窗戶震動的聲音,窗戶,那是有感地震啦,(現在嗎)?對,現在,對,現在也是有,(今天),(昨天),有啊,都有,都有,都有。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現在和過去的爆破方式的確,大相逕庭,但重點不是怎麼炸,而是炸了之後對環境的影響

[台大地質系 教授
陳文山]
以前的開採方式炸的能量是很大的,所以你遠處看就知道,它開炸了,煙塵漫布,它現在方式是說,我用個平台式的,炸一階,就開了一階了嘛,就開了一階,所以它這一階上面,我就往裡面挖,所以你外面看不到它,它是小規模的,這種慢慢開,慢慢開,所以那個結果是一樣,結果一樣怎麼一樣,就這個岩壁是越越來越,越來越陡。

[亞泥礦山採石股 股長
王祈涵]
我們會慢慢的一階一階的往下,但是會維持內凹的地形往下開採,那最終我們會開採到一個,海拔120公尺的一個位置,那就產生一個大概22公頃的平台,越挖越低,但是不是越挖越深的概念。

也就是說以這種內凹式的開採方式,未來山體的海拔高度會僅剩120公尺,外緣也會挖平,形成22公頃的平台,山只會挖矮挖平,不會如齊導演感嘆的,越挖越深。

[影片提供 地球公民基金會
也不能形成魚池可以養魚。

[遠東集團 董事長
徐旭東]
挖深了,他曉不曉得挖深的好壞,挖深實際上,讓水位儲得更多,不流下去,那麼使得將來,這個是變成一個,很好的一個湖等等,那養魚等等更好。

亞泥表示,由上往下,一階一階開採的方式,除了減少景觀衝擊,更具有水土保持和滯洪功能,越挖越矮越安全。

[中富世部落 居民
鄭文泉]
這個感覺喔 就來用常識,這個也不要用什麼知識啦,我們這一個山被你挖成這樣子,這早晚會,我們覺得啦,一個薄山,而且一個薄片一個,對不對,挖個洞下去,剩一面牆而已。

[經濟部 常務次長
楊偉甫]
這個挖得更深這句話我還是要稍微說明一下,露天開採的礦,這樣子的開採方式,只要你沒有去破壞到坡地的安全,坡地的保護,光從它的深度上挖,這個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工法,在工程上面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它從上面挖下去以後,挖過的地方,它就可以開始做整復,所以挖得更深,這個是可以,技術上是可以克服。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珠(客籍)]
它裸露的面積大,等於它涵養水源的能力就低嘛,萬一有一天雨,暴雨,對涵養水源的能力,因為它是平的,它都是礦石,萬一碰到像這種,我們現在都是暴雨,雨量集中,這樣如果一天下來,下上一千、兩千公釐的雨量的時候,或者是累計雨量,到達兩千、三千(公釐)的時候,它會不會造成土石流。

[中富世部落 居民
徐一次]
如果崩的時候呢,它們肯擔當嗎?它們可以擔當嗎?國家可以擔當嗎?

就怕在極端氣候下,山體無法承受瞬間大雨,陳文山教授表示,崩塌不是杞人憂天,危險的不是凹陷的部分,而是當山的基腳被挖空之後,背後的山壁沒了支撐點,更易造成坍塌。

[台大地質系 教授
陳文山]
欸,這個將來這個碗公不見,會不見,你現在看到是那個,它將來又要把它削掉,這個岩壁是越來越,越來越陡,越來越陡,以前是整個一階一階降下來,它現在當然也是一階一階,只是在裡面開挖,但是我現在講的,這個跟旁邊那個山的那個岩壁會越來越陡,它現在如果20年再削掉200公尺,那個岩壁就,就多200公尺的岩壁在那邊。

對此,亞泥抱屈的說,大家都只把焦點放在挖得光禿禿的22公頃的凹陷地區,卻無視礦場多年來植生綠化的用心。

[亞泥公司 副總
周維崑]
在礦山看到的或者是齊柏林先生看到的,其實就是那22公頃,是,對不對,齊柏林先生拍的也是那22公頃,但是他沒有拍,你那58.5公頃的復育面積,而一般人不會去注意到,但是它的確是存在那邊,除了看那個光禿禿的,你們要去找的天坑之外,你可能還要看得越遠,看得越高。

[亞泥新城山礦場採掘組 主任
游象麟]
我們去植生綠化經過1年、5年、10年,我們要用人工去爬上去階梯,去做植被調查,譬如說第一年,它就是矮矮的,樹已經很高了,第5年我們看到樹冠就已經連在一起了。

[台大地質系 教授
陳文山]
土壤層是可以讓你有植被的,長那個(樹),你現在開挖以後就是石頭露出來了,所以沒有土壤,所以那個不可能長樹的啦,它上面在那個弄一階一階,一階上面就弄一些土壤,讓它種一些植被嘛,那個都是暫時性,讓你說遠看起來綠綠的。

對於復育,亞泥自信的說,民國67年開採迄今,歷經無數地震、颱風從未發生崩坍、土石流。反倒部分礦區因為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無法開採的,坍塌了。

[亞泥礦山採石股 股長
王祈涵]
民國84年依照經建會的決議,說這個地方要採內凹式的開採,所以呢,靠近那個國家公園那個區塊,我們放棄了那個地方的開採,也損失了大概一億噸的礦量,那因為這個東西留下來之後,反而一個未開採的地方,那經過這個可能天然的一個大雨,它有可能會造成表層一個,土石的一個,被沖刷的一個稍微的一個破壞。

[台大地質系 教授
陳文山]
不、不、不,這個邏輯是不能,不能對等,那如果越挖越安全的話,那台灣很多崩塌地的話,那你就去挖啊,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復育,去種植被,你去挖就沒有了,把那塊崩塌的石頭挖掉就好了。

不挖反而危險,為人母的戴淑花聽來分外刺耳,礦場正下方不到300公尺的地方,就是中富世部落的幼兒園、集會所,都是部落居民活動頻繁的場域,她的憂心不言可喻。

[中富世部落 居民
戴淑花]
這裡是屬於,我們被夾在兩個土石流潛勢區當中 然後上面就是,它們所謂的天坑嘛,然後,而且我們這裡的地震又那麼的頻繁,又加上它們炸山的那個震度,我在想我們的山壁啊,他們都說是已經有裂縫的痕跡了。

[亞泥新城山礦場採掘組 主任
游象麟]
為什麼它是一個,土石流潛勢區第一個是說,它上面有崩積土就有鬆散的堆積物,然後第二個是坡度要夠,第三個要強降雨,水要夠多,但是礦產經過開發以後,第一個就是鬆散的表土崩積物,我們全部把它收集起來,就是說我們把它挖完以後,雖然山體的坡度變陡了,但是它都是岩盤堅硬的岩盤,強降雨的時候,它有那個水體會經過一階一階做消能,那到第十階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大的橫向排水溝可以讓這些水體全部收集進入我們的滯洪沉砂池。

根據亞泥的資料,105年植生綠化復育面積增加4.5公頃,累積達58.55公頃,已占開礦面積72%。但歷經40年的開採,山體已經從原來的海拔776公尺,挖到295公尺,未來還要再向下挖120公尺。

[惜根台灣協會 祕書長
林子凌]
我投入環境運動15年,15年前我第一個作的案子就是亞泥案,我陪著太魯閣族人一路打官司到現在15年了,他們更慘他們40年,40年,他們40年來,他們走下來是看著自己的傳統領域,自己的土地是一直流失一直流失一直流失,而且是不可回復性的流失。

依據礦業法第48條,礦業用地經使用完畢後,礦業權者應依核定之水土保持計畫,實施復整及防災措施,但山地挖成了平原,未來如何「復整」?面對山林不可回復性的流失,長期關心台灣土地問題的惜根台灣祕書長林子凌更痛批政府失職。

[惜根台灣協會 祕書長
林子凌]
經濟部的話它是在圖利礦業業者,那其他的部會呢,有,內政部也失職,因為內政部呢,過去40年,在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呢,內政部沒有任何的作為,甚至連事後被挖掉的復育,內政部也從來沒有去做過審核和監督。

[內政部營建署綜合計畫組 組長
林秉勳]
現在的礦業單位其實跟我們沒有,沒有什麼直接的互動,所以現在這個就是現行的制度裡面的缺陷,在區域計畫法的制度裡面,管制的規定其實是另外一個單位,不會是我們內政部的地政司。

她更直指掌管林業用地的主管機關林務局,沒有善盡保護國土之責。

[根台灣協會 祕書長
林子凌]
那大家會發現說,我們這次很多的焦點都只在原保地,但是其實它有另外一半的土地,是在我們林務局,農委會林務局所轄管的林地,那這個部分呢林務局也是完全不作為,而且林務局它不只是亞泥這個案,我們看到它在其他,全國各地的礦區幾乎都有,七、八成以上是在林務局的林業用地,更甚而之是保安林地,但是林務局也完全沒有作為。

[林務局林地管理科 科長
范家翔]
因為亞泥它的礦權是有在我們的土地上啦,但是,它有租大概10公頃多,那10公頃並沒有開採,所以它現在開採是完全是在原保地上,它並沒有開採到我們林務局的土地上面。

除了土地的破壞,水泥是高排碳量的產業,在水泥產量已經供過於求了,生產量仍居高不下,環團更擔憂,業者只顧自身利益,不但讓太魯閣國家公園蒙塵,也衝擊花蓮整體的觀光環境。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珠(客籍)]
它一公噸的水泥就會產生0.88公噸的CO2,然後它這個製程裡面,它需要用到滿大量的水來降溫,所以這個部分,是一定是耗,很高耗能,因為它用電量大,它現在還沒有那個所以他要用很多的電,還有就是水,它就是要燃煤嘛,燃煤的話那個,那個煤渣的問題,所以整體上來講,對於花蓮的環境,衝擊其實真的是,必然的。

對外界批評水泥業是一個高污染產業,亞泥副廠長反駁說,不停窯就是為了減少排碳。

[亞泥花蓮廠 副廠長
陳志賢]
如果你的水泥旋窯是開開停停的,那這個在生產過程裡面它的單位水泥的CO2排放量會更大,所以這個之後我們就會,業者就會想說,要讓這個水泥窯長期的、穩定的運轉,然後來降低單位水泥的CO2排放量,所以,它不免還是會有一點點多餘的這個生產量,那這個生產量如果國內沒有辦法去化的時候,它就會想辦法到,外銷到這個國外。

整座山被挖了近三分之二,現在亞泥又再拿到20年挖礦的權利,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痛心的說其實也很想出手,但就是沒有著力點,於法無據。

[環保署 副署長
詹順貴]
我們環保署現在,主要都是關注在污染防治的部分,那以亞泥來講,除非它譬如說,炸山會造成太大的噪音,或太多的揚塵,那一部分,我們可以從噪音管制或者空污去管制,但是我想,那個都已經是緩不濟急。

山挖平了就安全了,把溪谷剷平了土石流的危機就解除了,學者表示,業者敢信誓旦旦的澄清外,重點就在於政府沒有扮演好監督的角色。

[台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
其實是這些行政人員、官員,面對礦的開採的心態是怎麼樣,對不對,你是一個監督的監督,也有輔導這種,是這兩個角色在裡面,但是往往,監督這個角色都沒有。例如說你開採,那我要定期看你安全不安全,是不是有沒有,開採方式是怎麼樣,這個監督的角色到底有沒有,我是覺得說現在監督的角色是沒有。

台灣主管土地的機關繁雜,如多頭馬車,在欠缺整體的國土規畫管理下,開發使得山林愈來愈破碎。當環團控訴政府失職、學者不斷發出警訊時,政府和業者仍不斷重申,開礦是為有效利用國家礦產,必定會兼顧經濟和環境永續發展。各方沒共識,糟蹋的卻是我們的山林,70多個石灰岩礦場,仍一天2次,365天不間斷的在中央山脈開炸開挖。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