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奇異果,客語有人說「猴梨」,一般人印象,這是紐西蘭特產,其實在台灣,也有原生種的奇異果,每年八、九月是盛產期。三十歲出頭的涂旭帆六、七年前到新竹尖石山上租地種奇異果,在山上工作,得耐得住寂寞,辛苦耕耘多年,果樹逐漸成熟,他相信,台灣本土奇異果不輸進口奇異果,甚至更有競爭力。
新竹尖石馬美部落的這片山頭,雜草長得很快,涂旭帆不時得動手除草,他堅持不用除草劑,整個果園充滿活力,還有台灣鳳蝶飛舞。

[返鄉青農
涂旭帆]
我覺得雜草是這樣子啦,草生栽培它有利有弊,在於說你如何去取得跟雜草一個,共存共榮的關係。

涂旭帆的奇異果園,位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左右的高山上,他從來不擔心雜草會吃掉養分,反而吃了會回饋更多,草生栽培,奇異果長得又大又甜。

這裡種多寬?奇異果差不多四分地,李子兩分地,桃子六分地。

這一整片果園佔地約兩甲,三十出頭的涂旭帆是苗栗造橋人,念中興大學園藝系、研究所畢業後,一直想著要務農,近七年前,一個人跑到尖石山上種奇異果!一般來說,藤蔓類的奇異果從種下到第一次收成,最快四年,他辛苦耕耘了多年,這兩、三年,才逐漸有收成。

[返鄉青農
涂旭帆]
奇異果在早年的時候,政府曾經有引進過一次,然後有鼓勵民眾大家種植,可是那時候因為對奇異果習性還不了解,所以那時候大部分農民都失敗收場,最後甚至都是砍掉啊,然後連棚子都拆掉了,大部分都這樣,那時候大概在25年前。
這邊比較成熟,所以果子的量跟果實大小,都比較大一點,這一區是七年的樹。

奇異果並不是外來水果,台灣就有原生植物,它的果皮披覆著棕毛,貌似獮猴,而早期在山林間,原住民見獮猴採摘來吃,就知道奇異果成熟了!涂旭帆決定上山種奇異果,除了在學生時代深受已故的倪正柱教授薰陶,還有一個原因是山上溫差大,果實香氣與甜度比較好,而倪教授畢生專注研究奇異果嫁接栽培技術。

[返鄉青農
涂旭帆]
其實在台灣,台灣奇異果的原生種,其實就有滿多種的,大概就有四、五種,然後它從海拔,從平地然後到低海拔,然後到高海拔,其實它都有原生種,我們為什麼會選在比較高的地方種?原因在於說在高山的部分,它的病蟲害相對比較好管理。

涂旭帆並不是農二代,家裡也沒有田,因此剛開始,父母非常反對他務農,他堅持自己的理想和興趣,一個人上山租地種奇異果,順道種高山蔬菜謀生。

[返鄉青農
涂旭帆]
大家小時候總是有聽過,你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去種田,對啊,然後大家就會說,像我爸媽就說,你如果要種田的話,為什麼你要讀到碩士?你國小畢業就可以種了,可是我覺得不對的,其實農業它是有很多專業的所在。

[農場 場長
陸以寧]
很多的各種的誤解,就是譬如說,是不是它是一個不用門檻的東西,或者是它是不是很容易,但其實它一點都不容易,然後你需要就是知道相關知識跟技術非常多,然後其實做起來真的是很辛苦。

陸以寧是涂旭帆志同道合的員工,今年才二十六歲,原本讀的是會計系,大學時就發現自己喜歡農業,被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後,也是不顧父母反對,去年中毅然決然離職,上山來幫忙,這一待超過一年了,雖然薪水較少,卻賺得健康,跟著涂旭帆學習。

[農場 場長
陸以寧]
就是他就會很願意跟我講很多有關農業的事情,就是不只是種東西,還包括譬如說,像我去年剛來的時候,是採收的時候,像就是有一些很有趣的柬西,像我們會有奇異果,就是賣給大盤商,然後其實大盤是一個很神秘的市場跟運作機制,然後我想說,天啊,就是我從來不知道有這種地方,然後他們原來是這樣在賣東西。

[農場 員工
王姵縈]
從一開始的,整個奇異果的照顧,然後從我們一開始,冬天進來的時候,要開始做一個就是修剪枝條的部分,然後他一個一個步驟的帶領。

王姵縈也不到三十歲,是涂旭帆另一位員工,本來是大醫院的護理師,去年底辭職上山至今,也有務農的決心,他們都是台灣農業新希望,努力耕耘多年以來,逐漸得到家人的支持。

[返鄉青農
涂旭帆]
他們目前是,算是比較支持,然後也比較願意幫忙,但是他們還是,還挺擔憂的,因為畢竟現在,我們還是在起步期,現在才正要進入量產階段而已。在人家沒有看到你有量產,或是有產量之前,人家是不會相信的。

像我們這個啊,是,我們用台灣原生種作為它的砧木,然後這些都是台灣原生種的砧木芽,然後我們就是都要把它拔除。

這個藍色的膠帶是嫁接點,母株是台灣原生種,再嫁接商業品種,涂旭帆這幾年慢慢有產量出來,各地也陸續有農民相繼跟著種,他的心願是,讓更多農友知道,其實台灣本土奇異果好種好管理,再共同產銷。

[返鄉青農
涂旭帆]
像紐西蘭的奇異果公司,它也是很多農民去集結起來的,然後它才有辦法去開發更多的通路,然後它才有辦法去做更好的貯藏設備,或是更好的是分級包裝廠,這樣的話,可以把我們的,就是成本去降低,然後我們的損耗也會降低,然後我們最後的收益是會提高,我覺得台灣農民還,還是需要團結的。

涂旭帆也開發出奇異果醬、果乾,和奇異果冰淇淋等等商品,先準備好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模式。

[返鄉青農
涂旭帆]
未來目的是說,希望大家可以共同集結運銷,但是我們在農村,在生產水果的時候,一定會有很多的小果,或是裂果,或是瑕疵果。那如果把它做一個更有效的利用,所以就要開發更多的加工品,然後這些加工品的話,我會希望說,可以先把它開發出來,讓大家知道說,奇異果其實它還有很多的變化。

在涂旭帆心中,早有自己的計畫藍圖,雖然目前只是剛剛好打平,他看到的是未來發展的希望,尤其當果樹一年年成熟,產銷愈來愈穩定時,台灣本土奇異果,就有機會翻轉市場,成為主流。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