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知識,一般人最依賴的感官是眼睛,但視障者根本無法使用一般的課本,因而影響了學習,大部分的視障者要靠家人或是老師讀出來,透過聽覺來了解與學習,你可能也想到,還有點字書,不過點字書只有字句的描述,對於圖像、形狀、地理位置等,還是有其限制。因此一群視障生的家長,一同研究開發出純手工製作的觸摸式立體教材,透過各式媒材,製作出地理圖冊、數學教具等,並開設教具教材的輔導課程,不僅造福自己的孩子,也讓更多視障生學習環境變得更好。
一層層的抽屜裡,各種繽紛閃耀的水鑽、各式形狀的飾品素材,這些材料並不是要拿來做手工藝品的,而是要製作這一本本觸摸式立體教材。台灣地理圖、世界地形圖、地球儀,到各式各樣立體教具,全是出自於這些媽媽及志工的巧手。
[聲音來源
點譯部門設計品管組 組長
林惠娟]
那她像現在在組的部分是,為什麼它會先貼這幾個材質,像它是很薄的,你可以看到說這是最薄的,那因為你先貼高的話,你低的你就會不好組合,高的你比較厚的材質你再疊上去的時候會比較順,這樣子也比較不會影響說那整個面,那視障者去摸的時候,容易把薄的撬起來,所以我們會去依材質的不同去做調整。
黏貼技巧相當費工,必須注意紙張的厚薄、加上每個國家地理位置形狀都不同,甚至要標註首都的位置,連小小的島嶼也都要想辦法剪貼出來。桌上擺滿各種黏貼工具,因為每個小細節都不能馬虎,為的就是要讓視障的孩子學習無障礙。
[聲音來源
點譯部門設計品管組 組長
林惠娟]
其實會這樣做,其實很花時間,但是因為我本身是視障家長,那我們的小孩子,因為是全盲,他沒辦法去看,但是透由不同材質讓他去摸,你再指導他,他可以去理解,原來是這樣子的,他也可以透過這個層面去學習,並不見得有些東西,他就沒辦法去學習。
因為愛子心切,本來是家長們自己做教具開始,要讓孩子來學習,如今已經成立為一個點譯部門,成員有家長、志工,還有視障者在這裡擔任校對員。
一又四分之二乘三,箭頭,把一又四分之二化成假分數,換行,現在是點心時間,逗,每人可以分到一又四分之二個蛋糕,逗。
純儀現在在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擔任點字轉譯輸出人員,同時也負責校對觸摸式立體教材的內容,因為小時候資源較少,特別能體會學習的困難,她希望透過這份工作來幫助更多視障生。
[點譯部門 音樂點字轉譯輸出人員
蘇純儀(客籍)]
因為以前我們就是,圖的方面很多都是省略的,像數學,或者是地理方面,就是以前我們念書的時候,圖這個部分是比較少,就是空間概(念),就是那個空間概念還是,我那時候覺得不太容易理解,因為就是可能我覺得我自己的空間概念,不是很好,然後再加上因為圖,我們那時候幾乎很少在做,那我覺得就是來這邊,就是可以幫助視障小朋友去了解,一些圖,圖的一些不同,就是我們會做出不同的,讓他們好去分辨那個圖的樣子。
十多年前開始,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一群媽媽們發揮創意,漸漸開創出現在的點譯部門,更不斷突破,開發新教具,如今還將從傳統2D列印,進化到3D立體列印。
[公關企劃部 副主任
陳力瑀]
視障者在用的一些點字也好,觸圖也好,其實全部都是手工的,所以現在,我們現在慢慢的發展就是,2D、3D列印的這個部分,就是希望說可能藉由一些科技來輔助,那像以我們就是,現在,現在也會教視障者一些字型的一個辨認,所以可能比如說,力量的力,那到底是哪個力,是美麗的麗,還是厲害的厲,那這個視障者他也許不太能夠區分的出來,那我們就會教他說,這個可能是有一些部首,讓他認識一下,可能就會列印出這個字,字型,然後就是會有一些,加上我們有一些做一些加工,告訴他說,欸,從這個地方是,是正的開始,最上面的地方,然後他去,知道這個形狀是什麼形這樣子。
現在他們已經製作了台灣、中國、世界地理等圖冊。一套圖冊需要十多人的協助,至少要一兩個月才能完成。
[公關企劃部 副主任
陳力瑀]
其實很多人問說,欸,這個,做一本這個圖冊,大概要花多久時間,其實我真的沒辦法告訴你,因為我們的分工是,我們會先把所有的材料都先收集好,那,會,可能會再計算說,整個這個編排的一個,比如說顏色的區分,那我們先設計好之後,我們會大量的去剪,先把這個所有的區塊都剪好,剪好之後,有的同仁可能是負責這個部分的黏貼,有人負責這個部分的點字,所以其實整個圖冊做下來是,都是分工而成的,比較難去講說,大概是一冊做好是多久。
起初這些教具、教材只有幾個家長讓孩子在用,漸漸地,有許多家庭也購入使用,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在假日時也開設課後輔導班,教導家長及孩子如何使用這些教材。
那你摸整個台灣的形狀,你覺得像什麼,像什麼,像魚,像魚,哪個部,哪一個部位像魚的尾巴,這裡啊,魚的尾巴這麼小,這樣牠游不快吔。
雙手摸著圖冊的昱翔,從小因為腫瘤壓迫到視神經,導致全盲,家住桃園的他,一到假日母親就特地帶他到台北上輔導課,今天上的是台灣地理。
[視障學生
趙昱翔(客籍)]
因為如果是立體的圖的話,我覺得在上面的話,因為有些文,如果只是文字敘述的話,可能會看不懂,所以如果有圖的話,摸可能會比較摸得懂。
[視障學生家長
宋美惠(客籍)]
像,像你剛剛講的地理位置,以前可能,要買一個,我們自己去買一個,隨便的地圖回來,就拿,拿東西去黏,黏了讓它可以凸起來 小孩就知道說,欸 這是怎樣,哪個地方啊,自己去加工,現在他們就,就有做,做出來這麼方便的東西,真的我們,我們家長用很方便,教小朋友就不用說,啊 我又要去收一些東西,以後他會用到,又不知道會用到嗎。
協會除了開設地理課程、還有數學、作文、英文等輔導課,主要是因為一般視障生如果想要加強學習力,要找專業的補習班及師資,難上加難。
[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 理事長
王晴紋]
在這個部分我們,有時候我們家長,都常常感嘆說,有錢也請不到老師,那有錢到安親班,也沒有辦法得到,這個,這一個輔導,所以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說,開了一系列的課後輔導的課程,那裡面有包括了,譬如說我們的珠心算,它取代我們的,這個直式計算的那個方式,譬如說我們也有作文課、英文課,譬如說數理的部分,這個部分我們都有提供。
[視障學生家長
宋美惠(客籍)]
一定有困難,像我一般,像他有一個姊姊現在高中一年級,她從小到大要補習,老師可能,你就自己去找補習班就有,他,(弟弟)他去找補習班,我也幫他找過啊,一般的補習班,老師聽到他說,看不到,就說,唉 我沒有辦法教,對啊,就是一般我們要在外面,找到一般普通的補習班,老師大部分都說,他不會教,有困難,就,就好在有,有協會這邊,不然小孩子真的,也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
這個是她最喜歡的顏色,什麼是最喜歡的顏色,最喜歡的顏色,對,最喜歡的顏色,我認為你是對的,她會喜歡的。
像是英文課老師不只是講解單字和文法而已,還會詳細解說課本上的圖片,讓視障生相互練習對話,這樣他們也能融入課程的情境中。
[視障學生
鄭玉緯]
是有點字書沒錯,可是,老師他講的方式,跟視障生是會有一點衝突就是,可能他們好像,喔 這個圖在講什麼,也許點字本打出來,那我可以加入,可是有些點字本,沒有寫出來的東西,我就要靠我自己的想像力去想,後來,過了很久之後,我發現這個對我真的很有幫助,因為,本來一開始是,很多單字都是我沒聽過,或我沒學過,可是到後來,我國小開始,就慢慢認識這些單字,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類似預習的,就是類似預習的作用。
[英文課輔老師
傅玉璚]
不一樣的地方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教材通常都是沒有,沒有針對視障生所,所製作的嘛,所以我們自己必須要把,就是我們自己,必須要看那個圖,然後把上面的文字,然後自己打成講義給他們,或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看到圖,所以我們必須要講解一下,那個圖的狀況,他才會知道說,喔,那個情境到底是,發生怎麼樣的狀況。
有了家長、志工、及課輔老師的協助,視障孩子透過指尖的觸摸,了解世界,這一本本的手工教材教具,充滿愛的溫度。
採訪/撰稿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戴志明
- Jan 21 Thu 2016 17:35
472集-幫孩子摸懂視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