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公館鄉有一家小豆腐坊,堅持以天然健康的方式,手工製作,早上七點一開門,顧客就拿著鍋碗水壺前來搶購,有時沒先預訂,還買不到呢。之所以如此熱銷,除了豆腐師傅手藝精湛,用料實在更是主因,店家選用進口非基改黃豆、甚至是有機黃豆,最近老闆陳淑慧還找到台灣農民願意試種有機黃豆,供豆腐坊使用,雖然目前台灣有機黃豆數量少、成本高昂,但店家仍希望做到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也期待未來有一天,每天都能製作正宗「台灣味」的有機豆腐,讓鄉親吃到最新鮮、最美味的在地食物。清晨四點半天還沒亮,一般人還流連在甜美夢鄉裡,這家豆腐坊卻已經開工。
[豆腐師傅
吳國楨]
(黃豆)種類不同也會有差別,有些泡四個小時就開了,有些要(泡)六個小時。像這個就還沒開,(怎麼看它目前還沒好)(你怎麼看)這中間,這中間還凹下去
豆腐師傅熟練地將浸泡好的有機黃豆,倒進機器裡,加水、磨成生漿,瞬間滿室飄著濃郁豆香。
[豆腐師傅
吳國楨]
(有機和一般黃豆的)香味和它的色澤不一樣,對 它會比較香會比較甜,(那有機的顏色是會比較),比較偏黃色,(比較偏黃色)對
磨好的生漿開始加熱煮成豆漿,因為沒加消泡劑,還得手工撈出泡泡。
豆漿降溫後,豆腐師傅吳國楨加入天然鹽滷,用心仔細緩緩攪勻,
最後在檜木模具上鋪上白布,倒入凝固的豆腐腦,壓制脫水,忙了兩個多小時,濃純香的手工豆腐、豆干才終於誕生。
[豆腐師傅
吳國楨]
所以這樣子等於一個早上,了不起兩個人做就是六板豆腐啦,六板豆腐,然後24包的豆干,很辛苦。(以經濟效應來講這樣划算嗎)?當然不合啦,我們都在做賠錢的事,對啊。因為你賣貴一點,客人吃不起,那你賣便宜一點又不合經濟效益,所以一般現在市場上,沒有人要做這一塊,他們大部分都會用葡萄酸內酯啊,或者是石膏去做,所以鹽滷就是,簡單來講,費工費時,量又不大。
堅持以天然、手工的方式製作好豆腐、豆漿,料好實在,大受歡迎,但因為產量不高,七點不到,顧客便帶著水壺上門搶購絡繹不絕。
[顧客
劉惠珠]
我先生都吃這邊的,對啊,就吃習慣了,因為這種口味很濃郁、很香醇,就不會想(換家)了,雖然沒放糖,還是很好喝。喝了這邊的就會好像會上癮一樣。
[顧客
劉家綺]
他的豆漿實在是很濃、很好吃,你知道嗎,連我的女兒也很愛吃,因為她在北部上班,有時候會叫我來買豆漿,像今天,她今天要回去竹北上班,她就叫我說幫她先買起來這樣,真的是超濃,豆腐也是很好吃。
這家小豆腐坊,平常就以加拿大進口的非基因改造黃豆當原料,假日還會使用更高檔的有機黃豆。
[豆腐坊老闆
陳淑慧]
有機的豆子,它確實品質(上)是真的高出很多,它的蛋白質組成,它吃起來的口感,還有它的那個香氣,真的是一般的黃豆比較沒有辦法比擬的。那非基改(黃豆)就是說,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取得一個還算品質算還不錯的。
因為原料講究,成本較高昂,自然得反應在售價上,但陳淑慧也一度擔心消費者無法接受。
[豆腐坊老闆
陳淑慧]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有一點擔心,因為這個,一個豆腐價錢可能就比一般市價多了一倍,那可是吃過的人他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感覺,所以就比較沒有這個疑慮。
[顧客
劉家綺]
一開始,我也是覺得說,30元(的豆漿量)沒有很多你知道的,後來吃一吃,這樣30元不貴,很好吃,真的很濃很香,超濃的。
[顧客
劉惠珠]
其實我們現在講求健康要是說貴一點點,我們是無所謂,只要健康的話,那總比外面的喝了便宜一大堆便宜十元的,喝起來跟這個(比),當然是寧願價格高一點也不會貴到哪裡啊
4月29日是豆腐坊的大日子,這天他們首次,嘗試以台灣本地生產的有機黃豆來製作豆腐。
[豆腐師傅
吳國楨]
(台灣有機黃豆)漿沒那麼黃啦,會稍微白一點,香味的話,不會比美國的差太多啦。
台灣加入WTO後,在地黃豆生產稀少,更遑論有機黃豆,陳淑慧尋尋覓覓,終於找到雲林農民楊協翰願意試種有機黃豆。
[豆腐坊老闆
陳淑慧]
我們其實就是因為做了豆腐之後,然後就會更加關心說,台灣到底有沒有台灣的黃豆,因為WTO之後,因為雜糧作物國外進口就是很便宜,台灣沒有競爭力,所以農民可能這幾十年來都很少人種,希望說藉由這個豆腐坊的開張,那我們開始能夠去用一些台灣的有機黃豆,那慢慢把這個,台灣我們很常吃的這個雜糧作物,慢慢把它恢復起來。
拿著自家生產的有機黃豆,楊協翰自嘲和美國有機黃豆比起來,簡直是超迷你,然而這些本土黃豆對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來說,可是踏出了成功的一小步。
[有機黃豆農
楊協翰]
我覺得是應該是它的,實質上的意義和價值的問題,意義和價值就是站在它對這個台灣的未來,和它對台灣的貢獻是有多大的差異,我是在這種心態下想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然後我就下去做了。
不過和外國黃豆比起來,台灣種植黃豆的成本幾乎高出近五倍。
[有機黃豆農
楊協翰]
現在種黃豆的話,如果說它的價格是(進口黃豆)五倍的話,外面(消費者)要接受的程度還很差,那如果說,(價格)只有兩倍到三倍的話,種黃豆的(農民)無法接受,他們的成本,不符合成本,真的是在,走在兩難的尖端。
[豆腐坊老闆
陳淑慧]
我覺得不能用現在的成本來衡量將來的成本啦,因為現在其實是在推廣期,那你所有的東西都是物稀為貴,那如果越多農友種,那他的採收,他的就是整個耕作方式,他可以有一部分機械化去取代,那人工成本下降,所以其實這是可以期待的,那我們覺得說,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時間來促成
因為有豆腐坊的支持,楊協翰決定,秋天要擴大面積繼續種有機黃豆,苗栗在地的農民也興致高昂想加入種黃豆的行列。
[有機黃豆農
楊協翰]
確實是有幫助,所以我這一年的秋季我會增加到一公頃,那上一次是種四分地,那這一次是種一公頃,那這個黃豆它的市場,它的需求很大,它的用途也是很廣,所以應該是,台灣種黃豆應該是可行,因為它的水量要用的很少,差不多水稻的三十分之一就夠了,對。所以在水資源現在歷久慢慢的缺乏的話,應該未來是走,(種)小麥跟黃豆(的趨勢)。
[苗栗農民
張智傑]
因為他們已經想要採購我們的東西的時候,那當然會更加強我們去種植的這個意願,雖然以前本來就想要種,那現在會更想要去種,對,這個是當然是一定有一個幫助,一個助力在 對。
從生產到製作皆得來不易的台灣有機豆腐,溫熱上桌,請大夥試吃,軟嫩綿密的口感香醇濃郁的豆味,讓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滿足感。
[陳淑慧的父親
陳繼雄]
味道跟市面上買的差很多,這個比較濃又香,尤其是我們這個是做有機的,所以對身體比較健康。
[豆腐坊老闆
陳淑慧]
我們覺得,豆腐它其實是非常高蛋白質的食物,那其實它不太可能離開就是做的時間太久,它應該做好要趕快吃,那它才能夠保持那個新鮮跟美味,所以我們的想法,並不是希望這個豆腐坊把它變成一個量化,很大工廠型的一個方式,而是希望說,藉由這樣的舉動,那有更多的農民,他可以去種,那(有)更多的社區型的這種小小豆腐坊可以起來,那就由社區居民他們自己去決定,他們可以怎麼做,或者是,他們有人可以來學這個怎麼做豆腐的技巧,然後讓更多的這種小豆腐店可以開張
一粒台灣生產的迷你小黃豆,一塊天然手工製作的方正白豆腐,看似既簡單又平凡的食物,背後卻蘊含著一群人無與倫比的信念與堅持,一家小小豆腐坊,正在默默實踐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糧食革命。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May 10 Thu 2012 11:27
279集-有機豆腐台灣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