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對許多人來說只不過是兒時的玩具,但對謝金鑑來說,卻是改變他人生的關鍵,熱愛放風箏、手工製作風箏超過六十年的謝金鑑,曾經走遍歐、美、南非展覽風箏,並榮獲國內外數百個大獎,今年還得到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謝金鑑的製作風箏注重力學,重視對稱與均衡,兼具藝術與創新。高齡85的他說,只要還能動,就要繼續做風箏,當個風箏老頑童。<用力點,用力摺差不多八次比較好。一定要貼在正中央。>

頭髮斑白,今年高齡八十五的風箏大師謝金鑑,在台上示範紙風箏製作的訣竅。台下的大、小朋友一會兒剪、一會兒黏,要做出自己的蝴蝶風箏。

[民眾
李錦松]
支架要在正確的位置,這像飛機的機翼,壓一下風吹時風箏可以高升。

年紀大一點的民眾藉著動手做風箏,回味童年時光,也有父母帶著孩子初次體驗做風箏的樂趣。

[民眾
郭淑貞]
一般都是那種比較大的那種對啊,要不然就是,外面的一般都是那種就彩繪風箏之類的,就是那種比較大的塑膠的,對,沒有做過這種紙的,對 第一次做,很新鮮。

[民眾
鍾明文]
我們以前都用報紙,然後剪一剪用香枝來做支架而已這樣子。那種放風箏其實有一種喜悅,就跟謝老師講的一樣的道理,(他)說你把風箏放起來是一種喜悅,真的是有那種成就感,帶給孩子一點樂趣,因為他們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東西了。

今年得到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的風箏大師謝金鑑,生長在以九降風聞名的新竹,從小就對放風箏製作風箏有濃厚興趣,21歲自行研究風箏,作品造型精巧、色彩鮮豔,其中大型的龍頭蜈蚣風箏更是令人嘖嘖稱奇。

[風箏協會理事長
戴南洋]
他這個(風箏)是很創新,他做的龍風箏,可以說是全世界唯一,最長、最大,這個打破(紀錄),可以說,可以拿金氏(世界)紀錄了

[風箏大師
謝金鑑]
我做一隻龍不用平衡桿,如果沒有平衡桿,像蜈蚣,一百隻腳是不是,那沒關係一樣可以飛,龍頭蜈蚣(風箏),我去香港放,(觀眾)一直拍手,要有點技術,有困難,沒那麼簡單,那是很困難的造型

<中心點對平衡很重要。像做衣服量身一樣。>

謝金鑑做風箏的好本領全靠自學,就連風箏上的圖案也是自己照著相片臨摹。他手工製作風箏超過一甲子,「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態度,始終不變,這樣的執著,常讓他連作夢都還在研發風箏。

[風箏大師
謝金鑑]
(連)睡覺都不甘願,絕對試幾十次,慢慢試,看是肚子痛還是頭痛,開藥給它(風箏)吃還沒效,就是得了癌症就沒辦法了,就換別款造型。像我現在也還在一直想呢,頭腦不動會生鏽。

[謝金鑑女兒
謝秀玉]
很多人在看他的風箏他就很高興,特別高興,不吃午餐、不吃飯他都沒關係,他肚子不會餓。

謝金鑑早年也常帶著太太出國比賽,做國民外交,甚至教老外做風箏,不會說英文的他自有一套教學方式,直接實作示範,讓學生一目了然。

[風箏大師
謝金鑑]
我也不會英文你知道嗎,我像啞巴一樣比給你看,你來做一做回去後我再去看做得對不對,NO、OK,簡單的溝通,做好(風箏)很會飛,(老外)還叫我簽名喔,黑人也一樣,簽名,那我就很開心啊。

[謝金鑑妻子
戴菊妹]
去了二十幾個國家,跟著他去啊,夫妻倆去。很有趣啦,教小孩子很有趣,教他做風箏,此起彼落,很有趣就對了

謝金鑑靠著風箏享譽國內外,甚至外銷養家活口,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少人願意學做手工風箏,老師傅不免擔憂著,這項傳統手工藝的失傳危機。

[風箏大師
謝金鑑]
就沒有幾個人想深入學習,只有我的小孩,多少學一點,像以前要去放風箏,做風箏要幫忙、當助手,他多少有學到一點,只是說這也沒出路了啦,會越來越沒落。

[謝金鑑女兒
謝秀玉]
我爸爸他是年紀也大了,(技藝)再傳也有限,所以我會盡量跟他學,學多少算多少

<要這樣拉、放、拉、放,不要這樣扯,不要太用力,輕輕的,風來就像釣魚,慢慢放。>

雖然頭髮斑白,身子骨孱弱,但說起一生最愛的風箏,謝金鑑的眼裡滿是光采。被稱為風箏老頑童的他說,只要還能動,就要繼續推廣風箏讓夢想滿天飛。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