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一千兩百公里,豐富的海洋生態造就了台灣多元的生物樣貌。其中西部沿海,有一種極為獨特的「藻礁」地形,分佈面積最廣的,就在桃園縣觀音、新屋的沿海地帶,約有四公里長。這些藻礁歷史久遠,最久的可能超過六千年,不但是天然的活歷史,更孕育了多樣的海洋生物。可是台電跟中油公司,卻選在這麼珍稀的藻礁地形上施工,千年地質遭到怪手毫不留情的開挖。當地居民驚覺事態的嚴重,決定站出來保護藻礁,捍衛家鄉的生態環境。[保生社區規劃師
溫梅香]
以前我們來這邊看這個海岸,有很多的海螺或是魚,或是牡蠣很多都生長在藻礁,附著在上面成長。

[保生社區志工
周廖英妹]
一個晚上賺兩、三仟元,三、四仟元,以前很多的時候,或者四、五仟元,現在去撈(鰻苗)都撈不到了,被破壞光了。

[保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 周運貴]
藻礁以前還有生長海菜,我們以前的農村比較缺乏資源,都會摘那些海菜給豬吃,

這裡是桃園縣觀音鄉保生村的海岸,退潮的時候,就可以看見這長長一片學名為「藻礁」的礁岩,當地人稱之為「咕咾石」。過去、許多保生村民都靠這片藻礁維生,在這裡撿拾海中生物、撈鰻苗。遠觀藻礁、通常顏色會偏黑,走近後就會看見礁石上各種顏色的藻類。生態專家證實,這片藻礁形成歷史已有數千年。靜臥在台灣西北海岸幾十個世紀後,三個月前、這個幾千歲的藻礁生態、出現巨變。
<記者Stand>
現在記者在藻礁這邊,隨便一個積水小洞一撈,看到的螺貝都是活的,可見這裡生態的豐富性,在觀音外海這邊雖然藻礁生態豐富,在後方中油的工程卻日以繼夜趕工,到底對這裡的生態會產生什麼影響,許多村民都很關心。

[保生社區規劃師
溫梅香]
現在環境的污染,尤其這陣子公共工程建設對環境的破壞,像岸邊的麻黃樹一直死那麼多,尤其現在中油要埋管 、挖掘藻礁,對這種像這麼大片生態的破壞,真的、我個人覺得是很心疼的一件事情。

二十多年前嫁到保生村的溫梅香,因為看到住家附近的電塔、電纜越來越多,海岸線也起了很大的變化,開始投入社區工作。她還成立社區工作站,向村民宣導環保及社區意識。

<像藻礁要幾千年才會形成,晚上也日夜趕工,他說六月份,反正他就是要趕在颱風季來臨之前。行文、政府那邊還沒有行文下來他都已經趕工結束了,行文下來也沒用啊。>

這是保生社區發展協會定期的討論會,最近大家的話題,都圍繞在藻礁生態遭到破壞,部分村民把茅頭指向台電跟中油,認為台電大潭電廠的設立,破壞了海洋生態,造成外海鰻苗數量大減而影響生計;承包電廠天然氣管線工程的中油公司,更讓藻礁生態面臨浩劫。面對居民的指控,台電跟中油公司都強調、他們於法有據。

[台電北部施工處
處長 黃樹培]
我們大概是八十七年三月就已經環評通過,當然那時候的版次到現在因為一直在修正的話,我們會一直找最嚴格的這一部分,我們整個來做修正,而且從環評一通過以後,每年環保署都會來做追蹤。

[中油公司
副總 朱少華]
當初在環評的時候,並沒有說藻礁是必須特別保護的,這一點要特別聲明,但是今年的五月一號,有人說我們這樣破壞藻礁太多了,所以我們中油公司也從善如流,把原來斜開挖的十二公尺,改為垂直開挖四公尺,等於說我們破壞藻礁已經達到最小的範圍。

台電與中油兩方都強調,已盡了最大努力維護生態,中油公司甚至表明、工程結束將會認養整片觀音外海的藻礁,但部分保生村民認為,環境生態和居民生計的損害,早已無法補救。

<這個油是什麼油啊?中油的漏油!柴油是嗎?這個是重油!可能是石油吧,是啊。>

在保生村住了一輩子的周運貴,過去都會到藻礁附近網魚、撈鰻苗以貼補家用,但是現在放在海水裡的漁網,總是會沾到油污,各種漁獲量大減。看到居住的地方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他也開始投入社區生態的保育工作。

[保生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 周運貴]
這些藻礁讓我覺得,可以說是台灣少有的地方,要我們保生村才有這種藻礁,以前我們都沒有好好珍惜它。

台灣的海岸線長達1200公里,藻礁地形加起來卻不到十公里,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卻是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藻礁礁體具有保護海岸與陸地的功能,很多生物也依賴藻礁生存。許多環保人士表示,如果為了經濟理由破壞藻礁生態,這將是台灣的一大損失。

[荒野保護協會
講師 林智謀]
客家文化一般都是以丘陵為主,但是很難得我們台灣有屬於海洋的,他們在那邊譬如說會去採集、海邊的採集,有一些貝纇,甚至他們會在那邊撈鰻苗,很多屬於海洋文化,甚至有一些養殖或是什麼,這些其實都是依賴著藻礁的環境,它背後所孕育出來的那種整個生態系統,如果說像這樣的環境一被破壞的時候,那它連帶的一些生態系統,包括這些文化,就會被消滅掉。

[桃園縣環保志工
莊春菊]
當時我知道中油,將在新屋溪口外的藻礁,做這樣的建設時,內心是十分的難過,因為藻礁這種自然的景觀,其實它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形成的,它必須經過非常長的時間,才有辦法變成今天的樣貌。

<會傷心!以前整個高度差不多兩層樓高現在夷為平地。>

十四年前、還在國小教書的莊春菊,在保生村沿海發現十多棵水筆仔,就開始跟先生在新屋溪口及保生村海岸進行長期生態研究。書櫃上與電腦裡堆滿各項生態數據與數萬張相片,也讓他們發現令人痛心的事實。

[桃園縣環保志工
莊春菊]
普通一年,大概海岸線向內陸退縮,差不多有兩公尺,開發之後,速度就加倍,這些紀錄裡面,就有一個統計表,就紀錄呈現出來,大概在民國九十年之後,就一年差不多退縮五公尺。

大潭電廠、以及藻礁北岸的台電堤防三年前開始施工後,保生村海岸線也同時迅速向內陸退縮,部分侵蝕嚴重的土提斷面僅剩不到十公尺,脆弱的土堤後方就是村民的魚塭,政府不斷花錢放置沙包和消波塊做為防護,許多防風林與土堤卻仍岌岌可危。

[荒野保護協會
講師 林智謀]
桃園這邊很重要的就是東北季風,東北季風會把海床很多的沙,會把它漂到岸邊來,所以每年大概有半年的時間沙會流失,然後再半年沙又補回來,像這樣的情形,做了一個堤防,它有突堤效應的時候,就變成很多的沙會被攔截

[台電北部施工處
處長 黃樹培]
在環評的時候我們有講到說,提到將來台電要怎樣來維持海岸線的穩定度,但是這種東西一定要讓我們整個機組運轉一段時間,我們才能夠做最後的確認,因為這個牽涉到設計的問題。

雖然台電一再保證,對海洋生態的傷害將減到最低,但是居民卻感受不到。捕魚補了四十幾年的吳福祥說,三年前開始,保生村外海就抓不到什麼魚了,他只好把捕魚的小船賣掉,原本村民的一大經濟來源-鰻苗群,現在也幾乎不見蹤影。
[保生村漁民
吳福祥]
鰻苗有隨潮性,當東北季風來臨時它就跟著風走,它淺淺的跟著海流走,興建了四百公尺堤防之後就不會隨海流而來了。

<它是這樣的形狀啦,漁網這樣張得開開的圓形的,變圓形後魚被灌進去就一直這樣進來,到後面就可以收網了。>

面對未來恐怕無魚可抓,自己甚至成為觀音鄉的「末代漁民」,生性樂觀的吳福祥笑笑不在意。不過看到倉庫裡頭閒置多時的魚網,心裡難免失落。生態的劇變、傷害的豈只是漁民生計,人、海洋、陸地,幾千年下來的和平共存,又是誰永遠的毀壞了它們間的平衡。
純樸的保生社區,如今各地開始豎起一面又一面的工程告示牌,而保生村不斷模糊的客家農漁村容顏,恐怕也將像藻礁外海、那些早已不知去向的鰻苗群一樣,成為絶響。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吳湘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