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吃香蕉嗎?吃香蕉要剝皮,這件事連猴子都知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介紹一種香蕉,連皮都可以吃。這是南投縣中寮鄉的農民賴傳貴種的有機香蕉。據說這種香蕉皮吃起來脆脆的,味道很像小黃瓜,所以又叫做「脆皮香蕉」。透過網路行銷,這種脆皮香蕉賣得很不錯,而且建立了相當的口碑。記者羅弘昇、范群宏要告訴您,連皮都能吃的香蕉,到底是怎麼種出來的。(皮肉)一起吃比較有味道,如果只有皮就比較淡,脆脆啦。>

您沒有看錯,這些人真的在吃香蕉皮。這是48歲的中寮鄉蕉農賴傳貴,種的有機香蕉,因為不灑農藥,也不用化學肥料,連皮都可以直接吃。而且香蕉皮吃起來脆脆的,口感就像小黃瓜。

貨車走在蜿蜒的產業道路上,經過大約一公里的顛簸。眼前這個雜草叢生,不時還可以看到,蜘蛛結網的香蕉園,就是賴傳貴的自然農園。



俐落地用鐮刀把香蕉樹上的枯葉割下,他告訴我們,這是為了防止蟲害。



[賴傳貴]
我現在試做的耕作方法,它是自然農耕法。(草)用割的,那邊比較矮的用鋤的,或是用機器割,這樣我們慢慢減少,對我們人體不好的東西。

因為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兩甲大的香蕉園,平均每個星期就要除一次草。種香蕉種了二十幾年的賴傳貴,三年前因為朋友的鼓勵,開始採用自然農法耕作。捨棄用了多年的農藥跟化學肥料,雜草自己動手割;香蕉樹長蟲也要自己抓。

[賴傳貴]
鋤草的部分來說,勞力就多出來了,我如果灑除草劑,我可以撐很久,(草)慢慢死啊,再來沒有用農藥,是不是你的蟲害就比較厲害。任何事情都要用手工,變成說勞力多出很多倍。

賴傳貴的香蕉園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蜘蛛,走在蕉園裡得時時提防,別碰壞牠們結好的網。這些蜘蛛可都是賴傳貴的好朋友,因為蜘蛛會幫忙吃害蟲。
對於叢生的雜草,他也不會趕盡殺絕,這是為了要幫土地留一些生機。



盡量採用最不傷土地的方法來耕作,賴傳貴很高興自己,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現在正是香蕉的產季,香蕉樹上結實累累,在採收前的兩個月,得一一幫香蕉套上袋子。



這麼小心翼翼,所以種出了連皮都能吃的脆皮香蕉。



帶著今天的收穫,賴傳貴再帶我們,去他最近才新開闢的香蕉園。這塊地原本已經荒廢了三十年,一般人不屑一顧,但在賴傳貴眼中卻是難得的寶。因為他知道,這塊地三十年沒有受到人為污染,是實施自然耕作最好的土地。



新開發的香蕉園,賴傳貴打算讓它成為,有機香蕉的示範園區。半年前他開始整地時,就認真做紀錄。從種植、施有機肥到除草方式,每一個環節都有詳實的文字紀錄。問他這麼辛苦做什麼,賴傳貴說,只是為了讓消費者吃的安心。

[賴傳貴]
我一直做紀錄,我要讓別人知道是如何做的,因為這樣的東西,變成有沒有誠信的問題,你用什麼來證實給人看,所以剛開始做一定很困難的,因為這樣的東西,人家看不到。

用自然農法種出來的香蕉,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價錢也比普通香蕉來得貴。然而,可以連皮吃的香蕉,剛開始市場接受度並不高;不過一直求新求變的賴傳貴,現在又學會網路行銷,總算打開通路。



七十歲的廖修霖,年輕時曾經擔任美軍翻譯官,後來在美國從事貿易,九二一地震後才回到台灣,在南投中寮定居。很有生意頭腦的他,不忍心看到當地農人,辛苦耕作的成果,受到中盤商剝削,因此幫助農民開網路商店,推銷中寮的農產品。




[廖修霖]
中寮的東西(農產品)是很好的,過去他們這些農民,他們會生產但是不會賣,沒有一個組織,來替他們推銷農產品。所以這個網路,我們用網路商店街來開拓,目的是說,讓更多的人知道,因為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說,中寮的香蕉那麼好吃。

透過網路,賴傳貴的有機香蕉越賣越好,一斤可以賣到24塊,是之前的兩倍以上,而且又少了中盤商的剝削。賴傳貴辛苦有了成果,繼續為他的有機香蕉而努力。

除了辛勤耕耘他的香蕉園,賴傳貴也用心灌溉,中寮的客家文化。擔任客家協會理事長的他,每星期天晚上,都會邀集當地的老人一起唱山歌,一來聯絡感情,二來讓客家歌得以傳唱。

[巫先土]
下一代要讓他傳承下去,不要說下一代以後,沒有這個環境去做,以後下一代就不會講(客語)。



每個禮拜有兩天,賴傳貴都會義務,到當地的小學教客家話。教材全是賴傳貴自掏腰包添購的。雖然全校師生,只有一百人,不過操場就是教室,大家一起學,格外溫馨。

[賴傳貴]
我現在用童謠為主,童謠為主來讓學生,他會有興趣,用唱的學起來比較快,唱的時候,教童謠的時候,我們用童謠的內容,延伸到會話。

[中寮鄉爽文國小
學生 徐偉哲]
原本都是不會講,學一學就有一些基礎,會講一些。

[中寮鄉爽文國小
校長 吳景琛]
我們的小朋友比我預期中,學習得快又好,因為我在想過去他們沒有基礎,在家裡只有少數人,跟父母親有這樣子,平常有對話,經過一段教學之後,發現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很強。

[中寮鄉爽文國小
學生 陳俊穎]
我在學校學客家話,回去教妹妹唱,一句一句教她,妹妹也一句一句學,(妹妹學的好不好),好。

卸下有機香蕉農的身分,賴傳貴是個,努力傳承客家文化的園丁,不論在哪一個領域,他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香蕉的故鄉 中寮,他找回最自然的耕作方式;也在中寮這個客家庄,找回漸漸流失的客家文化。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范群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