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606-676集(2019年) (2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近年開始有地方組織,以手作步道的方式守護環境,他們憑藉著老經驗,因地制宜並運用技法,在山林間修復古道,新竹縣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就號召在地鄉親,加入修築步道行列,台灣千里步道協會表示,手作步道不只是工法技術,也是對水泥工程步道的反思,希望在友善環境,珍惜運用在地智慧,及傳承文化等面向上,向大地致敬。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蓮的鯉魚潭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就在鯉魚潭往西邊望過去的木瓜山一帶,森林資源豐富,日本人以「無盡藏」來形容這個地方,1931年,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取得經營權後,開啟了此區長達一甲子的伐木歷史,也就是後來的「哈崙」。後來,哈崙工作站經過歷史的滄海桑田,裁撤都已經30年了。不過,因為捨不得這麼特別的在地文化遺產,2008年開始,林務局花蓮林管處和東華大學團隊合作,就針對花蓮的三大林場,林田山、哈崙和嵐山,進行調查,先前已帶鄉親認識了林田山和嵐山,這禮拜,一起跟著花蓮林管處所提供的《無盡藏。哈崙時代》紀錄片,一窺哈崙的前世今生。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崙工作站,位於海拔2000公尺的深山,曾經聚集有500多人在此生活,過去搭乘索道、運材軌道,大約1天的時間,就能抵達哈崙工作站,然而,停伐了30年後,索道早已停用、軌道也變形坍塌,調查團隊得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徒步上山,每次來回一趟就要10幾天,把山上的影像帶下來,要讓更多人可以認識自己腳下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拿藝術當飯吃,並不容易,作為一生的職志,更需要勇氣,童鈺華曾是客委會築夢計畫第一屆得主之一,在一個月內走訪四、五十間博物館,完成計畫回台灣,協助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開館策展,但仍一心想開創自己的藝廊,就到高雄市鹽埕區舊聚落巷弄,開設獨立藝文館,走過三年,確定自己不會餓著,下一步,要把這裡當平台,幫助各個創作領域,找到未來發展方向。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新埔是全台宗祠最密度的地區,也有相當多傳統伙房,經營半世紀以上的老店就有40多家。八年前,新埔鎮進行都市計畫時,擔心老街區會受到衝擊,新竹縣政府與新埔鎮公所,推動了宗祠博物館聯營策動營造計畫,以文化底蘊來發展文化觀光,接著又針對在地的傳統老店進行改造計畫,從門面、招牌再到產品升級,希望軟硬體一同改造,輔導店家與時俱進,並保留傳統特色,希望傳承好幾代的老店能夠永續經營。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苗栗縣三灣鄉面積52平方公里,大約等於台北市文山區加上南港區,人口數卻不到七千人,然而這樣的偏鄉圖書館,去年每人平均借書15.4本,比台北市的4.9本,高出三倍以上,連續三年蟬聯教育部全國愛閱之城第一名!三灣圖書館除了春節,全年無休,以用心、親切服務,吸引鄉親不斷回流,更有許多家長從外地帶小孩去尋寶,一個全鄉近九成務農的鄉村,卻是去年全國最具閱讀競爭力的地區,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客家基本法和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客語為國家語言之一,在客家人口達二分之一以上的地區,客語為主要通行語。有鑑於在客家會議、研討會或國際場合,客語口譯人才不足,客語未能在各項會議中充分流通,為讓民眾有以客語發言之權利,客委會自去年起辦理「客華口譯培訓營」,希望培養客語口譯人才,營造友善客語環境,去年培訓營中,有31位口譯員考評合格,不過,口譯員坦言,現場口譯,難度相當高,聽力、理解度、記憶和速度,全是考驗。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聽過葡萄酒的品酒師,品酒及杯測,都是為了風味而產生的專業技術,為了測試咖啡豆的品質,杯測師會運用杯測鑑定標準,判斷咖啡優劣,然而想當杯測師可不簡單,須有敏銳的嗅覺與味覺。金鐘廣播主持人劉玉嬌,6年前投入咖啡領域,還考取了杯測資格,開了一間咖啡館。中年轉換跑道的她,結合咖啡與廣播專業,開闢專門介紹咖啡的廣播節目,在空中漫談咖啡,每天沉浸在香氣撲鼻的咖啡世界裡。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蘆筍汁,是台灣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全世界也只有台灣把蘆筍製成蘆筍汁,民國六十年,台灣曾是外銷蘆筍罐頭的蘆筍王國,後來因為生產成本增加,而停止加工外銷,逐漸走向沒落,目前台灣蘆筍七成仰賴進口,但也因為價格穩定,讓不少返鄉青農選擇種起綠蘆筍,原本在竹科擔任工程師的羅然中,一年多前毅然回鄉種蘆筍,他和一般農二代不同,從小就沒有接觸過農事,卻一心想當農夫,結果短短不到一年,就把綠蘆筍賣進知名大型量販店。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524日,是大法官做出第748解釋的2年期限,特地選在這天到來前,有一群人在苗栗舉辦很特別的「511苗栗愛轉來平權遊行」,爭取能以行政院版本中,以「同性婚姻」為名義,保障同性法律關係,除了守護婚姻平權,更希望同志議題,能在苗栗這個被認為相對保守的地方,獲得更多認識與討論。這場遊行獲得不少在地青年響應,有人認為在苗栗縣,談論同志議題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透過辦講座、規畫書展等方式不斷與社會溝通,更能讓公共議題在生活中蔓延,開啟更多討論的空間。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等三大林場之後,花蓮的林田山,可說是台灣的第四大林場,日本人稱這裡為「森坂」,日語發音是摩里沙卡,意思就是長滿林木的山坡,光復後,改稱為森榮。藉由鐵道、流籠,林場工人得以深入到海拔2500多公尺的地方伐木,而山下則是有占地10幾公頃的員工宿舍群聚落,不論是學校、娛樂場所、福利社等都有,生活機能完善,全盛時期,聚集超過2千人,客家人約占一半,每年的迎媽祖更是聚落裡的盛事,後來因為人口外移,迎媽祖停辦多年,去年開始,在林田山林業文化協進會的努力下復辦,希望藉此,找回林場人曾有的感動,也找回林場後代子弟,讓聚落,可以是充滿生活感與文化的地方。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勿忘影中人》單元,這個月要帶大家認識桃園龍潭的西裝老師傅曾萬村,他早年曾經遠赴日本洋服學校取經,還經常出國比賽,奠定精湛的製作技術,甚至研發出「投影量身法」,利用簡單的光學原理,就能精準地測量出顧客的身材,裁剪出合身又好看的西裝。先來回顧2009年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年過後,這位多次在各大西服比賽中獲得金牌獎的「金牌師傅」曾萬村,已經70多歲,他在桃園龍潭開設的西服店,招牌仍亮著,只是大多店務已交給徒弟打理,偶爾曾萬村還是會到店裡巡視,服務顧客,由於近年來韓流風盛行,加上許多婚紗店推出平價西裝,嚴重衝擊訂製西裝市場,其實曾萬村經營的西服店附近,原本有20家西服業者,如今只剩下他的店仍屹立不搖,帶大家來看他是怎麼辦到的。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家,總能給人踏實的安心感。有一群人將這樣的感受揉進麵團裡,充分運用台灣在地食材來製作點心。原本在外地當英語老師的韋向晴,回到家鄉苗栗,運用不同節令的在地水果,研發新口味的西式甜點;剛從法國巴黎學藝歸國的徐曼庭,則是將法式甜點大膽加入客家特色,做出桔醬費南雪、東方美人茶巧克力塔;外派中國工作的劉政熾,回到家鄉和太太賣起包子饅頭,堅持使用天然養生的食材,做出好味道。這三個故事主角都將台灣味與好手藝完美結合,他們希望顧客像是回到家一樣,不須擔心食安問題,吃得安心。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廖明世,讀的是機械科系,做過工程、科技產業和土地買賣相關工作,10多年前,愛吃水果的他,在卓蘭買下了大片的果園,想自己種、自己吃,退休可以好好享受田園樂,不料卻誤打誤撞,幫地方寫了農村再生計畫,從此與農業結下不解之緣,也從中發現農村的產銷難題,106年他幫農民把水梨賣進給科技廠,成績亮眼,進而讓農委會水保局台中分局邀請他擔任「台灣山守現農村再生協進會」總會長,從此投入推廣無毒農業的不歸路。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鸞堂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有個源頭是竹東、芎林的客家地區,因為扶鸞戒煙而興起,進而散布到全台。位於屏東萬巒的廣善堂,是六堆地區最早的鸞堂,相傳是在清朝光緒年間,廣東蕉嶺縣的貢生鍾子華來台遊歷時,奉來三聖,也就是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的香火,最早是在信眾家中供奉,幾年後才集資建廟,扶鸞著善書,教化信眾,成為萬巒地區的信仰中心。1950年出生的萬巒廣善堂堂主謝熾和,初中時即常參加鸞堂活動,退伍後正式入堂,六年間就由記錄生開始,到擔任正鸞生,是目前國內少數還能出口成章、即時作詩的鸞生,帶您一起來了解扶鸞這項文化,與鸞生的故事。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每年平均總雨量大約900億公噸,但因為山高水急,可供使用的水源不到五分之一。到了每年春夏交替,如果梅雨量不足,往往要面對限水窘境,台灣工業用水約占總用水量的10%,以竹科為例,近幾年來積極推動節水措施,要求科技大廠一滴水至少回收使用三次,去年成效是一年省下約三座寶二水庫!記者鍾雄秀、羅應展這次進入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大廠及鋼鐵產業,實際拍攝這些高耗水企業如何節水,努力讓水資源重複循環使用。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統計,目前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垃圾進入海洋載浮載沉,隨著洋流在各大洲海岸造成汙染,引起國際關注海洋廢棄物議題,台灣四面環海,許多環保團體及地方政府,也時常發起淨灘淨海行動,要喚起民眾環保意識,近兩年全台淨灘活動超過2萬場、參與人次近40萬,清理的廢棄物超過7000噸,這些海洋廢棄物中超過9成是生活及漁業塑膠製品,其實各有回收再利用的價值,公部門正嘗試串連起環保團體和塑膠產業合作,建立循環經濟模式,提高廢物再生的價值。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幾年快時尚興起,以低價、款式多為特點吸引消費者大量購買,但消費者容易喜新厭舊,過時的衣服失去了價值,就可能成為廢棄物,造成資源浪費。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丟棄7萬2千噸的舊衣物,相當於每分鐘丟棄438件衣服。原本在台灣服裝界工作的陳冠百,有感於時尚產業已成為全世界第二大汙染源,因而成立一家社會企業,以廢棄丹寧布料重新打造時尚產品,達到零廢棄目標,她更和二度就業婦女、腦麻兒母親合作,打造多樣化的丹寧產品,落實循環經濟,達到對社會善的循環。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台灣洋桔梗外銷旺季,在競爭激烈的外銷花卉市場中,洋桔梗今年是連續第五年,外銷金額逾億元,成為台灣外銷切花排名第二的花卉產業,占有日本進口洋桔梗數量95%。洋桔梗的生長期,需要長日照,主要種在彰化與嘉義地區。實際上,台灣從1970年代,開啟花卉外銷日本之路,這半世紀來,從最大宗的菊花切花和唐菖蒲由盛而衰,轉型到洋桔梗、文心蘭等等竄起,可以看出國際花卉外銷市場戰爭的殘酷,與台灣花農堅毅的韌性。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