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穀粉,一般就是指用稻米磨成的粉,也是臺灣農糧單位師法日本,用來振興米食的手段之一。桃園有一位閩客混血的家庭主婦,因緣際會下,踏入米穀粉產業,她不僅是全臺灣唯一使用氣流粉碎機的製粉廠商,還堅持採用單一米種,可說是業界生產成本最高。記者宋宇娥、洪郁雯帶你一起認識這位自稱賣「白粉」的女人,看她如何推廣米穀粉。
這個是新瀉的,那不然你看,我們再看,再切埼玉的。
廚房裡,米穀粉製粉業者鍾憶明正在和同事認真討論著,用日本不同地區米穀粉製作的米麵包,到底有什麼差異性。
氣孔要均勻東西才好吃,它這個氣孔有大有小,那這個其實跟它,沒有啊,你看這個其實就是支撐力不夠,上面氣泡很大,下面的氣泡就被壓扁了。
所謂「米穀粉」就是泛指用稻米磨成的粉,也是臺灣農糧單位師法日本,振興米食的手段,可說是用來拉高糧食自給率、取代進口麵粉的祕密武器。
農委會農糧署長
胡忠一(右)
米穀粉跟麵粉最大的差異就是米穀粉它的保溼性高、吸油力很低,那另外它沒有麩質,所以不會造成過敏,所以我們很希望由米穀粉逐漸來取代麵粉。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左)
做米穀粉的加工,日本是走在臺灣的前面,日本的米穀粉因為他們就是不同地區,通通都是蓬萊米,但是品種也會不一樣、製粉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鍾憶明是全臺灣唯一使用氣流粉碎機的製粉廠商,也是米穀粉產業的後起之秀,她原本只是家庭主婦,卻因緣際會賣起「白粉」來。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左)
我先生在貿易公司上班,所以我有機會接觸到日本最先進的氣流粉碎、製粉的技術,我想這個技術留在臺灣可以讓米的加工有更多的可能性。
把糙米倒進機器裡,經過氣流粉碎的製粉過程,就能生產出細緻的糙米米穀粉,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右)
我們生產的氣流粉碎的米穀粉,它跟乾磨、水磨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很穩定,還有我們的米穀粉是用新米去製作,所以做出來的點心很香,很好吃。
鍾憶明不用公糧米製粉,她選用桃園新屋種植的芋香米,米穀粉品質穩定,但也因為採用單一米種、加上氣流粉碎技術,墊高了米穀粉的生產成本。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右)
我們生產的成本是業界最高的,現在我們大概都是在網路上自產自銷,所以可以將成本維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消費者可以用較低的價錢買到更好的產品。
把米穀粉、奶油等各種原料倒進機器裡攪拌,準備製作米餅乾,長期向鍾憶明採買米穀粉的龍潭烘焙業者張展維說,穩定的米穀粉為米甜點、米蛋糕的前期研發階段省下不少工,接下來還要開發更多米製甜點,甚至進攻美國的華人市場。
烘焙業者 張展維(左)
以前我們都熟悉麵粉,它的筋性啊、它的膨發啊,跟素材的融合,那一直到,我們要真的用米穀粉的時候,其實,要相對的調整非常多的部分,也當然因為憶明姐她的(米穀粉)分子夠小,所以我們在這個實驗階段、在試做階段其實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錯誤的操作。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左)
工業原料他們要求的是穩定,但是之前的作法生產出來的(米穀粉)不是很穩定,所以對大的生產者來講,它不穩定,他就很難用啊,因為每次配方都要修改。
計算米穀粉和水的比例,接著倒進機器攪拌成粄團,鍾憶明說有了米穀粉,製作客家傳統米食更加方便,讓她隨時隨地都能復刻外婆味道的菜包。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右)
傳統的方式要浸米、磨米、壓乾,要多一天來做,現在我們如果用米穀粉,其實就是米穀粉加水,先去做粄團,再去做熟粄團,就少一個工,而且用米穀粉,它比較好抓那個配比。
這樣子倒著捏,然後因為要包餡料,所以中間要厚,然後兩邊要薄,夾菜包的餡。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右)
復刻(外婆)這個口味,同時我們也是把這個客家的文化就是傳承出去,我們北部客的口味是這樣。
為了要賣「白粉」,鍾憶明發揮家庭主婦本色,不只做出記憶中外婆味道的客家米食,還學做西式烘焙,出書推廣米穀粉,告訴消費者能怎麼使用,甚至搭著無麩質飲食熱潮,趁勢發展。
米穀粉製粉業者 鍾憶明(右)
無麩質飲食這個風潮起來,當然對我們來講,我們會比較容易推廣(米穀粉),因為當你因為健康的選擇,個人的因素,你不吃麵粉的時候,當然就要找替代品,不然每天吃飯、吃粥、吃粿,也很無聊,當然無麩質是(米穀粉)它的特性,但是我希望的是臺灣人(是)因為米穀粉好吃,然後願意吃米穀粉。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郁雯
雖然說踏入製粉領域是個意外,但鍾憶明在這條路上卻是認真向前行,用高成本、技術,生產優質米穀粉,想方設法要讓國人吃到好吃的米穀粉,願意用行動支持臺灣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