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燒稻草之後,稻草除了可以透過分解菌,快速腐化,再度回歸土地之外,也有農民利用它透氣保濕的特性,鋪在茶樹下或果園裡,除了抑制雜草同時能呵護作物。而織成草蓆鋪在河床邊,就能抑制河床的揚塵守護環境,不再是以前說的農業廢棄物。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11月,花東縱谷的稻田金黃一片,割稻機忙碌來回收割二期稻,李文司和他老婆卻是彎著腰,在收割後的稻田裡,收集稻草。
鹿寮茶農 李文司(右)
這樣裝比較方便,比較不會,他們,我們年輕人不會綁啦,他們會綁的就用紮的,稻草討來,你就要趕快的綁它,他(農民)要放水要打田。
李文司,七年前退休了,回到鹿野的永安社區種茶,因為採用的是友善種植,茶園裡不噴除草劑,所以趁著稻子收割時,特意請農民將稻草留下來。
鹿寮茶農 李文司(右)
我們不是住在這裡,我住在比較上面,所以我們那邊沒有種田,(你住關山),不是住鹿寮那裏
老婆來幫忙就很快啦,會監督啊,(稻草爛掉了就當養分啦),是,它那個底下有有機質啊,黑黑啊,那個廢物利用很好的材料。
將從收集來的稻草,均勻地鋪在茶樹下,就能抑制雜草生長,還能提供有機質,幫助小樹苗健康長大,最重要的是又不用花錢。
小棵比較不好照顧啦,你要拔草,要請人又要很多工,(你這邊請人家拔草多少錢),1400。
鹿寮茶農 李文司(右)
農業這個稻草,因為廢物利用嘛,你那個割起來就到田裡,焚燒也不行,就這樣,我就想說,鋪這個又不用花錢,主要是不用花錢啦。
(會這樣像鋪草蓆一樣,這樣使用誰教你的),(像這樣鋪稻草),哪有人教,(不然你怎麼會),就看人家弄,我本來就會啊,這也沒麼,草鋪下去而已,(那以前怎麼不鋪這個要鋪塑膠布),塑膠布比較快,因為你那個,你那個稻草有時候看它,我們割稻子的時間不對,我們這個是12月份種的嘛,那個時間不對,時間不對的時候,你沒有稻草啊,塑膠布先鋪比較快啊。(所以大哥你現在就兩種一起用啦,塑膠布和稻草一起用)對,3年後我茶樹大了,砍草的時候塑膠布破掉,我就慢慢收收收收掉,因為它(塑膠布)算不好的材料。
有的給它交叉沒關係啊,就是交叉進來啊。
關山果農 戴智銘(右)
草太多的話不好管理,這個稻草(蓆),很好用,他們都已經車成一捲,現在那個機器很進步,以前鋪稻草要一把一把用人去散,現在它綑好一綑,然後一直打開,它就是平平的,厚度又很均勻。
就像是為土地蓋棉被一樣,戴智銘和工人一起,將成綑的稻草蓆鋪在芒果樹下。
關山果農 戴智銘(右)
對啊,它這個鋪完差很多啦,差很多,就可以擋到我們,大概明年的3、4月,包果完,就有比較,我就不用那麼忙。
在臺北補習班教書的戴智銘,4年前就開始半農半X的,來回臺北和臺東關山老家之間,為退休返鄉預先做準備。
關山果農 戴智銘(右)
要退休前,我就有計畫說,樹先種下去,沒想到說,退休的計畫有再延,再延的時候,就等於是,這邊的樹也大了,那邊工作又還沒結束,我這1、2年就比較麻煩一點,(就斜槓),對,斜槓,然後要兩邊跑這樣,每個禮拜回來2、3天,一有空,空的時間就要衝回來。
因為割草,有時候請不到工人,叫不到工人,那你會等,一拖,拖兩個禮拜,那個草又太高了。
但計畫趕不上變化,更追不上果園裡草長的速度,三個月就得除一次草,是他返鄉務農最頭痛的問題。
關山果農 戴智銘(右)
因為這裡雨水多,那草長得很快,差不多3個月,草就這麼高了,你就要請人家砍一次,(一工一天多少錢),帶機器大概2000塊,一天2000塊,那我們又給他便當跟涼水,大概砍8個工作天,7到8個工作天,一次,過年後,雨水多,春天的時候又下雨,它馬上就長出來,就要再砍。
它有一點點像抑草蓆的概念,不過抑草蓆是塑膠做的,也不環保,它,等到它東西,兩、三年開始爛的時候,草開始長了,那你反而還要浪費時間去清那個塑膠的東西。
因為家裡的老人家說,噴藥的水果不好吃,因此戴智銘一開始就以草木共生方式種芒果。
關山果農 戴智銘(右)
人家講泥土也是要呼吸,然後草木共生就是說,草也在行光合作用,它也在幫你把泥土的微量元素吸上來,變成可吸收的東西,那它(雜草)死在這邊了,樹就去吸收它,就加倍微量元素的釋放,用除草劑把草都殺光也不是好辦法,對樹也不好。
戴智銘說,果園改鋪稻草蓆,他可以一年都不用除草,除了省人工之外,它透氣、環保,還能釋放微量元素,這樣他不只省下的時間和精力,對土地、對樹都好。
收割後,將稻草滾成一綑一綑的。
再用機器織成草蓆。
為了不讓稻草成為農業廢棄物,從110年開始,彭森勇就將稻草收集起來,織成草蓆,戴智銘果園鋪的稻草蓆就是出自他手。
臺東農民 彭森勇(右)
我們的稻子比較會得稻熱病,以前可以燒稻草,就是不會得稻熱病啊,現在不能燒稻草,我們的稻草要怎麼辦,沒辦法,就只好把它收起來這樣。
為了讓留鄉的青年有穩定的收入,彭森勇組織了一支代耕隊,代耕面積將近200甲,以一甲地產出6噸的稻草來計算,一年收割2期稻,每年要去化約2400噸稻草。
農民 彭森勇
稻草沒有分解,沒有燒掉,它就比較會得稻熱病,我們的田也比較會酸化,稻草沒處消(化)啊,又不能燒,這是最大的問題啊,這個草蓆可以拿來覆蓋草,不要讓它長草,稻草收集起來,才不會得稻熱病啊。
依107 年8 月1 日修正公布空氣汙染防制法,倘發現有露天燃燒稻草、雜草等物之空氣汙染情事,就會依法裁罰。
政府一紙禁止露天燃燒的命令,數千噸的稻草無法在田間去化,留下來就容易造成病蟲害,織成稻草蓆是彭森勇不得不的做法。
臺東農民 彭森勇(右)
不管紋枯病啦、蟲啦、或是,或是田地裡草的種子,比較會長草,燒了就比較沒有草,也比較沒有蟲,也比較不會有紋枯病。影響就是到6月初7月初比較會得稻熱病,正月初比較沒關係,就是6、7月的問題比較大。
織稻草蓆是農改場教,全臺東彭森勇是第一個,他也是唯一一個聽話照做的。
臺東農民 彭森勇(右)
我就用機器(將稻草)收起來,載到田裡,這台機器載到田裡,這樣開始做,傻傻的做,真的是做大傻事,不是小傻事,是大傻事,(虧錢啦),對 是虧錢啊,不然我們田裡的稻草,也沒辦法去處理啊,政府說不能放火燒,也是我們最大的問題。
將稻草織成了草蓆,雖然緩解了彭森勇稻草無處去的難題,但如何推廣大量應用,又成了他的新課題。
臺東農民 彭森勇(右)
可以防塵,就是我們的風吹沙,可以擋風吹沙,可以水土保持,就是種樹,可以不用這麼多水,可以種菜,可覆蓋草當草蓆,希望政府單位能夠推廣。
影片提供 臺東縣環保局空噪科
2022年10月,臺東縣府和地方民眾,攜手在新武呂溪(卑南溪)河畔鋪設稻草蓆。
臺東縣環保局空噪科稽查員 林威志(左)
卑南溪因為豐枯水期的關係呢,那整個流域,那有很多河床的高灘地,那常常會有河川的裸露,裸裸露積砂石的那個狀況,跟八河局合作,那我們邀請在地的一些農政單位,包含改良場那、還有農會、然後還有這邊的農業機械服務協會的這個協會理事長,還有在地的一些農民,然後我們一起來合作,做成這樣子的一個,鋪設的一個示範動作。
腐爛的時候它就不會影響這個環境汙染,稻草也腐爛了,雜草也腐爛,那棉繩也腐爛了,所以對環保也不錯。
一個月後,彭森勇陪著臺東縣環保局的人員,再次來到新武呂溪的河床邊,視察鋪設稻草蓆後的狀況。
臺東縣環保局空噪科稽查員 林威志(左)
去化過多的稻草是我們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鋪設的狀況,那其實可以完全阻擋風對河床的吹拂,河床的砂石呢,也不會輕易的飛起來,那我們還有撒下那個小米的種子,讓它生長,那未來也利用這個稻草的保溼的效果,讓那個小米可以慢慢長大,那就可以達到綠化的一個效果。
你們就看得到,它長出來的效果都還不錯,你看,把它打開,欸,這邊還是有一點砂地,對啊,你看有稻草(蓆)的地方都有長。
環保局表示,這是初次示範,之後再會評估其他河段鋪設的可行性。
臺東縣環保局科長 張嘉智(左)
在今年度我們也會去,試運行這樣的一個方式,希望說,在未來這個稻草的一個去化管道,可以越來越多,而不是只有朝向焚燒的這個一個途徑。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可以呵護作物成長,可以讓土地呼吸,可以培植地力,又還能抑制揚塵保障空氣品質,只要用對方法,稻草就不再是無用的廢材,和造成空汙的元兇之一,還能是守護環境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