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崙背鄉是詔安客分布最大區域之一,也是臺灣第一個酪農專區。2003年有烘焙業者以在地酪農生產的鮮奶製作麵包、蛋糕,打開知名度,甚至打造觀光休閒牧場。但這兩年新冠疫情帶來嚴重衝擊,為了保住130位員工生計,業者決定化被動為主動,打造麵包巴士巡迴附近鄉鎮,不僅話題性十足,新型態的消費模式,更是深受消費者青睞。


 

 

 

走進一片綠油油的農田中,抬頭一看整排的檳榔樹映入眼簾,生態農場主人鄒明機正幫著整理農地,這裡因為沒使用農藥的關係,草都長得很漂亮。

記者 涂至伶(右)

3年前老闆結束了,他在台北科技業(電子產業)的工作,回到家鄉屏東,為了就近照顧家人,也這樣開始了他養蜂的事業,現在他還在檳榔園下種了咖啡樹,為的就是要達成循環經濟的概念。

聲音來源:

生態農場主人 鄒明機

那剛好我們家門口電線桿有發現一窩蜜蜂,然後跟我當初回來,就是想要用循環經濟的那個理念是一樣的嘛,那我就想說那我就去,學習養蜂好了。

 

上面這個是牠的蜜,因為已經成熟的蜜了,所以牠就封蓋了。

 

蓋子蓋起來那個就叫封蓋蜜,就是經過蜜蜂認證過的純蜂蜜,對對對,蜜蜂自己覺得OK牠就會封起來。

 

說起養蜂的相關知識,阿機哥有著滿滿的的熱情。當初從2箱開始養起,還到苗栗農改場學習養蜂技術,到今天已經可以說是養蜂專家了呢。

 

後面可能這邊就會種山荔枝,因為山荔枝長大的話,我底下可以擺蜂箱,然後我把蜂箱搬出去採蜜的時候,留下來的蜂箱可以採山荔枝的蜜。

 

養蜂人家總是要靠天吃飯,哪裡有花蜜,蜂箱就搬到哪邊。近年來,蜂蜜市場不斷成長,但小眾品牌要怎麼跟人家競爭呢?

生態農場主人 鄒明機(左)

 

有時候我們適時地避開那個,那個叫什麼一級戰區,我們可能在別的地方,比較沒有人放的地方,搞不好採收會更好。

 

這下面就是牠(蚯蚓)吃了,很乾淨的有沒有,一段一段的有沒有。

 

我們會把一些,可能不是正常的那個牛糞把它丟掉。

 

拿著耙子不斷翻動著牛屎,仔細一看,裡頭滿滿的蚯蚓正在扭動,這一隻隻的蚯蚓其實在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生態農場主人 鄒明機(左)

 

因為循環經濟它著重的就是一個循環,我是利用農業循環嘛,一定是有一個俗稱靜脈產業的,就是消化廢棄物的部分,那這個廢棄物拿來利用的時候,我會有一個正面的循環。

 

 

這上面的就是牛屎,餵給蚯蚓吃,那蚯蚓吃完以後就會像這下面的蚯蚓屎,(看起來比較細齁),很軟很細,(聞起來有什麼味道嗎),聞起來沒什麼味道,因為它裡面有很多放線菌跟一般細菌啦,因此它的菌項很平衡,益菌很多,就會像森林裡面的泥土一樣,(因此其實很乾淨就對了,對,所以它乾了以後就會像這樣是嗎),是呀,(這就是準備可以拿回去用的),拿去做肥料用的比較乾比較細這樣。

 

很多人都知道,養蚯蚓可以得到營養的肥料,種植蜜源植物時,肥料就成了最佳養分。蜜蜂不僅能幫忙授粉,更能產出蜂蜜,乍看之下好像是不相關的事,但其實每一步都環環相扣。回到家鄉的鄒明機就想要打造一個生態農場。

 

到了晚上7點左右,鄒明機化身成養蜂班的老師,忙著準備上課的教材。學員們也陸陸續續進到教室裡,當中有不少人從傳統農業轉型無毒有機農業。

 

這是一個巢框,巢框在拉鐵線把它拉緊,拉緊以後呢,我們再把那個巢礎黏上去,巢礎片黏上去,它黏上去就會變成,一個蜜蜂築巢的一個基礎。

養蜂班學員 邱建維(左)

百香果在那個網室裡面有沒有,要授粉,啊授粉要蜜蜂去授粉這樣子,所以我來上個老師的課。

養蜂班學員 黎任杰(右)

 

老師教得很好啊,因為他從蜜蜂的基礎、生態習性,一步一步慢慢地教,因為你不是說你要養蜜蜂你就直接拿來養,你要先有這些知識,你才繼續養下去,你沒有這些知識你養不下去。

屏北區社區大學主任

邱怡蓉(左)

其實是小朋友啦,我們家裡也有小朋友,我們也住在田邊,那常常都會有蜂窩,啊像我媽媽她阿婆,每一次看到蜂窩都會用石頭丟,那其實很危險。

 

好,等一下,還有,這樣可以。

 

還沒啊,我只會一條呀,那你等一下。

 

(你知道牠不會攻擊妳是不是?),對,只要你不會去動到牠,牠就不會怎麼樣。

屏北區社區大學主任

邱怡蓉

不認識蜜蜂的一般民眾,即便沒有在務農,他可能也可以了解蜜蜂的生態環境,有在務農的學員更可以有一個機會去思考,我們這個有機的土地或無毒的土地,它可以再做什麼樣的應用。

 

輕鬆認真的教學方式,學員們都有滿滿的收穫。阿機老師喜歡分享,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進步。

 

這樣有夠緊嗎老師,夠啊,彈得出聲音就可以了,有聲音就可以了,彈出聲就好。

生態農場主人 鄒明機(左)

大家又毅然決然來養一、兩箱蜜蜂,他的農藥就會用的比較少,不然就是他會種比較多的蜜源植物,來照顧他的蜜蜂,這樣就達到我要的目的了。

 

放棄原本的高薪回到家鄉,一個人重新發展全新的事業,就算辛苦,但也有了不同的生活經歷。

生態農場主人 鄒明機(左)

回來的時候你會得到比較多的一些親情啊,然後一些快樂啦,因為在北部的壓力跟南部的壓力,完全不一樣,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啦。

採訪/撰述 涂至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對於未來,鄒明機要先顧好養蜂的事業,取得認證、產銷履歷等,之後再將循環經濟的每個環節去完整化,一步步慢慢去實踐,打造理想中的生態農場,希望致力在地農產的同時,也能推廣環境教育知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