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政策和就醫習慣,中藥行越來越難經營,桃園中壢有間傳承到第四代的中藥行因此歇業,但第五代接棒人實在不忍割捨這些陪伴自己長大的藥桌、藥櫃,於是將中藥行轉型為咖啡廳。而且除了咖啡之外,還販售漢方茶飲,老空間裡中西混搭,新舊交融,獨特的氛圍吸引不少顧客上門。記者宋宇娥、羅應展的報導。


 

 

==ns==然後再一個鬆餅,一個鬆餅 好,對,鬆餅什麼口味的,是不是有一個紅豆的,好像,有。

 

來咖啡廳點杯咖啡、來個甜點,再稀鬆平常不過,但,咖啡廳吧檯後,整面牆的中藥櫃,擺放著一罐罐中藥、玻璃瓶,實在讓人忍不住懷疑這裡究竟是中藥行還是咖啡廳啊?原來是因為中藥行生意越來越難做,中藥行第四代何明仁決定歇業,一直懷有開咖啡廳夢想的第五代何幸臨,將中藥行轉型為咖啡廳。

1、

咖啡廳老闆

何幸臨(客籍)(右)

因為說真的,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對,然後小時候就是在這個藥桌、然後在這個藥櫃陪伴下成長的,所以要我把它,就是移到別的地方去,或者是要割捨,其實是有一點捨不得,所以那時候我就在思考,欸,好像我很喜歡的精品咖啡這一塊,那跟我們家一直在做中藥材的生意,做養生這一塊,其實是,理念是相通的,因為我們都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好的產品,對,就是一個,我們認為對人健康是有益的東西,然後去宣揚給大家。

2、

何幸臨父親

何明仁(右)

我是不擔心這樣的事情,因為我本身就想要退休了,就感覺,這(中藥行)的生意沒辦法做了,她想要改變,所以她這樣說,也好啊,就想說,才不會造成浪費,不會浪費,她有說要來保存這些東西,就很好啊。

 

中藥店原本的大藥桌作為吧檯,早年把脈用的方桌則變成餐桌, 菜單設計成線裝書,咖啡廳處處充滿創意巧思,同時滿溢家族記憶。

3、

咖啡廳老闆

何幸臨(客籍)(右)

它就像,就我們人生一樣啊,就是我們會有舊的東西,那舊的東西造就我們現在的自己,所以你每一天你會有遇到,過去、然後還有創新,對,然後還有展望這樣,我可以保留大量的,我們家,對我來講是很有感情的東西,那我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講,這些老物件也是很有感情的,所以我就去,我就去篩選,那真的,像你們看到藥桌或是藥櫃這些老物件,我就保留,那其它那種比較新式的藥櫃,其實我有很多的部分是汰換,那會以這樣的氛圍吧,去為主體,然後其它的裝潢,我真的就是弄很簡單的方式去配搭它。

 

一輩子在中藥材裡打滾的何爸爸,說起他第一次接觸咖啡的經歷,讓人聽了會心一笑。

4、

何幸臨父親

何明仁(右)

我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咖啡,是在民國五十,五十幾年的時候,我一個舅媽是在台北的那個,美國,美國在台協會,在台協會裡頭幫忙,我舅媽就在幫忙這個老美,在她回家的時候就拿些咖啡給她,那咖啡豆,我那個年代,五十年左右,還沒有那個機器,這個研磨機,都沒有,還靠鐵船,我們中藥店鐵船,那我舅媽覺得,想得很天真,就給我們磨一磨就可以喝,我們磨得要死,滿身大汗,結果還是很粗,還是沒有辦法泡,味道完全不一樣。

 

中藥和咖啡,中、西元素混搭,讓咖啡廳散發新舊交融的獨特氣息,吸引顧客前來。

5、

顧 客(左)

會想要來是因為這就在我們家附近,然後它是一個老中藥行改的,然後呢,其實你就會,其實是跟自己以前的生活環境有關,你就會好奇說,欸,中藥行改成咖啡館之後,會是一個怎麼樣的風味這樣,然後加上我們自己本身就還滿喜歡喝咖啡的,對,所以就會,會想,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被吸引==ns==

 

鬆餅機裡擠上麵糊,再擺放幾塊花生醬粢粑,不一會兒,客家味鬆餅就完成了。外酥內軟,牽絲的粢粑內餡,讓人驚豔連連。客家味鬆餅的發想,來自何幸臨的兒時記憶。

6、

咖啡廳老闆

何幸臨(客籍)(左)

因為我自己是客家人,我就很希望把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個產品,就是粢粑,對,就是客家的粢粑,把它放在我的餐點裡面,對,所以那時候我就是嘗試著用我們的鬆餅,因為我們鬆餅糊也是我們自己調配的,對,就是阿嬤做的客家粢粑,對,那沒想到反應就是,客人反應都滿好的,大家都跟我一樣喜歡上,就是我的兒時記憶。

 

除了咖啡之外,何幸臨不提供紅茶、奶茶,反而推出自家優勢的漢方茶飲,由父親用漢方藥材調配養生茶,西式咖啡廳裡飄出漢方補藥味,倒也引起年輕顧客興趣。

7、

咖啡廳老闆

何幸臨(客籍)(左)

像我們有推出我們的漢方茶,對 那漢方茶對於很多新的,或是年輕的族群來講,他們覺得好特別,怎麼來咖啡館來喝像雞湯類的東西這樣,對,像那種茶飲,對,可是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機會,讓這樣子的漢方茶飲就是往更年輕化去推。

8、

何幸臨父親

何明仁(右)

說句實在的話,你做久了你就會知道說,這個藥性是怎樣,像夏天比較適合喝什麼茶,比較像清熱解毒還是怎樣,那冬天,你不能說用藥用得太厲害,也不行,冬天有冬天的茶飲。

 

因為回家開店,因為創新需求,父女倆有了更多相處與溝通,也讓何幸臨對家族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9、

咖啡廳老闆

何幸臨(客籍)(左)

因為平常都是上班,就回來的時候時間都很有限,那真的是開了這間店之後,會有大量大量的時間要跟爸爸溝通跟相處,對,剛開始的時候,當然相處多了就是摩擦也會變多這樣,對,可是我覺得就是,花了這麼多時間去,也讓我變得比較更了解爸爸,還有就是也了解很多我們家的歷史這樣。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老空間裡,傳統中藥味與新潮咖啡香,同時飄盪,屬於何家的家族回憶,也越陳越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