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是台灣產量最大的蔬菜,每年種植面積達八千多公頃,有著「菜王」封號。高麗菜不僅消費市場暢旺,種植上更是簡單又好管理的作物,也因此產銷失衡的劇碼幾乎連年上演。而「菜土菜金」衍生的壓力,又逼得農政單位不得不出手護盤,不管如何提出超種的預警,多數農民還是繼續種,讓菜王擺脫不了賭局命運的輪迴。來看記者宋宇娥跟蔡裕昌的分析報導。


 

 

 

高麗菜供過於求,緊接著價格大崩盤,年復一年上演的消息,早已不是「新聞」。究竟為什麼農民如此執意偏愛種植高麗菜呢?不說你不知道,其實高麗菜擁有很多種植優勢,像是生產成本低、田間好管理、產量大,大約七十天就能收成,還能一次性採收。許多農友只要時候適當了,就會在田裡種高麗菜。

彰化溪湖農民

林清立(左)

高麗菜它是台灣食用量最大的一個蔬菜,然後說,它的產量,也很高,也很穩定。最主要是蟲害的防治,你只要有那個按照正常的流程,下去做管理的話,基本上也很好管理。

 

高麗菜的後續採收也相對省工,一刀劃過就能顆顆裝箱,還能堆疊運輸,不像其它菜類怕壓損、受傷,也不需配有冷藏設備保鮮,農民相對省下不少管理與儲運成本。

彰化溪湖農民

蔡明哲(右)

 

一次性地採收啦,也不會就像,像要就是分次性地採收,是就一次性地這樣,就一次性這樣採收下去。就直接田間裝箱,然後封袋,然後直接上車,然後再看分配市場這樣子。

 

 

 

事實上,高麗菜可以說是台灣的國民蔬菜,運用範圍廣,無論是清炒,或是吃火鍋,總少不了高麗菜。民眾接受度高,市場需求量自然就大。再加上種植門檻低、好管理、產量大,這樣的高報酬,對很多農民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吸引力==CG IN==看看國內這十多年來的種植面積,已經突破8000公頃,年產量也增加到40多萬公噸,就可以知道無論在生產端和消費端,高麗菜受歡迎的程度,也因此,高麗菜有了「菜王」的封號==CG OUT==

桃園市農民

吳成富(右)

高麗菜算是「菜王」,每年因為好種,從9月開始到1月的時候,大家都會種一些高麗菜,不過大家種太多的時候,就會造成市場的量過多,過多的時候,價格就整個不好,那政府會提出耕鋤措施,來讓市面上的高麗菜量減少,讓價格回穩,

 

也因為政府的耕鋤措施,等同變相保本,讓部分農民有恃無恐,拚命往前衝,就是要「賭一把」。

彰化芳苑農民

洪源泉(右)

 

農民當然是很煩啊,如果價格好就有賺一些,如果便宜就沒辦法處理啊,沒得賣。(如果沒得賣,你們都怎麼處理),現在政府都有耕鋤,一分地一萬塊,耕鋤就是翻掉就對了,一分地補助一萬這樣子。

彰化溪湖高麗菜種苗業者

蔡小姐(左)

 

其實菜價高,大概農民當然是說,我也要來賭一把,所以大家還是會搶種,當然或多或少會有一點影響,會讓農民有一點卻步,但是影響並不大,但如果菜價真的跌下來的時候,然後預警機制又報說大量的話,大家才會說那我不可以種。可是其實每年,都還是有一些菜金菜土的狀況,會反覆發生。

 

為了扭轉菜王的賭局命運,解決高麗菜價格長年巨幅震盪,農委會前兩年決定重啟「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主打「高麗菜聰明種」,鼓勵農民看預警,希望替每年冬季高麗菜失調止血,不過,最後因為登記數太少,對產銷調節意義不大。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簡任技正

蘇登照(左)

 

最近這一次的登記,雖然只有26%,占全部生產的一個面積只占了26%,以往更差,以往農民都不來登記,所以最近來登記的雖然只有26%,但是這26%的資料匯進來之後,我們發現數量也是太少,也是沒有達到所謂預警的一個效果,或者是說可能我還要再佐以其它的資料,來進一步去完整地提供給農民來得知。

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雷立芬(左)

事先登記這個制度上面的話呢,因為它沒有強制性,所以農民他事實上多多少少大家的心態上還是有想要賭一把,就是我今天聽到說這個好像有一點超種了,那政府又在鼓勵大家減少種,那別人減少種,那我當然要多種啊,萬一真的說減少了,那我不就吃虧了嗎,如果我相信聽政府的話,所以在這個地方都會呈現一點人性在裡面啦。

 

農糧署去年八月就改以高麗菜育苗場售出量,作為預警機制==CG IN==高麗菜種苗每旬警示燈號,390萬株以下是綠色燈號,390萬到540萬株是黃色燈號,當到達540萬至600萬株時,為警戒值,是紅色燈號,600萬株以上就是超種的紫色燈號==CG OUT==提供相關資訊,讓農民謹慎評估,別一窩蜂種植。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簡任技正

蘇登照(左)

 

與其農民來登記,那倒不如政府用更多的這個技術,包含航遙測的方法、包含供苗量的預測,或者是出苗量的一個回報,相關的一個資料的收集,農情的一個調查,綜整成這樣的一個資料,多元地去收集這樣的一個預警資料,然後再提供給農民會來得更有效率,讓農民的資料會更為準確。

桃園市農民

吳成富(右)

建議大家種之前,先看行政院農糧署的燈號,今年太多的時候,就不要種它了。因為高麗菜價格一跌下來時候,所有農產品的價格跟著下來,那這樣子我們務農的,生活就沒有保障。在這裡也要講一聲,就是說像高麗菜的耕鋤制度,我建議是廢除掉。你要做,自己就要扛,自己就要負責成敗,不可以說現在種了,太多了,你種了,還要大家跟你買單,這樣就不對了啦。

 

農糧署提出多元複方希望解決高麗菜產銷失衡的老問題,其一是提供誘因,讓農民改種別的作物。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簡任技正

蘇登照(左)

我們就用了其它的品項,比如說種加工用的青花菜,或者是矮性的菜豆,或者是其它的,比如說萵苣、胡蘿蔔,同一個產期可以生產的作物,讓農民不要走高麗菜種植的這條路。

 

不過以改種青花菜為例,農民認為光是田間管理和採收成本就比高麗菜複雜許多,會轉作的人根本不多。

彰化溪州青農聯誼會長

林有信(右)

 

只要認真一點,我一個人可以顧個五甲(高麗菜田),五公頃是絕對沒問題的啦,你其它的作物呢,比如說苦瓜,苦瓜一個人有辦法顧一分地嗎,如果以青花菜來說,青花菜它不是一次性採收,它不是一次性採收,它是要看它成熟度,因為它不可能是整批同時成熟,所以說它要先選成熟的才採,它那個採收也滿費工的,所以說其實是差在人工的問題,還有再來就是價格的問題,因為高麗菜你一次採收,遇到價格好,它可以賺很多錢。

 

除了生產端的控管,高麗菜種植面積台灣居冠的雲林縣,農業處長吳芳銘也提到,後端的外銷和加工配套一項都不能少。

雲林縣農業處長

吳芳銘(右)

基本上我還是建議就是要兩步走啦,一個就是透過出口,然後所以如果有出口的話,那這樣的話,事實上會讓國內的這些產銷壓力可以去降低,另外一方面當然就是透過食品加工,各種加工方式開發更多元的加工上的產品,

 

為了要穩定高麗菜價格與供銷平衡,農糧署啟動高麗菜外銷,三月初,雲林二崙鄉果菜生產合作社工作人員,忙著將菜裝櫃,要出口到美國加州、新加坡和日本。

雲林崙背鄉民代表

洪如萍(右)
(110‧3‧9)

雖然這次出口的數量不多,對我們台灣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價格指標,平穩價格,我們希望政府持續來幫助農民。

雲林二崙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

鍾錮鈿(右)
(110‧3‧9)

現在接到的訂單有美國20櫃,新加坡有5櫃,繼續還會有日本。上禮拜也有出3貨櫃韓國的,所以目前對我們稍微有生產過剩的高麗菜,有漸漸地把它消化掉。

農委會農糧署長

胡忠一(右)
(110‧3‧9)

我們甘藍菜運送到美國去,這個距離有10754公里,這麼長總共要16到20天才會抵達,所以在我們初秋(高麗菜品種)要運送這麼長,同時經過檢疫之後,要能夠在它們市場販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一籃又一籃的高麗菜送進雲林古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裡,等著進行整理和包裝,這些高麗菜都是計畫性生產而來,先有訂單,再生產,所以不太會面臨坊間菜價崩盤的窘境,這個合作社成立四年多,目的是集結小農力量,打團體戰,不僅能和大型通路談合作,還能避免穀賤傷農。

雲林古坑有機農產合作社總經理

柯力誌(右)

 

現在的大型的賣場,他們最主要一個特點就是要做到不斷貨供應,可是你一般小農根本就做不到,面積三分地、五分地,了不起大一點的一、兩甲,可是你還是做不了全年不斷貨供應,所以我們必須集結,可能三、五十個農民,那我們透過分配輪種的這個方式,那我們就保持說,我們有幾個品項是全年不斷貨供應的。

雲林古坑有機農產合作社員

陳慶堂(左)

有合作社安排的時候,我們不會像以前,種了才來找買主,往往都會說就是穀賤傷農,因為我們現在已經跟合作通路商是配合的,所以我是有契作才來生產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有穀賤傷農的問題,或是供過於求的問題了,都是為了配合通路商來生產的。

 

 

萬一遇到供需不平衡時,合作社也會另外想辦法,要讓社員的農作物有去處。

雲林古坑有機農產合作社總經理

柯力誌(右)

可能去做加工,可能去做截切,可能是比較便宜的方式,去請另外其它的通路去做促銷,或者是特賣的方式,去幫忙處理這個貨這樣子。

 

那麼政府是否能夠仿照合作社模式,針對高麗菜進行計畫性生產呢?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簡任技正

蘇登照(左)

高麗菜來講,我個人是覺得稍微有點困難,種植門檻低,然後時間又短,很快又可以一季又一季又產出。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

楊明憲(左)

 

現在是一個自由經濟,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自己來做一個決定,今天如果說政府來要求農民說你不要種高麗菜,那農民可能會反問說,那我要種什麼,今天政府要求你只能種兩甲地,但是我還有更多的土地我要種什麼,其實在整個市場經濟的時代,農民他的一個生產行為,自然應該是根據整個市場價格來做決定,而不是靠著政府的這些,所謂的計畫經濟或者命令,來做一個決定的。

 

在自由經濟情況下,回歸市場機制去決定價格,讓農民自行調節、自負盈虧,也許是最理想的狀態,但菜王具有市場菜價的指標意義,當高麗菜價低迷,連帶也會影響其它蔬果價格下跌,政府不出手相助,難以保障眾多農民收入,但要是出手護盤,卻又造就菜王的賭局命運,年年上演不停歇,農政單位該當保姆還是放手,都是難題。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