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藥學博士許鴻源,民國80年在美國洛杉磯辭世,他的遺願就是要將他收藏的作品,送回台灣好好保存、與國人分享。108年,許鴻源的長子,順天美術館董事長許照信,為完成父親遺願,把671件館藏無償捐贈給文化部,這也是國內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官方藝術受贈。藉此,不僅讓台灣民眾能欣賞到這些作品,也更完整了台灣藝術史。記者林秋伶、陳靖維的報導。
影片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
010001-010242
許鴻源,1917年出生於彰化縣和美鎮,根據資料是台灣第一位藥學博士,也是一位旅外企業家,以收藏行動,在海外累積對故鄉的文化認同。
許鴻源兒子
許照信(右)
爸爸的願景是這樣,他跟我們說的,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要替台灣留下什麼東西給我的子孫,他的想法是,我要留什麼給我的子孫,所以他看到那本「台灣美術運動史」,他受到感動,覺得我也可以留下一些圖畫,所以他覺得這是一個台灣的歷史,我要留給台灣人,我們是這樣經歷過的,美術史是怎樣開始的,他覺得說,在這個過程、一個過程的中間,會表現出,台灣人當時怎樣生存、怎樣打拚
用心藥學的許鴻源深信,「藥物醫人身,文化冶人心」,他廣泛收藏台灣藝術家的作品,他過世之後,他的夫人與子女,在美國成立順天美術館,接續藝術品的收藏,因為心心念念台灣,許鴻源當年更在畫冊上,親筆寫下了自己的願望。
順天美術館館長
陳飛龍(左)
很少收藏家會單單為了愛,靠自己的力量為一個族群留下一個文化的遺產,認為說這個收藏不是屬於他們家族,應該還給台灣人的手裡,0354
許鴻源兒子
許照信(右)
因為美術這個領域不是你自己買一買,自己放在家裡自己欣賞就好,這樣子對藝術家不尊重,藝術家他有他想跟大家說的話,這個東西你就要讓更多人去了解,所以如果我找到一個可以讓更多人來欣賞,讓更多資源挹注,讓它更茁壯,對我來說,我是很高興的。
許照信謹記父親遺願,民國107年,和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簽約,將671件作品,無償捐贈給文化部。
聲音來源 前文化部長 鄭麗君(左)
但是也因為他始終眷戀著故鄉,因此萌生希望能夠為台灣的下一代、為台灣,收藏藝術的歷史,我認為他的收藏行動的本身,就是台灣藝術史的一部分。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左)
他蒐集的年代差不多70年,不過作品橫跨100年,台灣本土的畫家,到中國大陸來台灣的畫家,這廣度,深度呢,就從日治時代到當代的藝術家。
影片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
010304-010327
這是台灣史上最大的一筆藝術捐贈案,108年8月9日,載著藝術品的飛機從美國洛杉磯機場起飛,8月11日抵達台灣,並由國美館進行整飭、數位化、和維修等工作,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總算促成展覽。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左)
他真的愛台灣,這個不是文化記憶而已,也是對國家的認同,所以他這次的作品,我們就當作一次文化運動寧靜革命的推進。
策展人
蕭瓊瑞(右)
我們選出每一個藝術家,最少一件或是兩件,那麼這樣子做一個,可以說是以收藏家為中心的一個展覽,看到這個收藏家,他收藏的眼光、範圍,我大膽的講完全超越族群、超越世代、超越所謂文化的界線。
CG客籍藝術家
這次展出了232件作品,而在這195位藝術家當中,也包含蔡蔭堂、蕭如松、賴傳鑑、何肇衢、張秋臺、江明賢等多位客籍藝術家。
層次大膽,白色瓶子的線條和光線,處理得相當細緻,越簡單的就越難,這是91歲的畫家何肇衢所畫的「靜物」。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左)
他在韓國買的,所以你知道嗎,很貴,很貴,他回來之後,趕快把它,靜物,然後來畫畫,那這三個不是酪梨,這是什麼,柚子,柚子乾掉了,乾掉了,擺的比例,我說你擺得真好,他說疏跟近,要疏開。
江明賢的醉秋圖,用書法的深厚筆法,展現無拘無束的畫風,水墨當中,又點綴著不同深淺的紅點。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右)
你看他多瀟灑,樹枝,書法功力非常好,然後又灑點,灑點,顏色單純,顏色單純它更有力道,他的筆法有時快,有時慢,在快慢之間,形成了這個畫面。
而這幅是人稱「台灣米勒」的鄉土田園畫家張秋臺的水彩畫「默默來耕耘」,作畫超過一甲子的張秋臺,用畫筆記錄下台灣的田園之美、以及人與土地的感情。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右)
現在耕田都沒有用水牛了,對不對,看了之後我覺得,第一他很愛鄉土,第二他很愛台灣,藝術家留下來什麼,不是只有畫,他後面很多人文、地理、風景、歷史,綜合在一起。
觀展者 胡小姐(左)
台灣一直以來都沒有重視到這一塊,難得有這樣子的展覽,可以把所有台灣比較重要的畫家前輩,一起拿出來展覽,我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展覽。
這次的展覽以時代為脈絡,融合許鴻源的個人收藏史及台灣藝術史,讓作品回到故鄉,在自己的土地,說自己的故事。
文化部長 李永得(右)
過去政府都沒有重視的,我們靠民間順天堂,70年來不斷的去收購,不斷的去鼓勵我們年輕的畫家,填補了我們整個美術史,做一個完整的論述,建立我們台灣的主體性。
影片提供 國立臺灣美術館
010634-010700
國家的文化發展,需有本土的史觀作為基礎,許鴻源用心做長遠規畫,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當中,彰顯出台灣藝術的卓然成就,也藉以能完整重建台灣藝術史。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