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薑是進補不可或缺的食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化等等。種薑聞名的苗栗縣大湖鄉「薑麻園」,在新冠肺炎疫情緊張時刻,薑麻園休區產業反而更加活絡,這陣子遊客紛紛上山擁抱大自然,也前往尋找薑的相關產品「抗疫」!全台薑的大本營是台東及南投,南投的名間更是全台老薑的集散地,今年因中國大陸出口生薑產業受阻,美國貿易商轉而像台灣下訂單,三四月正逢採收期,產地忙碌不已,一起來了解台灣薑產業,及相關產品研發的努力。
把切好的薑絲丟進鍋內,爆香後,再放入豬腸,大火快炒,炒出「大腸薑絲」的好味道,這道料理若缺了薑,可就遜色了,薑是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在中醫觀點中,薑性溫、味辛,俗諺中可看出薑的重要。
[中醫師
鄧欣怡]
「朝朝三皮薑,生活毋使上藥坊」,這古人說的真的頗有道理,怎麼說呢,因為薑裡面有薑辣素,這個薑辣素會使我們的免疫力,會比較好,還有使我們血液循環也較快,中醫的傷寒方裡面,有一個桂枝湯,桂枝湯裡面有桂芍乾薑棗,裡面就有薑。
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這陣子只要是跟「薑」沾上邊的料理或食材,樣樣都很夯。
你嚐過薑黃麵嗎?薑麻園休閒農業區,近年來開發「薑黃餐」,使用的麵條不再是單純的白色,反而多了一抹嫩黃,等薑黃麵煮好後,再加上一匙薑母油,香噴噴準備上桌。
[苗栗青年
謝美玲]
我們都會結合一些在地的小農,下去做像,我們的火鍋我們都會用,就是在地的小農種的食品,然後像我們門市部,也會跟人家討論,薑農討論,怎麼做會更好。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 執行長
劉盈科]
原本薑就是一般料理啦,或是煮薑母茶,那我們非常用心,聘請專業的專家學者教我們,研發很多的商品,幫助農民來賺錢,薑採收起來可以做很多的,是多元的一個產品。
一大鍋老薑片和著紅糖拌炒,足足炒上四小時,過程中不加一滴水,這款「薑蜜餞」是許多人的最愛!隨著疫情延燒,薑麻園發展協會實際觀察,近日不僅薑的相關商品詢問度提高,造訪產地的遊客,也多了約兩、三成。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 理事長
涂育誠]
我們山上的人潮其實有增加,有增加,怎麼說呢,因為山上比較冷、比較涼一點,比較沒有密閉空間,大家走步道、走這裡的步道,去拜拜、去餐廳吃飯,大部分都是比較半露天的,不然就是全露天的,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對啊,所以說近日疫情開始,應該過年後人潮降低,其實沒有的,又有持續。
苗栗縣大湖鄉薑麻園,種薑已有百年歷史,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薑,這位人稱「薑老爹」的劉盈科,是在地土生土長的薑農,與薑為伍的日子,超過一甲子。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 執行長
劉盈科]
薑麻園是海拔800公尺,屬於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像關刀山、火炎山,是南北氣候的分水嶺,它的霧氣很大,霧氣就有水分,水分種出來的水果、植物就會比較好,因此薑麻園出產的薑品質佳。
只要濕氣夠,山谷就會被層層雲霧包圍,白茫茫的雲海,是薑麻園冬季、春季的限定美景。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 理事
黃國振]
這就很漂亮,因為這裡薑麻園的土地好,泥土健康就是這樣,很多來到這裡的遊客來採,我一概都跟他們說不需戴手套,我說這裡的泥土很健康。
薑農帶領遊客,拿起鋤頭挖薑、接觸土地,多年來薑麻園地區,持續推動友善環境耕作和食農教育,發展出特有的農村風貌。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 理事
黃國振]
大部分人會帶小孩來,現在很多小孩說,橘子長在哪、種在哪,許多小朋友會跟你說什麼,回什麼,在冰箱裡,因為他,爸爸媽媽買回家後就放冰箱,從小就冰箱打開就有這種水果,有人說,小朋友說,薑長在樹上,所以說像這樣的親子體驗,很重要。
[苗栗縣薑麻園發展協會 理事長
涂育誠]
大家自己賣,若沒賣完的又再照顧一年,就有兩年薑出現了,他們去挖薑的時候,挖兩年薑時,採收時又有嫩薑出來了,他們開始又有醃漬薑,就有醃漬薑可賣,老薑也有得賣,這樣對啊,這樣的話,人家就會問說,老薑、嫩薑差別在哪,我們就可以再教育一次,對啊,我們要創造更多被問的機會。
薑麻園的薑是「種薑」,肉身較長,也厚實,說到台灣種薑面積最多的,是台東和南投,兩縣都種超過兩百多公頃,再來是苗栗和花蓮,統計顯示,107年全台收量,達兩萬三千多公噸。
[南投名間 薑農
陳建至]
南投這邊大概有分平地薑,就是我們名間,還有埔里,這算是平地的薑,那高山大概就是信義鄉方面,跟仁愛鄉方面,因為我們平地所種的嫩薑,需要他們那邊的高山薑來種植,因為海拔不一樣,他們高山那邊比較冷,來我們這邊平地,溫度不一樣,所以成長的速度會比較快,發育會比較好。
薑不耐低溫,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土質疏鬆肥沃的紅土,最適合生長。
[採收人員
鄭惠萍]
這是紅土,比較好種,會透水,如果下雨就不會累積著,會透水,對薑比較好,這個薑就是不能太濕。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常務監事
謝添興]
紅土它的本身它的透水性,透氣性都非常好,然後這邊的水,我們還是用這邊的深井水來灌溉,跟我們南投名間的八卦山台地,是有類似啦,那所以這塊因為它是新地,又很能夠大面積種植,所以我們選擇了這附近的地,來這邊已經種植了五、六年了。
大批工作人員在寬闊的紅土地上,低頭忙著採收,家裡世代種薑的謝添興,笑說,他們其實很像遊牧民族,每年都得尋找新地,因為不只要分區分批種,也要讓土地輪流休息。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常務監事
謝添興]
這邊原來是種花生,跟那個番薯,他們種久了也需要輪作,所以我們薑剛好來這邊幫他們土地,做輪作的一個功能。
謝添興種薑二十五年,從最早的一公頃開始,如今種植面積多了二十倍,三月採收旺季,只見他手上電話接不停,因為今年謝添興的種薑生涯,首度寫下出口美國的新頁。
要出口的薑,採收後得先洗去一身紅土,再進入分級處理,因為要經過兩週的船運,必須做足日光浴
避免發霉,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的薑產業「意外受益」。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常務監事
謝添興]
這次的中美貿易戰還有武漢肺炎的影響,讓我們台灣的薑,就是TAIWAN GINGER,能夠在歐美,甚至其他國家能夠得到大家的青睞,是因為我們台灣的薑真的有它的特色,你看這麼亮,因為它的生長期,成長期夠長,一定十個月甚至十二個月以上,所以它的亮度非常夠。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 處長
陳瑞慶]
今年首次,一個四十呎的貨櫃,大概一萬五千多公斤,大概十五噸、十六噸左右的量,先往美國這邊的市場通路,那一方面我們想說先試試看水溫,如果說這個通路它是順暢的,未來不僅是生薑的這個作物,它可能其他的農產品,是不是可以循這樣的一個模式跟管道,也幫農友來,建構更完善這些行銷的一個通路。
美國一向固定向中國進口生薑,但疫情肆虐,使得中國生薑無法出口,貿易商便轉而向台灣下訂單。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常務監事
謝添興]
長期以來,全世界的老薑,幾乎大陸占了大部分,那大陸的老薑他們的價格為什麼便宜,因為他們的整個生長過程,他們的大概差不多六、七個月,所以它的品質方面,可能就略遜我們台灣一籌。
生長時間不同,辛辣度自然有差,中國大陸的薑約栽種六個月,台灣老薑的生長期達十個月,纖維較粗,果然「薑是老的辣」!
現在這個是,儲存薑的冰箱,它是在溫度十五度以下,從十二度到十三度,恆溫恆濕的環境,讓它能夠保存,讓它不要發芽。
冬至到清明這段期間,是薑的採收期,像經過諸多處理程序後,就要趕快把處理好的薑,放入像這樣的大型冷藏庫內,才得以供應全台一整年的量。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推廣部主任
陳月勤]
名間鄉最多的時候,種植面積大概有兩百多公頃,那大概是消費習慣改變,目前降到差不多一百二十公頃左右,那一年產量大概有七千多公噸的薑,名間鄉也是老薑最大的集散地。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常務監事
謝添興]
這五年來,因為氣候的變遷,就是比較不冷,沒有冬天,那我們的產量據我所知,在以往,大概一年有差不多五千萬斤的,五千萬斤的銷量,那這五年來逐年下降,甚至不到四千萬斤,跟這個氣候有非常大的關係。
整體農作物生產成本提高,薑也一樣,薑農觀察,因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加上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市場上薑的需求,不如過去。
[南投名間 薑農
陳顯達]
現在吃薑的人口對不對,越來越少了,因為嫩薑大部分都是醃漬品比較多,醃漬品都是都那個,一些老年人比較喜歡吃,現在年輕人不吃醃漬品,所以薑的銷路對不對,越來越差。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 常務監事
謝添興] 其實薑跟韓國的泡菜一樣,只要你懂得基本的醃漬方法,然後夏天來吃嫩薑,那夏天也要吃老薑,那冬天沒有嫩薑,我們就吃老薑。
產業界陸續開發出泡茶或料理方便使用的黃薑片等多項用品,改變了原本薑只是爆香佐料、冬天吃薑補身的舊思維。
[南投縣名間鄉農會供銷部 主任
陳麗珠]
東西太多吃不了,就要想辦法找出路,那我們用了薑粉,薑粉的話,以往冬天,我們這邊薑粉的銷路就已經很好了,大部分都是在冬天,然後今年或許是疾病上的散播,所以大家就會認為說,我吃薑可以來提高我的免疫力,所以今年也提高了兩、三成的部分。
在疫情緊繃難解的這一戰,台灣的薑產業及休閒農業,不但沒被打趴,反而靠薑引路,穩穩地走出一條產業新路。
採訪/撰稿 許儷齡
攝影/剪輯 陳靖維
動畫 王雅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