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原本是一個漁村,後來被重工業工廠包圍,鄰近八百多支煙囪,堪稱煙囪底下的村落,長期飽受汙染之苦,只有每年入夏吹起西南風時,居民才得以擁有新鮮的空氣,覺得自己簡直居住在工業孤島上,為了捍衛清新空氣,居民募款籌辦「大林蒲西南瘋音樂祭」,以邊境小百姓的悲鳴,訴說心聲。
三月初,南國艷陽高照,29度高溫讓人已經有夏天的感覺。這天大林蒲信仰中心鳳林宮前搭好舞台,在地莘莘學子為了參加「大林蒲西南瘋音樂祭」揮汗彩排。
一次又一次的試音,只希望能在台上呈現出最好的一面。
[鳳林國中 老師
蔡佳芳]
我們從第一屆的大林蒲西南瘋音樂祭就參加,那去年呢,我們鳳林國中表演了三首,那這一次我們全力以赴,所以我們準備了八首的曲目,然後還有非常多的主唱,那主唱呢,我們同時也邀請到我們傑出的畢業校友,回來跟我們一起共襄盛舉。
鳳林國小學生表現出一身好功夫,舞獅靈活生動。
[鳳林國小 主任
羅任重]
因為這一個是在地的活動,那在地的活動就要有在地的人來支持,透過這活動,我們透過一些比較戶外性的活動,讓(大家)知道我們這邊的環境。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是希望說把大林蒲它的心聲發出去,那我們從我們的,我們這邊有三所國中小學,就是有鳳林國小跟鳳鳴國小、鳳林國中,他們連續三屆都來這邊共襄盛舉來參加這個,這個大林蒲的盛會,那也希望說,讓小朋友知道說我們這邊被包圍的一個村莊,那早期都有那個,那個說明會,工業的開發的說明會跟,跟那個公聽會,但是沒有任何的那個大型的演唱會,那我們就從民國105年,就開始籌辦這個西南瘋音樂祭。
數十年來被重工業包圍、煙囪密度全台最高的大林蒲地區,舉辦了數也數不清的公聽會、說明會,就是沒有音樂會,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同時身兼鳳興里長的洪富賢,三年前開辦「西南瘋音樂祭」打造地方藝文特色,更希望唱出邊境小百姓的悲鳴,訴說工業孤島人民的心聲。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成員
蕭明光]
其實我們這個音樂會的訴求就是說,他們在地的百姓也住了幾百年了,原本很好的空氣,因為這些工廠的汙染造成這裡癌症的很多很多,講起來,他們也很無奈,所以說他們就說,要爭一口氣啦。
[鳳林國中 老師
蔡佳芳]
第八首,特別準備了《漂向北方》,那我覺得它《漂向北方》裡面的這個歌詞呢,其實滿符合我們現在當地居民的訴求,因為的確這個地方它的空氣污染非常地嚴重,那在這樣子空氣污染這麼嚴重的一個環境當中,那居民該何去何從,那我覺得這是現在我們討論的一個很大的一個議題這樣。
西南瘋音樂祭除了在地學子參與外,不少地方婆婆媽媽也帶來表演,充分展現在地草根豐沛的生命力。
廟旁聚集不少攤販,民眾有得吃、有得喝,還能看表演,儼然就是參加一場熱鬧的地方盛宴。
[民 眾
吳小姐]
我覺得很好呀,讓這邊的文化也可以讓人家發現,這樣子很好,因為大林蒲好像聽說最近就要遷村了,所以我是覺得說,也讓大家去認識這個地方,對啊,讓有一些想要知道這邊文化的人可以了解一下這個地方。
[民 眾
孫先生]
我小時候的老家是住在大寮,那也是緊鄰著大發工業區,那從我們家的那個廳堂的廟口,望出去就看到工廠的煙囪,那種感覺讓我很不好,那我無法想像說,在這樣子的一個,好像滿純樸的村莊裡面,竟然被一個很大的工業區包圍,那種,那種我沒有辦法去想像,就是那種生活品質是我不會想要的這樣子。
1972年大林蒲東側的臨海工業區設立後,中油大林煉油廠、台電大林發電廠、中鋼、台船等重工業陸續在周邊興建,因此大林蒲地區領有不少睦鄰補助,廟前的金爐、老婆婆的輪椅上,都能見到補助金的痕跡,但西南瘋音樂祭主辦單位金煙囪文化協進會就是堅持不接受公部門、國公營企業的經費挹注,在地方發起募款,一分一毫慢慢籌募。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西南瘋音樂祭,是不向任何我們這邊國營事業跟我們的政府公部門去申請經費,由我們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的成員,我們就是將一塊錢一塊錢募起來,而且要發動我們很多的志工跟志工媽媽出來幫忙。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成員
蕭明光]
每一年要辦這個活動,差不多要一百萬的經費來用,所以說這些居民也很捨得,就一千、兩千、一萬、兩萬這樣慢慢一直出錢,來支持這個活動這樣。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成員
吳瑞宗]
那因為我們長期以來的話就是,那個空氣比較不好都是國營事業所造成的,所以說,我們不向那個國營事業募款,那一般來講我們都是靠一些市民小卒或是有一些,比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那本身的話我們就做一些義賣品來賣這樣子,對啊,義賣品越來越多了。
從明信片、包包、衣服,各式的文創品都是音樂祭籌款的義賣品。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那這是我們本屆的,我們這次這屆,這一件衣服,我們是用,就邀請我們那個在地的一個藝術家,叫做王志揚老師,他所寫的大林蒲西南瘋,所以他寫這字非常有味道,就像西南風在吹一樣。
今年音樂祭募款又比往年辛苦,因為正巧遇上鳳林宮建醮,延宕了籌備作業時程。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剛好碰到鳳林宮在做這個五朝的祈安清醮,那我們在作業上就比較晚一點,因為我們的人員大部分都投入在鳳林宮裡面,那今年差不多十二月份才開始在籌畫,當然募款會比較少一點,那差不多相差到一半。
鳳興里辦公室前,志工媽媽齊聚一堂,大鍋裡炒著芋頭、肉燥,香氣十足,
備好料,大夥忙著製作芋粿,一人貢獻一點力量,為製作音樂祭的義賣品而努力。
[志 工
洪蔡烏米]
大家都很合作,合作就是幫忙,要幫忙這個,這個活動,讓它能舉辦,不然不夠錢,你不夠錢就沒辦法啊,你辦一個活動就幾十萬了,快要一百萬這樣,大家合作說,來,看要蒸什麼,要蒸粿,還是要包肉粽,都好。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我們今天差不多動員,包括我們志工媽媽,差不多有將近有七十個的志工媽媽,有的是包粽子、有的做芋粿,來義賣,那就是這些結合起來,大家都是義務,義務性的。
大林蒲西南瘋音樂祭從下午接力開唱到晚上,熱力不斷。晚上登場的大提琴家「綠龍」陳彥儒就是大林蒲人,對於家鄉總是被外界和汙染、抗議畫上等號,讓他覺得很感傷。
[大提琴家
陳彥儒]
感傷是一定會,不過就像音樂祭一樣,我們正在以音樂發聲,那希望未來呢,大家聽到大林蒲的時候,會是這個西南瘋音樂祭,而不是這個所謂的汙染啊、抗議等等的,用音樂代替污染的柔性的訴求。
一曲《聽海》更是拉出大林蒲人心中的痛,已是三面被工廠包圍的村莊,只剩入夏還有西南風吹來,得以呼吸新鮮空氣,但南星填海造陸、遊艇專區計畫相繼提出,將擋住西南風,而且填海造陸開發,摧毀了村民與海親近的記憶。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其實早期,我們住在大林蒲,跟海靠很近嘛,那海的海浪,海浪的聲音,像那個呼吸的聲音,海浪呼吸的聲音就像,一首我們要入眠的催眠曲,那我們很好入眠,那現在沙灘也沒有了,海也沒有了,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就形成一條南星路,就柏油路,柏油路上面就是大卡車、拖板車,就在那來回的奔馳,二十四小時就不斷的走,變成一個噪音,就變成,原本是很好睡覺,現在變成說,難以入眠啦。
空氣污染未解,新開發又不斷來,大林蒲人成了國家經濟發展下的受害者,政府去年宣布將啟動遷村計畫,更是讓世居在此的村民心情糾葛不已。
[小港區龍鳳里 里民
陳成安]
當時你這裡都重劃為住宅區,不是工業區喔,你現在臨時說中油來這裡,你們這些人要走,配合它們來做這個工業區,給我們經濟部工業局做工業區,做工業區,你中油一年賺多少錢,為什麼你知道這個重汙染,你不要求它們改善煙囪、管制污染源,現在搬到哪裡,台灣哪一個地方有好的空氣?請教你市政府來跟我們說一下。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成員
蕭明光]
我的岳父,他從紅毛港那邊遷村出來,現在,眼睛也很不好了,走路,真的就是很老人家的樣子,駝背駝背這樣,一直走一直走,現在七十幾歲了,他如果再一次遷村,講真的,一個老人家要搬出去外面住,要適應一個環境的時候,沒那麼簡單。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成員
吳瑞宗]
像本身中油、中鋼,本地人也是有很多人在裡面工作,你說空氣不好,他們又在裡面工作,你說抗議它空氣汙染,又想進去裡面工作,所以說我們長期以來的話,其實這種心情都矛盾的啦,尤其像近年來的話,遷村議題有時候導致,就是說居民之間有時候互相不諒解,或是家人互相不諒解都會有,對啊,本來好好的夫妻對不對,有時候因為一個要遷村、不要遷村,大家吵架。
音樂祭這天已經吹起西南風,天空不再灰濛濛,久違的藍天白雲,還有新鮮空氣,大林蒲人為這一口清新而吶喊。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成員
吳瑞宗]
因為我們這裡的話長期以來都受到那個工業汙染,就是說像今天天氣那麼好,就是因為它有吹南風的關係,你看,藍天白雲啊,天空很漂亮這樣子,其實大林蒲或靠海的地方就是渴望這種天氣,那我們空氣會比較好。
[金煙囪文化協進會 理事長
洪富賢]
不管以後,遷村是怎麼樣啦,那西南瘋,這個精神一定會繼續延續下去啦,不管,不管怎麼樣,我們會堅持說,把這個西南風繼續把它吹起來。
長久被遺忘的大林蒲居民凝聚一心,出錢出力籌辦音樂祭,盼望用音樂為在地發聲,延續西南瘋的精神,守護自己的家園。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Mar 22 Thu 2018 15:05
584集-煙囪下的音樂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