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地有很多的老街,但很多老房子在整修過程拆掉了,很多就算不拆,也改建得不像老房子,變成新舊雜陳,有點四不像,也造成不少遺憾。很多文史工作者和學者,都注意到這個現象,在雲林西螺的歷史街區,有142棟歷史建築,地方就不希望看起來像是一個夜市,從今年開始,他們從建築立面,到裡頭的生活空間,希望一棟一棟地修回來,然後再把門窗一間一間地打開,從東市場到一般的民屋,這個願望正在實現當中,來看看西螺老街的故事。悠揚的樂聲,黑膠唱片和老收音機,這是在西螺東市場裡面的樂坊!在日治時期,本來賣魚賣肉的傳統市場,今年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市集。

[藝術工作者
廖敏溪]
西螺延平老街這一個市集,原本是一個傳統的市集,它原本是賣一些民生用品,那經過歲月之後,整個市場已經移開了,所以這邊變成一個荒廢的地方,那經過西螺鎮它們把這邊整修之後,那西螺鎮公所希望這個地方是一個文創市集。

廖敏溪是來自二崙的詔安客,是真空管發燒友,東市場就在延平老街的前半段,包括老戲院、老街都是以東市場為中心,原來是西螺發展最早的源頭也是最熱鬧的地方,現在的東市場,吸引了不同的藝術工作者進駐。

[藝術工作者
廖敏溪]
它不會像一般的老街,它要的路線是說,你來這邊是一個休閒,然後可以看到一些比較傳統文化的東西,那這裡的話,大概可以看的應該是就是一些手作的東西。

[西螺鎮長
蕭澤梧]
商圈移轉之後,(東市場)整個通通沒落掉了,那我們重新透過文建會一筆經費,慢慢把它整建出來,形成今天這個樣貌,那我們希望說,因為要配合延平老街的話,我們這個區塊,就不再像傳統市場一樣賣魚賣肉,我們就引進一些藝術文化,比較有特色的商店進來,等於這(是一)個藝術街啦

手作竹編是客家先民的專長,在東市場也看得見,楊盛輝本來是國中老師,退休後從二崙搬到西螺來住。

[竹編藝術工作者
楊盛輝]
剛好這個西螺的東市場,說需要這樣的傳統工藝的藝師,說要進駐來這個東市場做一個駐點,剛好(我的)好朋友,他知道我有這個手藝,鎮公所也覺得說,這個竹編真的需要傳承下去,所以就邀請我來這裡駐點這樣。

為了傳承竹編技藝,楊老師還特地跑到草屯去學。

[竹編藝術工作者
楊盛輝]
我們客家人,大家,我們無論去到那裡就說,這個老工藝早就失傳了,所以我就覺得說,因為我當一位老師就覺得說,這個,很想要傳承下去,所以才專心去學,就很像人得到癌症一樣,一直學下去,到現在學了廿幾年這樣

從木工到花布、樂坊到竹編,東市場功能的轉變,也看得出西螺老街的轉型,從早期的工商大街,改造成今天的藝文走廊。

[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教授 林廷隆]
我們在整個街區空間來看,它中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東市場,那東市場它的存在是因為這個地方,過去的一個經濟背景條件來支持它,它才有辦法營運,可是呢,因為它的一個時代變遷之後這個人走了,離開了,那這個老街的市場也沒落了,老街也沒落了,那重新改造回來之後,其實東市場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以前早期,街市發展一定跟交通有關係,那也是因為西螺鎮它是,緊鄰著濁水溪旁邊最大的一個鄉鎮,那從清朝開始呢,它就一直是我們南來北往的這個,農特產的市集,交易市集,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的西螺的果菜交易市場還是全國最大的。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西螺的整個街市,是從東北角一直往南邊,這個西南角,這邊去發展。

==cg in==東北角,就是現在的西螺大橋附近,也就是東市場,以及延平老街的前段,現在的西螺果菜市場,就在西南角==cg out==在早年,要進入詔安客生活地區,西螺老街是最重要的窗口,也因為地緣關係,在西螺的近代史發展當中,詔安客占有一席之地。

[雲科大客家研究中心
主任 黃衍明]
詔安客的開墾,最早是在二崙跟崙背南邊這一帶,地質、地形比較穩定的地區開墾,那隨後慢慢地擴張,那到最後,他們有些詔安客進到了這個西螺市街去開墾,去發展。事實上在以前所謂西螺地區是包含了,西螺、二崙、崙背這個大的詔安客分布的範圍。

[文史工作者
李日存]
我們西螺,算是說有一個西螺溪,它在很早(以前),南部、北部(的交通)都要經過西螺大橋,所以西螺可以說,整個條件很好,所以南北貨都會在這經過,所以這個二崙厝,姓廖的,都會去那邊做生意。尤其姓廖的也出了很多能人,有當上西螺的街長。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老街上面曾經有過,有過產生過七位街長、鎮長,他們都是我們的詔安客。那其實在西螺現在來講,我們雖然說,「西螺廖一半」,有一半都是姓廖的,其實他們都是生廖死張,雙廖姓世族,他們也都很清楚自己是詔安客

西螺鎮在日治時期叫做西螺街,來自詔安的廖家人當了好幾任的街長,1930年代,日本人為了整頓西螺街區的市容觀瞻,實施「市街改正計畫」,引進巴洛克式的西洋建築,形成現在的歷史街區。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我們日治時期有一個街長叫做廖承丕。他娶了一個,嘉義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的女兒,陳明鏡,來西螺,那當然,就把這個基督教的這個教義帶進來,也就是因為這個家族,他們接受西洋文明得早一點,那你知道在早期日治時期,我們資訊不發達的情況之下,西螺街上的人,經濟再好,他的所有的行為舉止,會朝向,跟有錢人、富有的人家的生活習慣去學習。

早年受到基督教的影響,西螺老街比起台灣其他地區的老街,洋風更盛,而且還是以日文音所拼出來的羅馬拼音,從延平老街的建築立面,隨處可見這種獨特的和、洋風格。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我們街上有看到的很多,像廣合商行,它的欄杆呢,一樣是用英文字拼出來,寫的是羅馬拼音拼成日文音的,叫做RIN KOGO SHAIKO,RIN KOGO SHAIKO,幾個英文字這樣拼出來代表它的堂號。

==cg in==西螺老街的房子大體上都是長屋型態,立面的最前端是商店,中間段是工作區,最後面才是住家,結合商、工、住的功能==cg out==其實西螺早在清朝初年就已經開發,所以在長屋裡,也看得見漢、和、洋式不同時期的建築。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清朝的時候漢人來台灣,其實他帶來的居住型態是閩式建築,也就是我們講的,比較寬面積的三合院的建築,可是在日本人來台灣以後,他們希望就是街市比較聚集一點,所以在做市區改正以後,就把我們所謂的閩式建築,改成長屋的型態去規畫,每一家都擁有大概四米半到五米的寬度。

[西螺鎮長
蕭澤梧]
延平老街,它不但是街屋立面有非常有特色,那其實裡面也滿精采的,但是因為都是屬於私人的空間,你說要好好讓它有表現不容易,那麼現在有現成的就是我們的地方文化館,也就是許捷發茶莊,那目前已經修復一半了,那麼今年我們縣政府還要花經費下去,把它全部修復,那麼就可以從,由這個老街屋可以看到過去生活,百姓的生活型態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你看到現在的是延平路106號,榮德商店,這是我們一百年老屋活化的一個標的,也就是我們「舊厝點新」的基地位置。

舊厝點新,是民國一百年開始,西螺活化老街的新計畫,台灣過去在修老街,多半只修漂亮的立面,空間的使用放在第二位,地方文史工作者想要從今年開始,修到房子裡面去。

[螺陽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何美慧]
每一年起碼都會挑一家到兩家的老房子,重新再使用,那這個用意在哪裡?我們希望,我們把每一戶老房子的門窗,一間一間地打開,利用公部門的經費,一間一間地打開重新再使用,整個西螺老街的活化運動就會發展起來。

[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教授 林廷隆]
所以我們就希望透過一種新世代交替的方式,請全國各大專院校的青年的學子,他們對於這個歷史的了解,對於傳統建築的了解,那麼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設計的想法,把它呈現出來,因此我們會有辦一個活動叫做,「舊厝點新」的一個競圖

雲科大學生得到競圖的銀獎,她們對於老房子的再利用充滿了想像,想找出老街和內部空間的連絡性,讓在地居民與遊客互動。

[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學生 吳美儒]
我們希望是第一 就首先先保留,人們,讓他們願意留在這個地方,然後既然他們會留在這個地方,那必須我們要創造一些活動,讓他們可以願意長駐在這邊,所以我們是以這個為設計目的,然後做一個出發點。

[雲林縣文化處
處長 李明岳]
我覺得這個老街的一個再修復,跟創造的過程裡面,我們希望,有雲林,或是在地其他的年輕人的參與,他們的創意的參與,甚至是建築系學生,他們把這樣的設計系學生、建築系學生,把這樣的一個老街,變成他們的教材,我覺得這樣子,把課程融入到社區裡面這一條有意義的老街上,我覺得真正,才讓我們這樣的一個修復過程,增添了更多意義,而不是只是一件工程。

老房子人去樓空,現在屋頂掀開了等待進一步整修,這些學生還利用時間進去幫忙打掃清理。

[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學生 吳美儒]
我們有做,就是一系列就是可能繪製初步平面這樣子,然後我們在一開始進去就是,才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進去,然後就幫忙他們清理一些內部家具,然後就是發現,其實他們那個地方就是,雖然舊歸舊,但是它有一股它的味道。

[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教授 林廷隆]
有人認為它可以做一個民宿,有人認為它是一個服裝店,琳瑯滿目,什麼花樣都有,所以也造成這個業主他覺得說,原來他看起來沒有用的空間,原來有這麼多的機會可以再重新把它改造,我想我們從這個競圖的一個意義裡面,可以找到這麼多生命力出來

現在西螺老街上,總共142間的歷史性建築,已修復32間的立面跟騎樓空間,地方希望,有限度的開發,保留原有的街區文化。

[竹編藝術工作者
楊盛輝]
因為我進來以後,認識很多朋友,覺得這條老街,真的有它的,八十年前的歷史文化,我們千萬不要說,這個老街,等到說,人家屋主說壞掉了,要改建了,那時政府才要來搶救,那就真的太慢了。

[雲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教授 林廷隆]
以專業的角度來看,它將來西螺延平老街前半段,它其實非常有條件是歷史街區,歷史街區的一個特定區的保存,那特定計畫保存它其實就包括建築,包括這個裡面的這些公共的環境,它都應該有一些都市計畫法令來管制它,這樣才不會產生失控的狀況。

[雲林縣文化處
處長 李明岳]
是純商業的嗎?還是可以感受到生活的脈動的老街,那我想西螺老街我們是希望打造成一個,頂多有70%的商業的氣息,但是有30%以上,是可以感受到人民真實的生活。

對地方來說,老街的使命感,是從這個傳統文化裡面,如何找出一條創新的路?跟產業結合,既不流於媚俗,也不至於四不像?歷史街區也需要適度的管制,讓老街永遠保留在地的味道。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